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苯教聖山——苯日神山,探秘天葬和樹葬

2021-01-08 旅有所得

寫在前面:只有深入的了解和體驗才是旅行,旅行除了放鬆身心之外還應該是給自己上了一堂通識課!#旅遊#

女兒國的縮影,一妻多夫的政策,你羨慕嗎?去林芝大概到苯日神山,你會發現這一帶樹梢是歪的。不管是導遊提醒的還是自己發現的。想必你肯定會好奇其中的原因。

苯日神山是一座西藏原始苯教推崇的神山,據傳當年佛苯相爭時最先出來反對佛教的苯教徒阿窮傑博曾與蓮花生大師比試法力。蓮花生大師到達雅江與尼洋河交匯處時,憑藉法力調集狂風試圖將村莊和樹木全部吹倒。

尼洋河

阿窮傑博則以巨石壓住樹本才使得災難得以倖免。直到現在這一帶的樹梢還是歪的,正是當年鬥法所致。接著兩人又在苯日神山山腳的古魯村即蓮花生村鬥法,蓮花生想徹底摧毀苯教,於是試圖將苯日神山推入尼洋河,在阿窮傑博的阻攔下均告失敗。從此,工布地區的苯教得以保存。

原始宗教崇拜

苯教是西藏的原始自然宗教,在佛教傳入西藏之前,已廣為流傳;據記載,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工布地區就非常盛行,這裡是苯教的發源地之一。由於苯日神山的特殊地位,常有遠自青海、四川一帶的苯教徒前來轉山,他們都是以逆時針方向繞山行走,逆時針方向搖轉瑪尼經筒。特別讓我感動的是,在去林芝的路上,導遊停車給轉山者遞了一瓶水。

朝拜者

在西藏,有「羊年轉湖,馬年轉山」的說法,所以每逢藏曆馬年的八月份,信徒會在這裡舉行「馬年大轉經」。同時,由於在藏民心中,大家認為山與水都是有生命的,有屬相的,苯日神山是屬猴的。所以,每到猴年,也有許多信徒千裡迢迢趕到這裡叩長頭,轉山。苯日神山轉山一周約有70裡的路程,步行需一天一夜。轉山道上古蹟眾多,早先有七座苯教寺院,八處神泉,還有天葬臺,樹葬區(一般過世的小孩在此樹葬),西藏地區天葬是比較普遍的,樹葬就比較少了。即使在苯日神山上,也不是所有的樹都能進行樹葬。

樹葬

只有在神山山腰處有一棵巨大的空心樹,由於該樹常被霧氣繚繞,仿佛高聳入雲,是傳說中通天之樹、宇宙樹,人們把它稱為「天梯」,在樹上掛上了各色經幡和祭品。當地百姓習慣將早夭的孩童裝入箱內樹葬於該樹極多的分杈之間,他們相信這樣可使靈魂更快升天。在藏區葬法多樣,後面我們再做介紹。

天葬

相傳苯教祖師西繞米沃在阿里某個地方修心的時候,他的馬被魔鬼恰巴拉仁偷走,他發現後一直追,翻越九座山、九個溝、九條河,來到了現在的苯日神山。在此他降伏了魔鬼恰巴拉仁,但為了超度他的靈魂,在苯日山上閉關修心了數十年。因此苯教在工布地區慢慢流傳,苯日山逐漸成為西藏的神山之一。苯日神山也是苯教在西藏地區最後的根據地。

