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花朵財經
F-Finance
||
這年頭,未盈利的生物科技藥企科創板上市是風潮,其中神州細胞應該算是其中翹楚,2019年10月,神州細胞工程位列《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第264位,據稱,神州細胞在上一輪融資後估值破百億。日前神州細胞更新了上會稿,恢復了審核中心的意見函,馬上要來的愚人節將是神州細胞的上會日。
這一關躍過去,堪稱獨角獸再插翅,前途不可限量。再加上神州細胞專注於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以及遺傳病等多個領域的藥品開發,產品線涵蓋單克隆抗體、重組蛋白以及疫苗等,在當前世界疫情的特殊形式,且該公司稱正在進行新冠肺炎疫苗研究的情況下,不排除股價將會遭到爆炒。
1
上交所首問聚焦「1億小目標」糾紛
然而上交所在對意見落實函的回覆中,提出了8個問題,被上交所列在問題首位的,是神州細胞子公司神州細胞工程與石藥集團牽扯到「1個小目標」的合同糾紛。
此前,石藥集團與神州細胞因單抗新藥SCT400商業化產生糾紛。對此,神州細胞曾在科創板的三輪問詢中回復稱在對石藥歐意方面律師函作出回復後,該合同糾紛無其他進展。但據經濟觀察網報導,歐意藥業方面稱,早在1月20日就向北京二中院以神州細胞不當得利為由提交了訴狀,要求返還1億元。
雙方說法不一,而神州細胞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之所以在問詢階段稱在回復石藥方面的律師函後沒有其他進展,是由於不知道對方已經上訴,但是「我們判定他們可能在任何條件下都不可能追回,如果追回的話,也不會對公司造成任何影響。」
在對意見落實函的回覆中,審核中心要求神州細胞說明與石藥集團合作協議終止相關事項的進展情況、石藥集團未履行合同約定的原因、近一年內是否存在與 SCT400 相關的政策調整、市場變化、競品變化、研發進展等重大不利情形。
神州細胞在回覆中表示,子公司神州細胞工程於2018 年 9 月與石藥集團達成《產品許可及商業化協議》(以下簡稱「《商業化協議》」)。
但由於上述雙方之間產生糾紛,石藥方面並未支付款項。在去年12月21日,神州細胞方面終止了雙方合作。
而根據神州細胞招股說明書,神州細胞研發的SCT400產品為參照進口品種利妥昔單抗(美羅華)研製的人鼠嵌合抗CD20單克隆抗體新藥,用於治療非霍奇金淋巴瘤。
在雙方產生糾紛後,神州細胞工程了收到河北決策律師事務所出具的《律師函》。該函要求神州細胞工程返還歐意藥業人民幣1億元。
神州細胞回復問詢函:「自二輪反饋回復出具日(2020年1月3日)至本回復出具日,神州細胞與石藥集團合同糾紛的最新進展情況如下:2020年1月14日,神州細胞工程書面回復石藥歐意委託的律師事務所,聲明該所律師函所稱內容與事實不符,其要求神州細胞工程返還石藥歐意合作首付款沒有事實、合同以及法律依據。神州細胞工程寄出的書面《回函》已於2020年1月17日送達石藥歐意委託的律師事務所。除前述情況外,截至本回復出具日,該合同糾紛尚無其他進展。
截至本回復出具日,神州細胞、神州細胞工程尚未獲知石藥集團和/或石藥歐意就此向神州細胞和/或神州細胞工程提起訴訟或仲裁,神州細胞和/或神州細胞工程亦尚未就此向石藥集團和/或石藥歐意提起訴訟或仲裁。」
花朵財經致電神州細胞公司,詢問為何與歐意方面說法不一,該公司相關人士告訴花朵財經,該公司目前在上市靜默期,「請參照我們的招股書等公開資料。」在被問及此事會否影響上市時,該人士同樣稱無可奉告。
2
爭議焦點:歐意到底有沒有支付義務
神州細胞方面認為,根據此前神州細胞工程於2018 年 9 月與石藥集團達成《產品許可及商業化協議》,其子公司歐意藥業負責履行協議,一億元屬於按照協議支付。
但是,歐意藥業方面認為,自家和神州細胞方面不存在合同關係,因此無付款義務。
花朵財經查詢啟信寶發現,歐意藥業的全資股東系石藥集團恩必普藥業有限公司,後者股東系石藥集團和香港佳曦控股有限公司。
根據公開報導,石藥歐意方面人士稱,「歐意藥業在2018年10月22日向神州細胞支付了1個億合同首款,但由於種種原因,最終沒有籤署協議,神州細胞方面認為石藥歐意支付的1個億,是履行了石藥集團的《商業化協議》付款義務,因此不同意退還。」他還強調,「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歐意藥業沒有支付義務,雖然先前經過接洽,但歐意並沒有最終籤署。」
據該人士透露,該協議之所以最後沒有籤署是因為「非常不公平。」
該人士表示,「新藥的估值和上市時間的早晚具有很大關聯。拖後半年上市其價值可能就大大降低。但是神州細胞給出的合同中,神州細胞藥品上市時間和總金額沒有任何關聯,也就是說,假如神州細胞的產品因為種種原因延遲n年才上市,購買方也要支付全部款項,這顯然不公平。」
根據雙方籤訂的《產品許可及商業化協議》,石藥集團欲以6.5億元買斷神州細胞的即將上市的單抗新藥。而就在新藥上市前夕,雙方合作突然喊停。
神州細胞曾公開表示,預計收不到餘款5.5億元,但是目前計劃自建銷售團隊對SCT400進行市場推廣和產品銷售,初步預計至2020年底前達到50至100人的規模,也不排除與其他合作方尋求商業化合作。
一位資深藥業從業者告訴花朵財經,新藥的商業化合作忽然終止並不算特別罕見,「研發這個事兒說不準,有時候可能落後於人,比如同行有效果類似的新藥推出快速佔領了市場,也有的時候眼看著成果要出來了卻遇到了研發受挫等意外情況,比如藥品質量不穩定等等。」但是,該人士稱,對神州細胞和石藥歐意這次合作的ct400藥物商業化具體情況不了解,「原因不清楚。」
一位法律人士告訴花朵財經,如果1個億確實屬於依據合同付款,且神州細胞已經為之投入了,那麼1個億可能不需要退還或者只是退還一部分;如果1個億屬於先付款再籤訂協議,最終法律主體(石藥歐意)並未與神州細胞籤訂合同,那麼很可能被法院支持退回。「關鍵在於雙方籤訂的是否被法院認定為有效,石藥歐意作為子公司在未與神州細胞籤訂合同的情況下付了款、石藥歐意到底是不是石藥集團全資子公司等,某些因素可能存在模糊地帶,這些因素法院在裁定時會綜合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