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句俗語,母雞鳴叫只因疼,公雞鳴叫為送行,是什麼意思呢

2020-12-05 以文溫暖三農

從這句話的字面意思來看,是農村經常養雞的人歸納總結出來的一句話,我還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又請教了一個養雞的老農,他告訴我,農村的這句俗語,要這麼樣理解才對。

、母雞鳴叫只因疼。

母雞在什麼情況下會鳴叫呢,在農村養雞的人都知道,就是在母雞下蛋以後,母雞會咯咯咯的叫,母雞為什麼要叫呢,有幾種說法。

有的說母雞下蛋以後鳴叫,是提醒主人趕緊來收雞蛋,生怕雞蛋被別人拿走或者是被其他的動物破壞,這是一種說法。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母雞下蛋以後,向主人討要一點糧食吃,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就像在農村,當有母雞下蛋以後,我的母親都會單獨的給他掃一把糧食作為獎勵,所以母雞下蛋以後,認我自己有功勞向主人討要一點糧食吃,就會咯咯咯的鳴叫。

其實最正確的說法,還是因為母雞下蛋以後,因為肛門疼痛,所以才會咯咯咯的叫,因為母雞下出來的雞蛋,遠遠要比母雞的肛門大,母雞在下蛋的時候,掙疼了肛門,就會大聲和呼叫,這個說法是很有一定的道理,家禽也和人一樣,當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都會以呼叫的方式來提醒別人注意自己,同時減輕自己的傷痛,所以我認為,母雞鳴叫是為疼這句農村俗語,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公雞鳴叫為送行。

公雞為什麼鳴叫,公雞喜歡在什麼時候鳴叫?在農村養雞的人都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沒有鐘錶,都喜歡以公雞的鳴叫來認清早晨幾點的時間,如5更雞鳴,聞雞起舞,就是這個意思。

公雞每到早晨天快亮的時候,都喜歡喔喔的鳴叫,提醒人們天快亮了,按照農村的俗語,公雞鳴叫為送行,送什麼呢?為誰送行,按照農村的說法,公雞是一種很有靈性的動物,它能看到「陰間」來行走的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一般都是在夜間行事,到天亮以後,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這些妖魔鬼怪就必須返回到陰間,公雞是能看到的,所以公雞的鳴叫,是提示這些妖魔鬼怪時間到了趕緊返回陰間,同時鳴叫為他送行。

總結

當然,不管是公雞或者是母雞也只是家禽中的一類,那農村的這兩句俗語,母雞鳴叫只因疼,公雞鳴叫為送行是把他們人性化,還把他們神華了,特別是公雞鳴叫為送行,更是沒有什麼科學依據,具有一定的封建思想,你認為呢?

