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告誡弟弟:有事沒事經常借錢!百年後,人們感嘆:真高明

2021-01-21 遼寧臺真情對對碰

晚清名臣曾國藩,後世讚譽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曾國藩的修身齊家之道也被無數成功人士奉為真理。而且曾國藩在京城打拼多年,在為人處世上也非常有心得。

談到借錢,應該很多人都有一段不好的記憶,要麼是有人忘了還你錢,要麼是錢要回來,感情卻沒了。所以很多人都不希望別人找自己借錢,自己也不願意找人借錢,麻煩!

不過曾國藩卻在寫給弟弟的家書中提到:「哪怕沒有借錢的需求,也要向鄰居、親戚和朋友借借錢。」

這是為什麼呢?百年之後細琢磨,才明白其中大智慧。

第一、借錢澆滅人心欲望

借錢其實在人們心中往往是一種示弱的行為,表明自己並不富裕,所以曾國藩便藉此法來澆滅人心的欲望,以免有些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來「打秋風」,或是被一些小賊惦記上。

第二、借錢探查對方家底

平常多向別人借錢,漸漸就能摸出門道,就會知道誰可以借,誰不能借,能借多少。這樣,你等到真正發生麻煩的時候,你也能在短時間內就快速分析出該向誰求助,找準救星。

第三、借錢編織人際關係

金錢十分神奇,既能毀人感情,同時也能強化感情。雖說借錢容易惹糾紛,但若是能有借有還,自然再借不難。而且如果通過了金錢的考驗,借錢雙方的感情反而會更加堅固。

第四、借錢打造自己信用

向別人借錢,其實就是在把自己的信用抵押出去。如果有借有還,順帶再送點小禮物以示感謝,其實不僅是把自己的信譽拿了回來,更是把自己的好名聲打出去了。久而久之,自然就會有更多的人願意相信你、幫助你。

結語

其實,從前文中我們也能看出,曾國藩鼓勵借錢,既是為了明哲保身,也是為了探查別人,而且還能讓自己打出好名聲,培養更牢固的人際關係。這其實是一種為人處世、拉近關係的法子。

不得不說,曾國藩這一借錢的理念,即使過了百年,但細品之下仍有大智慧,對如今的我們也十分具有借鑑意義,尤其是在當今這個信任危機嚴重的社會,做到有借有還更能提升自己的信用額度,甚至可以彌補一點當今社會中趨於崩壞的人際關係。另外,如果發現好友確實生活拮据,借不出錢,那你也可多多照拂,這也會讓你們的友誼更加深厚。

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曾國藩的思想,想了解他的人生經歷、軍政謀略、從政學問以及處世之道,又或是對中國動蕩的晚清時期感興趣,都可以來看看《曾國藩全書》這本書。