這篇就到這裡,下篇繼續,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揭秘:藏區八大神山「無法」攀登的秘密
    墨爾多神山墨爾多神山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聖山。古象雄——古代橫跨中亞地區及青藏高原的大國,有著幾千年悠久的歷史和輝煌燦爛的遠古文明,是西藏文明真正的源泉。「雍仲」——就是是指「卍」這個符號,它代表著佛祖的心印。雍仲本教,就是最早使用這個佛號的佛教。古象雄佛法在是西藏本土最古老的宗教佛法,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佛法。
  • 藏區八大神山,「無法」攀登的秘密及它們背後的迷人傳說
    藏族神山、聖湖崇拜信仰從一個側面展現了雪域聖地宗教文化淵源流長的發展歷史和藏民族對宗教的虔誠信仰,也展現了人類追求嚮往與大自然、與世間萬物和睦相處的美好意願,是藏族人以崇高的信念和虔誠的心向自然萬物傳達一種純真的情、一種真誠的愛。可以說青藏高原——這人類最後一塊淨土,生態環境得以完美保存,正是得益於數千年來這種神山、神湖崇拜換來的饋贈。
  • 藏民不惜死後以肉身供養禿鷲到底為何,天葬傳統源自印度還是波斯
    第一次對藏族「天葬」有直觀的感受是在電影《可可西裡》之中,當時就有一個疑惑:藏族人全民信佛,為何不實行佛教的推崇的火化,最高規格的葬禮為什麼不是塔葬,而不是天葬。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大家普遍認為藏民的天葬傳統源於佛教中「捨身飼虎」等典故,但是也有很多人指出,那位餵老虎的國王死後卻是土葬,佛教祖師爺釋迦摩尼涅槃之後也是火葬,所以說天葬並不是佛教傳統。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天葬起源於中亞。因為地理的原因,青藏高原與中亞地區很早就保持著經濟和文化上的來往。天葬在青藏高原興起,大概始於公元5至7世紀,波斯的摩尼教傳入中國。
  • 藏區的八大神山是什麼?竟多半不在西藏,基本都不收門票
    在藏區,有個「八大神山」的說法。這八大神山在一些宗教裡,有著非凡的意義,被視作神靈的化身。而這些神山,也大都有著難以企及的高度、勢壓群山的氣勢、以及震撼人心的壯美景觀。這八大神山,散布在青藏高原和高原東邊的幾列大山脈裡,多半都是雪山。但是,高峻的山峰也帶來了壯美的自然美景,而藏傳佛教、本教等宗教文化和當地的民俗,也散發著無窮的魅力。
  • 探秘色達神秘的天葬臺
    言歸正傳,,午餐後前往天葬臺進行觀禮,天葬是在一定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中形成的喪葬習俗,我還記得當時熙熙攘攘的下著小雨,我們一路踩著泥濘的道路前往天葬臺的觀禮平臺,由於時間還早,舉行天葬儀式都是由高僧決定的,在等待的時間段可以去周圍的草原逗弄下土拔鼠,可愛的土拔鼠一點也不怕人,拿著那些遊客丟的餅乾,雪餅噗呲噗呲的就吃了起來,非常可愛!
  • 在色達觀看天葬,攝影「老法師」把藏區習俗當成動物園來拍攝!
    藏區喪葬習俗很多,水葬、火葬、土葬、天葬、樹葬以及只有活佛才有資格的塔葬。國家為了天葬受到尊重跟保護在2005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了關於《天葬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這是我國政府自1985年以來第三次專門發布關於保護西藏天葬臺的公告和通知,這為天葬這種藏民族擁有上千年歷史的喪葬習俗給予了充分的尊重和保護。「第四條 天葬受法律保護。
  • 苯教與佛教的本質區別?
    原始苯教和原始佛教的本質區別;苯(běn)教信仰萬物,佛教信仰佛陀。因生產實踐,藏區的原始人類逐漸意識到自然同人類生活的利害關係,並加以崇拜,這便逐漸產生了最原始的「自然宗教」,當時在西藏流行的都是這樣一種原始的自然宗教,叫做「原始苯教」。
  • 中國最美十大名山之一,是世界中心,號稱「神山之王」
    這裡神山聖湖數不勝數,每年都會吸引眾多善男信女前來朝拜。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座山峰,更是朝拜者不能錯過的山峰——岡仁波齊,它是各類宗教的朝聖中心,有著「神山之王」的稱譽。岡仁波齊,是岡底斯山的主峰,位於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境內,綿延於中、印、尼三國邊境,素有「阿里之巔」的譽稱。山峰海拔6656米,峰頂常年以冰雪覆蓋,是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
  • 它是藏區八大神山之首,其中日照金山更是難得一見的勝景!
    因盛產各種名貴藥材而得名同時它也是雍仲苯教聖地,和西藏的岡仁波齊、青海的阿尼瑪卿山、青海的尕朵覺沃並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神女峰上的雲團居然率先散開,那雪白的山頂,在日出前湛藍的天空映襯下,格外耀眼。卡瓦格博的山頂率先出現了一抹金黃色!雖然不是最完美的日照金山,但是我們依然看到了,已經很是滿足!梅裡雪山還是非常值得一去的,這是我心中的夢想,幾次想去都錯過了。
