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說」,40歲後知道就晚了

2021-01-16 海南都市情感

曾國藩有著「學問純粹,器實宏深,秉性忠誠,持躬清正」的旌表,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梁啓超稱其:「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曾國藩的處世智慧影響深遠,他的思想精華對現代人也有著重要意義。人這一輩子,這「三不說」必須要牢記。

一、不說直話

說直話的人常常被貼上正直的標籤,好像大家都認為如果一個人說話不直接就是待人不夠真誠。但這些人往往傾訴欲會過於強烈,心裡根本藏不住事。雖然這種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是不分地點和場合隨意暴露自己的全部想法,也可能會帶來麻煩。

孔子曾說:「可與言之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這就是說說話講究分寸,什麼是可以說的,什麼是不可以說得,不要輕易被套出話來。我們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倘若被人三言兩語所迷惑,就很容易上當,最後追悔莫及。

曾國藩說:「為官有兩條紅線不能沾,一是多言,二是自傲。」

學會把自己的想法適當隱藏起來,這不僅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一條原則。

二、不說怨話

曾國藩曾科考七次落榜,換做是我們大多數人遇到這種情況,可能滿腹抱怨,然後選擇放棄了。而他卻沒有怨天尤人,還是堅持繼續嘗試,終於在第八次考中,迎來了事業的春天。

人生註定要經歷幸福和磨難,一些人遭遇挫折只會自怨自艾,不是想著怎麼直面困難,而是天天發負能量朋友圈、向身邊的人抱怨這抱怨那。誰會希望每天接觸負能量滿滿的人呢?這樣做不僅沒把眼前的問題解決了,還令人嫌棄,影響到人際關係以及自身未來的發展。

問題不會自己解決,只會越積越多,而說怨話的人也會陷入負能量的怪圈,什麼事都不順心。同時被「倒垃圾」的朋友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三、不說閒話

閒話最是害人。總有一些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喜歡說人閒話。當今社會人與人交往越來越密切,俗話說「三人成虎」,一句閒言碎語一傳十,十傳百,給當事人帶來的影響十分巨大。並且,背後隨便議論別人是極其不道德的行為。

曾國藩說:「常說是非事,必是是非人」,倘若你身邊有人特別愛嚼舌根的人,那麼此人一定不會有太大成就。真正聰明的人都把時間用來提升自我,與人為善,而不是無所事事淨挑他人的刺。這無非是自私、愚蠢和損人不利己的表現。

如果我們身邊有愛說閒話的人,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避而遠之。同時也要引以為戒,不要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以上三種話,便是曾國藩所提及的「三不說」,越是不說,越能積德積福。即使過了一百年,這些在當時可能不被理解的話,放到今天,居然出奇的準。

曾國藩更多的為官處世智慧被整合進了《曾國藩全書》裡,書裡不僅整合了曾國藩的為人處世、修心、工作智慧,還敘述了清朝那些趣事兒,值得每一個職場人、創業者或者學生看一看。

