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叵測的人都有什麼表現?曾國藩一句話說出此種人的小心思

2021-01-21 客多邦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並非都是坦誠相見,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心懷叵測之人。可由於自身知識文化、閱歷的差異,加上此等人的心思一般隱藏較深,要想一眼辨出,確非易事。

那麼,有沒有成功案例或者經驗可以讓我們在認人識人方面少走彎路呢?曾國藩的一些識人技巧,也許會幫助我們解開這種困惑。對心懷叵測之人,他可是一眼就能看出。

01

清朝末期,曾國藩帶領的湘軍經過十多年浴血奮戰,終於消滅了太平軍,這對大清王朝來說,是一件比天還大的好事,這就意味著,滿人的天下還能坐的再長遠一點,還能繼續享受他們的榮華富貴。

當然,老百姓也不喜歡戰爭,也都喜歡過上和平的生活。可一些戰爭狂偏偏不這樣想。都慫恿曾國藩謀反,也坐上龍椅,自己當皇帝。

此時的曾國藩,手握40萬湘軍,而且都是經過戰爭洗禮後留下來的,不僅能徵慣戰,還異常勇猛。

知道曾國藩有裁軍的想法後,一些幕僚和將軍開始不滿意了。都認為,現在的朝廷已經腐敗不堪,再保下去也沒什麼意義了,將來大清的江山依舊會落入他人之手,與其拱手送人,還不如現在就據為己有。

對時局變化把握很準的曾國藩自然有自己的思考。他深深知道,朝廷雖然腐敗,但還沒到摧枯拉朽的地步。另外,湘軍經過多年發展,死傷嚴重,大後方湖南已經再無財力和人力支撐,而湘軍欠餉嚴重,內部派系林立,軍心不穩。加上太平軍餘黨未滅,如果自己造反,必定形成天下軍閥混戰的局面,民不聊生。

自己雖然擁有40萬湘軍,其實已經是一個沉重的負擔了。起兵謀反,不僅不能成功,還會讓自己的千古功勳,毀於一旦。也讓自己的家族走上危險的道路,像太平天國的洪秀全一樣,斷子絕孫,屍骨無存。

曾國藩的一些手下下,深知曾國藩的心思,在他的面前自然不敢多說,於是,紛紛遊說曾國藩的親弟弟曾國荃。

02

湘軍的成功,有一半可以說是曾國荃的功勞。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從最開始組建湘軍,到後來消滅太平軍,一直都是曾國荃衝鋒在第一線。

作為湘軍的前軍統帥,曾國荃自然知道將士們的想法,而且,他在戰爭中成長起來後,心也越發膨脹了。加上大清最精銳的部隊掌握在自己手中,曾國荃的脾氣比以往更大,總覺得大清的江山,應該有他們兄弟倆的一半。

於是,一些將士投其所好,就對曾國荃說道:「九帥,如果大清沒有你們兄弟倆,早就落入太平軍手中了,而且,我們在幫滿人保江山的時候,朝廷連餉銀都拿不出,為什麼不奪了滿人的江山,自己當皇帝。再說這江山本來就是我們漢人的,白白讓滿人坐了幾百年,現在完璧歸趙,有何不可?」

