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評論區裡,經常看到有人提到「報應」這兩個字。在世人的眼裡,所謂的「報應」,指的是一個人做了壞事,就應該得到惡報,而這種行為的本身,人們稱之為「報應」。

但在佛教之中,「報應」這個概念卻有了新的解釋,佛教認為,「報應」並不是簡單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麼簡單,而是多世以來「業」的彼此消長,也就是由「因」而導致的「果報」。
換句話說,「報應」的本質其實就是「果」這一個字。但這個「果」並不一定是「惡果」,因此,佛教之中,所說的「報應」並不一定是不好的「果報」。
正因為如此,學佛之人不要動不動就說「報應」這兩個字,因為「報
應」,每一個人都有,除非你覺悟成佛,不再輪迴之中。因為眾生皆有輪迴,也就是都有「業」和因果。如果你想沒有「報應」,那就是好好的修行,等哪一天覺悟成佛,脫離輪迴了,也就沒有所說的「報應」了。
在現實當中,人們之所以經常講「報應」,那是因為他們不懂得什麼是「報應」,或許正因為如此,佛法才有弘揚的必要吧!
因為眾生迷悟,思維顛倒,把幻當真,總是理所當然的認為,當下就是一切,甚至對自己的認識固執己見,別人的認識都錯,只有自己才是對的,這種見地在佛教之中被稱為「我執」,即我的執見、知見。
所謂的修行,最大的障礙就是「我的執見」難除,或許正是因為如此,眾生才有「報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