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疫情只有4千多例,但隱患很大,為何應重視瓦罕走廊安全?

2021-01-09 泥腿看客

疫情下,我國對阿富汗伸出援手,為何阿富汗疫情依然有爆發之勢?

全球疫情暴發後,無論富國還是窮國,無論大國還是小國,都未能倖免。而且疫情之下,一些國家衝突也有減弱之勢,在阿富汗,塔利班與阿富汗政府也沒有發生大規模衝突,因為雙方都要應對各自領地疫情。

從5月11日全球疫情數據看,阿富汗累計確診只有4402例,雖然數字並不太多。但這只是紙面的疫情數字,還有很多未檢測的人群。

現狀

自從2020年2月21日,阿富汗與伊朗邊境的赫拉特省就發現了首例確診病例,在此後近半個月時間裡,阿富汗新增確診病例幾乎都集中於赫拉特省。此後,阿富汗其他省也出現了病例。到了3月22日,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也發現病例,隨後阿富汗疫情就悄悄的在全國蔓延。

阿富汗政府面對疫情蔓延之勢,不得不採取措施,在赫拉特省實施戒嚴,此後又在喀布爾實施戒嚴,並要求民眾不要出門,也不要聚集,而且還取消了諾魯孜節的活動。

雖然阿富汗政府很賣力,但這幾年阿富汗戰爭不斷,很多民眾心都散了,根本不聽政府的勸告,一些民眾沒有防範意識。

據媒體資料顯示,阿富汗實施戒嚴後,在阿富汗街頭還有民眾走動,幾乎沒有戴口罩的,民眾也沒有出現驚慌的樣子。可見阿富汗民眾經歷近二十年的戰爭,心理承受力很強大,畢竟疫情並不像戰爭那樣殘酷。

據說,在伊朗相鄰的赫拉特省,阿富汗政府在醫療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還專門弄了一個傳染病醫院,收治一些疑似病例,但一些疑似病例甚至與家人打醫護人員,並且跳窗逃走。可見當地民眾根本沒有防範意識,也沒有意識到新冠病毒傳染的嚴重性。

據媒體資料顯示,3月底,阿富汗戒嚴後,雖然喀布爾大街上車輛減少,但行人卻不少,只有少數人戴口罩,一些店鋪和小販依然在那裡開張叫賣。據當地一些人說,他們不出來做生意,就沒飯吃了。

據阿富汗公共衛生部預測,如果阿富汗再不採取嚴格措施,阿富汗可能有80%的感染者,估計有11萬人死亡。這個數字可夠大。

援助

阿富汗由於長年戰爭和衝突,醫療設施很差,疫情來襲,對於應對疫情的口罩和呼吸機、防護服等醫療物資嚴重缺乏。因為阿富汗工業幾乎崩潰,有些企業想生產紗布做的口罩,但面對嚴重病毒,根本沒有效果。

而阿富汗鄰國也都面臨疫情威脅,都在全力抗疫,阿富汗想從鄰國獲得醫療物資很難。在阿富汗面臨困境時,我國向阿富汗援助了口罩、呼吸機、防護服等物資,而且在4月23日,我國第二批援助的醫療物資又送到阿富汗政府。

另據媒體資料顯示,一些國際組織也向阿富汗進行援助,世銀在4月3日向阿富汗捐助1億美元,亞開行和世衛組織也將向阿富汗提供援助。

進入4月以後,面對全球不斷惡化的疫情,阿富汗一些年輕人也意識到危險,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疫情信息,請民眾提高防範意識。雖然阿富汗能得到我國和國際組織的援助,但現在阿富汗疫情還存在不明的情況,因為阿富汗沒有足夠的檢測能力,即使有只是對部分民眾檢測,而且一些民眾防護意識極差,對病毒根本不在乎。

隱患

阿富汗雖然疫情數字只有四千多,但實際上這只是檢測到的,還有那些未檢測到的民眾。其實阿富汗公共衛生部的預測並不誇大,因為伊朗疫情暴發後,逃到伊朗的阿富汗難民有450餘萬人,有大量難民湧回阿富汗國內,而且向阿富汗各省散布。因此,阿富汗疫情其實很危險。

