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亮瞻局|終戰?一座帝國墳場的新戰爭與和平(下)

2021-01-12 澎湃新聞
崩潰邊緣

從上文逐次分析的復仇、反恐、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四個維度,我們已經基本可以得出結論——這的確是一場「無聊」的戰爭,對於美國來說再將其進行下去的意義已經不大。即便阿富汗能否在14個月後最終實現和平仍存在變數,美軍撤出的結局恐怕也是註定的,時間早晚而已,但對於撤出的方式仍有爭議。

儘管美國在協議中明確承諾將全部撤出軍事力量,並保證不再幹涉阿富汗內政,卻仍有學者延續地緣政治的思維慣性認為美國絕不會徹底放棄阿富汗,至少會保留一個或數個軍事基地作為其在中亞的戰略支點,以便繼續牽制俄羅斯、中國和伊朗。

我個人不認同此觀點,或者說如果美國真的這樣做了,我也認為這仍舊是一個錯誤的決策。前文已經分析過,阿富汗對於美國的戰略價值沒有理論上那麼大,一個或幾個被競爭對手環伺包圍的軍事要塞根本起不到多大作用。在戰時,他們會被周邊陸權大國的軍事力量立刻吞噬掉。如果這樣的要塞基地存在,他們不僅不會成為支點,反倒將成為人質。

戰爭不僅沒能讓美國在中亞得到預想的戰略收益,反而可能葬送戰前本就不算可觀的地區影響力 

此外,保留一定的軍事存在會讓美國仍然支持的喀布爾政權更加威信掃地,只會加速其破產的速度,這樣的政權其最終結局恐怕也是註定的。

我們還應注意到,對於一個海權帝國來說,在純粹的內陸國家保持軍事影響力的難度是相當大的。尤其當這個內陸國家還有強大的陸權鄰國的情況下更是如此。英國可以在直布羅陀保留一塊飛地,直面西班牙和法國上百年的無數次圍攻而屹立不倒,卻在阿富汗遭遇失敗。同樣,對美國來說,阿富汗不是古巴,喀布爾和坎大哈也不是關塔那摩。海權國家的力量投射優勢可以在沿海港口充分發揮,卻很難在內陸腹地發揮作用。

正是由於中亞國家沒有海岸線,美國要想維持在中亞的有限軍事存在更多的只能依靠外交手段。阿富汗戰爭爆發後美國在吉爾吉斯斯坦租用了瑪納斯空軍基地,這立刻引起俄羅斯的警惕。莫斯科在這裡根基深厚,俄軍很快恢復了在吉爾吉斯斯坦的坎特空軍基地,2014年吉政府又將美軍從瑪納斯基地趕走。毫無疑問,當中亞的這些小國必須做一道選擇題時,是選就近在咫尺的俄羅斯還是遠在天邊的美國,答案幾乎沒有懸念。中亞國家大多是集安組織、上合組織、獨立國協和歐亞聯盟成員國,且國內普遍存在民族問題、宗教問題和其他尖銳社會矛盾,這些國家的政權大多由原蘇聯加盟共和國的地方政府延續下來,他們首先要考慮的是穩定和安全,在現有對俄關係的一系列制度框架下,只有俄羅斯或由其主導的國際組織能提供相對可靠的安全保障,且莫斯科還緊掐著這些資源型國家的資源輸出線路。

因此無論在安全還是經濟上,這些國家都無法擺脫對俄特殊關係而冒險去搭美國的戰車。事實上隨著俄羅斯國力的逐漸恢復,美國在中亞的影響力近年來已經面臨被掃地出門的局面。其明證就是在中亞雙核哈薩克斯坦與烏茲別克斯坦的極為關鍵的權利更迭過程中,美國沒能尋覓到任何機會,除了國務院發了幾個不痛不癢的聲明外幾乎完全失蹤。2016年,在統治烏茲別克斯坦長達25年的總統卡裡莫夫的葬禮上,我們看到了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卻沒有看到高級別的美國官員出席。

由此可見,無論是阿富汗戰爭還是美國自阿富汗戰爭開始的「積極進取」的中亞戰略,目前基本都處於全盤崩潰的邊緣。戰爭不僅沒能讓美國在中亞得到預想的戰略收益,反而可能葬送戰前本就不算可觀的地區影響力。其根本原因就在於這場十字軍戰爭給中亞帶來的不是穩定,而是新的更劇烈的衝突,並由此充分暴露了濫用自由主義所導致的野蠻和無知。但中亞需要的是穩定,那些在西方看來所謂的「專制」政權對美國式的自由主義也都心存戒心。

在阿富汗和中亞,難以用戰爭的方式保持在該地區強大的影響力   

其他選擇

在本文的結尾,需要討論的最後一個問題是:如果美國在2001年不發動這場戰爭,是不是就在中亞完全無能為力,無所作為?

