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想吼孩子啊!可是控制不住我自己!」暴躁媽媽怎麼扭轉結局?

2021-01-10 澎湃新聞

作者:莫米

來源:教育(ID:edu618)

不知道大家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場面能維持風平浪靜嗎?

反正我不能,回回下定決心,回回「敗下陣來」。

孩子正處在「狗都嫌」的年紀,精力太旺盛了,真是一刻都靜不下來。

那天做作業,原本預計下午能搞定的內容拖拖拉拉到天黑,外出的計劃也為此取消,好說歹說都沒用,看他東戳戳西瞧瞧一幅心不在焉的樣子,一忍再忍,還是對他發了火。

可能是他也困了煩了,被我一頓亂吼心生委屈,趴在桌子上倔強地抿著嘴,眼淚憋在眼眶裡打轉。

看他這個樣子,我又開始後悔地心疼起來,真是疲憊又無奈。

網上看到過一則同樣忍不住吼孩子的話題,下面的評論區裡全是家長的共鳴。

我也不想吼啊,可是控制不住我自己。

吼完了就後悔自責,可是不吼孩子又根本不聽。

每次想著要控制情緒、母慈子孝,結果一忍再忍、最後還是逃不了雞飛狗跳。

就連娘娘孫儷也曾經調侃自己,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嗓門都變大了、有穿透力了。

為啥?當媽的都知道,吼的唄!

真的,道理我都懂,但情緒上來了,就是根本做不到。

究竟該怎麼辦?成了一個大難題。

看到暴怒背後的「秘密」

其實,有時我們的憤怒不只是源於孩子,還源於我們自己。

1.「失控感」讓人煩躁

《你的善良,也許只是軟弱》裡有這樣一句話:有一種憤怒,是因為覺得世界不在我的控制之中。

有時,導致我們憤怒咆哮的真正原因,正是背後的這種「失控感」。

讓孩子快點穿衣出門,他磨磨蹭蹭拖延時間;

讓孩子先把作業寫完、全家要去進行下一項計劃,他非要做別的事情來打亂計劃。

孩子的不配合,讓原本計劃好的事情脫離了預期,這種不被控制的局面會讓心生焦躁,只想趕緊擺平這些事,讓孩子好好聽話、配合行動,讓一切回歸到「原計劃」的路線中去。

而最簡單粗暴又看似有效的方法,就是「吼孩子」。

2.內心不滿情緒的轉嫁

有時,我們對孩子發脾氣,表象只是孩子的問題,背後其實也帶有自身情緒的轉嫁。

明明已經很用心地在教導孩子了,但他的表現卻遠沒有達到預期。

工作和家務瑣事已經讓自己很疲憊,孩子還絲毫不知體諒,到處惹事。

這些挫敗、沮喪、疲憊的負面情緒逐漸累積,終於在孩子不聽話時被引爆,用對孩子發怒的方式發洩了出來。

孩子是極其敏感的,即便有時父母的怒火不是因孩子而起,但這種憤怒的情緒也會促使當下對孩子做出的回應變得陰沉,這種情緒會讓孩子誤以為這股怒火是衝著他來的。

其實靜心想想,為什麼我們一定認為孩子應該配合、應該聽話呢?

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們把「孩子」只當做自己的孩子,而沒有當做一個獨立的、有自己思想規劃的個體來看待。

我們和孩子之間,其實缺乏一個平等對話的機會。

「吼孩子」能達到目的?這只是個假象

儘管知道吼孩子不好、不對,但這個行為還是很難完全戒掉。

除了因為控制不住情緒,還因為「吼孩子」,有時確實管用,而且立竿見影。

但,這種「有用」,其實只是迷惑人的假象。

1.把孩子「吼」傻了

長期被「吼」大的孩子,內心容易自卑、膽小、十分的不自信。

之前《一起出發吧》中,楊爍對兒子的管教方式就以「連吼帶罵」的嚴格著稱。

孩子走不快,吼他!

