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告誡弟弟:有事沒事經常借錢!細品後,才發現其中大智慧

2021-01-10 海南臺情感匯

曾國藩,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他的修身齊家之道也被無數成功的人士奉為真理。而且在為人處事方面,曾國藩的觀點對後代也有非常大的影響。就拿借錢來說,很多人都不想談這件事,不管是借出去還是去借,只要是跟前沾邊,都會招來麻煩。所以很多人對於借錢都是避而不談。

但是曾國藩卻不一樣,他曾經在寫給弟弟的信中寫道:哪怕不需要用錢,也要向周圍的人借錢。這個聽起來非常奇怪,因為很多人就算遇到困難,也不好意思向別人借錢,但是為什麼曾國藩能說出,有事沒事借錢這句話呢?其實細品之下就會發現,其中蘊含曾國藩的大智慧。

曾國藩早年的時候因為家庭條件不好,考了7次才考中秀才;後來終於進入官場,但是因為俸祿不高,開銷過大,所以經常會找自己的同僚借錢,在借錢還錢的一來一往中,深知其中的人情冷暖。

曾國藩認為,借錢有下面3個好處:

1、檢驗自己的人際關係

俗話說:患難才能見真情。我們可以借著借錢檢驗身邊誰是自己真正的朋友,誰是狐朋狗友。那些願意把錢借給你,在你陷入困境幫助你的人,才是真正值得深交的人。

2、熄滅自己內心的欲望

正所謂:槍打出頭鳥。如果習慣性地顯露自己的財富,可能就會有仇富者找上門來,給自己招來不必要的麻煩。曾國藩認為,經常性找自己周邊的人借錢,就會給別人一種自己沒錢的感覺,這樣就不會有仇人找上門來。

3、累計自己的信用值

俗話說:有借有還,再借不難。借錢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有做到有借有還,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這樣別人才會更加信任你,願意和你相處。當你的誠信的名聲打出去,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來到你身邊,這樣你就會贏得更多的機會,相信以後借錢也不會太難。

其實細品曾國藩「有事沒事經常借錢」這句話,就會發現這句話蘊含的大智慧。曾國藩作為晚清的一位傳奇人物,他的一生充滿曲折,但是在辛酸與苦難的背後,後人更應該看到隱藏的經驗和智慧。

《曾國藩全書》,記錄了曾國藩前後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將近有1500封書信,涵蓋了處世、治學、修身、治心、齊家、鑑相、理財等。

梁啓超曾評價曾國藩:「曾文正者,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玻璃大王曹德旺說:「我最敬佩的人就是曾國藩,我看過3次《曾國藩全書》,每次都有不一樣的感悟。」

