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不僅是東羅馬帝國的末日,也象徵中世紀的結束

2021-01-10 騰訊網

東羅馬也被稱為拜佔庭。中世紀時拜佔庭帝國也曾經輝煌一時,地跨亞非歐三大洲,首都君士坦丁堡是當時世界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東西方的商人到這裡來交易,各種文化在這裡交融。這裡不僅聚集了大量的財富,而且還收集了許多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珍品。許多學者在西羅馬帝國滅亡後逃到了拜佔庭帝國,因此這裡也延續了古代希臘羅馬的文明。當西歐還在蠻族的統治之下過著黑暗的生活之時,拜佔庭帝國卻向四周放出耀眼的光輝。

一、時代的交替

但是,這個古老的帝國不可避免地衰落了。在與周邊國家不斷進行的戰爭中,拜佔庭帝國消耗了大量的實力。加上宮廷內部爭權奪利,皇位更迭頻繁。在與塞爾柱突厥人的戰鬥中,拜佔庭帝國失去了亞洲的領土,從此統治範圍越來越小,到15世紀領土已經縮小到只剩君士坦丁堡了,國家處於勉強維持的狀態,整個民族暮氣沉沉,缺乏向上的活力。

相比之下,西南方的奧斯曼帝國卻展現出一種新生的朝氣。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穆罕默德二世被人稱為飲血者,是穆拉德二世和一位美貌的阿爾巴尼亞女奴隸所生的孩子,繼承王位的時候年僅21歲,但卻是一個極其睿智的青年帝王。他對於歷史上的傑出人物有著很深的研究,尤其是亞歷山大、凱撒、奧古斯都等人。他夢想著做出一番比那些歷史上偉大人物還要偉大的事業,甚至想徵服全世界。在還沒有登上王位的時候,他就把攻取君士坦丁堡作為自己的一個志願,即位之後,他立刻著手去實現這個蓄謀已久的企圖。

二、戰前的準備

穆罕默德二世戰前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他首先向拜佔庭依附友好的姿態,讓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和貴族們都放鬆警惕,又與周圍其他國家講和,以避免開戰後腹背受敵。當他做好這些準備後,便開始招兵買馬了,他還親自率領人馬,在君士坦丁堡外圍進行了現場勘查,熟悉地形,做最後的準備工作。

儘管拜佔庭帝國只剩下君士坦丁堡一座孤城,但是君士坦丁堡還是具有一定的防禦能力。君士坦丁堡有著得天獨厚的險要地勢和堅固的防禦工事,它位於一個向東突出的三角形半島上,西面是丘陵,南方是一面天塹般的懸崖峭壁,北面是岔口般的金角灣。金角灣一帶海面上有艦隊,共9艘"加利昂"戰艦,39艘艦船,海灣入口處用鐵鏈封鎖,以防敵艦侵入。

但是,儘管君士坦丁堡具有這樣堅固的防禦,可是作為戰爭的主要力量——士兵,卻少得可憐。雖然城裡面有近百萬城鎮居民,適合服兵役的男子共25萬人之多,可是應召的士兵不足五千人,加上部分僱傭軍總兵力也只有八千人左右。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不願做亡國之君,面對這種不利狀況他儘可能的修補破損的城牆和尋找外國的援助,並且任命名將吉斯提尼擔任城防總司令。1453年4月5日,穆罕默德二世率領大軍來到君士坦丁堡城下,雙方都調兵遣將,為戰爭做最後的準備。

