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為人處世「六戒」!

2021-01-08 農民玲玲啊

中國近代政治家、軍事家曾國藩,湘軍創始人。和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中興功臣」。曾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毅勇侯等職,諡號「文正」,後人稱「文正」。他被尊為千年第一完人。閱讀生活中的「六戒」,學會自己的處世之道,才能成為大器。

戒驕戒躁:不做不切實際的事,不去與人爭辯

不做有益於人的事,不去任何人想去的地方。別進危險城堡!人人想要的東西可能是有害的。

半場說:「別貪得無厭!日中行,月滿則虧,物盛則衰,物極則極。這個世界不會一次成功,也不會長期受益。假如真的有好東西可以得到這樣的好處,那只能說是表象和欺騙。此時應保持頭腦冷靜。

半場的話很安全,大家爭,爭的地方不去,容易惹事,惹禍。「論語」的意思是「危險的國家不進入,混亂的國家不進入」。這句話中的爭論,當然也可以理解為爭辯和爭辯。所有人都爭的利益意味著你最好不要爭。這肯定是一種薄利多銷。

戒二:不要以小惡拋棄人大美,不要以小怨忘卻人大恩

不因別人的小缺點而忽略自己的優點,不因小恩怨而忽略他人的大恩情。

人們在工作中犯錯誤。那兩句話告訴我們,為了一個人,一個人的過失,一個人的善惡,而全盤否定一個人的善惡,不要忘記一個人的善惡。

正如《禮記》所說:「善知其惡,惡知其美,天下之新也。愛情知道它的缺點,而厭惡則意味著知道它的優點。它提醒人們在處理事情時不要過於感情用事,要客觀公正地看待他人的缺點和不足。

三戒:人的弱點就是保護自己的弱點,自吹自擂就是討厭別人的弱點。

常講別人缺點,常誇耀自己優點的人,可以說「心不厚,知識有限」。常言道:「打人不打臉,暴露就暴露。」好講別人的壞話,誇耀自己的優點,不但表現出情商低,還必然會對自己招來怨恨,埋下禍根。

漢高祖劉邦曾對韓信的各種才幹進行過探討。項羽說:「我自己帶幾個兵?」韓信說:「陛下只帶十萬人。」「那麼,你覺得是劉邦嗎?」韓信說:「像我這樣的人,越多越好。」韓信死後,不能說是因為他的性格。「曾國藩」就是指用三分之一的篇幅描繪這種人的精神形象。常談到別人缺點的人,其實內心就是用它來掩飾自己的缺點。自吹自擂自己優點的人,其實只是嫉妒或想掩蓋別人的優點。

四戒:求利不在一人,求寡不在一人

利益,往往是每個人都想要的,如果一個人獨佔利益不與大家分享,必然會招致怨恨,成為大眾的箭頭。項羽攻佔鹹陽,但不敢攻城。曹操能夠「挾天子以令諸侯」,卻怕他一生篡位自立,他們怕成為眾矢之的。因此,面對利益時,一定要權衡利弊。

籌劃事情時,一定要與有主見的人共事,不能與人共事。正如《戰國策》所說:「上善若水,下惡若魚。」大體上說,特別重要的事,沒必要跟大家商量。人追求大事,必有一雙不尋常的眼睛,一顆心,一種氣度,所以自己要認清,嘗試。如果跟別人商量,反而會很麻煩。人若見識低微,心胸狹窄,氣概平庸,一定不會明白自己的想法。因此,你的意志會動搖,你的信心和感覺也會受到損害。

五戒:天下古今凡人,皆為偶像字擊敗天下古今才子,皆為驕傲字擊敗

普通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對於普通人來說,沒有什麼天賦,只有勤奮工作才能成就事業,所以「懶」字最為忌諱。特性。還有,有才幹的人可以用才幹走捷徑,容易成功,但容易自大,因此自閉,不肯向別人學習,也容易失敗。

曾國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並不聰明,卻能「勤」地完成大學的學業和大事業,堪稱正常人的楷模。另外,如項羽、李自成等,雖佔了天時地利,但仍是輸得自豪。

第6戒:做一切大事,都要以知識為主,以大事為輔,人要居半,天要居半。

從事一切活動,首先需要有豐富的經驗和知識,可以作為完成重大任務的助手,一半是在人的計劃中,另一半是看著天而看著時機不來。人有計劃,事有計劃。

曾國藩清楚地告訴我們,做大事要「知行合一」,才能得心應手。因此,依靠才智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這裡的「知識」,當然不只是知識,而是經驗和知識。"人為謀者,天為謀者."那就是,不管做什麼事,我們都要「盡力而為」。別因為有自己無法控制的東西就去嘗試。不要因為自己的努力,最終的失敗而責怪上帝。

