清朝宮女有多慘?被主子毆打,被太監玩弄,揭宮鬥劇中沒有的真相

2021-01-19 網易

  清朝早期,宮裡的女性服務都是由命婦(高級官員之妻)入宮提供,她們是一種有上下班制度的臨時工。但順治時,孝莊文皇后突然停止這項制度,有很多史料顯示,可能和董鄂妃入宮有關,這是題外話了,不過清宮由此開始設立宮女制度。

  入選,落選。福兮?禍兮?

  

  一般來說,清代宮女主要是透過選秀制度入宮,基本流程與選妃相似,選看標準也大致相同,主要是看這女子是否聰明伶俐、外貌是否端正。康熙曾評價一些從各地莊園、打牲烏拉等地送來的備選宮女,說她們「未入俊美者」。倒不是皇帝一定要選漂亮宮女,但顏值一直是一項重要評價標準,而選秀時間緊、任務重,往往半小時就要看完幾百人,除了樣貌,大概也看不出什麼來。

  在備選的範圍上,選妃和選宮女有些不同。其一,后妃選秀均選自八旗內正身旗人子女,宮女均選自上三旗包衣籍旗人子女;其二,八旗秀女年滿十四歲就要進入后妃的備選範圍,上三旗包衣籍女子滿十三歲則開始參與備選宮女;其三,選妃三年一次,選宮女一年一次;其四,八旗秀女被「留牌子」記名後,經過複選,大多數會直接入宮或嫁給皇子、皇孫,而上三旗包衣籍女子雖然每年都參選,但被選中也不一定馬上進宮,有可能被記名多次仍未進宮服役。清宮的宮女只服侍女性主位,就是太后、后妃、公主及皇子、皇孫的福晉,每人位下的宮女名額有限,宮裡缺人手了才會從記名女子中進行遞補,有些人在十三歲就中選,但可能十七歲才入宮。公主出嫁時,往往會從記名女子中挑選一些陪嫁到公主府,雖說也是宮女,但可能一輩子沒進過真正的皇宮。

  我們在清宮劇常看到一類宮女,就是后妃的陪嫁丫頭,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這種事極少發生。皇帝的后妃在選秀後只能隻身入宮,沒有權力帶任何外人進宮。即便是娶皇后,依然沒有這種可能。只有皇子娶福晉時,陪嫁丫頭才有可能隨主子進宮服役。《宮女談往錄》的口述人老宮女何榮兒曾說,進宮前要先在外受訓幾日,比如怎樣請安、怎樣回主子話等禮儀,還有一些入宮後要做的工作,之後就被分配到各宮服務。宮女主要負責侍候妃嬪的貼身事務,如幫忙盥洗、穿戴及漿洗衣服等衛生事務,鋪床疊被、收拾細軟等收納事務;隨侍左右、端茶遞水等服務事務;針織、刺繡等,就屬於精細活計了。總之,都是后妃居室當中最日常的家務,寢宮外的粗笨活,如灑掃、搬東西,由太監負責。

  

  宮女的任務雖不甚重,但終歸是侍候人的奴,尤其是內務府(由上三旗包衣旗人構成)出身的官員,更不願意讓女兒進宮當差了,他們的女兒在家都是嬌生慣養的大小姐,哪受得了這些苦。比如金朝宗室後裔、內務府第一世家完顏家,河道總督麟慶的女兒當年參加宮女的選用,落選後,他的兒子還寫過一首〈賀大妹撂牌子〉的詩文,以示全家歡慶。至清末,內務府世家的格局已經形成,官員們往往可以透過潛規則操作,不再讓自己的女兒入宮當差。

  紫禁城裡的女主人們位下有幾名宮女,都是按級別分配,太后和皇后位下有十二名宮女,貴妃位下八人,妃位下六人,嬪位下六人,貴人位下四人,常在位下三人,答應位下二人,其餘地方一般不使用宮女,皇上身邊只需太監侍候。有檔案顯示,清宮裡曾有一些「學藝女子」,屬於南府等處的演藝人員。嚴格來說,她們應該算是宮女的身份,不過目前這方面的史料很少,她們是否都選自包衣女子,尚不明確,而且這些學藝女子更應該算作皇家戲班的藝人,並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的宮女。如此算下來,清代的大部分時期,宮女最多不超過二百人,比如嘉慶元年有份檔案,當時皇帝的後宮有八個嬪妃,位下宮女一共四十四人,再加上太上皇(剛剛退位的乾隆)后妃位下宮女,總共不超過百人。不過到了清末,慈禧太后生活比較奢侈,喜歡大排場,率先擴充宮女編制,宮女數量猛增。宣統朝,女性主位只有太后及四位太妃,但宮女數量卻多達一百二十二人。我們看很多清宮劇,為了顯示宮廷的排場,後宮當中總是鶯鶯燕燕地站滿宮女,不過這種現象只出現在清末的紫禁城。

