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身心發展規律例子

2021-01-10 中公教師網

個體身心發展規律例子

1、順序性:指人的身心發展是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複雜、由量變到質變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

教學啟示:循序漸進

例子:
拔苗助長;學不躐等;

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不陵節而施之謂孫;盈科而進;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階段性:個體的發展是一個分階段的連續過程,前後相鄰的階段是有規律的更替的,前一階段為後一階段的過渡做準備。個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身心發展不同的總體特徵及主要矛盾,面臨著不同的發展任務。

教學啟示:不搞「一刀切」

例子:小學教育成人化;幼兒教育小學化

3不平衡性:一是:同一方面的發展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發展時期具有不平衡性。即有的方面在較早的年齡階段已經達到較高的發展水平,有的則要到較晚的年齡階段才能達到較為成熟的水平。

教學啟示:把握關鍵期

例子:印刻實驗;獸孩;當其可之謂時;時過然後學,雖勤苦而難成;過了這個村,沒有這個店;王陽明5歲還不會開口說話,卻能夠默背祖父大量藏書。

4、互補性:一方面是指機體某一方面的機能受損甚至缺失後,可通過其他方面的超常發展得到部分補償;另一方面,互補性也存在於心理機能和生理機能之間。如身患重病或有殘缺的人,如果他有頑強的意志和戰勝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得到發展。

教學啟示:揚長避短

例子:生理與生理的互補,盲人;生理與心理的互補;身殘志堅

5、個別差異性:從群體的角度看,首先表現為男女性別的差異;不僅是自然性別上的差異,還包括由性別帶來的生理機能和社會地位、角色、交往群體的差別。其次,個別差異表現在身心的所有構成方面,其中有些是發展水平的差異,有些是心理特徵表現方式上的差異。

教學啟示:因材施教

例子: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大有大成,小有小成;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柴也愚,參也魯,師也闢;深其深,淺其淺,尊其尊,益其益;