面對阿富汗疫情,如果只看確診數字或許很欣慰,但阿富汗人的特點就是流動性很大,而且城市只是少部分,大部分人在農村或者更偏遠的地區流動。而我國與阿富汗邊界有一條瓦罕走廊,這條走廊,在阿富汗境內寬約300公裡,在我國境內寬約100公裡,雖然這條走廊人跡罕至,而且環境惡劣,但在這個走廊卻是阿富汗最安靜的地方,沒有之一,只有第一。如果阿富汗疫情暴發後,也不能排除阿富汗人跑到這條走廊躲避疫情。

從資料來看,瓦罕走廊生存環境惡劣,戰略意義不大,塔利班沒相中此地,此地是阿富汗政府的管轄之地。但阿富汗政府在走廊裡也沒有設置什麼政府組織,更沒有醫院等公共設施,如果染疫阿富汗人逃到這裡或許也是死路一條。不過如果阿富汗疫情嚴重人,阿富汗人不會在意這種惡劣環境,因為普什圖人善於在惡劣環境中生存。

因此,如果阿富汗人單純為了躲避疫情逃到這裡,也可以理解,不至於造成大的亂局,就怕阿富汗的蓋達組織混雜在難民中逃到此地,這裡或許是他們生存的「天堂」。而且從阿富汗進入瓦罕走廊起始端,環境條件相對較好,他們完全可以在那裡建立一個近乎世外桃源的地方。為了防止出現這種情況,現在救助阿富汗人,實際上也是我們自救。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