無論你現在擔任什麼職位,做官還是經商,或是為人父母,都可以在曾國藩的書信中學習到寶貴的包括識人、人際交往、治家教子等方面的經驗。

品讀曾國藩,就是品讀人生。想要了解曾國藩的,可以看看這本《曾國藩全書》。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告誡弟弟:有事沒事經常借錢!百年後,人們感嘆:真高明
    晚清名臣曾國藩,後世讚譽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曾國藩的修身齊家之道也被無數成功人士奉為真理。而且曾國藩在京城打拼多年,在為人處世上也非常有心得。談到借錢,應該很多人都有一段不好的記憶,要麼是有人忘了還你錢,要麼是錢要回來,感情卻沒了。
  • 曾國藩八副對聯,道盡人間大智慧!
    而曾國藩是對聯大家,他的對聯包含著儒家為人處世的原則,凝結著古代聖賢的大智慧。 今天就同大家一起分享,曾國藩著名的八副對聯。 群居守口,和一群人相處的時候要謹言慎行,做一個善於聆聽的觀眾才是大智慧。自己獨處的時候要樂於享受,要反思,守住自己純善的心。
  • 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說」,但多數人卻樂在其中
    曾國藩,被後世稱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他及其家族都福報深刻。一直到現在,曾氏家族仍然興旺發達,人才輩出。曾國藩可以說是清朝末年的棟梁之臣,在官海沉浮發展幾十年,曾國藩說話一直秉持「戒多言」的原則,因為「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如果把說話方式弄好了,人的運勢和福報自然會越來越旺,曾國藩總結了一套自己的人生智慧。曾國藩說,聰明人,一輩子有「三不說」!
  • 曾國藩:普通的人,因為懶惰而失敗,聰明的人,因為傲氣而失敗!
    有寄希庵一書未封口,交弟閱後封寄。次青十六日回祁,僅與餘相見一次,聞其精神尚好,志氣尚壯,將來或可有為,然實非帶勇之才。中諸將有驕氣否?弟日內默省,傲氣少平得幾分否?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吾因軍事而推之,凡事皆然,願與諸弟交勉(相互勉勵)之。
  • 白巖松:曾經抑鬱,三次想過自我了斷,曾國藩的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運氣、努力只是冰山一角,人的一生是要經歷很多個大徹大悟,才能擁有波瀾不驚的態度的,細讀細品之後我們終將發現,生活有如一卷黃色橡膠電影,投射的是人生。你所不知道的白巖松1992年,白巖松常常夜不能寐,後來他發現自己的頭上有一塊斑禿,問及家人,他才知道其實他們早就發現了,害怕他多想,於是就沒有告訴他,家人們也隱隱感受到了白巖松內心的那份抑鬱。
  • 曾國藩: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要做對這四件事
    曾國藩就是一位極其愛家的人,他雖在京師做官, 但始終掛念在湖南的家人老小,每隔幾天就要給老家寫信,經常在信中關心家人的身體狀況,叮囑他們注意養生之法。曾國藩寫給家人的一封封家信,被後人裝訂成冊,起名為《曾國藩家書》,此書至今流傳甚廣。交對朋友 出門在外,離不開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是知人辯人卻是很難。
  • 曾國藩認為此人話中帶蕭殺之音,定會中年喪命,後果然被慈禧所斬
    曾國藩作為一個文人,卻做到官至一品,手握重兵,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可在清朝晚期,當時社會動蕩,朝廷派系林立,而曾國藩這樣一個重要的人物,卻自始至終都沒受到牽連,這除了他熟悉官場文化外,也與識人有極大關係。其中,在曾國藩後期,最不能忽略的一個人物就是肅順。曾國藩與肅順之間的交往,就是一場罕見的智慧較量。
  • 被稱為「半個聖人「的曾國藩,心高氣傲的左宗棠感慨:自愧不如
    按理說,左宗棠應該是對曾國藩畢恭畢敬。事實是完全相反,是曾國藩對左宗棠畢恭畢敬。因為這兩個人智商和性格有很大差距。如果測智商的話,曾國藩肯定不如左宗棠。曾國藩很笨,而左宗棠從小就是神童,讀書一目十行,舉一反三,智商非常高。左宗棠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過分自信。所以左宗棠對曾國藩是很有霸氣的。
  • 曾國藩「人生4戒」:勿以小惡棄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
    看看曾國藩就知道。曾國藩絕對算不上一個聰明的人,考了七次才中舉,年輕時還非常激進暴躁,只要別人的意見和他不一樣,他就會大罵同僚,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以「晚清中興第一名臣」、「半個聖人」的身份,成為眾多大人物心中的男神。他曾經還留下過很多名言,有告誡後人如何為人處世的,還有如何獲得人生成功的。例如「莫問收穫,但為耕耘」,「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間哪得空閒之光陰」。
  • 曾國藩:年輕人,少做這四件事,成大器是早晚的事情!