量體裁衣。

以上是《個體身心發展規律例子》,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我要過面試」獲取試講教案(含音頻)+答辯+結構化解題思路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知識點——個體身心發展的動因論
    《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知識點——個體身心發展的動因論 http://www.hteacher.net 2020-08-31 13:45 中國教師資格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 教師招聘筆試考點——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動因之內發論
    內發論(又稱生物遺傳決定論、自然成熟論)該觀點強調人類個體的心理發展完全是由個體內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預先決定的,心理發展的實質是這種自然因素按其內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現的。外部環境只能影響其內在的固有發展節奏,而不能改變節奏。內發論強調的是遺傳在人的身心發展中的決定作用。
  • 第二章 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
    第二章  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歷年試題】單選題埃裡克森認為,人格的發展貫穿於個體的一生,整個發展過程可以劃分為八個階段:(1)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0-1.5歲);(2)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2-3歲);(3)主動感對內疚感(4-5歲);(4)勤奮感對自卑感(6-11歲);(5)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12-18);(6)親密感對孤獨感(20-24
  • 規律是自然存在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規律是可以利用的!
    規律是指自然界和社會諸現象之間必然、本質、穩定和反覆出現的關係。規律是有節奏的,不是雜亂的。這是因為,事物之間內在的必然聯繫,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向。所以,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這句話是正確的。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律的,規律是可以認識的。這不僅指自然界,人類社會也一樣,馬克思就是基於對規律的認識,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即人類社會的發展是由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直到共產主義社會。至於自然界的規律就更多了,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 中醫治「心」病——訪山東省中醫院身心醫學科主任閻兆君
    2019年7月1日,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神志病科(身心醫學科)正式成立,經過一年的努力,身心醫學科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門診量、服務範圍和服務能力逐步提升,社會影響力越來越大,為廣大患者解決了許多身心方面的疾苦。
  • 深入禪定能療愈身心疾病
    但深入禪定的前提條件是,你的身心已經和諧統一,能安住在當下了。可是我們在娑婆世界輪迴了多生多世,身心已經無法和諧統一了。每個人身上都帶著多世的信息,用四分五裂這個詞已不足以形容,可以說已經千分萬裂了。所以,一會兒一個想法,一會兒一個變化,即便籤完合同蓋了手印,睡一覺醒來又反悔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 孫祁祥:認清世界發展四大規律把握重要戰略機遇
    不同森林小鎮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文化環境不盡相同,需要針對不同發展訴求,從單一的資金補償方式拓展為多元化補償。對於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的森林小鎮,通過生態扶貧等手段進行經濟方面的補償,並提供啟動資金,為其發展運營提供「第一推動力」;或將補償資金用於打造自我發展機制。對於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森林小鎮,通過完善政策環境提升市場補償和社會補償的效用。
  • 成都龍泉驛區幼兒園體育教育迎來新發展!
    聯盟響應國家在《3-6歲兒童發展指南》文件中提出「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明確指示目標,提升幼兒教師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能。整合國內外先進幼兒體適能理論知識和實踐方法,研發設計了《幼兒體適能》課程。 本次龍泉驛區幼兒教師體適能課程培訓由聯盟培訓講師張旭老師和於麗麗老師進行主講。
  • 才兒坊:兒童期同伴關係發展特點及規律
    今天才兒坊分享兒童期同伴關係的發展特點。童年期兒童同伴交往主要表現在友誼和同伴群體兩個領域。(1)童年期兒童的友誼在整個幼兒階段,兒童通過遊戲開展同伴之間的交往,同時也在遊戲中逐漸發展他們的友誼。友誼是和親近的同伴、同學等建立起來的特殊親密關係,對兒童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兒童正式進入小學後,他們的主要活動是學習。
  • 論成熟在兒童發展中的重要性——格塞爾的雙生子爬梯實驗
    在影響個體身心發展規律的問題上,存在兩種對立的觀點,一種是遺傳決定論,另一種是環境決定論。遺傳決定論認為兒童發展是受先天不變的遺傳所決定的,認為兒童的智力和品質在生殖細胞的基因中就已然被決定了,心理發展只不過是這些先天所得東西的自然展開和延續。環境和教育僅僅起一個引發的作用,而不能改變它。
  • 獨處是個體的完善還是親密關係障礙以及認知偏差
    近期了解了個體的單身男士的想法以及生活的情況,反映心靈上的變化程度,以及現狀後期嚮往的生活基本觀點目標語言以及思維能力都限制在一個區域。千百年歷史遺傳下來人的生存模式一直是群體生活傳統文化規律,傳宗接代走訪親近鄰居、代代相傳,從而成為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 如收入金額支配程度由個人意願進行資金的額度分配或事件成度性資金額度大小分類。3.個體的思維擴大性、溝通、處理、應對等方式決定關係的穩定程度。
  • 輕鬆高效的英語學習方法——拼讀規律
    不過,這個捷徑確實有,那就是規律,拼讀的規律。大家都知道漢字是表音表意文字,而英語屬於拼音文字,相比之下,英語的拼音文字要比漢字簡單的多了,同學們都能學好漢字,那麼學好英語,應該不是難事了。之所以很多同學認為英語難學,主要還是不了解英語,不了解它的一些規律,尤其是記憶單詞方面的規律。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他方面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 《人類簡史》看透人類發展,收穫個體幸福
    接下來,我將把《人類簡史》的精華內容分為4部分,一步步帶你了解人類是如何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發展到今天的。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 動物學家做過實驗,當把兩種不同的聲音,放給一群青猴聽時,他們的反應完全不同:聽到「小心!有老鷹!」時,會恐懼地朝天上看,而聽到「小心!有獅子!」時則會立刻衝到樹上。
  • 冥想:意念調動身心的能量,療愈自我
    我們的身體每天都在新城代謝,新舊的細胞生滅中不斷的替換,任何部位的任何細胞,而七年之後我們就是一個完完全全由新生細胞構成的「個體」。我們的心理一直在成長變化,我們會盡力天真純粹,幼稚簡單,偏執自我,成熟老練,圓滑世故,圓潤通透;每隔一段大時間我們的心理會發生變化,而每天我們的心神都在變化,這是心神的生長消亡。
  • 倫理道德的精神哲學規律
    正義論與德性論之爭,在精神哲學意義上是倫理與道德之爭,離開精神的家園和精神哲學的理論體系,它可能就是一場難有結果的論爭,因為它從開始便陷入社會倫理與個體道德的精神糾結,陷入社會至善與個體至善相互期待然而卻永遠難以相互滿足的價值圍城。擺脫糾結,必須在精神哲學中還原倫理—道德的辯證生態,建立倫理道德及其倫理學理論的「形態觀」。
  • 孩子睡眠不規律,怎麼辦?
    因為孩子生長激素分泌呈脈衝式,其高峰在晚上九點左右,若孩子長期睡眠遲容易影響身心發育。那麼面對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的孩子,應該怎麼辦?家長可以試試這些小方法,看是否湊效。1. 吃晚飯,宜早宜少,飯後適量活動。2. 到了固定的睡眠時間點,停下所有事,父母和孩子一樣準時去睡覺。
  • 百年研究歷史告訴我們,教育該遵循怎樣的規律?
    基於現代科學發展的教育規律研究發生於18世紀以後。,使關於學習的本質和人的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高度。社會實踐既是個體的實踐,更是群體的實踐,是人類改造自我、改造社會的根本力量。 事實上,皮亞傑的發生認識論是個體的發生認識論,將其推廣到社會群體中去就會捉襟見肘。正是在這一點上發生認識論後來受到社會建構主義的批判。
  • 黑格爾辯證法三大規律:對立統一,量變質變,否定之否定
    而這三個規律內部也是一個正反合的邏輯關係,量變質變的規律是事物內部的規律,而否定之否定的規律,是事物發展規律,而這三大規律的核心是:對立統一規律。其餘兩個規律是對立統一規律展開的形式。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任何事物內部都是矛盾的統一體,矛盾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源泉和動力,就像老子說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 個體社會化發展的重要指標:愛心是親社會行為的基礎
    促進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展,將有助於兒童更好地適應社會,為兒童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很容易形成自私、不合作等行為,這不利於兒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所以我們要把培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幼兒的社會行為主要分為兩種:第一,親社會行為。主要表現為:同情他人、關愛同伴、彼此分享、互相合作、謙讓他人、相互幫助、撫慰和幫助弱勢群體、奉獻愛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