書中有他在一個時代中所擁有的容納百川的胸襟和氣魄,從中我們可以學習他的人生智慧,以古人之智慧,解今日之困境,這對自己的前途未來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告誡弟弟:有事沒事經常借錢!細品後,才發現其中大智慧
    曾國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他的修身齊家之道也被無數成功的人士奉為真理。而且在為人處事方面,曾國藩的觀點對後代也有非常大的影響。就拿借錢來說,很多人都不想談這件事,不管是借出去還是去借,只要是跟前沾邊,都會招來麻煩。所以很多人對於借錢都是避而不談。
  • 曾國藩:普通的人,因為懶惰而失敗,聰明的人,因為傲氣而失敗!
    有寄希庵一書未封口,交弟閱後封寄。次青十六日回祁,僅與餘相見一次,聞其精神尚好,志氣尚壯,將來或可有為,然實非帶勇之才。中諸將有驕氣否?弟日內默省,傲氣少平得幾分否?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吾因軍事而推之,凡事皆然,願與諸弟交勉(相互勉勵)之。
  • 曾國藩:年輕人,少做這四件事,成大器是早晚的事情!
    曾國藩:年輕人,少做這四件事,成大器是早晚的事情!曾國藩是晚清以為極具爭議的人物,既有中興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可謂毀譽參半,褒貶不一,無論欣賞他的人還是鄙視他的人都對他的家書推崇備至,可見他的家書不僅是一部記錄家常的書信集,更是一部蘊藏著為人處世,持家教子的智慧書。曾國藩曾在《曾國藩家書》中告誡兄弟子侄說道:「決不可存苟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輕狂態,決不可做憊賴人。」
  • 曾國藩:忌長傲多言,宜心態平和
    讀《曾國藩家書》,有兩封寫給弟弟的信,一封為《言兇德有二端》, 一封為《注意平和二字》。在這兩封信中,曾國藩都教導弟弟,要注重人性修養,學會為人處事。01曾國藩說:「古來言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自古以來,導致失敗的兇德有兩個,一個是長傲,一個是多言。所謂長傲,就是性情高傲,一幅盛氣凌人的樣子。
  • 心懷叵測的人都有什麼表現?曾國藩一句話說出此種人的小心思
    可由於自身知識文化、閱歷的差異,加上此等人的心思一般隱藏較深,要想一眼辨出,確非易事。那麼,有沒有成功案例或者經驗可以讓我們在認人識人方面少走彎路呢?曾國藩的一些識人技巧,也許會幫助我們解開這種困惑。對心懷叵測之人,他可是一眼就能看出。
  • 曾國藩:把握交友的三重境界,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人在社會中生存,難免會與人交往,會結交朋友,那麼,如何結交朋友,如何尋求別人的幫助,則是大有學問的,曾國藩在多封家書中,都提到如何交朋友。從這些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出,曾國藩對於交友有一套自己的認識和辦法。01 京城的交友之道在《京師為人文淵藪》中,曾國藩講到了他在京城的交友之道。曾國藩說:「現在朋友愈多。
  • 曾國藩認為此人話中帶蕭殺之音,定會中年喪命,後果然被慈禧所斬
    道光皇帝在位時,肅順就是散秩大臣,為正三品,這個官職雖然是皇帝和皇宮侍衛處的官員,手中的權力並不大,但經常在皇帝身邊,朝中的大臣也不敢小視。鹹豐即位後,由於和鹹豐皇帝的關係比較好,肅順開始春風得意,逐步走上權力頂峰。而此時的曾國藩是禮部侍郎、兵部右侍郎,為正二品官銜。與肅順的接觸也是從這時正式開始。
  • 曾國藩:膽小怕事,反而可以練就了一顆強大的內心
    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們習慣性深思熟慮,全面考慮事情,因而對事情以及未來產生了不確定性與恐懼,做人做事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的得意忘形和麻痺大意。所以,他們笨頭笨腦、瞻前顧後的樣子,容易被人認為是「膽小怕事」。比如說,晚清名臣曾國藩就是這樣的人。曾國藩自己也說:「餘性魯鈍」,學生李鴻章更是當面指出曾國藩的毛病在「儒緩」。
  • 假如曾國藩聽取弟弟曾國荃建議,起兵推翻大清王朝,那會怎麼樣?
    至於後期,曾國藩年紀大了,身體健康不如意,加上軍事能力有限,他實屬有心無力!第一如果曾國藩造反,不是等到消滅太平天國後,而是攻下安慶後,還沒有對南京形成合圍,湘軍的高級將領就以擁戴之勢暗示曾國藩(之前在帥帳裡大家都是嘰嘰喳喳的論軍情,這次曾國藩一進帳,列隊整齊鴉雀無聲,曾國藩就懂了)。第二,那時朝廷根本就沒有軍力與湘軍抗衡,八旗兵綠營兵已經沒有戰鬥力了,何來的三路大軍。
  • 洪秀全真正死因,曾國藩不願意說,百年後真相才浮出水面!
    天王 洪秀全作為天平天國的天王,洪秀全其實在天京被攻陷的前一個月,也就是1864年的6月就去世了,他的死因有不同的說法,有說自殺的,也有說病逝的,直到百年以後的1962年曾國藩的曾孫曾約農把李秀成的供詞原稿公布出來,真相才得以大白
  • 曾國藩:人生「六戒」