  

  清宮對宮女還是比較人性化,歷代宮女往往是終身制,一入宮門深似海,不僅貢獻自己的大好年華,更是永無出頭之日。而在清代,康熙下旨宮女三十歲可以出宮嫁人,雍正又把這個服役時限進一步縮短到二十五歲,大致以十年為限,很多人甚至二十一、二歲就可以出宮了。她們出宮後,常常由皇帝親自指婚,並形成慣例。這樣一來,宮女們對生活都有個希望,雖然清宮生活乏味,侍候人也是吃苦受累,但服役期滿就可以解放。尤其是皇帝親自指婚,不僅是一項榮譽,而且許配的人家一定比自己的門第高不少。宮女都是上三旗包衣旗人的子女,往往婚配之人也是包衣旗人的圈子,而且皇上選的婆家,大多是八旗的青年才俊,不少還有一定的官職,這一點不得不說雍正實在是個貼心暖男。所以宮女們比較害怕在服役過程被送出宮,因病出宮還好,理由說得過去,沒有皇上的指婚,就按原生家庭的人際圈出嫁,但因罪出宮或因笨出宮,便成為她們的汙點,出嫁的條件往往就要下修。

  誰製造相差四十二歲的奇異婚配?

  

  關於宮女出宮,清宮劇常有這種橋段,有些后妃生性跋扈,對自己用慣的宮女,便不願讓她出宮,到了出宮的年齡不將其上報,等於強行把宮女扣在宮裡。其實后妃對這種事基本插不上手,每年皇上都會責成內務府去查該年有哪幾位宮女應當出宮,由內務府大臣和敬事房總管太監等人交接此項事宜,和后妃毫無關係。比如雍正十一年的一份內務府奏銷檔顯示,這檔差事便是由內務府大臣莊親王允祿與敬事房總管(雍正時稱宮殿監督領侍)蘇培盛、領侍衛內大臣果毅公訥親等人辦理,而宮女的婆家,先由內務府在八旗中挑選,奏報皇上,而且要讓欽天監為他們合八字,八字相合,皇上才給予指婚,可見有多正式。

  雖然沒有后妃的幹擾,又有皇帝做主,但不代表宮女們就一定嫁得好。同是這份雍正十一年的檔案,當年被指婚的宮女有三人,其中兩位宮女都嫁給了八旗中的佐領(四品官),而且年齡大致相當,但第三位卻被配給了一位七十一歲的步軍校!雖然也是六品武職,但古稀老人的仕途,就像玻璃罐裡養蛤蟆前途光明、出路實在不大。雖說這位宮女的年齡大了點,但也才二十九歲,相差四十二歲的老夫少妻,在那個年代,姑娘過了門,大概就被尊稱為老太太,甚至有可能四世同堂,這樣的情況實在不太正常。

  如果說清宮向來如此,依慣例把出宮的宮女嫁給年老無依的旗人,也沒什麼好說的,只能說宮女的命運不濟;但一共嫁了三個人,其中兩個正常,而且都是優質「單身漢」,突然蹦出一位七十一歲的糟老頭,不得不令人生疑。雖然文獻中沒有說明是誰,也沒解釋為什麼,但可以推測,出現這麼不正常的情況,有可能是這位宮女或她的家人得罪過皇帝,或是說了什麼不該說的話,或是對后妃侍候不周。總之,一定是讓雍正不開心,但又不是什麼大毛病,無從處罰。乾脆賞一雙玻璃小鞋,讓她噁心一輩子。指婚,這一手「化骨綿掌」,看似體貼,實在是讓人「抽筋扒皮」,雍正與慈禧大概都奉行同一句話:「誰讓我一時不痛快,我就讓他一輩子不痛快。」

  

