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開始,《乘風破浪的姐姐》就開啟了霸屏模式。
這群名副其實的姐姐們有故事有想法,有閱歷有實力,完全是寶藏一樣的存在。
「首期足足4小時的時長,真的一分鐘也捨不得錯過。」
這檔節目憑什麼這麼火?
僅僅是因為無彩排全開麥live,展現了姐姐們的霸氣「廝殺」嗎?
當然不。
看節目時,網友的一條評論真相了:看到姐姐們在被人定義過、有了自己的相對固定的工作模式之後還能選擇一種和從前不一樣的方式重新證明自己,這事兒本身就挺熱血的,感覺自己的生活也有希望了一樣。
圖片來源:《乘風破浪的姐姐》
這群三十而驪的姐姐們,性格各不相同,卻都散發著自信張揚的魅力。
「我仍然想過一種不凡的人生,哪怕別人很有爭議。」
「我來這個節目的初衷,其實就是為了超越過去的自己。」
「三十歲之前,我們的美好是天生的,但是三十歲之後,是我一手創造的」
.......
她們不接受任何套路和定義,不被性別、職業、時間、年齡所束縛,依然在詮釋人生的更多可能性。
/1/
千篇一律的人生
實在不值得翹首以待
「這輩子就這樣了。」
很難想像,這句話是從一個還不到30歲的姑娘口中說出來。
和小喬聊天時,聽到最多的便是她抱怨生活的無聊乏味,可是當我勸她做出些改變,嘗試些新的事情時,她卻連連搖頭:
「工作那麼忙,哪有時間做那些」;
「我都快三十了,是時候準備要個孩子了」;
「等有了孩子,更沒有空去幹其他的事」
「哎,這輩子就這樣了」
......
看著她三言兩句,就已經把往後幾十年的人生安排了,突然就想起羅曼·羅蘭說的那句話:有些人二十歲就死了,等到八十歲才被埋葬。
圖片來源:《伯納黛特,你去了哪》
「你要上個好大學,找個穩定工作」
「到年齡就該結婚,再不結婚就晚了」;
「都這麼大年紀了,就別瞎折騰了」;
......
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從小到大,總有人打著「過來人」「為你好」的名義,告訴你「應該這樣」,「不要那樣」.....而我們也常常用這些固定思維,去限定我們的一生,最後活得千篇一律。
可是,人生一世,不該就是為了過一眼可以看到頭的生活。
人生是條單行道,但生活不是單選題。
力克·胡哲在《人生不設限》中寫道:錯的並不是我的身體,而是我對自己人生設限,因而限制了我的視野,看不到生命的種種可能。
你不去經歷,不去探索,不去發現,永遠不知道生命隱藏了多少驚喜。
/2/
優秀的人
從不給人生設限
黃覺 | 演員之外的多面人生
提到黃覺,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或許都是演員:
他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軍官,是《傾城之戀》中的範柳原,是《蕭紅》中蕭紅一生的愛人蕭軍;是《少年的你》中的警察老楊......
然而他在微博上的自我介紹,卻是這樣的:
有一段時間,黃覺的生活被拍戲佔據著:按時睡覺、按時起床、按時吃飯、看劇本、拍攝……不停的拍攝,看似名利雙收,卻讓他覺得不安起來:生活,好像沒有了。
如果把自己永遠困在「演員」的身份裡,只是重複的飾演別人的生活,那人生未免太過麻木和無趣。
於是,拍戲之外,他成為了一個「不務正業」的生活家。
他愛畫畫,沒事就坐在畫架前練習,有時候能在家畫一整天;畫夠了就出去騎行,乘著摩託載著風,走遍城市的大街小巷,穿越郊外的田間樹林。
而攝影更成為了他享受生活的重要途徑:不管走到哪,他都會帶著自己的相機,通過鏡頭捕捉到生活裡那些被人無視和錯過的美的瞬間。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黃覺的攝影作品
每次拿起相機的時候,黃覺便從演員的身份中掙脫了出來,成為一個觀察者和發現者:
「只要拿著相機,平淡日子都會變得有趣。」
「我想嘗試著表達詩意,詩就像密碼一樣藏在我們身邊,我想用取景框把它捕捉到。」
每一次的發現,都為他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得以觀察不曾見過的世界相貌,記錄下24小時以外,生活更多的可能性。
他也希望人們通過他的作品:「感受我所感受到的世界。」
生命不必框死在單一的設定裡,當你勇於開拓生活邊界,你所尋找的,可能就在下一刻,以另一種樣貌向你徐徐展開。
鬱可唯 | 請準備和千個我、萬個我相遇
《乘風破浪姐姐》裡,有一位姐姐,低調的過分。
然而一開口,瞬間驚豔。
圖片來源:《乘風破浪的姐姐》
明明是絕對的vocal擔當,下一秒,卻跑去了dance組挑戰自己。
還記得鬱可唯在《是誰》裡唱著:明天準備好要和新的/千個我/萬個我/相遇。
而這也正是她最真實的寫照。
2009年,很多人在《快樂女生》的舞臺上,認識這個唱歌細膩溫柔的女孩,2013年一首《時間煮雨》紅遍全國,隨後,《最愛的人》《遠方》《問明月》《思慕》《星月》......讓她成為名副其實的影視主題曲金曲女王。
可鬱可唯不安分,不滿足。
她不在意自己是否「火」,是否有「名氣」,但她介意自己被恆定在一模版化的領域裡:
怕節節敗退徵討變流亡
怕凡事妥協眼神沒火光
怕怨天尤人慢慢變日常
怕活成一隻陀螺去不到遠方
她想讓人們看到一個自由的鬱可唯,一個永遠具有更多可能的鬱可唯:
於是,跨界主演音樂劇《阿爾茲記憶的愛情》;走上《幻樂之城》的舞臺,尋求表演上的突破;在《聲臨其境》一人分飾兩角,沒有半分違和;還嘗試做導演,為自己的歌拍攝MV.......