相關焦點

  • 農村散養的母雞下蛋後,為何要大聲鳴叫?是提醒我們去撿雞蛋?
    農村散養的母雞下蛋之後,為何要大聲鳴叫?是提醒我們去撿雞蛋?文/農夫也瘋狂農村的老一輩人,都喜歡散養數隻土雞。而在農村裡所散養的母雞在下蛋了以後,都會大聲的鳴叫一陣子,這是為什麼呢?是不是提醒我們去撿雞蛋呢?小時候經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餵雞和撿雞蛋,這也是很愛做的事情。在當時,父母常說把雞鴨餵好了,以後才能有更多的雞蛋可吃。在當時能吃上雞蛋,也是很奢侈的事情。所以每當雞回來了,就總是會毫不吝嗇的把雞食拿出來給它們吃。
  • 「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說起農村的俗語俗話,可能有些朋友會略知一二,因為這些俗語俗話,都是經歷了幾千年而流傳下來的。雖然有一些沒有科學考證,聽起來也像無稽之談,但有一些老話,卻也是非常有道理的,都是經過生活經驗的總結,從而得出的。那麼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可能第一次聽,不知道其說的是什麼,但去細細深究的話,到也能感嘆出老人們的智慧。像有句俗語叫做,「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
  • 公雞會打鳴,而母雞不會,這是為什麼?
    公雞打鳴是一件在我們看來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同樣是雞,為什麼母雞不打鳴呢?公雞又為什麼要打鳴呢?難道只是為了當個「鬧鐘」?答案顯然並不是如此的簡單。下面,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公雞打鳴的目的。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為什麼公雞會鳴叫,而母雞不會?
  • 農村俗語:「母雞打鳴走黴運,母狗狂叫須謹慎」,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母雞打鳴走黴運,母狗狂叫須謹慎」。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儘管思索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無奈之下,只好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母雞打鳴走黴運雞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家禽。在以前的農村,幾乎家家都養雞。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火雞、烏雞、野雞等,而我們家養的雞被稱為家雞。據科學研究發現,家雞源出於野生的原雞,在4000多年前,人們對野生原雞進行了馴化,從而使野生原雞變成了家雞。
  • 在農村如果母雞發出公雞的聲音,要被殺掉,這有什麼依據?
    當您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相信大家應該都算是農村人吧,就算不是農村人,相信老家也應該是農村的,大家應該也明白,在農村總會出現一些比較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動物有點反常,我們知道在農村有一些動物反常叫聲都是有一些說法,比如貓頭鷹笑聲,還有狗哭聲,還有公雞半夜打鳴。
  • 農村人說「母雞不蹄公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啥意思?有道理嗎?
    每到這個時候,全村的老老少少就會聚到一起,聊著一天的收穫,暢談著未來的打算,當然在暢聊時,不乏講到一些俗語和習俗。這讓我印象頗為深刻。比如前段時間,就聽到農村老人們說了一句俗語「公雞不蹄母雞鳴,三更雞叫宅不寧」而現在想來還是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後來詢問了幾位老者後,他們也給出我答案,那麼今天咱們大家就來粗略的討論下這句俗語的意思。
  • 俗話說:「母雞打鳴家道衰,公雞上房黴運來」,到底是啥意思?
    自古以來都是公雞打鳴,母雞下蛋,各司其職。但是有時候,母雞也會打鳴,不過這種現象也是比較少見的,農村人一旦聽到母雞打鳴,就會把母雞殺掉吃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有句農村俗語叫做:「母雞打鳴家道衰,公雞上房黴運來」,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寧肯養『喪鳥』,不養『夜夜擾』」是啥意思?
    在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寧肯養『喪鳥』,不養『夜夜擾』」。從這句俗語裡就能夠看出在養鳥時是需要慎重考慮的。「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呢?」我不解地問。老農見我不理解這句俗語的意思,便打開了話匣子。
  • 母雞下蛋之後,為何會大聲鳴叫?難道是叫我們去撿雞蛋?
    在鄉下,養雞的人聽到母雞鳴叫,就會說「雞下蛋了,待會去撿蛋」。那麼母雞的鳴叫是不是真的提醒人們去撿蛋,這個問題我也說不準,但是至少我們家是根據這個來判斷今天哪裡有雞蛋可以撿的。我們家的雞舍裡做了好幾個雞窩,是專門給母雞下蛋的。最開始撿雞蛋都是直接到雞窩裡撿就好了,每天的數量也都差不多。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來,我發現雞窩裡的蛋從之前的幾十個,到幾個,漸漸的沒有之前那麼多了。還以為雞歇窩,不下蛋了,直到有天在倉庫拿農具的時候意外的發現了十幾個蛋,才意識到雞換地方下蛋了。
