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jiangxi.hteacher.net 2020-11-23 14:16 江西教師資格證 [您的教師考試網]
第二章 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歷年試題】
單選題
1.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埃裡克森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埃裡克森認為,人格的發展貫穿於個體的一生,整個發展過程可以劃分為八個階段:(1)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0-1.5歲);(2)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2-3歲);(3)主動感對內疚感(4-5歲);(4)勤奮感對自卑感(6-11歲);(5)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6)親密感對孤獨感(20-24);(7)繁殖感對停滯感(25-65歲);(8)自我整合對絕望感(65歲以上)。12—18歲階段的危機衝突是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
2.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最近發展區理論。維果茨基提出最近發展區概念,他認為兒童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水平是兒童現有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水平;第二種是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藉助別人的幫助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也是通過教學所獲得的潛力。二者之間的差異就是「最近發展區」。
3.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過度學習的概念。當學習熟練程度為150%,即過度學習50%時的記憶效果最好。
4.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皮亞傑是瑞士心理學家,是當代最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和發生認識論專家,提出認知發展階段論。B選項,柯爾伯格提出道德發展階段論;C選項維果斯基提出文化歷史發展論;D選項埃裡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理論。
5.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記憶過程,記憶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再認或回憶三個環節,對應於信息加工的三個階段分別是編碼、儲存、提取。
6.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語義記憶的概念。語義記憶(語詞—邏輯記憶)是指對用詞語概括的各種有組織的知識的記憶。如公式的記憶。
7.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皮亞傑認為認知的本質就是適應,即兒童的認知是在已有圖式的基礎上,通過同化、順應和平衡,不斷從低級向高級發展。
8.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皮亞傑以兒童適應環境的主導方式即認知結構的性質為依據,將兒童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11歲)、形式運算階段(11-15歲)。
9.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由於大腦中已經有關於駿馬的表象,所以可以通過竹子和凳子等再現駿馬的形象。開始出現表象和形象的圖式是在前運算階段。
10.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皮亞傑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具體運算階段的特點之一是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維可以逆轉,能夠進行邏輯推理。
11.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理論。維果茨基提出了三個重要的問題:一個是「最近發展區」思想;一個是良好的教學應當走在發展的前面;一個是關於學習最佳期限問題。
12.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情緒情感的基礎。情緒和情感是指人對於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需要是情緒和情感產生的基礎。
13.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情緒狀態的分類。根據情緒發生的強度、持續時間和緊張度,可以將情緒分為心境、激情和應激。其中心境是一種微弱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帶有彌散性的心理狀態。心境一經產生就不只表現在某一特定對象上,而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使人的整個心理活動都染上某種情緒色彩。比如「人逢喜事精神爽」。
14.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情緒情感的發展。初中生情緒表現的隱蔽性和表演性共存,A選項錯誤;小學生具有強烈的「向師性」,B選項錯誤;高中生情緒情感內容的社會性日益深刻,D選項錯誤。
15.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生心理發展的差異性規律。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包括:連續性與階段性、定向性與順序性、不平衡性和差異性。差異性指的是:不同個體的心理發展總要經歷一些共同的發展階段,但是發展起止時間有早晚,發展速度有快慢,且最終水平和優勢領域也不相同。題幹中描述的是兩個14歲少年的差別,屬於差異性。
16.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性格的概念。性格是個體在生活過程中形成的對現實穩定的態度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習慣化的行為方式。性格具有直接的社會意義,不同性格特徵的社會價值是不一樣的,所以性格有好壞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個人的道德風貌。
責任編輯:江西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