而對於她一直堅持的音樂,鬱可唯更是不願意接受套路化,標準化,她要讓人們聽到更多不一樣的東西:
在專輯《路過人間》裡,她將民謠、電子、搖滾、古典甚至 Trip-Hop 的元素都融入其中;參加《歌手》,一首小眾的《舊夢》,融入進琵琶伴奏和蘇州評彈,更混編《落花流水》及《秦淮景》古曲....
她還會將那些隱藏在平凡生活裡的聲音融入進自己的音樂中:
「聽聽那些生命旅途中平凡卻又動人的聲音,沉浸在這些細微的聲音中,世界都仿佛慢了下來......每種聲音都帶來一種靈感,好像在述說著24小時以外的精彩。」
這些不期而遇的聲音,為鬱可唯的音樂帶來更鮮活的表達,也讓她遇見更好的自己。
有些人的生活千篇一律,而她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嶄新。
郝景芳 | 遇見一束光,成為一束光
從小到大,郝景芳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
身上背負著太多標籤:亞洲首位女性「雨果獎」得主、科幻大咖、金融女神、教育創業者.......然而縱使已經如此優秀,她仍然覺得不夠。
郝景芳的朋友曾評價她:我覺得她的世界很大,可能是沒有邊界。她不覺得有什麼事是我不能做的,只要我想要去做,我就能去做。
因為在她的心中,一直有一束遙遠的光,指引著她不被世俗所困,去探索更多的未知。
「這束光來自那些前輩,他們用科學和幻想給世界帶來新的可能性,我也希望跟隨他們的腳步,探索人類前進的方向。」
身兼多重身份的郝景芳,一天24小時都被安排的滿滿當當。
但對她而言,24小時卻從不是束縛。因為她的大腦始終是自由的:在創想的時候,時間和現實的束縛被徹底打破,平凡的事情也被注入魔力,推動著創作從無到有的迸發。
發現,觀察、捕捉、思考、消化、記錄、表達......
一次次創作出充滿生命力的作品,帶領人們探索那個充滿未知的廣闊的世界。
郝景芳還和朋友一起合作,創辦起童行學院,為孩子提供系統性通識啟蒙教育:「我更多地是希望給孩子搭一些橋梁。孩子通過這些橋,他們能去更開闊的地方......如果能夠讓孩子得到更多的可能性,我就覺得很開心。」
那個追光的女孩,在追尋那束光的時候,早已不知不覺成為了一束光,照亮了更多人。
/3/
生命不止一種可能
生活不止24小時
網上有人提問:為什麼長大後,時間總是過得很快?
看到這樣一個回覆:因為小時候我們每天都在發現、接觸、感受新的事情,而長大後,當生活日復一日的趨於雷同,大腦會自動合併刪除重複的信息。
於是,一天24小時,轉瞬即逝。
但其實,生活不止24小時。想要觸碰24小時以外的精彩,就要學會跳出既定的生活軌道,去發現、探索、遇見、體驗新事物。
如黃覺用鏡頭記錄時光,如鬱可唯聆聽生活每一刻,如郝景芳用創想打破時間邊界。
他們都在探索和嘗試,去享受每一次發現,在發現的歷程中,自然而然就擁有了24小時以外的美好。
而#生活不止24小時#正是「樓蘭發現美」第五季的主題。
提到「樓蘭發現美」想必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
2016年,東風日產樓蘭正式推出「樓蘭發現美」,從第一季「創行西北」與「品韻江南」的文化探尋之旅,到第二季以 「辭」、「歌」、「詩」三大文化形態探知為載體,探索中國千年文明之名,到第三季聚焦設計美學,探尋創新設計之美;再到第四季從「動靜之美」、「精緻之美」、「設計之美」三大維度挖掘古今名人對於生活美學
東風日產樓蘭一直秉承著「享受每一次發現」的態度主張,致力於引領更多的人去發現、感受、體驗「美」。
而今年,「樓蘭發現美」第五季繼續「享受每一次發現」,並攜手鬱可唯、黃覺、郝景芳,創造性的以「生活不止24小時」為主題,呼籲更多的人跳出常規,顛覆24小時的傳統概念,不斷嘗試,勇於探索。
而在「發現」的路上,作為跑車型SUV的開創者和引領者,東風日產樓蘭也一直在突破和創新,為用戶全方位呈現一個高品味的舒享生活空間。以強大的性能和設計,助力駕乘者跳出常規,過不被他人定義,不被時間束縛的人生。
你到這世上只能走一回,我希望你能享受每一次發現,我希望你能見識到令你驚喜的事物,我希望你能體驗未曾體驗過的情感,我希望你能遇見24小時以外的美好,我希望你能活出最精彩的自己。
我希望,你為你自己的人生感到驕傲。
原標題:《《乘風破浪的姐姐》又又又又刷屏:我欣賞這樣活著的女人》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