    作者 | 儒風君·聞清晚清名臣曾國藩,天資不夠聰穎,做人諸多缺點,卻被譽為「半個聖人」,他著書立說,更有家書傳世,為後人所稱道。縱覽曾國藩一生,從三十歲之前「一身毛病」,到三十歲之後成就斐然,其成功之道或許就藏在他恪守的「六戒」之中。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前半句講的是,做人不可欲求不滿。
  • 蟒蛇投胎,「性格陰險」,科舉不順,大家眼中不一樣的曾國藩
    嘉慶十六年(1811年)農曆十一月十一日的夜半時分,據說曾國藩年近七十的曾祖父曾竟希某天晚上夢到了一個離奇的事情:有一隻龐大的怪物從天空中蜿蜒而下,頭俯在房梁之上,尾巴盤在柱子上,身上滿是可怖的鱗甲,讓人心生恐懼,這個怪物就是蟒蛇,曾竟希瞬間被夢境嚇醒。醒來後一會兒,就被告知添了一個曾孫,這個曾孫就是小曾國藩。
  • 曾國藩「烏龜」戰法,結硬寨打呆杖,「笨功夫」不高明但卻很有效
    相對而言,孔子、王陽明之後中國唯一公認的聖人曾國藩就很是「有跡可循」,他的每一個成功都充滿了披荊斬棘、艱難險阻的過程,以至於讓我們讀來只覺他實在是普普通通,甚至是普通到了笨的程度,但如今看來,或許恰恰是他的笨成就了他。他總是用很笨的很慢的方法,一步一步,穩紮穩打,去獲得成就,而這個就是他和別人完全不一樣的地方。
  • 曾國藩幾句家訓,揭開家族興旺的秘密
    曾國藩囑咐這個弟弟,要好好讀《父子宰相家訓》,說,「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認為這是修身齊家的典範。由此可見,曾國藩對家風和家訓的重視。事實證明,曾國藩對於家族子弟的教導是正確的,後世子弟無一人是「逆子」,世代皆為有志之士就是最好的證明。晚清歷史上唯一一次算得上勝利的外交活動就是曾國藩的二兒子完成的。
  • 曾國藩: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要做對這四件事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面有一句很經典的話:「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屬於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應碌碌無為而羞愧。」人生可以忙,卻不能瞎忙,我們一定要把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重要的事上。經營好家庭 常言道:「家是心靈的港灣」。
  • 曾國藩:治家八字訣,平淡家常育真知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從古至今,讀書一直是許多志士仁人共同的精神追求,曾國藩也不例外。在家書中,他曾多次強調讀書的重要性。曾國藩是喜歡讀書的人,所以他也希望家族成員能夠勤於讀書,從而不斷增長見識。他曾從多個方面對讀書進行了論述。「惟願諸弟發奮立志,念念有恆。」在對弟弟讀書的期望中,他指出讀書應該立志有恆。
  • 被稱為「半個聖人「的曾國藩,心高氣傲的左宗棠感慨:自愧不如
    按理說,左宗棠應該是對曾國藩畢恭畢敬。事實是完全相反,是曾國藩對左宗棠畢恭畢敬。因為這兩個人智商和性格有很大差距。如果測智商的話,曾國藩肯定不如左宗棠。曾國藩很笨,而左宗棠從小就是神童,讀書一目十行,舉一反三,智商非常高。左宗棠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過分自信。所以左宗棠對曾國藩是很有霸氣的。
  • 《曾國藩全書》中最深刻的三句話,被人們奉為金玉良言,時刻自省
    那麼曾國藩到底為何如此受人追捧,其言行舉止有何過人之處,今天筆者為你解析3句曾國藩的這3句話,被人們奉為金玉良言,提醒世人要學會時刻自省。一、不深思則不能造於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不深思就不能掌握道理,不經過深思而得到的東西,即使得到了也容易失掉。這句話啟示我們做事情要深思熟慮,深入思考。
  • 曾國藩「人生4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看看曾國藩就知道。曾國藩絕對算不上一個聰明的人,考了七次才中舉,年輕時還非常激進暴躁,只要別人的意見和他不一樣,他就會大罵同僚,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以「晚清中興第一名臣」、「半個聖人」的身份,成為眾多大人物心中的男神。他曾經還留下過很多名言,有告誡後人如何為人處世的,還有如何獲得人生成功的。例如「莫問收穫,但為耕耘」,「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哪得空閒之光陰」。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都是這3句話,看看你中了幾個
    第八次考中後入朝為臣,十年之內七次升遷,官階也連漲了十級,可謂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位官場中的傳奇人物便是「中興第一名臣」曾國藩,曾國藩和孔子、王陽明並成為「兩個半聖人」,足以見得豐功偉業之壯闊。俗話說官場勝戰場,一個不小心都會招來禍害,曾國藩憑啥能在官場混的步步青雲?其實官場再厲害也不過是個「人場」,能把握得住為人處世方面的技巧,混跡官場自然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