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菜這個流程我熟悉,我也想弄一個便民蔬菜供應點,報答一下國家這麼多年對我的幫助」漢華街道孟營社區的貧困戶李雲顯找到社區黨總支書記張建勇,提出了自己的請求。
李雲顯是孟營社區的低保貧困戶,全家5口人,平時就依靠擺菜攤生活,經濟十分困難。精準扶貧以來,街道為他家提供了產業扶貧,企業帶貧等幫助,還為他安排了公益崗位,李雲顯家庭收入明顯提高,「知黨恩,念黨情」是他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隨著疫情的發展,為解決居民不能外出,生活物資缺乏的問題,街道創新了「蔬菜便民服務供應點」制度,在各小區設置「便民服務供應點」12個,李雲顯正是看到了社區的「蔬菜供應點」,才冒出想法,到社區找到支部書記,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2月19日一大早,李雲顯的便民菜攤就開始營業了。在李雲顯的菜攤上,推車、電子秤這些熟悉的傢伙式又都亮了出來,在推車旁邊整齊的擺放著便民服務的牌子、價格表的版面,李雲顯的胸前,也掛著社區醫院統一辦理的健康證,而今天的李雲顯卻顯得格外的興奮,他說:「以往都是黨和國家在幫助咱,今天咱也能奉獻自己一點力量了,疫情期間,咱不圖掙一分錢」。
由於是老業務,李雲顯的菜攤格外受歡迎,針對周邊獨居和行動不便的鄰居,他還提供上門送菜服務。「蔬菜便民服務供應點」不僅讓「老貧困」煥發出新面貌,更為小區居民帶來了方便,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產銷脫節的問題,受到社區群眾的廣泛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