作為一個全球性的帝國,美國希望在任何地區保有某種程度影響力的欲望是合乎邏輯的。但在上文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至少在阿富汗和中亞,用戰爭的方式行不通。美國在這裡可打的牌其實不多,不過如果只是針對「復仇」或者反恐,或者在中亞給俄羅斯、中國和伊朗製造一些小麻煩,也並非束手無策。對於喀布爾的極端主義政權,美國如果有一些耐心,就會看到這樣的政權本質上是無法長久的,塔利班的嚴酷統治會破壞阿富汗人一直以來追求的絕對自由,從而引發內部的不穩定;塔利班對人類文明成果的破壞以及自絕於國際社會的一系列出格舉動都會讓這個政權被完全孤立,且陷入更加貧困的深淵(塔利班領袖奧馬爾甚至在2001年戰前還頒布了罌粟種植禁令,這將切斷其最重要的財源)。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美國加大對北方聯盟的支持力度,並動用空中和特種作戰力量參戰,推翻塔利班統治應該不成問題,只是需要的時間可能更長一些。

在北方聯盟奪取政權後,美國可以選擇合適的代理人上臺,這樣的代理人有很多,他們大多在蘇聯的阿富汗戰爭中就與CIA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當然,即便喀布爾建立了一個相對親美的政府,要想全面控制這個國家也是不太可能的。不過通過這個政府管控阿富汗局勢不至於滑向全面內戰則是可能的。有人也許會拿蘇聯入侵時期的卡爾邁勒和納吉布拉政府做反例。需要注意的是,在卡爾邁勒被蘇軍坦克護送進總統府之前,無論塔拉基、阿明這樣的「社會主義者」,還是更早前的王國首相達烏德,他們的政府大體上都與蘇聯維持著準軍事同盟關係,蘇聯在阿富汗的利益基本能夠通過這些政權實現。

美軍的撤離為「帝國墳場」之說又增加了一些談資

1979年的軍事入侵與其說是精心考量後的戰略行動,更不如說是克裡姆林宮對阿明本人的神經過敏和對阿富汗局勢的嚴重誤判。除了至今拿不出實證的「阿明是CIA特工」的莫須有指控外,克裡姆林宮對於自己相對中意的塔拉基被阿明政變推翻的行為感到不滿,勃列日涅夫和他的同僚們覺得傷了面子,而沒有看清楚這次政變只是阿富汗「兄弟黨」內部權力鬥爭激化的結果,並無損蘇聯利益,阿明甚至直到被蘇軍特種部隊擊斃的最後時刻都不敢相信要搞掉他的竟然是自己的「老大哥」。1979年的蘇聯戰爭決策由此充滿了草率和情緒化,自然也帶來了極為嚴重的負面後果。當蘇軍跨越邊境的那一刻,喀布爾政權的性質就變了,卡爾邁勒和納吉布拉被認為是十足的傀儡,他們不可能被阿富汗人民接受,其最終垮臺不可避免。加尼政府現在則很可能面臨相似的命運。

蘇聯的上述經驗既證明了戰爭的巨大風險,傀儡政權的必然失敗,同時也證明了一個友好的非傀儡政權是有可能維持的。蘇聯在1979年之前能做到,美國當然也有可能做到,且投入和風險可控。華盛頓可以通過這樣的政權在中亞取得立足之地,以此為基地,再利用周邊中亞國家的潛在不穩定因素尋找機會給俄羅斯和中國找麻煩。當然,這樣的麻煩所能發揮的效果是很有限的,一旦莫斯科覺得中亞局勢有實控的風險,他有足夠的力量和手段來終止美國的冒險,在2008年的喬治亞和2014年的克裡米亞,俄國人已經讓外界見識了其在高加索和烏克蘭這樣的紅線區不惜一戰的決心,以及西方在所謂非核心利益地區的軟弱。中亞同樣位於莫斯科的紅線內,也同樣不是西方的核心利益所在。類似的理論也適用於蒙古,在筆者看來,華盛頓近年來與烏蘭巴託的頻繁互動其實也很難形成氣候。