孩子穿衣慢,吼他!

孩子答不對問題,還是吼他!

7歲的小傢伙只是默默把情緒憋在心裡,一個人扛著,不會反抗、不敢表達。

楊爍的怒吼是否能讓兒子更優秀不好說,但孩子臉上的委屈隱忍、面對爸爸時的小心翼翼、舉手投足間的不自信卻著實讓人心疼。

對於父母的怒吼,尚不具備反抗能力的孩子只能被動承受,然而,孩子對情緒的化解能力其實並不強,一旦負面情緒無法疏導排解,被反向內化,孩子就會容易自卑、怯懦、總認為自己不夠好、畏難怕錯,極其不自信。

2.起到以暴制暴的反作用

心理學家默娜·舒爾認為:如果父母的管教方式是呵斥和命令,孩子很容易在心理和言辭上表現出攻擊性。

有一則公益廣告恰好對這一觀點做了很直觀地演示:

當你用指責謾罵的方式宣洩情緒,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方式發洩自己。

當你用憤怒大吼的方式對待孩子,他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弱小。

正如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說的那樣: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

其實,孩子的行為都是從模仿大人而來,在父母處習得的為人處世方式,也會被孩子拿來用到自己的日常處事中去。

如此一來,在「吼叫」中孩子的行為不但得不到糾正,還極易繼承這種不當的處事方式,得不償失。

3.特定情況下的「大吼」才有用

當然,不能否認,有些特定的情況下「大吼」確實能解決問題。

比如,孩子不管不顧快要衝上馬路時、當孩子在危險的邊緣試探時……

對孩子突然的大聲警告,能令孩子產生應激暫停,為拉回孩子、避免危險爭取到時間。

但,既然是「緊急制動」就不能常用,只有在為了安全而需要立刻做出反應的場合使用才會有效,否則,孩子會對此免疫,任你吼破喉嚨,他也不會聽。

其實,說到底,平日裡吼孩子,不僅自己血壓飆升地生氣、孩子不明就裡地委屈,最扎心的是,沒什麼用,下次照犯,吼了白吼。

這樣的情況,也令我們在「忍不住吼孩子、後悔吼孩子、又忍不住吼孩子」的循環中,犯了難。

接納自己的情緒,媽媽不是神

說真的,如果能做到心平氣和,誰又願意去吼孩子呢?但總是有這樣那樣的原因,讓人忍不住發火。

其實,媽媽不是神,只是個平凡的人,有情緒、會生氣是很正常的。

一旦忍不住真的吼了孩子,陷入後悔和自責倒也大可不必。

而且,如果補救工作處理得好,要比我們一味的壓制自身情緒、把自己憋出「內傷」,達到的效果會更好。

1.先解決情緒

吼完孩子要及時向孩子道歉,描述自己的感受,讓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被生氣,解開心結,

抱歉,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該對你大吼。

對你大吼的原因,是因為你的某個具體行為做的不對,這件事讓我很生氣,而不是因為我不愛你。

對事不對人,讓孩子知道究竟哪兒錯了,才能指哪打哪,有針對性的改正不對的行為。

2.再處理問題

既然這個行為不對、不好,發洩完情緒,就要回來解決它。

和孩子平等對話,共同商討解決方案,達成一致的目標,並做出約定去執行。

《愛與自由》中有這樣一段話:

兒童必須生活自立而獲得身體上的獨立;必須通過自由的選擇而獲得意志上的獨立;必須通過不受幹擾的工作而獲得思想上的獨立。

孩子能脫離父母的要求,自發、獨立地想要把事情做好,才是有意義的。

而這,其實也就是我們要和孩子平等對話的原因,只有他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才會真正激發他的責任感去做好一件事情。