曾國荃在家裡排行老九,他的手下都習慣稱他為九帥。當然,這些有想法的將軍還添油加醋,把湘軍的優勢說的比天還大,好像江山唾手可得。

最開始時,曾國荃還不為所動,覺得朝廷對他們一家都不薄,封侯封爵,全都齊了。可勸告的人多了,他的心裡也蠢蠢欲動。決定找機會勸勸大哥曾國藩。

03

曾國藩、曾國荃兄弟倆攻打下天京,消滅太平軍後,功高蓋主,自然有一些嫉妒的大臣心懷不滿,覺得這天大的功勞不能全讓曾國藩兄弟倆佔了。

更讓曾國藩兄弟倆氣憤的是,居然左宗棠也在慈禧面前告他們的黑狀,認為曾國藩兄弟倆將天京攻下後,不僅私吞了寶藏,還將太平軍的一些匪首放跑,罪不可赦。

左宗棠作為曾國藩提拔起來的人,況且有如此多的成見,可想而知,朝廷其它大臣的嫉妒之情。

慈禧太后也是一個精通政治的人,每收到一份大臣的彈劾奏摺,就下發一份問責上諭,並連同大臣的彈劾奏摺一起加急送給曾國藩。

這讓曾國藩如坐針氈,不知道慈禧太后和朝廷的具體意思。一天,曾國荃去看望大哥曾國藩時,看到朝廷發的幾份問責上諭後,很是氣憤,情不自禁地勸告曾國藩:「大哥,我們帶兵打仗,死了多少兄弟,吃了多少苦頭,可朝廷總是不問青紅皂白,看到彈劾我們的摺子就指名道姓責罵咱們。我們何不殺入京城,自己坐江山?」

曾國藩一聽這話,就知道曾國荃一定是受人蠱惑了。心平氣和地安慰自己的兄弟:「九弟,你可知道?如果造反,成功的話,有多少人可以享受榮華富貴,但如果失敗,恐怕曾家幾百年香火,就斷送在我們手中了。」

曾國藩認為,曾國荃一定是受心懷叵測的人慫恿。可此時自己的九弟已是太子少保、一等伯爵,不好直接批評,於是委婉提醒。

「九弟啊。切莫受心懷叵測之人蠱惑。心懷叵測之人,一般都是唯恐天下不亂,一心慫恿別人謀反,而自己好從中漁利,或者站在旁邊看熱鬧。」

「這樣的人,如果他們真有野心,無論在任何朝代,都可以自己揭竿起義,為何要我們呢?那是因為他們怕自己深受其害,而只想別人為他們衝鋒在前。勝利了,他們能分到一杯羹,享受榮華富貴;失敗了,對他們沒有任何損失,無非就是失去了時間。」