三、圍城血戰

1453年4月15日,戰爭終於開始了。穆罕默德二世首先把所有大炮推到君士坦丁堡西面的護城河邊,在滔天的戰鼓聲和吶喊聲中,大炮開始對城牆進行密集、猛烈的炮擊。炮擊進行了三、四天,但是效果並不明顯。穆罕默德二世決定改變漫無邊際的炮擊,集中所有大炮集中攻擊城牆的一個三角地區,這樣,果然很快就打開了突破口,但是隨即被守軍修補好。戰鬥進行到4月18日,土軍並沒有重大突破,穆罕默德二世決定利用人數上的優勢對君士坦丁堡進行總攻擊。全線總攻擊開始了,頭裹布巾、留著山羊鬍的土軍揮舞著月牙形戰刀,發出各種怪叫聲,頭腦裡想著城裡的金錢、美女,如同餓虎撲食一般向君士坦丁堡衝去。他們到達護城河邊,正準備渡河,吉斯提尼一聲令下,所有火器一起發射,土耳其士兵的掠奪的美夢立刻被打破了,被迫退到壕溝之中。接著,土軍又進行了幾次衝鋒,都被城牆上密集的炮火擊退了。

穆罕默德二世見正面攻擊不行,又生一計,決定採用挖地道然後進行坑道爆破的方法炸毀城牆,或者挖地道直接進入城內採用突然襲擊的方法打開城門。土耳其軍隊花了大量的人力和功夫去挖掘地道,可是沒想到被守城的軍隊發現了,他們採取煙燻、填埋、水灌等各種辦法,使得挖地道的土軍不是被活埋就是被嗆死、淹死,地道也被炸毀,土耳其方面還損失了不少士兵。

穆罕默德見挖地道不成,又把新發明的攻城車投入戰鬥。這種攻城車的車,上配有塔堡,外面包有三層厚厚的牛皮,載有炮火和弓箭手,真可說是一座"流動堡壘"了。他們把這種攻城車推到城門邊,以為可以靠這個來突擊制勝,但是守城的吉斯提尼應對巧妙,他把火藥桶放在壕溝內,等攻城車經過的時候引爆,大量攻城車頃刻間灰飛煙滅。沒被炸毀的攻城車上的士兵,企圖利用雲梯登上城牆,但被守軍的火槍和弓箭殺死。最後,土軍傷亡了很多人也沒能從西邊城牆打開突破口。

這次大規模攻城的失敗,使穆罕默德二世發熱的頭腦冷靜了下來,經過一番觀察和苦思冥想後,他發現北邊的金角灣水面不寬,拜佔庭人軍隊人數有限,那裡的防備主要依靠橫江鐵索,只有控制金角灣,才能構成對北面海牆的威脅。可是怎樣才能使艦隊繞過鐵索到達城下呢?這個問題穆罕默德二世想了很久,後來他在無意間發現,海灣的對面有一個加拉太鎮,由義大利的熱那亞商人據守著。穆罕默德二世派人去花重金收買這些商人,並許諾以後給予其商業上的特權。熱那亞商人唯利是圖,被穆罕默德二世收買了。穆罕默德二世在加拉太北面鋪設了一條長6公裡的路上船道,這條船道是由堅硬的木板鋪成的,上面塗了一層厚厚的油脂,船可以從上面滑行,然後,他們連夜把近80艘戰船用人力沿著船道拖到了金角灣。

這一出人意料的舉動使君士坦丁十一世大吃一驚,他想利用夜襲來摧毀那些船隻,可是失敗了,這時候有些人勸他為了個人的性命還是逃跑為妙,但這位皇帝含著眼淚說到:"我求你們不要再向我說這種話。而且也希望你們永遠也不要離開我,而我也永遠不會離開你們!我決心在這裡和你們死在一起!"皇帝的話語激勵了手下的將士,他們在兩面受敵的情況下堅持作戰,防守了將近兩個月,打退了土耳其人一波又一波的進攻。儘管土耳其軍隊可以源源不斷的得到補充,可他們的消耗還是很大,就連穆罕默德二世的親衛隊也投入了戰鬥。拜佔庭方面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戰鬥死傷也很大,而且得不到補給,士兵已經疲憊不堪,民心開始動蕩,皇帝面對這種狀況也只能向上帝祈禱了。