相關焦點

  • 瓦罕走廊是中國與阿富汗唯一連接,對中國意義非凡,為何沒修公路
    瓦罕走廊是中國與阿富汗唯一連接,更對中國意義非凡,為何沒修公路?在一千多年前,唐朝高僧玄奘遊歷數年,從那爛陀寺取得真經,然後從巴基斯坦北上,在阿富汗處走過一條人跡罕至的百裡走廊,以看日辨東西,以人骨標行路,走過此處之後再進入塔裡木盆地回到故國長安。
  • 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有什麼戰略價值嗎?該不該利用?
    這條走廊是中國西出的重要通道。為什麼阿富汗是帝國墳場,實際上也反映了阿富汗的地理位置重要。多看歷史,多看地理瓦罕走廊既然是中國的為何不能完整地收復回來?還居然阿富汗300公裡,而我方只有近100公裡面積?如不能完整收復也應平分這近400公裡的該走廊的。整條瓦罕走廊呈現東西走向,總長約300多公裡。
  • 瓦罕走廊地緣
    3、高寒氣候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其東、南兩面地勢較高,西、北部地勢較低。如果查明克孜爾.拉巴特的位置是在維多利亞湖的緯線以北,則該線應劃在阿克蘇河畔位於該緯線以南的最合適地點,然後再按上述方向延伸」。這條界限——沿著噴赤河(阿姆河上遊)及其支流帕米爾河,現在是阿富汗與塔吉克斯坦的東段邊界。該協定最主要的問題在於把瓦罕走廊劃在俄羅斯帝國之外,使之成為俄羅斯帝國與英屬印度之間的緩衝區。
  • 神秘的瓦罕走廊(一)
    瓦罕走廊長約400公裡,東西走向,其中在中國境內長約100公裡,南北寬約3至5公裡,最窄處不足1公裡;其餘300公裡在阿富汗境內,最寬處約75公裡。中阿兩國在狹長的瓦罕走廊東端相毗鄰,邊界線只有92.45公裡。瓦罕河由西向東流160公裡後,注入帕米爾河。
  • 瓦罕走廊:阿富汗與我國唯一的通道,清朝前曾是中國領土
    瓦罕走廊從地理上分析只是一條長達400公裡、跨越東西的狹長地帶,其南北最寬的區域有七十多公裡,而最狹窄的部分僅十五公裡。 瓦罕走廊全長近四分之三的區域都位於阿富汗境內,而剩餘四分之一位於中國邊境。瓦罕走廊可以說是鮮少有人知道的中國邊境,是中國陸路通往阿富汗的唯一通道。
  • 瓦罕走廊——被遺忘的古絲綢之路
    隱秘而堅韌的通道瓦罕走廊,位於帕米爾高原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這段全長三百多公裡的土地,是從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到鄰國阿富汗境內,從東至西的一段狹長谷地,被譽為「東西方文明的十字路口」。通往瓦罕走廊帕米爾的路猶如掛在垂直的絕壁邊關於瓦罕走廊的正式記載始於玄奘法師。公元629年,玄奘花了七天七夜穿過瓦罕走廊。他在離開塔什庫爾幹之後進入瓦罕走廊,河流沿線山頂上矗立的古堡曾令他驚嘆不已。時至今日,一些古堡仍聳立在噴赤河對岸塔吉克斯坦境內。
  • 瓦罕走廊:阿富汗和我國的唯一通道,一個註定不平凡的山谷
    提到「瓦罕走廊」,大家定會有些許印象,在初中的地理課上老師在講述中國邊境時,一定會提到它,它是我國和阿富汗唯一的陸路通道,從它歷經的歷史來看,就註定了這個山谷不平凡。說到走廊,大家的第一反應應該就是我們所說的建築中的走廊,在地理上「走廊」實則是指被河流、山川或者是自然界中其他的不可抗力因素所阻礙而形成的狹長地帶。
  • 瓦罕走廊:這條連接到阿富汗的400公裡「大長手」,是怎麼來的?
    在地圖上可以看得到,在阿富汗和我國之間有一條狹長的通道,在地圖上看起來還真挺像一隻手,這隻「手」的北面是塔吉克斯坦,南面是巴基斯坦和巴控克什米爾地區。這隻「手」的東西兩頭,就是阿富汗和中國。所以正是因為這隻伸的很長的「手」,我國才能與阿富汗接壤,使得遠在中亞的阿富汗也成為我國的鄰國之一。而這隻「手」的名字叫做瓦罕走廊。瓦罕走廊位於帕米爾高原之上,全長400多公裡。
  • 外媒丨瓦罕走廊,「一帶一路」的潛力股
    瓦罕走廊(Wakhan Corridor)海拔5400米,位於阿富汗東北部巴達赫尚省,與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中國接壤。它長約350公裡,寬13公裡,北側是帕米爾高原,南側是喀喇崑崙山脈。1893年,阿富汗和英國達成協議,把瓦罕走廊作為英屬印度和沙俄之間的緩衝區。
  • 馬可波羅來過、玄奘走過,當年盛極一時的瓦罕走廊,現在如何
    說起「瓦罕走廊」,可能並不為世人所知。這段全長三百多公裡的土地,是從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到鄰國阿富汗境內,從東至西的一段狹長地帶。它位於帕米爾地區南部和興都庫斯山脈以北之間的山谷之中,在古代曾經屬於中國的領土,是連接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不仔細查看地圖,實際上人們難以發現中國至阿富汗之間,這段形如彎曲手臂的狹窄山谷。正因為此,所以它才不為世人所熟悉。