3.表達愛和期待

生氣歸生氣,事情結束之後,一定要重新連結好和孩子的關係。

其實,孩子的內心還是很敏感的,當被父母訓斥時,孩子最怕的是爸爸媽媽不愛我。

傅首爾曾在《小課桌》中提出,一定要告訴孩子,批評他、對他生氣,只是因為你的某個行為不太妥當,而不是因為你是個壞孩子、更不是因為我不愛你。

向孩子表達正向的期許:我希望你能改掉這個行為,因為這樣你能變成更加優秀的自己。

當然,這個變優秀,只是單純地要孩子改掉不良習慣,而不是強加自己的願望在孩子身上。

其實,父母不一定要保持高高在上的俯視,讓孩子知道大人也有情緒、也有脆弱的一面沒什麼大不了。

父母的適當示弱,其實更容易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獲取孩子的幫助和配合,反而事半功倍。

孩子是第一次做孩子,我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

記得童話大師鄭淵潔表述過一個觀點,大概意思是「你本身就是個孩子,孩子的到來重新喚醒了你孩子般的未知狀態,宛如再生,所以對孩子你應該是感謝的。」

雖然不完全認同,但也不是全無道理。

親子之間本就是一場共同成長的旅程,不僅是我們教育孩子,孩子也在無意中提點著我們。

放平心態,在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一起成長中,成就孩子、也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者:莫米。來源:教育致力於為0~15歲兒童打造前沿、權威的家庭親子教育平臺,通過解讀國內外先進教育理念、跟進教育部政策,為家長提供有指導價值和意義的內容。本文由教育編輯部原創,轉載請聯繫微信號(ID:judushu)授權。