  關於指婚,民間還有一種傳聞,就是把宮女指婚給太監,這就是無稽之談了。清代有「旗民不通婚」的制度,宮女雖為包衣籍,但畢竟是旗人。歷史上,不乏一些窮苦旗人因貧而冒充民人,暗中與普通漢人結親,等於透過女兒獲得一些彩禮錢,這類案件在檔案中多有記載,但當事人都被重判,有的甚至被發配邊疆。在宮廷中,皇帝更不允許這類事情在眼皮子底下發生,何況把宮女嫁給「六根不全」的太監。而且清廷一向重視明代的歷史教訓,對前朝太監與宮女禍亂宮闈的事非常敏感,從明文法規上就禁止他們過從甚密,對太監與宮女「結對食」(假夫妻)的事更是嚴之又嚴。

  這些明文法條表明的是宮廷對此的官方態度,對大多數人產生震懾作用,但有時在執行方面,不一定那麼嚴格。比如康熙四十四年,皇帝的上諭明確規定,不許太監、宮女之間「叔伯姊妹」地相互稱呼,禁止他們以認親戚的方式有過多的私人往來。但《宮女談往錄》裡老宮女卻口述她與太監認親的事,由於老太監梳頭劉對她常有照顧,出於尊敬與感激,她常在梳頭劉經過的地方,給他請個跪安,並叫他一聲「乾爸爸」。當然,此時已至清朝滅亡的前夜,很多規矩已經名存實亡,太監與宮女間相互認親或許已經不再嚴管。老宮女訴說這段極富溫情的過往時還掉下眼淚,透過她的話語,特別能感受到一個年紀輕輕的女孩,在極為肅穆與壓抑的深宮裡,多麼需要他人給予情感慰藉。愈是冷酷的地方,就愈需要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這是任何時代都不可避免的,即便是在宮規最嚴的時期,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或許存在,但在法規的嚴控之下,他們可能只是表達得更加含蓄。

  

  在個別宮廷檔案的記載中,可以發現對「結對食」的處罰,也許沒有官方宣示的殘酷。乾隆十六年九月初五夜,寧壽宮太妃洛貴人位下的一名宮女翻牆到外院,至太監趙國寶的住所,持利刃自刎。皇帝聞報大驚,是什麼嚴重的事件,讓一名十幾歲的宮女,夤夜之間翻牆跑到太監的屋裡自盡?下令把太監趙國寶用九條鐵索綁拿關押,並讓內務府慎刑司嚴加審問。經審理,趙國寶供認他是直隸省東安縣人,年三十六,原來和本宮宮女五妞「相好」,並讓五妞替他做些生活上的雜務,後來因為口角而反目。到本年八月,由於趙國寶對主子洛貴人頂嘴,五妞順勢向洛貴人講了些他的壞話,說他平日私下曾罵過洛貴人。趙國寶氣不過,就開始說五妞平時當差不用心,而且誣告她偷洛貴人的東西,並有詛咒他人之事。聽到誣告,五妞急了,在夜裡趁著趙國寶巡更不在屋時,翻牆跑到趙國寶的值房,抹脖子自殺了。按太監趙國寶的揣測,五妞因被誣告,氣憤不過,便以死來坑陷他。如果一個宮女死在太監屋裡,無論是自殺還是他殺,一定都是巨大的罪責。慎刑司幾經審訊,並動用了掌嘴的刑罰,但趙國寶的供詞基本未動。

  好在刎頸自盡的宮女五妞被救活了,慎刑司對她進行審問。經五妞招供,原來太監趙國寶在宮中向來跋扈。早年便有宮女巴彥珠為他洗衣服,後來年滿出宮了,便叫五妞來做這些事,他們並不是什麼「相好」,五妞稍有不是,趙國寶張嘴就罵,還用打小報告的方式對她進行威脅。原來有個叫七格的宮女隨意用了宮裡的白蠟,便被趙國寶告發,打了八十大板,並被逐出宮。五妞正是因為趙國寶誣告,怕賊咬一口入骨三分,洗脫不清,也被送出宮去,便一時想不開,深夜去趙國寶的住所自盡。透過宮女五妞的供狀,案件終於清楚了,慎刑司為此二人議罪。太監趙國寶凌虐宮女,搬弄是非,致使宮女負屈自盡,被發往東北打牲烏拉充當苦差;宮女五妞雖負冤屈,但夤夜間在深宮內翻牆,並以利器自盡,前往錦州與壯丁為妻。最後由莊親王允祿、大學士傅恆等重臣商議,趙國寶發與黑龍江與披甲人為奴,五妞替老病宮女當使喚女子,並且永遠在宮內效力。

  

