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苯教和原始佛教的本質區別;
苯(běn)教信仰萬物,佛教信仰佛陀。
因生產實踐,藏區的原始人類逐漸意識到自然同人類生活的利害關係,並加以崇拜,這便逐漸產生了最原始的「自然宗教」,當時在西藏流行的都是這樣一種原始的自然宗教,叫做「原始苯教」。隨著苯教的發展,其體系逐漸成熟和穩定,苯教的寄生在象雄王國,在松贊幹布出現之前,他已經在青藏高原紮根2000多年。
原始苯教是藏族的原始宗教,原始苯教相信萬物皆有靈,崇拜對象包括天、地、日、月、星宿、雷電、冰雹、山川、土石、草木、禽獸等一切自然物。從人類發展的歷史進程來說,這樣的「泛靈信仰」其實是人類對自然萬物最初朦朧認識的集合表現。
原始苯教的宗教活動常以法師進行佔卜、祈禱、咒術、祭祀及各種特殊儀軌加以表現,有著薩滿教的巫祝特徵,原始苯教崇尚自然萬物的信仰基礎跟道教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苯教是西藏地區的原始本土宗教,當佛教傳入中國西藏地區的時候,與苯教經過了一段相當長時間的鬥爭,進行取長補短形成了現在的藏傳佛教。中國佛教分為大乘派系和小乘派系。而藏傳佛教不是小乘佛教,也不是大乘佛教,而是集苯教與佛教優點自成派系。
長時間的宗教崇拜,致使青藏高原形成了神權大於王權的政治現象,到了吐蕃王朝松贊幹布時期,他希望重新利用王權壓制神權,這時佛教作為政治籌碼,在吐蕃的政治扶植下逐漸在西藏生根發芽,這一過程持續了200年,到37世藏王赤松德贊時期,苯教與佛教進行了一次關乎教派生死的經文辨論,苯教落敗受到驅逐從此走向沒落,到現在苯教都不如佛教受歡迎。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在驅逐苯教之後,傳入西藏地區的佛教也遭遇了長達一個世紀的「滅法時期」。
松贊幹布在西藏廣傳佛教以取代苯教。後來苯教為了存活,開始效仿佛教的一些內容,現在藏族還有不少人信仰苯教。
活佛制度是藏傳佛教的基本特徵之一,但一些苯教寺廟也相繼將活佛制度引進。但苯教的活佛制與藏傳佛教仍有差異,主要體現在繼承權上;藏傳佛教的寺廟一般通過轉世靈童來繼承;而苯教除轉世靈童外,還可以由寺廟活佛通過娶妻生子父死子繼實行世襲;有的苯教寺廟沒有活佛制,寺廟由最高主持堪布繼承。(堪布不能結婚,但能預先指定下一任堪布)
在政治鬥爭失敗苯教逐漸走向沒落後,佛教在吐魯蕃拿到了苯教的經文。當初,吐魯蕃帝國為了強推佛教,不僅讓高僧在朝堂上擔任大官,甚至規定了毎七戶人家,要供養一位喇嘛,大量喇嘛在基層握有實權。
吐魯蕃帝國為了強推佛教對抗苯教,甚至規定了嚴酷的刑法,誰敢對喇嘛瞪眼睛,誰就必須用手挖出自己眼睛謝罪。佛教在吐魯蕃已經興盛到了瘋狂。
佛教興盛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因出家人實在太多,朝廷的財源、兵源逐漸枯竭,最終導致皇帝下令滅佛,代稱「法難」。
可惜,在朗達瑪贊普上臺之前國家就已經被僧侶集團控制,他最終被喇嘛刺殺。他死後,吐蕃王室分成兩派,各自支持年幼的王子發生內戰,最後爆發平民起義,吐蕃王朝很快被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