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學生學習心理(33分) 第一節 認知過程
一、認知過程:注意-感覺-知覺-記憶-思維-想像
1、注意(單選):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指向(看誰)和集中(聚精會神地看)。
注意的分類(單選 例子):
無意注意(不隨意注意):沒有預定目的(突然發生)、無需意志努力(不自覺);
有意注意(隨意注意):有預定目的(事先知道)、需意志努力;
有意後注意(隨意後注意):有預定目的、無需意志努力;
注意的品質(例子單選&辨析):
注意的範圍(數量);
注意的穩定性(時間);
注意的分散(分心);
注意的分配(一邊...一邊...);
注意的轉移(有意識地)。
補充:注意的起伏(動搖):人的注意是不能長時間保持固定不變的,經常出現周期性的加強或減弱,稱為注意的起伏。
區分(例子單選&辨析)
1、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轉移
前者無意識;後者有意識;
2、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起伏
前者可通過人為避免;後者不可避免;
3、注意的分散/注意的分配
前者無意識;後者有意識。
注意規律在教學中的應用(例子單選)
正確運用無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活動;
運用有意注意的規律組織教學,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運用兩種注意相互轉換的組織規律組織教學。
2、感覺:客觀事物的個別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應。
分類:外部感覺&內部感覺
感覺的一般規律
1、感受性和感覺閾限(例子單選)二者成反比
感受性:感覺的靈敏程度(能力)
絕對感受性:從無到有(鹹不鹹);
差別感受性:有無區別。
感覺閾限:測量感受性的數值、量
絕對感覺閾限:兩勺鹽;
差別感受閾限:兩勺鹽-五勺鹽。
*感受性變化的規律(感覺現象 例子單選)
感覺適應:視覺適應-暗適應(明-暗)、明適應(暗-明);
嗅覺適應;
膚覺適應;
感覺對比:同時對比(黑人白牙);繼時對比(先吃藥再吃糖);
感覺後效:(燈泡滅了眼睛裡還有燈泡的形狀)
感覺補償作用、相互作用-聯覺(紅色溫暖、藍色清涼)
3、知覺:是人腦對於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事物的整體屬性的反應。
知覺的特性(例子單選)
選擇性:對象與背景(萬綠叢中一點紅);
整體性:部分與整體(漢字順序不影響閱讀);
理解性:用已有經驗去認識(一千個哈姆雷特);
恆常性:條件改變,印象不變(人走遠,但大小不變)。
4、記憶:在頭腦中積累和保持個體經驗的心理過程。
記憶的分類(例子單選):
記憶內容:形象記憶(感知)、情緒記憶(痛苦心情)、邏輯記憶(公式)、動作記憶(騎車);
記憶內容保持時間:瞬時記憶(感覺記憶:1秒以內,容量較大)、短時記憶(工作記憶,一分鐘左右)、長時記憶(一分鐘以上,容量很大/無限);
(注意-不斷重複);
信息加工和存儲內容:陳述性記憶(是什麼)、程序性記憶(怎麼做)。
記憶的品質(例子單選):
敏捷性(速度,過目成誦);
持久性(保持時間長短,終身不忘);
準備性(提取,綜合體現,出口成章信手拈來);
準確性(精確,倒背如流)。
記憶過程(單選):
識記:有無目的、方法;
保持:已獲得的知識經驗在人腦中的鞏固過程;
再現:(回憶或再認)重現過去經驗的過程;
遺忘:指識記過的東西不能再認或回憶或者再認或回憶發生錯誤。
遺忘的原因(例子單選)
記憶痕跡衰退說 ,代表人物巴浦洛夫;
*幹擾抑制說 ,代表人物詹金斯+達倫巴希,內容:前攝抑制(先前學習的材料對後學習材料的回憶或再認產生的幹擾。);倒攝抑制(後來學習的材料對先前學習材料的回憶或再認產生的幹擾);
*動機說(壓抑說,緊張害怕激動不愉快)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提取失敗說(單純地想不起來了) ,代表人物 圖爾文;
同化說(高級概念代替低級概念) ,代表人物 奧蘇貝爾。
遺忘規律(單選):學習後立即發生,遺忘的進程不均勻,先快後慢(負加速)啟示:及時複習
*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二級簡答 口訣:人才請發誓):
學習材料的性質;
識記材料的數量和學習程度的大小;
記憶任務的長久性與重要性;
識記的方法;
時間因素;
情緒和動機也影響著遺忘的進程。
中學生記憶發展的特點(二級簡答)
記憶容量逐漸增大,短時記憶的廣度接近成人;
記憶的有意性加強;
意義識記成為主要記憶手段;
抽象記憶逐漸佔據主導地位。
*提高記憶能力的方法(簡答)
明確記憶目的,增強學習的主動性;
理解材料的意義,少用機械記憶;
對材料進行精細加工,促進深度理解;
運用組塊化學習策略,合理組織材料;
運用多重編碼方式,提高信息加工處理的質量;
注重複習方法,防止知識遺忘。
**防止遺忘的方法(如何組織複習 一級簡答 ,口訣:幾份飯多多結合)
及時複習,經常複習;
分散複習與集中複習相結合;
合理分配時間;
複習方法多樣化;
運用多種感官參與複習
反覆閱讀與試圖回憶相結合;
5、思維:藉助語言、表象或動作實現的,對客觀現實間接的(推測)、概括的(大量觀察概括規律)反映。
思維的分類(例子單選)
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特徵(例子單選):流暢性(數量多更流暢)、變通性(類型多)、獨創性
培養(二級簡答)
創設有利於創造性產生的適宜環境:創設寬鬆的心理環境、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餘地、改革考試制度與考試內容。(考試寬鬆有餘)
注重創造性個性的塑造:保護好奇心 、解除個體對答錯問題的恐懼心理、鼓勵獨立性和創造精神、重視非邏輯思維、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的榜樣。(好奇劇毒飛揚)
開設培養創造性的課程,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發散思維訓練、推測與假設訓練、自我設計訓練、頭腦風暴訓練。(假髮瘋子)
問題解決的一般過程(單選):發現問題(首要環節)、理解問題、提出假設(關鍵環節)、驗證假設。
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例子單選&辨析):問題情境、*心理定勢(慣有思維)與功能固著(固定看法,消極影響)、已有的知識經驗-遷移、*原型啟發、情緒與動機。
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二級簡答 口訣:思練量方)
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量和質量;
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培養思考問題的習慣。
6、想像:是人腦對已儲存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
想像的分類:
無意想像:沒有預定目的,不自覺產生;
有意想像:再造想像(語言描述或圖樣示意)、幻想、創造想像(創造出新形象)。
想像的功能(例子單選):預見功能(想到結果想到未來)、補充功能(彌補人類對歷史認識的不足)、替代功能(生活中無法獲得的)
培養學生想像力的方法(二級簡答):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訓練學生的想像力、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幻想。(口訣:引觀察、勤思考、學知識、練想像、愛幻想)
教育名言積累
早期的親子關係定出了行為模式,塑造出一切日後的行為。——麥肯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