掃一掃關注光明網微信視頻號

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我也不想吼孩子啊!可是控制不住我自己!」暴躁媽媽怎麼扭轉結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暴脾氣父母:「我也不想吼孩子啊!可是控制不住我自己!」
    當了父母的人,即使自己非常非常愛自己的孩子,我相信,家長們也肯定無數次後悔為什麼要生他。尤其是在孩子犯錯誤屢教不改,或者是輔導作業的時候,父母們更是分分鐘氣的火冒三丈。火力值蹭蹭地往上漲,於是一上頭,就把孩劈頭蓋臉一頓,甚至實在是氣急了也會是上手打兩巴掌。
  • 「吼媽」式的陪伴,請別傷孩子太深
    1、前幾天,朋友跟我通話,哭著說感覺自己做媽媽失敗極了。她說以前忙於工作沒時間好好管孩子,現在有機會了,便想著好好陪陪孩子。可是發現一輔導孩子寫作業,馬上就急不過對著孩子開吼了。有時想都沒想就罵了出來,比如「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都不會」這樣的話。
  • 媽媽被自己吼孩子的聲音嚇得捂住耳朵:想孩子聽話,就要好好說話
    也許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孩子有多害怕被吼叫,在德國的《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中就形象地描繪了這種驚恐的感覺:早上媽媽衝我發脾氣,結果我嚇得全身都散開飛跑了,我的腦袋飛到了宇宙裡面;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裡;我的翅膀掉到了熱帶叢林裡;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我的尾巴呢?它在街上就像是一個謎。被吼叫的孩子瞬間魂飛魄散。總是被吼叫的孩子,最終會變成什麼樣?
  • 常兇孩子不好,控制不住吼孩子了怎麼辦?
    圖片來源:Pixabay有時候不管是多麼理智的爸媽都有可能被氣得失去理智,在某些程度上,有時候吼一吼還真的能起到一招制敵的作用。但……經常吼孩子真的讓孩子很受傷!圖片來源:Pixabay即便父母是無心傷害孩子,但出於生存本能,人類的大腦總是更傾向於記住負面消極的事物。在孩子長大後,父母或許忘記了自己曾經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孩子的,但孩子心裡卻可能永遠都無法跨過這個坎。
  • 總是忍不住吼孩子,大吼大叫完就後悔?用這3招控制情緒很有效
    養育孩子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孩子如果不懂事或者不聽話的時候,家長就可能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甚至會對著孩子吼叫。有許多家長都知道對孩子大喊大叫可能會讓孩子心裡產生陰影,但是有時候情緒上來了又很難控制。今天小編就告訴您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讓自己成為一對溫柔的父母。
  • 孩子不聽話老是控制不住情緒打他怎麼辦?
    有家長向河南幸福之家教育的家家老師諮詢說:我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尤其孩子不聽話,總是吼他們,打他們,我該怎麼辦呢?其實有很多家長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有這樣的想法。我怎麼就不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氣,好好跟他說話呢?我家的情況真的是: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我這當家長的是不是當得很失敗呀?
  • 學了情緒管理後,一位媽媽的感受,孩子啊他們只是孩子
    在我遵守諾言不再對我的4個男孩大吼大叫的365天以後,我收穫頗豐,以下就是我的收穫。我收穫到的第1點是孩子是我最重要的觀眾。有一天當我突然間覺得我要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再大吼大叫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我之所以會這樣想,是因為我想讓別人相信我是一個有愛心有耐心的媽媽。但事實是我一個人的時候卻很少這樣想,只有當我暴露於他人的目光之下,我才會很在意我的觀眾如何看待我。
  • 狗狗:不要怪我,我控制不住自己了!
    就像下面這些狗子,他們為了消耗自己的體力,各種奇葩行為都做出來了。狗狗:不要怪我,我控制不住自己了!為了能夠出門,這哈士奇已經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了。當然,會出現不受控制情況的狗狗,並不止哈士奇。狗狗:不要阻止我,今天我一定要把這箱子撕得粉碎……被譽為最像貓咪的狗子,果然名不虛傳!
  • 我也不想做一個打擾別人家庭的人,可是我對自己無能為力,請幫我
    我去同學家玩,碰到了他哥哥,他長得很帥,我對他一見傾心。然後我控制不住地加了他微信,我每天關注他,想知道他做什麼?更想知道他想不想我?反正我就想盡一切辦法吸引他的注意力,結果他就上鉤了。我和他好上之後,他嫌我煩了,可是他拿我也沒辦法。