無論是自己讀,還是買來送給兒女親友,這本書都能使我們獲益匪淺!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三不說」,但多數人卻樂在其中
    什麼樣的人是真正的聰明人?很多人就會覺得,聰明人就是能不用多做就不勞而獲,但我認為,真正的聰明人,不是不勞而獲,而是明白用簡單的方法去生存。曾國藩,被後世稱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他及其家族都福報深刻。一直到現在,曾氏家族仍然興旺發達,人才輩出。
  • 稻盛和夫: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3不問,庸人長籲:知道得太晚
    稻盛和夫曾告誡人們:真正聰明的人,一輩子有3不問,那些平庸一輩子的人,聽完後都會長籲短嘆,只恨知道得太晚。一、不問曾經,空杯心態稻盛和夫認為,真正聰明的人不會抓著過去不放,過去可能有好有壞,有痛苦的,也有快樂的,但若是沉溺在過去的溫柔中,或是深陷過去的痛苦中,這只會讓你止步不前,永遠也不能迎來新的希望與轉機。
  • 曾國藩:普通的人,因為懶惰而失敗,聰明的人,因為傲氣而失敗!
    而今天我們要說的《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寫給親友的書信合集,但如果讀過這本書的讀者都知道,它不僅僅只是書信,還是一個成功者對讀書治學的經驗談,是一個成功者的奮鬥經歷,當然也是一個胸懷大格局的大人物心靈世界的袒露!
  • 真正聰明的人,懂得管住自己的嘴巴
    文字之於筆墨為生的人,就是一場通今博古的藝術設計。字字詞詞段段之間的組合,在日日的搭文配句中,多少能體會並表達出一些神秘天機下的文字智慧。比如聰明的「聰」字,聰字左邊有個耳朵,右邊是個「總」字,總是用耳朵聽為「聰」。「明」字是一日一月組成,在甲骨文中以「日、月」發光表示通透洞明。所以聰明的玄機就是要有世事洞明的本事,也要有潤物無聲的本領。
  • 厲害了,曾國藩3歲就會追蝴蝶,14歲就有個9歲的未婚妻
    很多朋友都曉得,曾國藩出生之時有異象,其太公曾竟希當夜夢到,有巨蟒繞屋而飛,醒來之際,正是曾孫出生之時。那麼,作為後來被稱為古今完人者,曾國藩的少年時代,有何出奇之事呢?我邊翻曾國藩年譜,邊與大家細細道來。嘉慶十八年 三歲公幼小時狀貌端重,庭戶不聞啼泣聲。母江太夫人勤操作,不恆顧復。
  • 曾國藩說:不給升官我就辭職 鹹豐閱後哈哈大笑:準奏!
    十年間,曾國藩升遷七次,連升十級,當上了二品大官,同時兼任朝廷六部中五部的侍郎。曾國藩仕途起步的前十年,可以說是順風順水、官運亨通。正當曾國藩想要繼續大展身手、賣力表現,朝著更高的目標進發時,朝廷卻發生了一件大事——道光皇帝突然駕崩了,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四兒子,也就是後來的鹹豐皇帝。這一下子換了上司,曾國藩的晉升計劃完全被打亂了。那一年曾國藩40歲。
  • 曾國藩: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有這3個特徵,佔一個都不簡單!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這一生就是一個自我磨練的過程,但對於弱者來說,一次次的打擊之後,難免會一蹶不振,所以我們要學著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那麼,如何做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呢?我們不妨牢記曾國藩的這3句箴言,如果能悟透,我們也能讓內心強大!
  • 為什麼說曾國藩是:中國古代之最後一人?克己修身,可佩亦可學
    了解過曾國藩,可以說他是庸人的代表,但庸人在他身上只是起點。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小故事,話說曾國藩小時候的一天晚上,秉燭夜讀,準備背下一篇三百字文章。然而在他進房之前,已經有一個小偷躲在房梁上,見曾國藩在背書,準備等他睡後偷點東西再走。
  • 曾國藩:被傳是蟒蛇投胎轉世,當官後報復老師?
    曾老爺子夢見蟒蛇這件事情很快就傳遍了周圍的人。再加上曾國藩在這個時候出生了。大家以訛傳訛都相信曾國藩就是蟒蛇轉世。找出曾國藩的畫像,我們可以看到曾國藩的眼睛呈倒三角形。再加上他言語遲緩,做事穩重,很像大蟒蛇的習性。按照中國面相學的說法,這種人必定是陰險、有仇必報的人。而歷史上的曾國藩也的確如此。
  • 洪秀全真正死因,曾國藩不願意說,百年後真相才浮出水面!
    一、洪秀全坎坷起義之路洪秀全1814年出生在廣東,從小就是接受孔孟之道的教育,對那時候的必讀書籍四書五經等書都是滾瓜爛熟的,村中大家都是看好他的前程,15歲時到花縣第一次參加縣試,成績非常不錯位居前列。
  • 曾國藩: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要做對這四件事
    曾國藩寫給家人的一封封家信,被後人裝訂成冊,起名為《曾國藩家書》,此書至今流傳甚廣。交對朋友 出門在外,離不開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但是知人辯人卻是很難。《後漢書》上說:「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我們交朋友一定要看對人,交對了朋友,會使我們獲得好的體驗。