  • 西藏苯教最大聖湖:古象雄文明的搖籃,常有野熊狐狸浪出沒
    公元五世紀以前,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曾存在一個有屬於自已語言和文字,文明高度發達的古象雄王國。今天藏族人的生活習慣也多從那個時候流傳下來的,如轉神山、拜神湖、插風馬旗、插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打卦、算命,都有本教遺俗的影子。實際上包括藏文也是起源於古象雄文字,雖然不少學者認為是當年松贊幹布派他的大臣吞米桑布扎創造了藏文,但那不過是改良了古象雄的複雜文字。
  • 梅裡雪山為藏區八大神山之首,唯一因文化保護而禁止攀登的高峰
    梅裡雪山在藏區稱「卡瓦格博雪山」,當地的藏族人民為它命名,賦予它神性,梅裡雪山為藏區八大神山之首,稱為「太子十三峰」,其海拔6740米的主峰至今仍是未被徵服的「處女峰」,是雲南的第一高峰,也是唯一因文化保護而禁止攀登的高峰。
  • 它是藏區八大神山之首,被譽「雪山之神」,至今無人登上頂峰!
    同時它也是雍仲苯教聖地,和西藏的岡仁波齊、青海的阿尼瑪卿山、青海的尕朵覺沃並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最高峰卡瓦格博峰海拔高度為6740米,是雲南省最高的山峰,其中呈金字塔狀的最高峰為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突出於周圍群山山頂面近千米的極高山,是雲南省的最高峰。
  • 色達天葬——藏族人心中的天道輪迴
    西藏天葬條例規定不得組織遊客觀看天葬,所以這裡沒有門票也沒有講解,觀看天葬完全是個人行為,大家心照不宣。藏族如果做了壞事,就躺到這塊石板上懺悔,漢族遊客就不要隨便躺了,有點晦氣。僧人開始念經,禿鷲聽到聲音,遮天蔽日般地聚集到天葬臺前,它們已經養成了習慣,在念經停止之前不會上來吃肉,都停在天葬臺前等候,少數壞規矩的,會有兩個把手大門的工作人員驅趕走。僧人一邊念經,一邊把死者的屍體切塊,現場氣味很難聞念經停止了,禿鷲們蜂擁而上,現場頓時颳起了狂風,圍觀的人群也就此散去。
  • 四川色達天葬習俗!
    色達五明佛學院說到四川大家想得更多的就是有許多旅行景點,小編這次要給大家說說四川色達縣。色達縣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下轄的一個縣。位於甘孜州東北部,有著名景點五明佛學院、鄧曲登佛塔等。但是在色達有這麼一個習俗讓很多人匪夷所思,那就是天葬。什麼是天葬?下面就由小編來給大家說一說。
  • 狼圖騰,陳陣看到的天葬,原來是這樣
    ▲《狼圖騰》攝影圖片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天葬」?都說西藏有這樣的儀式,沒想到原來蒙古族也有這樣的儀式。在這本書的第四章,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關「天葬」的描寫了。或許,此前,我們只是聽說過這樣的儀式。但是,通過第四章的描寫,我們仿佛也像陳陣一樣看到天葬。現在,讓我們一同來探尋蒙古族的天葬吧!蒙古族的天葬,原來如此在這片蒙古草原上,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人會選擇用天葬的方式把親人送到騰格里的身邊。騰格里是蒙語「天」的意思。
  • 揭秘色達天葬臺,感受生與死的震撼
    沿途遊玩了卓克基土司官寨、觀音橋,去逗玩了土撥鼠,參拜了金馬草原上的東嘎寺,馬上就到了此行的重頭戲——色達天葬臺,這是一場震撼人心的體驗。從金馬草原一路去往色達天葬臺。還要回到老話題上來,那就是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這個暑假,作為新晉網紅的色達,迎來了史上最多的遊客,色達境內擁擠不堪,後面還要說,簡直太可怕了。短短的幾公裡路,大巴走走停停走了好久。
  • 常青樹寄哀思——吉林樹葬園祭祀見聞
    新華社長春4月4日電(記者邵美琦、趙丹丹)清明將至,又到了一年的祭掃高峰。在吉林省部分地區,樹葬、花壇葬、草坪葬等綠色、節地的安葬方式,傳遞著「生命回歸大地,骨灰融入自然」的觀念,正在被一些逝者家屬接受。
  • 亞丁神山 / 康巴與衛巴
    昨日說到蓮花生為貢嘎雪山開光,今天再說一段:神山是怎樣被發現的?1922年,美國人約瑟夫·洛克(Joseph Locke)到麗江,頭銜是美國農業部調查員。此人在麗江居住二十七年,未曾留下一本植物學著作,反倒出版了人類學名著《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1926年,洛克在麗江看見西北三座雪山高聳入雲。在木裡土司幫助下,他兩次去亞丁拍攝照片,卻又說不清位置,一直以為是中甸。
  • 去色達看天葬真的能洗禮內心嗎?
    慕名而去的除了大片的紅色經舍,還有川西高原湛藍的天空、五明佛學院的好奇、虔心修行的僧侶、淳樸的藏民、被世代傳頌的格薩爾王、色達神聖的天葬……很多年前,在成都重慶出差1個月多,當繁忙的出差結束之後,特意請了一個星期的假期奔赴色達。去色達的路程有點曲折,從重慶輾轉到成都茶店子客運站,卻已經沒有了直達色達的大巴;果斷地買了去馬爾康的大巴票,打算在馬爾康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