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戶老舊樓房的一層裝修改造,然而剛把下水管道移位,問題就來了。棚頂主管道接口的位置滴水不斷,房主認為是管道接口沒粘好導致的漏水,而裝修工則說這不是自己的責任,原因是在於二樓的防水沒做好。雙方都覺得自己是對的,相持不下只好找第三方來進行檢測。
在對漏水點進行檢測的時候,小區裡的一些老鄰居也跑來圍觀。雖然檢驗的結果證明裝修工是對的,但是大家都看出來一個問題——這個下水改造的活兒做的有毛病,日後二樓的下水管道肯定會被堵住。
雖然一樓住戶是自己走獨立的下水,排水直通外面的下水井,但是樓上住戶的下水道則需要穿越一樓的住宅,所以一樓改造的正是這一段主管道。
由於是老樓套間的格局,因此當房主將衛生間和廚房都打通後,從樓上垂直而下的下水主管道便如同根柱子一樣,非常顯眼地立在了屋子的正中間。而為了營造出更大的空間布局,這根礙眼的下水管道就必須移位。
面對已經改造完的下水道,大家一眼就發現了其中存在的三點問題。
首先是造型問題。之前的下水管是從頂棚垂直下來直接進到地下的排水管中,排汙過程沒有任何的阻礙。但是現在這根排水管因為要避開室內的空間,只好被做成了一個巨大的「匚」字形。這就相當於是增加了四個彎角,排汙過程肯定沒有之前順暢。
其次是管道的長度與角度問題。施工現場誰都能看得出來,頂棚和地面這兩段下水管做得非常的平,沒有一點的傾斜的角度。而平直、沒有傾斜角度,橫向管道距離過長,這些都是做下水的大忌,可現在這一個活兒就都給佔全了,以後不堵才叫奇怪。因此有「資深被堵」的住戶直接質問裝修工:給一樓裝修能幹出這種活,是沒腦子還是沒經驗?
最後就是管道連接的方式問題。既然下水管沒做出傾斜角度,橫向管道的距離又長,那麼就應儘量避免90度彎角的存在,使用兩個45度彎頭對接是最佳解決方案,可裝修工將這些需要重視的都給忽略了。
而最大的敗筆是頂棚排汙口下的三通。這個三通應該選用45度角的配件,可裝修工卻使用了直角三通。為什麼要用45度的斜角三通,因為它可以起到一個緩解卸力的作用。當樓上有堅硬的異物(如裝修時的磚頭、水泥塊)從高處落下時,可以減緩其帶來的破壞性。
這棟樓有七層住戶,樓上的六層在裝修時都沒對下水主管道進行過改動。為了美觀好看,最多也就是打個柱形立櫃給它包起來。現在一樓經過改造把下水做成了這樣的造型,使得樓上的下水道被堵機率大大增加。而一旦出現堵塞的話,首先被坑的就是二樓,也難怪二樓的住戶會如此緊張。
在此說一句,我們在裝修房子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實用性,還要從合理性的角度出發。這個「合理」性,就包括了自家裝修後對鄰居產生的影響。如果只顧得自己舒服,而對鄰居的生活形成了幹擾,那麼最終也會為自己帶來無盡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