做大事,一定要不怕苦,約束自己,學曾國藩的「六戒」。別在最能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努力到無能為力,拼命去感動自己。從不害怕打擾,害怕自己屈服。

相關焦點

  • 送你這「六戒」,少走彎路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著名的歷史名人之一,他對晚清時期的政治、軍事、文化、思想有著重要切深刻的影響。他一手建功立業,一手持家修身,算的上「半個聖人」。研究過曾國藩的朋友都知道,他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青年時期一腔熱血,見到什麼都喜歡「懟」上兩句,中年時期卻立志要成為聖人,於是開始反省、悔悟,仕途上仿佛亮了綠燈,十年7升,官居一品,位極人臣。
  • 曾國藩「人生4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看看曾國藩就知道。曾國藩絕對算不上一個聰明的人,考了七次才中舉,年輕時還非常激進暴躁,只要別人的意見和他不一樣,他就會大罵同僚,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以「晚清中興第一名臣」、「半個聖人」的身份,成為眾多大人物心中的男神。他曾經還留下過很多名言,有告誡後人如何為人處世的,還有如何獲得人生成功的。例如「莫問收穫,但為耕耘」,「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哪得空閒之光陰」。
  • 做人|曾國藩人生「六戒」,成就一生!
    曾國藩人生「六戒」,成就一生! 曾國藩是春秋戰國時代曾子的七十世孫。 讀懂曾國藩的人生「六戒」,就學到了他的做人做事之道。
  • 曾國藩:人生「六戒」
    作者 | 儒風君·聞清晚清名臣曾國藩,天資不夠聰穎,做人諸多缺點,卻被譽為「半個聖人」,他著書立說,更有家書傳世,為後人所稱道。縱覽曾國藩一生,從三十歲之前「一身毛病」,到三十歲之後成就斐然,其成功之道或許就藏在他恪守的「六戒」之中。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前半句講的是,做人不可欲求不滿。
  • 曾國藩留下六字家訓箴言,父母一定教孩子讀懂,值得收藏
    曾國藩,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一生勤儉廉勞,律德禮忠,是晚清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曾國藩不僅在官場上取得了巨大了成功,對子女的教育也留給後人很多可以借鑑的地方。自曾國藩後的100多年時間裡,曾氏8代子孫中人才輩出,無一人是紈絝子弟,這和他留下的六字家教箴言離不開關係。第一:早起曾國藩在對子女的要求上,不論男女都要求勤奮。
  • 為人處事的六戒、八慎 古人的智慧總結
    2020-10-27 08:39:18 來源: 月舞知音 舉報   六戒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都是這3句話,看看你中了幾個
    這位官場中的傳奇人物便是「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曾國藩和孔子、王陽明並成為「兩個半聖人」,足以見得豐功偉業之壯闊。俗話說官場勝戰場,一個不小心都會招來禍害,曾國藩憑啥能在官場混的步步青雲?其實官場再厲害也不過是個「人場」,能把握得住為人處世方面的技巧,混跡官場自然不難。
  • 扒扒曾國藩:雖被世人奉為「為人治世之楷模」,也免不了厚黑的一面
    扒一扒曾國藩: 雖被世人奉為「為人治世之楷模」,也免不了厚黑的一面道光二十三年的一天,晴,微風,一向沉悶的翰林院裡突然喧鬧起來。原來,此前被貶職六個月、已經快被人遺忘的曾國藩接到了聖旨,被擢升為翰林院侍講、詹事府行走。我的天,這可是連升四級,之前鬱郁不得志的曾國藩此時在翰林院這寸土寸金的地方居然混上了單獨的辦公室。
  • 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說」,但多數人卻樂在其中
    曾國藩,被後世稱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他及其家族都福報深刻。一直到現在,曾氏家族仍然興旺發達,人才輩出。曾國藩可以說是清朝末年的棟梁之臣,在官海沉浮發展幾十年,曾國藩說話一直秉持「戒多言」的原則,因為「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如果把說話方式弄好了,人的運勢和福報自然會越來越旺,曾國藩總結了一套自己的人生智慧。曾國藩說,聰明人,一輩子有「三不說」!
  • 曾國藩:人生2大兇德,務必戒掉,太多人敗在這2點上,別不在意
    在歷史上一些名人在教育子女後人時也說出很經典的話,以此來告誡自己的子孫要如何做,如何為人處世,曾國藩是晚清舉足輕重的名臣,他用一生修身律己,後世稱他為「千古第一完人」。晚年的曾國藩,歷經世事滄桑,悟出人生致敗的兩大兇德:「曰長傲,曰多言」。