「這樣的人,心腸十分歹毒,不得不防啊!當一個人在光環照耀下時,更應該清醒。凡是勸我們謀反的人,都是一些小人。真正為我們作想的人,難道不知道此時的國情嗎?」

曾國藩一席話,讓曾國荃恍然大悟,原來,那些想讓他們做出不忠不義的人,都是一些居心不良的小人。從此以後,凡是有人勸他謀反時,他都嚴厲斥責,毫不留情地趕出大門。(圖片為配圖,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洪秀全墳墓被挖,屍體被曾國藩焚燒,李秀成一句話說出了原因
    太平天國劇照由於洪秀全早已病死,曾國藩對於不能活捉洪秀全感到很失望,但是,太平軍中的一個宮女告密,曾國藩得知了洪秀全的墳墓所在地,於是,曾國藩下令將其墳墓掘開,曾國藩看到了這樣的一番景象---「鬍鬚微白可數,頭禿無發,左臂股左膀尚有肉,遍身用黃緞繡龍袍包裹。」
  • 「天狂有雨,人狂有禍」,曾國藩提醒人再有本事,也別說這4句話
    無論是做人還是說話,狂妄自大、目中無人,必然會得罪人,惹禍上身。做人拼到最後,拼的都是人品。有才能的人如果高傲自大,藐視一切,必然不得人心,朋友也會越來越少。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位極人臣,幾十年官場經驗,接觸過很多有能力,聰明而且才氣很大的人,但是往往因為過於自傲、自負,總是覺得自己很厲害,瞧不上身邊的人,結果身敗名裂,失去了錦繡前程。
  • 曾國藩:當所有人都說你好的時候,你有可能是一個沒有原則的人
    事實上大多數人,不但不會記得你的付出,還會把你的付出當作理所應當,繼而變本加厲!你一定要記住,當所有人都說你是好人的時候,你一定是一個沒有原則的人!曾國藩說過一句話:「大抵世之所以彌亂者,第一在黑白混淆,第二在君子愈讓小人愈妄。自古大亂之世,必先變亂是非……」意思是世道變壞,第一在於黑白不分,是非顛倒;第二就在於君子越是謙讓,小人就越是狂妄。
  • 曾國藩:內心陰暗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徵,遇到儘快遠離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些人可能非常讓你討厭,也許他們說話很煩人或者是做事比較自私。這樣的人不可怕,因為他們是表現外在的,我們只需要遠離他們就行了。但是有一種人表面上看著和正常沒什麼兩樣,但是內心缺陰暗,一旦和別人有什麼衝突或矛盾就很可能冷不防地做出一些傷害別人的事。
  • 曾國藩:將來有出息之人,多半有這4種「福相」,有一個要恭喜了
    大家都知道曾國藩,文武雙全,能手寫文章,也會武平戰亂。但你們知道嗎?曾國藩也會「看相」?流傳,他有一套獨有的閱人秘笈,一個人站在他面前,他能辨別出這個人是否有出息,可否擔任大用。假如一個人身上有多半有這4種「福相」,將來必有出息。「福相」一:謙遜含容古語云: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再聰明的人,都是有不知道的事情。
  • 白巖松:曾經抑鬱,三次想過自我了斷,曾國藩的一句話點醒夢中人
    每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隱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運氣、努力只是冰山一角,人的一生是要經歷很多個大徹大悟,才能擁有波瀾不驚的態度的,細讀細品之後我們終將發現,生活有如一卷黃色橡膠電影,投射的是人生。人們只看見阿里巴巴的輝煌成就,卻看不到馬雲多少個不眠之夜;人們只看見華為的一枝獨秀,卻看不到任正非的44歲創業艱辛,因此一切輝煌的背後都有辛酸的付出。著名的央視主持人白巖松,因為其尖銳的語言風格和獨特的新聞見解而被人們熟知,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央視主持人,看似功成名就,他卻自曝抑鬱過五年,而期間3次想要結束生命。
  • 白巖松與抑鬱症抗爭5年,3次想自殺:曾國藩的一句話,拯救了我
    那時候發現自己後腦勺有塊斑禿,去問家人,家人才告訴他其實他們早看見了,只是不敢告訴他。提到抵抗抑鬱的辦法時,他認為讀書幫了自己很大的忙,讀書在提升自己,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後就好多了。「如果不是讀很多人看很多人我怎麼能接受缺陷呢?接受缺陷之後我就好多了。」那個時候白巖松看了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曾國藩全集》,這裡面曾國藩說的的一句話,點醒了他,也拯救了他。
  • 曾國藩:心機深重的小人,說話都有3個特徵,聰明人看破不說破
    曾國藩作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混跡官場幾十年,見慣了各式各樣的人,也修得一身識人本領,在他看來,一個人的城府深淺,全在言談之間。曾國藩常言:「城府深淺,一聽便知」,如果身邊說話有這三個特徵的人,一定要提防著點,很多庸人看了,都長嘆:知道的太晚。
  • 曾國藩: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徵,佔一個都不簡單!
    1、舉止端莊,言不妄發——曾國藩意思就是:行為舉止端莊、得體,不會隨便發表意見、亂說話。「舉止端莊,言不妄發」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之一,因為,一個人內心越浮躁,行為舉止就會表現得越輕浮。「言不妄發」是一種「少」的處世大智慧,是一種「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的高明。所以,那些內心強大的人,往往都有這個特徵——「舉止端莊,言不妄發」。