至於阿富汗的未來具體會怎樣,恐怕沒人能下定論。理論上看,在協議達成後,塔利班似乎沒有必要再發動大規模的軍事攻勢,他們可以學習一下1973年的北越,多一點耐心,只要美軍能順利撤出,現政府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將掌握在塔利班手中。但即便塔利班第二次成為喀布爾的主人,阿富汗和這裡的人民仍將面臨歷史輪迴悲劇的挑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宏亮瞻局|大國戰略競爭需求下的無人機轉型(上)
    宏亮瞻局|大國戰略競爭需求下的無人機轉型(上)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王宏亮 2020-08-27 15:01 來源:澎湃新聞
  • 宏亮瞻局|航母海軍:艦載預警機的中國式選擇(下)
    宏亮瞻局|航母海軍:艦載預警機的中國式選擇(下)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王宏亮 2020-10-03 06:43 來源:澎湃新聞
  • 宏亮瞻局|如何打贏「巡航飛彈戰爭」(下):防禦篇
    如果此時斷然執行第一層次反制,防禦方反而成了主動挑起戰爭的進攻方,需要承擔極大的政治風險;如果不及時做出反應,又將錯過反制巡航飛彈的最佳時間窗口。因此,與彈道飛彈一樣,巡航飛彈在很大程度上也遵循著「要麼使用要麼被摧毀」的法則,這導致各國軍方都擁有及早發射儘可能多的巡航飛彈的強烈動機,從而讓防禦方的攔截無奈地掉落到第三層次。
  • 宏亮瞻局|撕裂的軟實力:川普「假新聞」獎背後的傳媒戰爭
    在此背景下,川普以一種近乎「洩私憤」的形式對媒體發出了警告,且通過讓共和黨全國委員會背書來證明自己目前在黨內的強勢地位——他肯定認為自己現在比一年前更有底氣這麼做。既然總統公開宣戰,在美國的媒體環境下,富有高度問責精神的媒體恐怕是求之不得。
  • 宏亮瞻局|回顧一戰百年:同盟代價與均勢風險(下)
    上文一系列分析則表明,在穩定的失衡局面下,爆發戰爭的風險是最小的。核心焦慮 在後冷戰時代,主要大國總體保持著和平且繁榮的關係。各方也有足夠的動機與主觀意願將這種關係永遠維持下去。即使在一個表面和平的環境下,潛在對手之間有時也無法忍受自己的外交和國際地位遭受更多的(真實或想像中的)羞辱,從而決定在「下一次」一定要強硬到底。俄國在1914年就是這麼做的,聖彼得堡和柏林過去的友誼瞬間變的一文不值。
  • 「羅馬和平」下不同文化的相遇
    羅馬的對外戰爭集中在公元前幾個世紀,從奧古斯都結束內戰一直到馬可·奧裡略時代邊境危機為止,除克勞狄徵服不列顛、圖拉真徵服達契亞等拓土外,帝國居民一直享受著和平與繁榮。現代學者經常用古代羅馬作家筆下的「羅馬和平」一詞來指稱早期帝國這兩個世紀的太平盛世及其政治秩序。在羅馬徵服之前,一些地區和人群已經開始有所接觸甚至是頻繁的文化交流,但也有一些地區缺乏經常性直接交往。
  • 西班牙帝國之殤!連綿不絕的戰爭毀掉了一個龐大的「日不落帝國」
    西班牙帝國的統治者查理五世甚至向其他國家直言:「在朕的統治範圍之內,太陽永不落下,無論何時都照耀在朕的領土上。」但就算是日不落帝國也有衰敗的那一天,現在請各位讀者朋友跟隨小編的文章,來一起了解一下,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日不落帝國——西班牙帝國,是如何因戰爭而衰落的。
  • 小小的布爾戰爭,為何能徹底摧毀大英帝國的擴張自信和狂熱?
    摘要:和平居民的大量死亡在英國人的良心上劃下了一道極深的傷痕。英國政界形成了一個同情布爾人的「親布爾派」,1901年,該派領袖坎貝爾班納曼宣稱:「我們經常被告知,戰爭就是戰爭。但是……人們被告知戰爭不是戰爭。那麼,什麼時候戰爭不是戰爭呢?
  • 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十二場戰爭,俄羅斯越戰越大
    大英帝國一直奉行,歐洲大陸均衡政策。歐洲大陸誰有能力崛起為可以統一的力量,就與誰為敵。  英法百年戰爭,大英帝國與拿破崙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戰爭。  大英帝國在一戰中跟二戰中,兩次跟德意志帝國的戰爭。  德意志帝國跟法蘭西帝國的將近200年的相愛相殺。
