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胤祥如何保全他的「鐵帽子王」

2021-01-16 煮酒君

所謂「免死金牌不免死」,在古代皇帝撒過的最大的一個謊就是給功臣們「免死金牌」。當皇帝覺得功臣威脅到自己之後,不管你有一塊「免死金牌」都還是得死。在《雍正王朝》裡面,堅決擁護四阿哥胤禛的十三阿哥胤祥,曾經被賜予了「鐵帽子王」的待遇。但是看似寶貴的「鐵帽子王」卻暗藏殺機。

鄔先生的忠告

在鄔先生選擇「半隱」並準備離京的時候,十三阿哥胤祥冒著寒風前來送行時。鄔先生表示敬佩十三阿哥胤祥的「俠王」為人,於是奉勸十三阿哥胤祥辭掉雍正賞賜的「鐵帽子王」這樣才能保全自己。可是十三阿哥胤祥遲疑了一下,表示「鐵帽子王」實屬難得。鄔先生看十三阿哥不捨得這個「鐵帽子王」,馬上又建議十三阿哥以後要「收斂鋒芒」。

當時還自認為與四哥情深義重的十三阿哥胤祥不以為然,仍然對共患難的雍正心存幻想。直到當他得到了那些幫他四哥秘密辦事的坎兒等人,都被雍正殺人滅口後,便懂得了鄔先生心中的那句「與天子交往,共患難易,共享樂難」。雖然沒有聽從鄔先生的話辭掉「鐵帽子王」,但是卻堅持執行「收斂鋒芒」的建議。

低調的作風、明確的君臣關係

歷史上很多功臣之所以被殺,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居功自傲,目無君上。官渡之戰後的許攸就是自視自己為曹操贏得官渡之戰而居功自傲,時常叫曹操的小名「阿瞞」,最後被曹操的其他手下殺了。

同樣對雍正而言有著擁立之功的十三阿哥胤祥就深諳臣子之道,他自從接受了鄔先生的建議後,便認清了自己與雍正的關係。面對雍正時,不會再像之前那樣「四哥、四哥」的叫了,堅決稱呼雍正為「皇上」,自稱自己為「臣/臣弟」。明確了兩人的君臣關係,避免雍正對他產生反感。在日常與雍正下棋的時候,也儘量故意輸給雍正,最多就戰平,堅決不能贏雍正。日常的生活中也保持低調,不聲張、不高調。

鞠躬盡瘁地為雍正做事

如果只是一個低調的王爺,相信雍正很多便會把十三阿哥遺忘掉。事實上,十三阿哥只是做人低調,做事卻從不低調。在雍正推出新政改革中,十三阿哥堅決擁護、執行雍正的新政。兄弟二人一同把康熙遺留下來的諸多弊端一一改善。