  • 農村裡的母雞下蛋後會咯咯叫,母雞想要表達什麼意思?
    既然如此,那雞為什麼還要鳴叫呢? 最開始,人們認為,母雞之所以產蛋之後鳴叫,是因為痛。母雞隻有一個洩殖腔,顧名思義:排洩和生殖都共用一個腔體,而且它們排洩物都是液態,非常容易排出。而雞蛋不僅是固體,而且體積還大,生殖時很可能會造成母雞因疼痛而鳴叫。
  • 農村老話「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啥意思,為啥這樣說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話「女人當家驢耕地,母雞打鳴不吉利」啥意思,為啥這樣說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在大自然的規律下,每天按部就班的。村民們每天都在忙碌著同一件事情,如果碰上一些比較反常的現象,村民們都認為那是一種不吉利的表現。就像我們覺得在農村,男女之間就應該分工明細,要按照規矩來參考。
  • 農村俗語「雞不過三載,狗不過六年」啥意思你知道嗎?有啥說法沒?
    時至年底,農村也是非常的熱鬧,畢竟很多的在外打工的農民在這個時候也是回答過年了,對於在農村這會,還記得以前的時候,到了年底,基本上沒有農活,我就在村裡空曠的地方,聽我們村裡的老人說一些俗語,雖然以前的年齡比較小,不太了解一些俗語的意思,後來一品品還真的有味道,就比如這句話,雞不過三載和狗不六年,雖然這句話是句俗語,但是在農村其實對於雞和狗來說是一種生理現象
  • 村民餵的母雞下蛋後,會咯咯噠地叫個不停,難道真的是因為疼?
    導讀:村民餵的母雞下蛋後,會咯咯噠地叫個不停,難道真的是因為疼? 農村一直以來都愛餵養一些雞鴨,尤其是過去的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會養上一些雞,春季的時候商販來村裡出售雞苗的最多見。前些年的時候還流行過賒雞苗,先把雞苗免費賒帳給村民,到秋季的時候才會來收錢。
  • 為何公雞打鳴正常,母雞打鳴就要被宰?老人的話還是有科學依據的
    趙本山的一句金典名言為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蛋公雞,公雞中的戰鬥機」,這句話紅遍了大江南北。似乎在大眾眼中,母雞打鳴,公雞下蛋是違反生物進化論的。家雞的祖先是野生原雞,它是馴化的結果,這個過程是非常漫長,當有了公雞和母雞後,彼此的分工協作任務就出現了不同,公雞負責打鳴,母雞負責下蛋。
  • 農村俗語:「烏鴉沙沙叫,農婦雙腳跳」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俗語:「烏鴉沙沙叫,農婦雙腳跳」。說句實在話,這句俗語對於我來說是晦澀難懂的,因為烏鴉與農婦沒有任何關係啊!怎麼烏鴉一叫喚,農婦就要跳腳呢?為了弄懂這句俗語的意思,我向一位老農討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非常簡單,其意思就是說一旦聽到烏鴉沙啞的叫聲,農婦就會跳腳罵娘了。「什麼?一旦聽到烏鴉沙啞的叫聲,農婦就要跳腳罵娘了?農婦為什麼要罵娘?」對於老農的說法,我感到迷惑不解。
  • 農村俗語「一雞二狗三貓四鼠五馬六羊」究竟是什麼意思
    農村有句俗語,全句應該是「一雞二狗三貓四鼠,五馬六羊七人八谷,九果(了)十菜」,你聽過嗎?你知道什麼意思嘛?正月初一,農村裡公雞打鳴,母雞下蛋。天氣晴朗陽光燦爛,寓意新的一年,公雞母雞都是「豐收」,不會有瘟疫或者災害。
  • 在農村農民見母雞學公雞叫,就要捉來殺了,是怎麼回事
    在農村,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養雞,母雞用來下蛋,公雞用來繁衍後代和食用。自家養的雞肉質緊實鮮美有很多人喜歡吃,而草雞蛋也是美味佳品,但是大家知道嗎,如果母雞學了公雞叫就會被立刻殺死,這是為什麼呢,有何種說法呢?首先人們都知道母雞和公雞的叫聲不同。
  • 農村俗語『寧可讓狗咬,不敢讓鵝擰』,什麼意思呢?有啥道理?
    鵝是農民養殖家禽的一種,它們外表的樣子非常漂亮,白色的羽毛,紅色的額頭,在水裡優雅的遊著,可是鵝可是一種對領地佔有欲極強的動物,一旦有人踏進它們的領土,它們就會追著跑著去『擰』人,而且咬住住不鬆口,農村有句俗語『寧可讓狗咬,不敢讓鵝擰』,又是啥意思呢?
  • 農村養雞,為何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產蛋?公雞存在有何用處?
    為什麼母雞不需要公雞就能生蛋了?那公雞存在的意思是什麼?這個問題是農村許多養雞戶非常糾結的問題,其實並不難,是一種關於雞的繁殖知識,了解一下就足夠了,就知道自己家養的雞,是不是需要留公雞或留多少。因為,家裡養的公雞過多,多消耗飼料,又不下蛋,數量多了不賺錢,公雞肉質又沒有母雞的好。
  • 農村的公雞,為啥一到早上就打鳴?很多人估計不知道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城市生活,我們也跟熟悉的農村越來越遠。在沒有手機,沒有鬧鐘的年代,農村人早上起來有自己的「報時系統」,那就是家家戶戶都會養的大公雞。每天早上天剛蒙蒙亮的時候,公雞仿佛聽到了某種召喚,就會發出響亮的鳴叫,所謂「雄雞一唱天下白」,說的就是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