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白酒分為好多種香型,常見的有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鳳香型等,每種香型都有不同的特點,比如醬香型,空杯有種醬油香氣,酒體微黃透明,醇厚細膩,回味悠長。濃香型無色透明,允許微黃,窖香濃鬱,尾淨爽口。
清香型白酒以杏花村汾酒為代表,特點是無色透明,清香純正,區別於其他酒型最大的特點就是「純淨」,之所以純淨,來源於它特殊的釀造工藝,下面我們看看汾酒是如何釀造的。
汾酒採用的是傳統的清蒸發酵法,固態地缸分離發酵,清蒸二次清。每投入一批高粱需將原料單獨清蒸糊化一次,然後發酵兩次,蒸餾出酒兩次。具體分為六個步驟。
一、粉碎
即把高粱原糧破碎成狀(紅糝)
原料粉碎越細,越有利於蒸煮糊化,也有利於和微生物酶接觸,但由於大曲釀造一般發酵周期比較長,酶中所含澱粉濃度較高,若粉碎過細,會造成升溫快,容易感染雜菌等缺點。所以高粱粉碎要求為4、6、8瓣/粒,細分保持在30%左右。
二、
把粉碎的高粱加熱水拌和,叫「高溫潤糝」,目的是使原料吸收一定的水分,利於糊化。
要求:不淋漿,潤透,無幹糝,無異味,無疙瘩,手搓成面。
三、清蒸糊化
蒸料使用甑桶,在裝入紅糝前先將底鍋的水煮沸,然後用鐵鍬或者簸萁,將紅糝均勻地撒入甑桶內,待料「氣圓」後,再潑新鮮冷水,促進糊化,要求熟而不黏,內無生心,有高粱香味,無異雜味。
糊化的目的是使澱粉的皮膜因熱的作用而破裂,使其內容物完全糊化或部分液化,以利於隨後的糖化和發酵進行。
四、冷散加曲
糊化後的紅糝乘熱有中取出,一邊翻動一邊加入原料總量30%的清水,悶10分鐘,然後經冷散機通風冷卻,降至一定溫度。
在冷散過程中,通過曲料鬥加入大曲,使大曲與紅糝充分混合,溫度均勻。
五、地缸發酵
地缸發酵是汾酒區別去其他酒類最大的區別。發酵的目的是使原料在一個適宜的環境下,在大曲種微生物的作用下,先把澱粉轉化為糖,然後再由糖轉化為大量的酒精物質。
清水洗淨,花椒水衝洗殺菌,缸底無餘水,撒入適量底曲;倒入新料,蓋上石板,密封發酵。
一般發酵28天,後延長為56天。
六、蒸餾
發酵後原料轉化的質量達到要求,缸中發酵的物質被稱為,此時要把酒醅從缸中挖出,加入起疏鬆作用的谷糖,進行蒸餾。加入谷糖的作用是使在蒸餾工作中充分受熱,提高出酒率,保證酒質,還可以吸收酒醅中多餘的水分,有利於第二次發酵。
酒攪拌好後,裝入內進行蒸餾,蒸餾冷卻後所得到的液體隨接酒管流出,經掐去酒頭,截去酒尾,中段流出的液體叫做頭茬汾酒,酒精度高達80°,以後逐漸降至48°左右,這叫做汾酒原酒。
餘下的酒醅再加入大曲,同汾酒釀造工藝基本一樣,回缸發酵一個月左右,出缸蒸餾截到的酒叫做汾酒,再餘下的酒醅即為酒槽。
生香靠發酵,提香靠蒸餾。古人通過一次次實踐,最終得出完善的釀酒工藝,非常的了不起。正是因為特殊的工藝使得汾酒區別於其他酒種,成為世界上最純淨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