  • 尋找大象墳場
    即使它們距離自己象族的墳場再遠,也要趕回去。千百年來,那裡的象牙和象骨堆積如山。茫茫草原上,一片死氣沉沉,只有那隻非洲象,在烈日下移動著緩慢的步伐。這隻雄性的非洲象名叫迪亞。它已經有80歲了,這在大象中,已經算是高齡了。
  • 史蒂芬金《寵物墳場》新預告賊刺激
    時光網訊 派拉蒙出品恐怖片《寵物墳場》發布第二支中字預告片和新海報,該影片已確定將於3月17日作為西南偏南電影節閉幕片進行全球首映。       影片講的是路易斯和他的妻子帶著兩個孩子搬到了新家,隨後了解到家附近有一處令人毛骨悚然的寵物墳場,傳說在那裡埋葬的動物都會復活。他們養的一隻貓不幸被車碾死,然後真的復活了。
  • 宏亮造句和解釋_宏亮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宏亮(hóng liàng)。近義詞有:嘹亮,洪亮,清脆,響亮。響亮。[柳青《銅牆鐵壁》:「那女人的聲音在靜夜裡顯得更加宏亮、清脆。」]宏亮參考例句:1、林老先生雖然年紀老邁,但說起話來依然聲音宏亮,中氣十足。
  • 又一部史蒂芬·金作品要被改編,這次是《寵物墳場》
    派拉蒙為翻拍版的《寵物墳場》(Pet Sematary)敲定了導演。因為拍攝《閃亮的眼睛》而走進人們視線的 Kevin Kolsch 和 Dennis Widmyer 確定執導。派拉蒙曾與多位導演進行接觸。《小丑回魂》的導演安德斯·穆斯切蒂以及鍾愛怪獸片的吉爾莫·德爾·託羅都曾表示過執導的興趣。今年早些時候,穆斯切蒂在採訪中表示:「我對《寵物墳場》的喜愛至死不渝。
  • 「邪陽」帝國野心第一步的實現,乙未奪臺戰爭與日韓合併
    戰爭名稱:乙未戰爭(Japanese invasion of Taiwan)戰爭時間:公元
  • 崩壞學園2戰爭與和平怎麼搭配
    崩壞學園2戰爭與和平怎麼搭配?戰爭與和平是崩壞學園2在近期推出的一款新徽章,能夠大幅增加全傷害的同時作為代價放棄了暴擊傷害。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戰爭與和平的使用攻略吧。 崩壞學園2戰爭與和平怎麼搭配?
  • 美冠塔口腔董事長於宏亮出席中國經濟高峰論壇:打贏松牙保衛戰,幫...
    2020年12月20日,由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環球時報》社和中國經濟新聞聯播網聯合舉辦的2020中國經濟高峰論壇暨第十八屆中國經濟人物頒獎典禮在京舉辦,美冠塔口腔集團董事長於宏亮先生作為企業家代表受邀出席。在2020年複雜的經濟背景下,本屆高峰論壇以「新科技、新動力、新模式」為主題,開辦多場分論壇。
  • 《禁入墳場》驚悚事實 史蒂芬金「原稿藏抽屜」長達3年
    驚悚電影《禁入墳場》改編自史蒂芬金(Steven King)1983年出版的經典恐怖同名小說,該書當時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長達32週,1989年、1992年更曾兩度改編成電影《禁入墳場》1、2,但其實起初小說內容連作者史蒂芬金都害怕,甚至拒絕出版。
  • 宏亮是一位怎樣的主持人
    宏亮的九年生涯榮譽格調宴會主持人中英雙語主持人資深主持人導師
  • 宏亮電纜:「以小勝大」有秘笈
    日前,當河北宏亮電纜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宏亮底氣十足地向記者介紹自己的產品質量時,他的手機恰巧收到客戶發來的一條訂購400餘萬元電纜的信息。  「全項保檢」的底氣來自於過硬的產品質量。國家特種電纜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河北)的檢測數據顯示,近四年來,河北宏亮電纜有限公司生產的電纜被不同客戶送檢160批次,產品質量全部高於國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