  從趙國寶的供詞來看,他是想把本案引到因感情產生的糾紛,未動刑罰,便說出與宮女五妞「相好」之事,而對平日欺凌宮女之事,即便被掌嘴也不肯交待。可見清宮對「結對食」的管理雖嚴,但並不會受到最重的責罰,否則他沒有必要隱瞞。不過,檔案記述中的「相好」一詞存在一些爭議,有人認為「相好」在當時可能是指二人之間的關係好,並非男女之情。不過,此事即便並不存在爭議,依舊只是個案,關於這個問題尚不明確,還需要學者們進一步研究。拋開「結對食」的問題不談,這個案件中反映出太監和宮女相處的資訊也很值得思考。比如從一些清宮制度來看,宮女的待遇比太監高,像是太監遇宮女須先行禮讓;在處罰上,同樣的問題,宮女則要比太監受到的懲罰輕得多,畢竟宮女也是旗人,地位不同。但從趙國寶案來看,他長期欺凌宮女而未受懲處,可見這種霸凌事件並未被杜絕。究其原因,我想更多是由於年長的太監在宮中已經見多識廣,相比年幼的宮女,他們成熟得多,都是「老油條」了,知道怎麼利用她們的軟弱,並有專門對付宮女的門道。制度雖然嚴格,但也是由人執行,比如太監與宮女在實際生活中的相處之道,從這個案件來看,還並非制度上寫的那麼簡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延禧攻略結局珍兒被袁春望刺死 網友稱為「最慘宮女」
    延禧攻略結局珍兒被袁春望刺死 網友稱為「最慘宮女」  由於正擔任總製片人的清宮勵志大劇《延禧攻略》於昨晚正式收官。自大結局以來,關於該劇的討論在各社交媒體持續不斷,憑藉高漲的話題熱度持續霸佔熱搜榜。而在劇中由方安娜飾演的忠心護主宮女珍兒,因被袁春望利用數十年後被殺害,引網友心疼稱其為「最慘宮女」。
  • 太監和宮女「對食」是什麼意思
    雖然太監被咔嚓了,但是有個新鮮感也是可以的。哪個人不喜歡新鮮感啊!生活當中有個異性陪伴,那種歡樂和開心是不言而喻的。終日被鎖在高高宮牆裡面,終生不得出宮門,連個正常對象都不能有,滿腔情慾和熱血無處釋放。不能有正常對象,那就搞個不正常的對象吧。不能被皇帝看上臨幸的,就在其他宮女和太監裡面選一個在一起做對食。有兩種解釋:第一指今天的所謂宮裡女子間的同性戀;第二也指宮女與和太監結成掛名夫妻。
  • 古代皇帝身邊總是太監,卻一直不用宮女?原來真相是這樣!
    看過影視劇的人都知道,皇帝身邊總會跟個貼心的太監,能夠近身伺候天子的也都基本上是太監。這就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了,後宮裡那麼多的妃子、宮女,她們都是皇帝的女人,為何天子總喜歡帶個太監在身邊呢?換做其他的正常男人,看著幾個美女工作,總比天天對著一群太監要舒服吧。
  • 清朝稱謂與影視劇中,相差甚大,皇帝也可自稱臣,皇后可自稱奴才
    其實,清朝皇上的這個自稱和今天的我們非常相似,但為何影視劇中經常會用朕呢?可能是為了和現在我們有一個區別,再就是要體現皇上的身份,畢竟朕這個稱謂只有皇上一人可用。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會看到皇上向太后請安時,會自稱兒臣,但這一稱謂在清朝也不會出現。在清朝當皇上面對太后或者太上皇時,皇上的自稱一般是我、臣、臣我、子皇帝臣。
  • 皇帝有宮女伺候著,為什麼還要有太監存在?原來是要太監做這些事
    稍懂歷史的人都知道,皇宮很大,有皇帝的後宮三千佳麗,剩下的就是宮女和太監了。問題來了,太監擾亂國政的事情,歷朝歷代幾乎都有,難道皇帝不知道嗎?那皇宮裡明明有了宮女伺候著,為什麼還要有太監呢?先說為什麼是太監而不是男人。
  • 古時候妃子被打入冷宮後,很多太監都搶著去伺候,其中有何隱情?
    然而妃子一旦失寵,就意味著被打入冷宮,被打入冷宮以後,下場是十分慘澹的,然而宮廷中有一個奇怪的現象,這個現象就是妃子被打入冷宮,太監都搶著去伺候,原因很簡單,就是這些太監和失寵的妃子是命運共同體,是一個整體,妃子失寵了,他們跟著也失寵了,所以這群太監沒有了靠山,只能跟著主子走,因為其他的妃子不會要他們,所以他們為了保命,只能跟著自己的主子進冷宮,否則有可能小命不保,原因很簡單,或者是過去得罪過人