  • 曾國藩:忌長傲多言,宜心態平和
    讀《曾國藩家書》,有兩封寫給弟弟的信,一封為《言兇德有二端》, 一封為《注意平和二字》。在這兩封信中,曾國藩都教導弟弟,要注重人性修養,學會為人處事。01曾國藩說:「古來言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自古以來,導致失敗的兇德有兩個,一個是長傲,一個是多言。所謂長傲,就是性情高傲,一幅盛氣凌人的樣子。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都是這3句話,希望你一句都沒說過
    曾國藩被譽為「晚清四大名臣」,是繼孔子和王陽明之後的「半個聖人」,也是人們口口相傳的「千古第一完人」。他的仕途頗為傳奇,他曾七次科考,七次落榜,十年七遷,官升十級,至二品。曾國藩為人一生廉潔正直,為官不傲,在官場獲得了很高的成就,私下裡也贏得了很好的人緣,是典型的「官運旺」。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都說這3句話,希望你一句都沒說過
    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後人稱之為繼孔子和王陽明之後的「半個聖人」,也是人們口口相傳的「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是不折不扣的奇人,奇在哪裡呢?他七次科考,七次落榜,十年七遷,官升十級,至二品。曾國藩一生勤儉,為官不傲,不僅在官場獲得了很大的成就,還贏得了很好的人緣,是典型的「官運旺」。人們常言:官場如戰場,福禍旦夕,然而曾國藩為何能取得如此成就呢?當然離不開他的說話方式。曾國藩遵循「戒多言」的原則,老人言:「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不說不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人的運氣不會太差。曾國藩常言:「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 曾國藩:人到四十還想要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建議讀讀這3句話
    人到四十,真的是上了1個必須認真思索的年紀,因此 曾國藩告誡自身,人到四十還想要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建議你讀讀這3句話第一句:時事愈艱,則挽回之道,自須先之以戒懼惕厲。人世越艱辛,環境越差,尤其是經濟發展趨勢不太好的情況下,假如要想保留自身,就需要謹小慎微。
  • 曾國藩:聰明人有「3不說」,多積口德福報多多,人生也順風順水
    聰明人往往都是有大智慧之人,他們知道為人處世的法則,不得罪人,才能明哲保身。對此,生活在清朝末期的曾國藩也大有感觸:他本是一個資質平平的人,七次參加科舉卻不中,本以為曾國藩的人生就這樣了,可誰知,曾國藩不是一個喜歡放棄的人,十年七遷,連跳十級,官至二品。時至今日,曾氏家族依然興旺發達,人才輩出。
  • 曹德旺:曾國藩12字「藥方」,掛在辦公室50年,成就了我的一生
    最後來了一個瘋癲和尚,給曾國藩開了一個藥方,這藥方也是奇了,不是什麼名貴藥材,而是12個字。可曾國藩一看,恍然大悟,病也一下子就好了。那這12字藥方究竟是什麼呢?其實很簡單:「敬勝怠,義勝欲;知其雄,守其雌」。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就說這3句話,希望你一句也沒說過
    曾國藩是「千古第一完人」,同樣也是晚清的四大名臣之一,他是繼孔子還有王陽明之後的「半個聖人」。他混跡官場幾十年來,十年七遷,官升十級,至二品,這晉升速度可以說是快的非同凡響。曾國藩的一生都很勤儉,同時還有好的人緣,是最為典型的「官運旺」。
  • 曾國藩:「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俗話說:「欲察神氣,先睹目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辨人忠奸,首觀其眼,內心良善之人,雙眼藏神、黑白分明,目光安詳沉穩;動則精光閃爍、敏銳犀利,而不是混濁黯然。而內心奸詐之人,目光游離不定,似睡非睡,似醒非醒,雙眼如驚鹿一般惶惶不安。眼睛是藏不住內心的,是正是邪,看雙眼便能知曉一二。
  • 曾國藩告誡弟弟:有事沒事經常借錢!百年後,人們感嘆:真高明
    晚清名臣曾國藩,後世讚譽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曾國藩的修身齊家之道也被無數成功人士奉為真理。而且曾國藩在京城打拼多年,在為人處世上也非常有心得。談到借錢,應該很多人都有一段不好的記憶,要麼是有人忘了還你錢,要麼是錢要回來,感情卻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