  • 「倒數第一」試卷火了,老師:這智商我教不了,媽媽氣到獅吼功
    然後我問:你不擔心嗎?小明媽媽回答:她不是我親生的。看見上面有紅色筆改正的文字,就知道這孩子已經被老師馴服好了,也可能是被父母馴服乖了。好好寫題目,不就沒有這麼多叉叉了嗎?2. 坑娃的數學題這熊孩子,上面一道應用題都答對了,到了下面付錢的方式,居然能寫支付寶!可能是平時看父母結帳,都是這個軟體吧。但是題目的本意是讓你寫,拿出哪幾張錢能結帳啊!
  • 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總是控制不住,怎麼辦?情緒管理了解一下
    甜甜的媽媽曾經和我說,她也知道這些大吼大叫的方式對孩子是非常不利的,但有時候看見孩子的一些行為就是忍不住火冒三丈,已經告訴自己要壓抑情緒了,但是情緒就是壓抑不住,一不小心就把怒氣發在了孩子的身上,看見孩子大哭的樣子,才覺得自己是有多麼的混蛋。
  • 長期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孩子內向、膽小?你應該這樣來補救
    其實這種話語,本身來說就是互相傷害,尤其是孩子,幼小的心靈總會留下傷害。多少孩子在默默地當著父母的出氣筒啊,孩子真的需要你這樣去罵嗎?其實,很多時候你的焦慮往往比孩子的問題本身更可怕。帶著情緒的教育是最無用的教育,反而會導致孩子產生內向、膽小的性格,影響孩子的一生。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 母親辛苦把孩子拉扯大,卻被孩子說「你給我滾」,結局大反轉
    馨兒自從有了娃,堅信自己帶娃對孩子益處多,於是就一直自己帶。孩子很活潑,馨兒每天雖然很累,卻也心裡很甜。六歲的男孩正是好動的年齡,家裡的一切都是他的玩具,每天弄得亂七八糟,馨兒有時候很生氣,偶爾會對孩子吼幾句,例如「你給我滾」之類的。馨兒因為在氣頭上,就也沒在意孩子的感受。一天,馨兒在客廳,孩子在臥室。
  • 「爸爸摔死了我的荷蘭豬,我還能原諒他嗎?」別讓情緒傷害孩子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知乎有一個問答,引起了大家的廣泛關注,這是怎麼回事呢?在孩子最需要鼓勵的時候,她的父母卻最大限度的否定了她的價值,否定了她的自信,讓她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孩子在小的時候,也是性格的形成時候,克制不好自己的情緒,怎麼能夠讓孩子有良好的性格呢。
  • 孩子愛發脾氣?可能是「情緒腦」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很多小孩子都特別喜歡小動物,我家孩子當然也不例外,孩子喜歡動物有同情心自然是好事,所以家裡養了貓啊、狗啊,還有一缸小金魚。平時孩子很喜歡在魚缸前看小金魚,前幾天不知道怎麼回事魚缸裡的小金魚死了幾條,孩子看到立馬大哭起來,傷心不已。
  • 女友說只戴我給她買的項鍊,可是我沒給她買這個啊
    我超甜!3、這究竟是怎麼辦到的,求老司機指點4、姑娘,你這是在天橋上逗比麼不看不知道一看嚇死人!5、第一眼看到他的鞋子時, 我就知道這哥們是剎不住車了6、女友說只戴我給她買的項鍊,可是我沒給她買這個啊。7、看狗子的行為,平時男主人沒少發壞啊8、哎呦我去,sao年你知不知道你sao的一匹啊9、老司機啊!
  • 從小被吼著長大的孩子,難逃幾種性格缺陷,學習、交際易受阻
    案例瑩瑩脾氣比較暴躁,面對孩子犯錯、哭鬧、使性子的時候,她總是控制不住心中的怒火,上來就是一頓罵,儘管她內心清楚這樣做並沒有什麼用,事後後悔至極,可是又難以控制臭脾氣。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礙於母親的威嚴,每次吼完孩子,她並沒有做太多的補救措施,只是覺得孩子過段時間就忘了,可是時間久了,她發現兒子對自己不再那麼依賴和親密,在學校裡發生的事兒都不願意告訴自己,母子間好像有一道無形的牆,關係變得愈發疏遠。
  • 是什麼導致孩子情緒暴躁易怒?父母不要過於「關注」他們
    成年人性格暴躁,或是受到各種刺激,做出情緒化的舉動倒也在情理之中。但有的孩子也會出現「易燃易暴躁」的行為,無論父母如何安慰和責罵,他們也不會「息怒」,反而變本加厲地爭吵、摔東西。今早決定坐公交車上班,有位寶媽帶著兒子坐在我前面,媽媽拿出一塊餅,示意兒子「享用」。男孩卻不停搖頭,生氣道:「我不喜歡吃餅!」媽媽將餅放在他嘴邊,語氣略微強硬地說:「快點吃!涼了便不好吃了!」
  • 八年來,我在當媽的路上摸爬滾打
    我好幾次忍住了衝進去抱他出來的衝動,我多想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我們不上幼兒園了,媽媽在家教你!但是理智最終戰勝了衝動,因為我明白孩子總有一天要獨自面對這個世界。兒子上小學後,我不知為何變得脾氣暴躁起來。
  • 用遙控器控制孩子的人生,她比英子媽媽更讓人窒息
    英子情緒已經崩潰了,媽媽依然在問:「我想的都是為你好啊,你為什麼非要去那個南大啊?」英子說:「你從來都是憑著你自己的想法,決定我的人生。我並不是非要去南大,我就是想要逃離你!」英子終於說出這句憋在心裡許久的話。彈幕裡說:光是看到英子媽媽的臉,都讓人窒息。關於乖小孩和控制狂媽媽的故事,我們在無數的影視劇中看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