  • 除了伺候皇帝,清朝後宮妃子的生活就只有宮鬥了嗎?
    想必大家都深有感觸,追劇一時爽,一直追劇一時爽;但是相信有不少宮鬥劇迷都會感到疑惑,清朝後宮妃子的日常生活,除了伺候皇上,就只有勾心鬥角了嗎?今天我就來為大家梳理一下清朝後宮妃子的日常生活。五更即起中國歷史延伸至清朝,各種制度已然趨於成熟、刻板。大臣們早在凌晨3點就會在午門外等候上朝,皇帝大概凌晨四點起床準備開會,妃子們作為枕邊人,自然也不敢、更不會想著睡到日上三竿。
  • 慈禧喜歡做這兩件事,太監聽了直發抖,宮女想到就打顫
    慈禧喜歡做這兩件事,太監聽了直發抖,宮女想到就打顫提起慈禧,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便是她幹涉了光緒帝的戊戌變法,進而導致了更多的屈辱條約。而她那奢華無比的生活更是為人所詬病,即使到了中國賠了大量的款項後,她的生活依舊是一頓飯菜下來都是一套108道菜的滿漢全席,想想在外凍死、餓死的百姓,清朝的滅亡真的是罪有應得。而慈禧還有一個愛好讓身邊的奴才非常的害怕,那就是她非常的愛「折騰"伺候她的那些宮女太監,很多奴才為此都受不了。她的第一項愛好是」拖冰床「。
  • 為什麼清朝太監們被打時一定要喊:奴才該死?
    有多少太監、宮女沒有進入皇宮之前,拼了命的想進去,一位邁入宮門便是榮華富貴;可是進入的人,又想出去,那裡做什麼事都要小心翼翼,一不留神便要遭到毒打。清朝時候,專門為太監設立的監獄叫作慎刑司。一般太監們犯了錯,分為兩種,一種是在外犯法,那就以外面的法律治罪;在皇宮內犯的,重罪交給內務府,輕的就由各宮主子或太監首領處罰。怎麼處罰呢?用什麼工具處罰呢?
  • 古代太監和宮女對食是什麼意思,是電視劇裡演的那樣嗎?
    「對食」一詞最早出現在我國漢朝時期,早期是指的宮女與宮女之間的女同性戀關係,後來演變成為了宮女和宮女或者宮女和太監之間的一種戀愛關係。因為古代太監和宮女的生活基本都是在高牆之內,又宮規森嚴,有的人進來了一輩子都出不去,寂寞和空虛是難免的,所以大家互相結為伴侶,一起吃飯約會,簡單說」對食」就是宮女與宮女之間或者太監與宮女之間的戀愛關係,雖然有些太監對女性還是興趣濃厚,但是畢竟太監的男性生理功能是不完整的,所以這種」對食」大多都只是雙方在心靈上互相尋找慰藉。
  •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皇后洗澡從不用手!稱太監不知道什麼叫尊嚴
    我們今天就來看一看清朝最後一個太監,他怎麼說?【清王朝】在清朝的時候,這位太監回憶道,在後宮中,皇后是最大的,皇后每次在用膳的時候都要洗手,這時就要太監出場了,太監要雙膝跪在地上頭舉個盆讓皇后洗手,每次皇后要什麼東西的時候,太監都要跪在地上,雙手給皇后,而且每次在皇后或者宮裡娘娘洗澡的時候,宮女太監都要貼身伺候他們,甚至都不會抬一下胳膊,就靜靜的坐在那裡,還會要求水溫適宜,如果水溫過於燙或者是過於冷,都會責罵宮女太監
  • 清朝為什麼把烏鴉當成聖鳥?
    清朝為什麼把烏鴉當成聖鳥?時間:2018-01-29 17:26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烏鴉是吉祥鳥? 清朝為什麼把烏鴉當成聖鳥? 看過始祖宮鬥劇《金枝欲孽》的人可能還記得,裡面陳豪飾演的侍衛孔武經常拿著一根杆子餵烏鴉,張可頤飾演的宮女安茜,也經常和其他宮女、太監用尊敬的口氣談起烏鴉,稱之為神鴉。
  • 如果穿越到清朝時期,您可得注意嘍,首先要學會稱呼方式
    皇子們稱呼皇帝為「父皇」,「皇父」,在清宮戲中我們常常聽到「皇阿瑪」這三個字,其實這種稱呼是不存在的,在史書中也沒有任何記載。後宮中的妃子和大臣們都要稱皇帝為「皇上」,這也是一種尊卑之間的區分。如果是旗人出身的大臣或者是宮女,他們稱皇帝為「主子」。晚清的時候,太監及宮女會叫皇帝「老爺子」或者「萬歲爺」,時代的發展還是有細微變化的。