  • 曾國藩名言:你要是聰明,就不要幫朋友這5件事,不然出大問題
    曾國藩名言:你要是聰明,就不要幫朋友這5件事,不然出大問題曾國藩可是在晚清時期的影響力很深,這不僅是他嚴於律己,更對人做事十分的有一套,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能在什麼事情上失去一個平衡點。要知道人們有時候太過於仁慈的去幫助朋友,不是什麼好事,就像這5件事中,就能看出來你聰明不聰明,我們一起去了解一番吧。每個人都會有麻煩,只是大小不一,方向不同罷了,但這都不是最主要的問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鹹」都要嘗試去度過。
  • 心懷叵測的人都有什麼表現?曾國藩一句話說出此種人的小心思
    此時的曾國藩,手握40萬湘軍,而且都是經過戰爭洗禮後留下來的,不僅能徵慣戰,還異常勇猛。知道曾國藩有裁軍的想法後,一些幕僚和將軍開始不滿意了。都認為,現在的朝廷已經腐敗不堪,再保下去也沒什麼意義了,將來大清的江山依舊會落入他人之手,與其拱手送人,還不如現在就據為己有。對時局變化把握很準的曾國藩自然有自己的思考。
  • 揭秘真實曾國藩:愛社交、寫日記、曾患皮膚病
    寫日記以「修身」  然而,曾國藩的身體並不太好。據說,30多歲時,他就開始長期耳鳴;到了40歲以後更是常年失眠,一直到去世,許多晚上只能睡兩三個小時,偶爾能睡夠4個小時便相當不錯了。  人在進行自我管理的時候,毅力往往有一個限度,難免會有鬆懈。曾國藩也不例外,寫了一陣子日記,他想過放棄,但後來找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辦法繼續堅持。  「每隔半個月,曾國藩會把日記給老師和同學傳閱一遍,讓大家在上面批示,請大家來監督自己。」張宏傑說,曾國藩就這麼堅持下來了,「一輩子沒有偷懶。」
  • 曾國藩與左宗棠關係不和,左寫信挑釁,曾國藩笑回了四個字
    曾國藩與左宗棠,如同一對冤家。曾國藩嚴謹穩重,左宗棠狂放不羈,因性格問題兩人在工作中常有摩擦,針鋒相對。因此,關於兩人不和的傳言早已盡人皆知。縱然如此,曾、左二人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依然保持一致意見,實在難能可貴。左宗棠,是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之一,湖南湘陰人。
  • 曾國藩心學:打敗對手的兩條天機,悟透一條,都不是平庸的人
    從曾國藩的心學實踐經驗來看,如果你僅僅只是希望領導提拔你,重用你,而沒有打敗競爭對手的方法,你的夢想就永遠是霧裡看花。其實,打敗對手不難,但做不到這兩點,你所有的勝利果實都保不住,只能給人添磚加瓦,讓自己雪上加霜。在曾國藩的心學運用過程中,打敗對手的背後,有兩條天機,只要能悟透一條,都不是平庸之人。那麼,這兩條天機到底是什麼呢?
  • 曾國藩:要想內心強大,需要同人性的「七宗罪」作鬥爭
    30歲的時候,曾國藩在日記中寫了一副對聯:不為聖賢,變為禽獸;莫問收穫,但問耕耘。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能夠成為聖賢,便會成為禽獸;不要過問有沒有收穫,只要過問自己有沒有勤奮耕耘。30歲的時候,是曾國藩人生的分水嶺:30歲之前,他只是一個庸人,整天吃吃喝喝,酒局應酬不斷,身上毛病一大堆;30歲以後,曾國藩立志做新人,發誓學做聖賢,不想讓自己成為一個私慾膨脹的禽獸。禽獸之於聖賢,其實就好像是動物之於人類。人之所以區別於動物,是因為人類懂得文明,能夠克制住「獸性」。但是,人類基因當中的「獸性」很難徹底剷除,時不時還會暴露出來。
  • 曾國藩為拒絕美色,想出一獨特方法,記在小本子上,看後笑破肚皮
    然而,曾國藩之所以被現代人非常推崇,現代更是有不少關於曾國藩的書籍極為的熱賣,但曾國藩值得後人去記住的,不僅僅在於曾國藩在剿滅太平天國上的巨大戰功,更在於曾國藩對國家做出的一系列特殊貢獻,比如說,曾國藩真正意識到國家要富強,那麼就必須向強國去學習,為此,曾國藩派出了留學生到美國留學,曾國藩在歐美國家工程師的幫助下開始製造清朝第一艘輪船,曾國藩支持並成立了清朝第一所兵工學院。
  • 40歲的人開始跑步晚嗎?如何讓膝蓋不受傷?
    讀過太多的跑步故事,四十歲算什麼!從媒體上見過參加馬拉松年齡最大的跑者100歲,而相對於40歲的人來說,只不過還是個中青年。但既然這樣問,估計也是掩飾不了「健康危機」了,想改變自己的身體狀況。都說30而立,40不惑,其實這些說的都是精神層面的東西。
  • 曾國藩:人生「六戒」
    作者 | 儒風君·聞清晚清名臣曾國藩,天資不夠聰穎,做人諸多缺點,卻被譽為「半個聖人」,他著書立說,更有家書傳世,為後人所稱道。縱覽曾國藩一生,從三十歲之前「一身毛病」,到三十歲之後成就斐然,其成功之道或許就藏在他恪守的「六戒」之中。第一戒: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前半句講的是,做人不可欲求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