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有著「學問純粹,器實宏深,秉性忠誠,持躬清正」的旌表,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梁啓超稱其:「豈惟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惟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曾國藩的處世智慧影響深遠,他的思想精華對現代人也有著重要意義。人這一輩子,這「三不說」必須要牢記。
一、不說直話
說直話的人常常被貼上正直的標籤,好像大家都認為如果一個人說話不直接就是待人不夠真誠。但這些人往往傾訴欲會過於強烈,心裡根本藏不住事。雖然這種行為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是不分地點和場合隨意暴露自己的全部想法,也可能會帶來麻煩。
孔子曾說:「可與言之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這就是說說話講究分寸,什麼是可以說的,什麼是不可以說得,不要輕易被套出話來。我們要管好自己的嘴巴,倘若被人三言兩語所迷惑,就很容易上當,最後追悔莫及。
曾國藩說:「為官有兩條紅線不能沾,一是多言,二是自傲。」
學會把自己的想法適當隱藏起來,這不僅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一條原則。
二、不說怨話
曾國藩曾科考七次落榜,換做是我們大多數人遇到這種情況,可能滿腹抱怨,然後選擇放棄了。而他卻沒有怨天尤人,還是堅持繼續嘗試,終於在第八次考中,迎來了事業的春天。
人生註定要經歷幸福和磨難,一些人遭遇挫折只會自怨自艾,不是想著怎麼直面困難,而是天天發負能量朋友圈、向身邊的人抱怨這抱怨那。誰會希望每天接觸負能量滿滿的人呢?這樣做不僅沒把眼前的問題解決了,還令人嫌棄,影響到人際關係以及自身未來的發展。
問題不會自己解決,只會越積越多,而說怨話的人也會陷入負能量的怪圈,什麼事都不順心。同時被「倒垃圾」的朋友也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三、不說閒話
閒話最是害人。總有一些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喜歡說人閒話。當今社會人與人交往越來越密切,俗話說「三人成虎」,一句閒言碎語一傳十,十傳百,給當事人帶來的影響十分巨大。並且,背後隨便議論別人是極其不道德的行為。
曾國藩說:「常說是非事,必是是非人」,倘若你身邊有人特別愛嚼舌根的人,那麼此人一定不會有太大成就。真正聰明的人都把時間用來提升自我,與人為善,而不是無所事事淨挑他人的刺。這無非是自私、愚蠢和損人不利己的表現。
如果我們身邊有愛說閒話的人,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避而遠之。同時也要引以為戒,不要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以上三種話,便是曾國藩所提及的「三不說」,越是不說,越能積德積福。即使過了一百年,這些在當時可能不被理解的話,放到今天,居然出奇的準。
曾國藩更多的為官處世智慧被整合進了《曾國藩全書》裡,書裡不僅整合了曾國藩的為人處世、修心、工作智慧,還敘述了清朝那些趣事兒,值得每一個職場人、創業者或者學生看一看。
無論是自己讀,還是買來送給兒女親友,這本書都能使我們獲益匪淺!
點擊上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