  • 古代皇宮除了皇帝都是太監,那宮女怎麼解決生理需求?方法太奇葩
    「宮女話寂寞,幽人走故園」。在封建王朝的皇宮裡,會有數量驚人的宮女。這些宮女有些是從小就被養在深宮中,有些是在最美好的年紀被送進了宮裡。有些人會得到命運的眷顧成為皇帝的妃嬪,但是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宮女只能忍受著寂寞。但是儘管如此,這些宮女們還是琢磨出了一些方法解決生理需求。
  • 清朝影視劇裡面,為什麼有人自稱「奴才」,有人自稱「臣」?
    在明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人自稱奴才,這類人群主要是內宮的太監為主,在這群裡眼裡,自己就是卑微的下人,皇帝就是他們的主子。到了康熙朝時,只有皇宮內的太監和宮女自稱奴才,目的有二,一來降低身份可以拉近與主子的關係,自我貶低是討好主人的一種有效方式,二來太監和宮女本就身份卑微,沒有地位,自稱為「奴」也是屬於正常。
  • 古代太監到底有多慘?不僅要墊毛巾、插羽毛,還必須忍受臭味
    太監是在商紂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的一種特殊的人類,在當時商紂王特別的喜愛美色,後宮中的嬪妃也是特別多的,但是為了怕後宮中的嬪妃與別的男人有私情,於是便讓一些年輕的宮女去照顧後宮中的嬪妃,但是皇宮中不可能只有皇帝這一個男人所存在,而這些照顧後宮嬪妃的宮女也常常會與一些侍衛產生感情。
  • 清朝太監自述被閹割過程 難忘那段屈辱史
    清朝太監 被趕出宮的清末太監     記得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太監、姨太太、鴉片可以說是中國的國粹。這自然是反語了。既然是國粹,當然是源遠流長,蓋有年矣的了。單說太監這種畸形的怪物,伴隨著宮廷而誕生,在中國至少已經有兩千餘年的歷史。
  • 從粗使丫頭到掌事姑姑,清代宮女需要過幾關?
    劇中引人注目的角色,除了性情各異的后妃之外,還有時常在她們身邊出謀劃策,沒事兒再和侍衛談場戀愛的宮女。《如懿傳》中的大反派衛嬿婉,在做宮女時與侍衛凌雲徹有一段戀情電視劇中的情節大多出於虛構。真實的清代宮廷中,宮女也像現在的職場新人一樣,要經過磨練才能成為老手。
  • 朱棣活剮三千宮女真相 真相是朱棣竟性無能!
    朱棣活剮三千宮女真相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間做過很多讓後人銘記不忘的大事,活剮三千宮女便是其中之一,據記載,朱棣在位之時曾活剮三千宮女,至於原因後人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竟是因朱棣性無能,這是真的嗎?派遣鄭和下西洋的「永樂大帝」明成祖朱棣,是明朝數一數二的暴君,比起老爹朱元璋毫不遜色,甚至有過之無不及。 1402年,他奪了親侄子的皇位,導致了幾十萬人的戰死沙場;建文帝宮中的宮人、女官、太監被殺戮幾盡;他一次性枉殺1萬4千多人。他還將忠於建文帝的舊臣如方孝儒等人全部殺死;僅方孝儒一家,滅「十族」就殺掉873人!對於建文忠臣的妻女,朱棣竟把她們送進妓院、軍營,讓人輪姦。
  • 清朝妃子侍寢時,為何要讓太監用被子包裹好,抬到皇帝的房間?
    但是,到了清朝就不是這樣了。清朝的皇帝寵幸妃子,已經不僅僅只停留在個人享受上了。他們更多的是想到了傳宗接代,為整個皇家江山服務!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是考慮整個家族的江山的。若是皇帝只寵幸一個女人,這個女人有不孕不育,豈不是就把皇家給害了,就沒有後代了。正在這個情況下,清朝發明了一種「翻牌子」的制度。什麼是「翻牌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