  • 曾國藩:人生2大兇德,務必戒掉,太多人敗在這2點上,別不在意
    在歷史上一些名人在教育子女後人時也說出很經典的話,以此來告誡自己的子孫要如何做,如何為人處世,曾國藩是晚清舉足輕重的名臣,他用一生修身律己,後世稱他為「千古第一完人」。晚年的曾國藩,歷經世事滄桑,悟出人生致敗的兩大兇德:「曰長傲,曰多言」。
  • 曾國藩的解釋讓人茅塞頓開
    古人總結了很多認人識人的智慧,僅僅從一個人的身高和說話的聲音,就能判斷其未來的發展前途。其中,對身材瘦小聲音洪亮者,古人認為:做官可位列三公,從商可富可敵國。這到底有何依據呢?晚清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就是這樣的人,他曾經對此類人有過詳細研究,認為此類人的身上,有3個非常鮮明的性格特徵,才導致做什麼事情都能成功。正是由於此類聲音的特殊性,在曾國藩認人識人的過程中,將此聲音列為人體常見36種聲音中的第31種,甚為精闢。其實,對於此類人的聲音,自宋代以來,就不斷有人在總結和研究。
  • 曾國藩:城府很深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徵
    「城府」和「丘壑」都是指一個人心中有自己的計較,但「城府」往往給人一種琢磨不透的虛偽之感,算計的對象往往是別人,而丘壑這是講一個人有自己規劃,算計的對象是自己,很多人一不小心會從原先的「胸中有丘壑」變成「心中有城府」,因為做人不能太聰明了!
  • 左宗棠出上聯嘲笑曾國藩:代如夫人洗腳,曾的下聯卻讓他啞口無言
    左宗棠出上聯嘲笑曾國藩:代如夫人洗腳,曾的下聯卻讓他啞口無言素材來自網絡,文章原創清朝兩大重臣對聯故事:有的時候,對聯也能夠成為取笑人的「武器」。古代的時候,很多的話都不好太直接的說出口。於是,他們就將他們要說的話變成了詩句或者是對聯,來含蓄的表達自己的意思。
  • 一句話表明你是湖南人,你會說什麼?
    一句話表明你是湖南人,你會說什麼?方言版1、你要哦該咯!長沙人說「你要哦該咯」,就是說你想怎麼樣,有挑釁的意思,對方很多時候會回一句「你又要哦該」,注意,第二個人說的時候聲音會比第一個人高,然後爭吵就升級了!2、撮巴子長沙人說撮巴子的時候要看語境。
  • 曾國藩:普通的人,因為懶惰而失敗,聰明的人,因為傲氣而失敗!
    方圓解讀《曾國藩家書》第一期;說起曾國藩,想必大家對他都不陌生了,他是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戰略家,同時還是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當時的曾國藩可以說是位極人臣,風光無限。有寄希庵一書未封口,交弟閱後封寄。次青十六日回祁,僅與餘相見一次,聞其精神尚好,志氣尚壯,將來或可有為,然實非帶勇之才。中諸將有驕氣否?弟日內默省,傲氣少平得幾分否?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吾因軍事而推之,凡事皆然,願與諸弟交勉(相互勉勵)之。
  • 曾國藩將畢生智慧,都濃縮成了10句話!人情薄如紙,人心狠如狼
    曾國藩很笨,甚至稱曾國藩為「天下第一笨人」,中國古代科舉,第一個等級是考秀才。曾國藩從14歲開始考起,考到23歲才考上,考了整整七次。相比起同時代的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諸人,曾國藩確實算慢的。左宗棠不留情面地批評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於兵機每苦鈍滯」。梁啓超說:「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
  • 曾國藩:城府極深的3種能力表現,如果遇到了,求抱大腿
    可有這種想法的人不知道是,這種所謂的城府是一種膚淺的城府,雖然沒有表情確實可以做到讓人無法得知你的真實想法,但會讓人叢生戒備心理。而曾國藩就告訴我們:一個真正想要做到有城府的人,不是要學會如何隱藏自我,反而是要自身具備這三種能力。一、善於表現智慧的未知。
  • 飯桌上,有這3種表現的人,往往沒什麼本事,有一樣就要注意
    如果你發現自己身邊有人在飯桌上有這3種表現,哪怕只有一個就要注意了,因為這樣的人往往沒什麼本事。胡言亂語,沒有主題中國人講究在酒桌上辦事,很多事情都是在吃飯喝酒的過程中決定的。所以,在酒桌上說話就顯得尤為重要了。有的人喝了點酒就開始胡言亂語,雖然言論自由,但這樣的方式顯然不能被別人所接受。
  • 曾國藩:人品差的人,張口閉口都是這3句話,希望你一句都沒說過
    曾國藩說:「有兩條底線不能碰,一是多言,二是自傲。」每個人都有自己在意的點,也許你覺得無所謂的事情,別人很在乎,所以說話時,要考慮對方的感受,說之前思考一下這句話是否合適,再說。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要懂得「什麼人說什麼話」的道理。比如,與直性子說話不要拐彎抹角;與靦腆內向的人說話不要口無遮攔。
  • 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說」,40歲後知道就晚了
    曾國藩的處世智慧影響深遠,他的思想精華對現代人也有著重要意義。人這一輩子,這「三不說」必須要牢記。一、不說直話說直話的人常常被貼上正直的標籤,好像大家都認為如果一個人說話不直接就是待人不夠真誠。但這些人往往傾訴欲會過於強烈,心裡根本藏不住事。雖然這種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是不分地點和場合隨意暴露自己的全部想法,也可能會帶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