在八阿哥聯合八旗旗主們趁雍正生病之時逼宮,又是十三阿哥拖著重病去收回兵權,避免了雍正被架空。可以說十三阿哥為了雍正的新政、皇位活生生地把自己的身體拖垮了。正因為如此雍正對於這個本就感情深厚的十三弟更加器重了。十三阿哥也用自己的身體、能力保全了雍正賜予他的「鐵帽子王」。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鄔思道勸胤祥辭掉鐵帽子王,為啥他沒辭掉也能善終?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成功繼位後鄔思道選擇了離開雍正,走的時候胤祥親自跑過去送他,當時鄔思道勸胤祥一定要辭掉鐵帽子王才能善終,但是胤祥最終沒有這麼做卻仍然善終了,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是鄔思道再一次失算了。
  • 十三爺胤祥被雍正封為鐵帽子王,清末他的後代情況如何?
    十三爺愛新覺羅.胤祥,對《雍正王朝》的資深觀眾而言可謂是耳熟能詳的名字,在劇中這位和雍正同父異母但地位並不高的皇子,成為胤禛奪嫡過程中的重要幫手,尤其是在康熙去世之夜,胤祥更是以一己之力控制了豐臺大營,掌握了京城的防務,為雍正順利繼承大統提供了軍事保障。
  • 《雍正王朝》中胤祥沒有聽從鄔思道辭去鐵帽子王建議,為何卻沒事
    《康熙王朝》可謂是電視劇中經典,劇中的雍正在繼位後,對當年那些參與奪嫡的皇子們都大力打壓或針對,很少有能夠善終的。然而十三阿哥胤祥卻是其中較少能夠善終的一位。當初在雍正繼位後,鄔思道就曾勸到十三阿哥如果想要安全,就一定要辭去雍正賜予的鐵帽子王。
  • 胤祥被封和碩怡親王,是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清末他的後代如何?
    他們都是在清初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有了鐵帽子王的稱號,其親王爵位世襲罔替。如果說八大鐵帽子王以功封的鐵帽子王,那麼,沒有立下什麼戰功的胤祥之所以成為鐵帽子王則是以恩封獲得的。看過《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十三爺胤祥是雍正帝的鐵桿支持者。
  • 雍正封胤祥為鐵帽子王,子孫世襲罔替的權力,為何被慈禧給廢了
    鐵帽子王絕對是清朝所有王爺們最想得到的爵位封號,因為清朝的爵位,隔代是要降級的。比如說你是親王,那麼一般情況下,世襲你爵位的下一代只能是郡王,除非他自己也立下大功。但是鐵帽子王就不同了,這玩意兒就是個萬金油,你是鐵帽子王,那麼你的世代子孫都能繼承鐵帽子王的爵位,這就是世襲罔替,永不降級的特殊待遇。
  • 雍正為何要在胤祥逝世後,追封「鐵帽子王」?
    從中可以看出雍正對這位弟弟的極其器重,一者為避諱登基後雍正的名諱,雍正兄弟都將改成了「允」字輩,雍正唯獨允許胤祥,仍然沿用「胤」字;其次「慟」者是表明雍正對胤祥的逝世,感到極度悲傷;第三皇帝能為臣子素服的,自古極為罕見。
  • 雍正登基,封康熙的2個兒子為鐵帽子王,除了胤祥,還有這個人
    康熙帝兒子眾多,再加上他在位時間很長,到了康熙晚年,兒子們都年富力強,可以為康熙出力,但同時也相互掣肘,讓康熙非常苦惱。在那場曠日持久的「九子奪嫡」中,雍正憑藉自己苦心經營和表現,最終贏得了康熙的青睞。在雍正的身後,十三爺胤祥一直是他的鐵桿跟隨者。
  • 十三爺胤祥在雍正時期權力有多大,不僅是鐵帽子王,還不用避諱
    雍正的繼位,標誌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中,胤禛徹底勝利。當然,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胤禛勝利後,他最大的支持者十三阿哥胤祥可以說受益非常大。在雍正一朝,胤祥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除了雍正沒有人能和他對抗。我們看一下胤祥噹噹時到底有多大的權力。雍正繼位後的第二天,便任命胤祥為四位總理事務大臣之一,同日晉升為和碩怡親王。這對胤祥來說非常重要。
  • 他是最特殊的鐵帽子王,他的兒子卻被削爵痛恨
    鐵帽子王是清朝獨特的封爵制度,指世襲罔替的王爵,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和郡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 因為允祥是唯一一位大清王朝中期的鐵帽子王,是唯一一位太平盛世的鐵帽子王,他既不是開國功臣,也不是在晚清列強入侵之際受封的鐵帽子王。
  • 雍正王朝:皇十三子胤祥——甘於命運多舛,卻不甘於青春的腐爛
