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公侯伯子男是中國古達的五等爵位,而在提到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的時候,有些人就要問了,齊國是侯爵為什麼齊桓公稱公,而不是齊桓候呢?
首先,諡號裡面的「公」,是一種尊稱,而非爵位。
諸侯這一級別,諡號基本統一為「公」,士大夫這一級別,諡號基本統一為「子」。然而都不代表爵位,只是一種尊稱,你可以理解為「追贈為公爵、子爵」。
但史書中說法還是很嚴格的,比如「鄭伯克段於鄢」「晉侯秦伯圍鄭」,不是諡號的情況下,稱呼都是用本來爵位的。唯一例外的是對本國國君會稱「公」以示尊敬,比如《左傳》中的「公將鼓之」。再比如,三國時期的曹操、劉備、孫權等領導人在沒有稱王稱帝的時候,手下的文成武將都稱呼其為「主公」,這表明了公的尊敬用意以及對某一地區領導人的常用稱呼。
同時,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春秋只有四家公爵,宋,虢,虞,州,後來衛國勤王有功升級為公爵,其他沒有了。周王下面是公,比如說齊桓公,桓公是後人給他的諡號,再比如你是楚國國君,我是晉國國君,我稱呼你叫楚公你叫我晉公,有的就同學問了,楚國不應該是叫王麼?是這樣,楚國有個國君覺得自己牛逼不服周天子管制,就自封為王,其他國家也對他不滿,聯合出兵打過他,可誰都打不過誰,就不了了之了,畢竟周天子就這麼點權力,他也不敢單獨去招惹楚國,其他諸侯看周天子都不吭聲了就算了吧。這就導致了後來戰國中期的諸侯國相繼稱王的現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