  • 解讀神秘的瓦罕走廊(圖)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一部分,著名的瓦罕走廊在古代就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與貿易的重要通道。晉朝僧人法顯從長安出發西行求佛,唐代玄奘取經東歸之路都曾途經瓦罕走廊……  走進瓦罕走廊  清晨,頂著高原的烈烈幹風,「邊關·口岸紀行」聯合採訪團的車隊從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出發,向著瓦罕走廊這條連接中國、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的著名跨國通道前行。
  • 連接中亞和西亞的瓦罕走廊,中國為什麼不建設?原因讓人意想不到
    很大原因要歸功於瓦罕走廊的存在瓦罕走廊平均海拔4千米以上,每年除678三個月之外均為大雪封山區中阿接壤邊境也都是荒漠高原,不適合人類生存因此阿富汗難民很難偷渡到我國境內我國新疆地區因此並沒有受到阿富汗戰爭的影響如今雖然阿富汗戰爭已經結束,但給阿富汗帶來了巨大打擊阿富汗本身環境惡劣,地緣格局十分閉塞,不具備發展現代工農業經濟的能力
  • 瓦罕走廊是如何形成的?戰略意義十分顯著
    瓦罕走廊是如何形成的?戰略意義十分顯著 瓦罕走廊是當年英國和俄國為了避免衝突,選擇阿富汗作為緩衝國的一個設置。瓦罕走廊地圖是四戰之地,在當時的國內國際條件下,放棄這個走廊是以退為進的。
  • 世界地理小區域——瓦罕走廊
    材料二右圖為材料3中丙河的河流流量時間變化曲線圖材料三左圖阿富汗瓦罕走廊區域圖和景觀圖(1)瓦罕走廊寬闊,與我國的橫斷山區的深切河谷形成鮮明的對比,根據所學知識分析瓦罕走廊的形成原因。(2)比較丙地河流連續兩日的流量變化特點,並從天氣狀況角度分析原因。(3)材料三中乙河下遊荒漠廣布,對比分析與瓦罕河谷的荒漠形成原因的差異。
  • 大河流過:騎山地車穿越瓦罕走廊
    在瓦罕走廊騎行絕不是件簡單事。  本文圖均為 Dan Milner 圖起初我們看著馱畜們過河。河水像煤煙一樣黑,喧囂著推開許多鬆散的石堆。馬兒倒是不怎麼害怕,但驢子們堅決不肯前進。我們的六位阿富汗腳夫把裝備從驢子身上卸下來,親自動手推搡著它們,迫使它們穿過陡峭而洶湧的激流。阿富汗人的叫嚷聲穿透了身邊轟隆隆的嘈雜水聲。
  • 阿富汗\瓦罕走廊
    仔細研究地圖你會發現,阿富汗的東部幾乎被塔吉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完全包圍,但在這兩個國家之間,卻隔了細細一「線」——從興都庫什山脈的諾夏克峰(海拔7485米)到喀喇崑崙山脈支脈克克拉去考勒峰(海拔5554米)之間,有一條東西向的狹長地帶,把阿富汗巴達赫尚省和我國新疆連接在了一起,最窄處僅15公裡,最寬處也不過75公裡,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瓦罕走廊
  • 阿富汗伸出400公裡大長手,與我國接壤,瓦罕走廊是如何形成的?
    如果你仔細在地圖上看一下的話,就會發現阿富汗和我國之間有一條狹長的走廊,走廊的北面是塔吉克斯坦,南面則是巴基斯坦和克什米爾地區,這條走廊的東西兩邊則連通了我國和阿富汗,正是因為有了這條走廊,才使得阿富汗成為我國的鄰國之一。
  • 瓦罕走廊:堅不可摧的反恐鐵壁
    經過4個小時車程,記者終於來到海拔4860米的南瓦根基達坂,眼前是一道鐵絲網,鐵絲網的另一側是阿富汗。  這就是中阿邊境的瓦罕走廊。  今天,瓦罕走廊依然處於反分裂反恐怖反滲透最前沿。這裡沒有海關、沒有口岸,有的是戍守邊關的邊防戰士,有的是守衛家鄉的護邊員,他們共同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反恐鐵壁,堅決把國際恐怖勢力阻擋在國境之外。
  • 阿富汗伸出的一隻觸手,和我國接壤,瓦罕走廊是怎樣形成的?
    阿富汗的主體部分,距離我國有上百公裡,但說起來,有一處特殊而又重要的通道,也讓阿富汗和我國有了接壤的機會。這個狹長的通道,就像是阿富汗伸出的一隻觸手,讓中阿兩國間有所聯繫。這就是瓦罕走廊,那麼它是怎樣形成的呢?
  • 這條走廊戰略地位凸顯:關係我國西北安全
    據中國軍網10月27日發布了題為《瓦罕走廊:堅不可摧的反恐鐵壁》的通訊,文章報導了有關克克吐魯克邊防連和護邊員的情況。瓦罕走廊,正在變得日益重要。瓦罕走廊的護邊員瓦罕走廊北依帕米爾高原南緣與塔吉克斯坦相鄰,南傍興都庫什山脈東段與巴基斯坦及巴控克什米爾相接,西起阿姆河上遊的噴赤河及其支流帕米爾河,東接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瓦罕走廊在行政上屬於阿富汗巴達赫尚省管轄,也有中國與阿富汗唯一一條陸地邊界,邊界線長度僅有92.45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