    曾國藩:年輕人,少做這四件事,成大器是早晚的事情!曾國藩是晚清以為極具爭議的人物,既有中興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可謂毀譽參半,褒貶不一,無論欣賞他的人還是鄙視他的人都對他的家書推崇備至,可見他的家書不僅是一部記錄家常的書信集,更是一部蘊藏著為人處世,持家教子的智慧書。曾國藩曾在《曾國藩家書》中告誡兄弟子侄說道:「決不可存苟且心,決不可做偷薄事,決不可學輕狂態,決不可做憊賴人。」
  • 曾國藩:人生「六戒」
    作者 | 儒風君·聞清晚清名臣曾國藩,天資不夠聰穎,做人諸多缺點,卻被譽為「半個聖人」,他著書立說,更有家書傳世,為後人所稱道。縱覽曾國藩一生,從三十歲之前「一身毛病」,到三十歲之後成就斐然,其成功之道或許就藏在他恪守的「六戒」之中。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前半句講的是,做人不可欲求不滿。
  • 曾國藩:忌長傲多言,宜心態平和
    讀《曾國藩家書》,有兩封寫給弟弟的信,一封為《言兇德有二端》, 一封為《注意平和二字》。在這兩封信中,曾國藩都教導弟弟,要注重人性修養,學會為人處事。01曾國藩說:「古來言兇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自古以來,導致失敗的兇德有兩個,一個是長傲,一個是多言。所謂長傲,就是性情高傲,一幅盛氣凌人的樣子。
  • 假如曾國藩聽取弟弟曾國荃建議,起兵推翻大清王朝,那會怎麼樣?
    至於後期,曾國藩年紀大了,身體健康不如意,加上軍事能力有限,他實屬有心無力!第一如果曾國藩造反,不是等到消滅太平天國後,而是攻下安慶後,還沒有對南京形成合圍,湘軍的高級將領就以擁戴之勢暗示曾國藩(之前在帥帳裡大家都是嘰嘰喳喳的論軍情,這次曾國藩一進帳,列隊整齊鴉雀無聲,曾國藩就懂了)。第二,那時朝廷根本就沒有軍力與湘軍抗衡,八旗兵綠營兵已經沒有戰鬥力了,何來的三路大軍。
  • 讀《曾國藩日記》:頂級的自律,每分鐘都在反人性
    到北京的頭幾年經常跟人發生衝突,有一次他跟一個同鄉——刑部主事鄭小珊,因為某事意見不一致吵起來了,隔著桌子就要動手,大家給拉開後,還彼此指著對方的鼻子破口大罵。  第三個毛病是「虛偽」。當然這種「虛偽」不是指他多麼大奸大惡,而是指他跟普通人一樣,在社交場合容易順情說好話,而且喜歡誇誇其談,不懂裝懂。
  • 蟒蛇投胎,「性格陰險」,科舉不順,大家眼中不一樣的曾國藩
    嘉慶十六年(1811年)農曆十一月十一日的夜半時分,據說曾國藩年近七十的曾祖父曾竟希某天晚上夢到了一個離奇的事情:有一隻龐大的怪物從天空中蜿蜒而下,頭俯在房梁之上,尾巴盤在柱子上,身上滿是可怖的鱗甲,讓人心生恐懼,這個怪物就是蟒蛇,曾竟希瞬間被夢境嚇醒。醒來後一會兒,就被告知添了一個曾孫,這個曾孫就是小曾國藩。
  • 曾國藩:膽小怕事,反而可以練就了一顆強大的內心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人,知道得越多,越感覺自身渺小,越不自信。反之,越是無知的人,表現得越是自信。這麼為什麼呢?大自然太複雜了,一個人對大自然的認知能力太有限。越是無知的人,越自信,因為他們就像盲人摸象一樣,對於不確定的事物盲目自信。但是一個人如果對事情或者自然界的認識越多的時候,就會感覺到這裡面有很多不確定性,越不確定,越不自信。
  • 曾國藩:以勤勉報君,以愛民報親,做到忠義兩全
    曾國藩不僅從天下大義上強調了「愛民」的重要性,還將「愛民」作為行軍之本。他認為天下兵法總結為一個詞,就是愛民。曾國藩在《致沅弟季弟·以勤字報君,以愛民二字報親》中說:「默觀近日之吏治、人心及各省之督撫將帥,天下似無戡定之理。吾惟以一勤字報吾君,以愛民二字報吾親。」「才識平常,斷難立功,但守一勤字,終日勞苦,以少分宵旰之憂。
  • 馮侖:告誡年輕人,要認真做到這三件事,你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馮侖說過:凡是有理想的人都是有毅力的人,都是善於管理自己的人。偉大是管理自己,不是責備別人。凡是偉大的人都有包容心、善於教化、指導引領未來,而不是責備別人。我們今天講追求理想,順便賺錢,我們要做長期的承諾,用常人不能企及的毅力去堅持。讀了馮侖的書《扛住就是本事》後,總結了他部分智慧,他經常告誡年輕人,要做這三件事,你就會離成功越來越近。
  • 曾國藩:要想內心強大,需要同人性的「七宗罪」作鬥爭
    說節勞,是因為曾國藩交際應酬太多了,傷身體;說節慾,是因為曾國藩正值壯年,縱慾過度,傷害了身體;說節飲食,還是因為曾國藩參加飯局太多,暴飲暴食也傷身體。其中,節慾和節飲食,就是對應著節暴食和節淫慾。為了戒暴食,曾國藩儘量減少沒有必要的應酬,特別是提醒自己晚上不出門。他在修身十二條款最後一條寫道: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 曾國藩:被傳是蟒蛇投胎轉世,當官後報復老師?
    不久之後,竟希夢得知自己有一曾孫子出生了,這就是曾國藩。這位老人不得不驚訝,自己做的夢,和曾孫子的出生竟然如此的巧合。再加上曾國藩在這個時候出生了。大家以訛傳訛都相信曾國藩就是蟒蛇轉世。找出曾國藩的畫像,我們可以看到曾國藩的眼睛呈倒三角形。再加上他言語遲緩,做事穩重,很像大蟒蛇的習性。按照中國面相學的說法,這種人必定是陰險、有仇必報的人。而歷史上的曾國藩也的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