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像往常一樣,陶政俠吃過早飯,就在村委會召集白龍村「兩委」工作人員,商量幫助脫貧戶增收、提升村容村貌等工作。對38歲的陶政俠來說,這種一大早就忙碌起來的場景,是他當上駐村第一書記5年來再平常不過的場景了。
陶政俠是中國人壽新野支公司員工,2015年11月經公司推薦,被新野縣委組織部委派到新野縣新甸鋪鎮白龍村任駐村第一書記。5年來,他紮根扶貧一線,用汗水和實幹磨礪無悔青春,在白龍村奏響了脫貧攻堅的「奮鬥之歌」,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擔當。如今白龍村剩餘的貧困戶8戶11人已全部脫貧,如期實現脫貧攻堅任務。但陶政俠每天還是很忙碌:「作為共產黨員,組織上派咱來當駐村第一書記,就必須把扶貧工作幹好,才能讓群眾滿意,對得起組織的信任!」
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白龍村地處偏遠,有6個自然村2200人,耕地5030畝,2015年有貧困戶27戶41人,2016年經過精準識別還有18戶31人。」對於剛到村裡的情況,陶政俠歷歷在目。
駐村之後,陶政俠簡單歸置好行李,便匆匆拿起本子和筆,走進農戶家中,了解村情民意。剛到村他就發現黨群服務中心比較破舊,衛生室與村委在一起辦公,比較混亂,於是他積極協調爭取資金解決村委會面貌。2016年,縣民政局專門對準偏遠鄉村建設的兩個項目(老年幸福大院建設、老年書屋建設)在白龍村落地,修繕了村部的地坪、院牆,又建設房屋,種植綠化樹木等,使白龍村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農民要增收,必須改善基礎設施。2017年初,當了解到縣農業農村局有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並且配套打井、修路、架輸電專線、修橋等工程,陶政俠就積極奔走,並在鎮裡的大力支持下為白龍村爭取到這個項目,使白龍村1000多畝耕地實現了旱能澆、澇能排,豐收有保證,惠及400餘名群眾。
白龍村辦公設施不完善,影響工作,陶政俠和村黨支部書記找組織匯報,爭取到了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基金2萬元,購買了空調、電腦、印表機、辦公桌椅等設備。同時,向上級爭取資金40餘萬元修路500米,建設文化廣場1處,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在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的努力下,籌措資金近20萬元,為白龍村修路2公裡。路通了,燈亮了,群眾樂開了花。2020年4月,白龍村修通了通往陳家村的路,兩村聯繫更方便了,情也更濃了。
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
群眾的事兒,再小也是大事,只有投入真心為群眾辦實事和好事,才能擦亮黨徽,得到群眾的認可。
2017年臨近秋收季節,出現了連續2個多月的陰雨天,陶政俠和村「兩委」一班人積極協調機械,組織群眾,排除內澇險情。但由於下雨影響了秋收,致使群眾的花生無法收穫,群眾損失慘重。通過走訪發現,很多群眾為此寢食難安。陶政俠就組織村「兩委」一班人對重點戶逐戶談心交流,讓群眾情緒生活穩定,保證不發生任何意外。可連續幾個月的高強度工作,不到半年時間,他硬是瘦了20多斤。
駐村的這幾年裡,陶政俠積極協調各方,為村裡貧困群眾辦理了低保,為殘疾貧困群眾辦理了殘疾證,還積極協調危房改造項目,解決群眾住房問題,運用「七改一增」使白龍村的戶容戶貌大幅改善和提升。他還為群眾辦理慢性病卡,解決了群眾看病難問題。疫情期間,他更是積極協調電信部門,為困難學生拉網線,解決學生學習問題,積極為貧困群眾辦理外出務工證明,解決貧困戶務工問題。
衝鋒在前當好主心骨
疫情期間,陶政俠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衝鋒在一線,帶領白龍村的黨員和群眾同心戰疫情。大年初三,陶政俠就急匆匆回到工作崗位上,和其他黨員、群眾一起天天值班,為白龍村群眾的生命安全值好崗。加強巡邏值班後,他天天晚上只能休息三四個小時。提起陶政俠在疫情期間的表現,白龍村的群眾紛紛豎起了大拇指:「人家陶書記帶頭值班站崗、宣傳防疫,真是沒說的!」
脫貧攻堅已經到了總攻時刻。陶政俠表示,不到最後,決不收兵,堅決不辜負上級黨組織和公司的重託,一定要把初心落在行動上、把使命扛在肩膀上,以優異的成績向組織和公司遞交一份滿意的答卷。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陶政俠一臉堅毅地說,「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接下來就是實現鄉村振興。5年來,白龍村的土地上有我和鄉親們同心脫貧的腳印,鄉親們和我也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只要工作需要,我會繼續和其他同志一道,強化黨的建設,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撲下身子務實重幹,帶領大家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讓白龍村的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