    導讀:作為一個對娛樂明星後知後覺的人,剛剛才無意間聽到了張韶涵的《阿刁》,可是一聽就入了迷,無數遍循環以後,讓我竟然想起了《雍正王朝》中的「俠王」——皇十三子胤祥。他忠於太子胤礽,卻也不像皇四子胤禛那樣,心中另外有著奪嫡的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於太子面前,全了那份君臣和兄弟之間少見的情義。這份忠心卻換回了被康熙皇帝「不分青紅皂白」的短暫囚禁。
  • 他是雍正最愛的弟弟,是大清第九個鐵帽子王,還是千年老寒腿
    當然,事實證明如果給他一個機會,胤祥並不比兄弟們差。這樣的機會從康熙死後第二天就到來了。雍正封胤祥為四位總理大臣的一位,同一天裡又被晉升為和碩怡親王。這個職位在清朝被稱為」鐵帽子王「。所謂鐵帽子王,是比一般的親王位階還要高的地位,不僅是代表了無上信任與榮耀,更有著實質的特權:比如,其他的爵位都是不能世襲且有降級的風險,比如大阿哥曾被封為直郡王,後因涉嫌謀害太子,被削除親王位,而鐵帽子王就沒有這等風險,相當於有了一個免責特權;再比如,有著優厚的俸祿,每個月一萬兩,大米一萬斛。這意味著什麼呢?
  • 最被雍正重視的胤祥,死後晉封鐵帽子王,這個爵位傳承了幾代呢?
    說到九子奪嫡,人們印象最深的除了雍正胤禛、八阿哥胤禩,剩下的莫過於十三阿哥胤祥,主要原因除了他也是九子奪嫡中的一員以外,還因為他是九子奪嫡中為數不多能夠善終的一人,甚至還榮寵至極,是雍正繼位最信任的第一人。
  • 雍正王朝,雍正整頓旗務招四大鐵帽子王入京,為啥把弘曆派到江南
    雍正王朝中,在三阿哥弘時的建議下,雍正同意調關外的4位鐵帽子王進關幫助整頓旗務。這在當時看是一個非常大的事件,所以雍正讓弘時和弘晝兩個人也參與進來,目的是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歷練他們。可是,雍正卻讓弘曆留在了江南,按道理來講,弘曆是繼承雍正皇位的第1人選。
  • 清朝12位鐵帽子王,道光的兒子佔了幾位?
    清朝開國八大鐵帽子王都是憑藉在開基創業、一統天下過程中建功立業而得封。清初八大鐵帽子王的始封祖和傳世情況如下:禮親王代善:傳10世,12人承襲,其中2人被奪爵。鄭親王濟爾哈朗:唯一的非帝王直系子孫,傳10世,17人承襲,其中5人被奪爵。睿親王多爾袞:多爾袞無子,由多鐸後人承襲,共11世,8人承襲。
  • 大清鐵帽子王之恩封四王的傳奇色彩
    看過清史和清朝古裝劇宮廷劇的都知道,大清有鐵帽子王共十二位,其中功封開國親王八位,中後期受朝廷恩封又有四位。那麼鐵帽子王中的恩封四王都有誰?恩封四王都做出了怎樣的傑出貢獻才能獲得鐵帽子王的封號?在一些清史和資料上以及歷史傳記,古裝宮廷大劇中可以發現恩封鐵帽子王主要在清朝中後期。
  • 一個普通的王爺,如果想成為鐵帽子王,需要滿足哪些要求?
    在清朝統治期間,經常會出現一個詞語,那就是鐵帽子王。那麼什麼是鐵帽子王,鐵帽子王是一種比較通俗的說法,其實就是清朝最高級別的爵位。一般來說,皇帝的兒子都是王爺,但是清朝並不是這樣。那麼,在清朝統治期間,如果想成為一名鐵帽子王,需要滿足哪些條件呢。
  • 鄔思道為何不建議十三爺接受「鐵帽子王」?他究竟在忌憚什麼?
    鄔思道為何不建議十三爺接受「鐵帽子王」?他究竟在忌憚什麼?最近,小編又把歷史好劇由二月河先生的小說改編成的《雍正王朝》刷了一遍。只能說老戲骨各個演技炸裂,全程無尿點啊!只是到了雍正登基,鄔思道走的時候,對十三爺說的那些話,有些疑惑。
  • 你知道什麼是「鐵帽子」嗎?「鐵帽子」是怎麼來的呢?
    他們就是大名鼎鼎的「鐵帽子王」。所以,讓我們更加了解他們一下吧。大清王朝「鐵帽子王」一共有12個。下面我們一一介紹。和碩慶親王。關於這個清初的八位太爺。「八大鐵帽子王」,他們的那些功勞那是打拼出來的。但是有這樣一個大家都想知道的問題,為什麼這8個人能夠得到這樣的待遇呢,其他人為什麼不行呢?首先要說的是這8位太爺可是三大輩之人。
  • 明朝朱元璋的兒子全是王爺,為何清朝王爺鐵帽子王只有九位?
    在清朝統治時代,經常會出現一個詞語,那就是鐵帽子王。那麼什麼是鐵帽子王,鐵帽子王是一種鬥勁通俗的說法,其實就是清朝最高級別的爵位。一樣平常來說,皇帝的兒子都是王爺,可是清朝並不是如許。那麼,在清朝統治時代,若是想成為一名鐵帽子王,必要滿足哪些前提呢。
  • 清朝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鐵帽子王有何區別
    文/寂寞的紅酒在清宮劇中,人們經常接觸到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鐵帽子王等爵位。很多人對此一直傻傻分不清,始終搞不清他們的關係,不知道誰的官大。那麼清朝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鐵帽子王到底有何區別?我們先來說說清朝的爵位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