四、羅馬隕落

1453年5月29日凌晨,隨著大霧和零星的小雨,土耳其軍隊開始了規模最大的一次總攻。穆罕默德二世親自指揮軍隊發動了第三次進攻,同時用許多大炮猛轟城牆。這時,大炮終於轟開了一個缺口,土耳其大軍一擁而上,和正面軍隊一起夾擊守城部隊,雙方展開了面對面的肉搏戰。

君士坦丁十一世目睹了這一切,默念上帝保佑,跳下馬來,從容地脫去皇帝的勳章和服飾,拔出了長劍。當他看到正在屠殺自己子民的土耳其士兵,一時怒上心頭,高喊著"我要與我的城池共存亡!"說罷他揮著劍衝了過去,他殺了幾個土耳其兵,但很快就被眾多的土耳其兵砍倒,成了路邊的一具屍體。不久,皇帝的屍體被人認出,穆罕默德二世把他的人頭割下,到徵服的各處去展示,以證明自已是勝利者。

土耳其人攻佔君士坦丁堡之後,大肆掠奪三天,王宮、教堂和許多有價值的文物被破壞,殘存的六萬居民被賣為奴隸。土耳其人並沒有毀滅這個城市,他們把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堡,作為自己的新國都,把東正教的索非亞大教堂改為清真寺。

結語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標誌著拜佔庭帝國的滅亡,這個千年帝國時代終於結束了,取而代之的奧斯曼帝國在後幾任蘇丹的帶領下繼續向歐洲擴張,佔領了東歐大部分土地,成為地中海東岸的一個霸主,開啟了奧斯曼帝國稱霸東歐的新時代。君士坦丁堡的陷落還使許多學者紛紛逃亡到歐洲的義大利等地,其文化也隨著這些學者傳播到歐洲各國,從而使歐洲文化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迎來了文藝復興時代,可以說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也間接催生了西歐文藝復興的新時代。

相關焦點

  • 區區一扇小門,令君士坦丁堡淪陷,奧斯曼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
    伊斯坦堡是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也是土耳其經濟、交通和文化的中心,這裡曾經有一千多年的時間被叫做君士坦丁堡,它曾經是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公元1453年,君士坦丁堡發生過一場耗時多日的激戰,在船堅炮利的奧斯曼帝國持續兩個月的強勢進攻之下,有著堅固城防的君士坦丁堡沒有失守,卻由於一時疏忽,城牆上偏僻的一道沒有關閉的小門,成為東羅馬帝國終結的關鍵因素。公元330年,羅馬帝國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將首都遷到了當時人稱拜佔庭的地方,這裡是由希臘人所建的移民城市,已經有著將近一千年的歷史,從此開始了它輝煌的新千年。
  • 新羅馬的歷史:君士坦丁堡的興建與發展,精羅狂喜!
    但是隨著羅馬帝國規模的龐大,帝國境內也相繼興起了各個大城市。比如米蘭、拉文納在羅馬帝國中後期就曾作為皇帝的駐地,而羅馬城則相對蕭條了下去。但在東方,有一座可以和羅馬城相媲美的新都城此時也開始興建了起來。這座新的都城就是君士坦丁堡,位於巴爾幹半島東端。臨博斯普魯斯海峽,扼黑海門戶,當歐、亞交通要衝。其實這座城市最開始是古希臘人的移民城市,在前660年由希臘人建立,稱為拜佔庭。
  • 獻給上帝的禮物,中世紀最偉大的城市——「新羅馬」探秘
    更重要的是,新都君士坦丁堡地處亞細亞與歐羅巴的交界,將整個地中海的貿易一併把持。三面環海、城牆環繞的新都固若金湯。帝國的其餘部分供養了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又作為無法撼動的戰略支點,保護了整個東部帝國。君士坦丁堡不僅是亞歐貿易的中樞,也是帝國的統治大腦、軍事大本營和精神象徵。也許從未有一座首都能夠有君士坦丁堡這樣不可逾越的象徵意義。
  • 中世紀時期,歐洲民族語言和文化得以產生,民族特徵也開始形成
    羅馬與野蜜世界(日耳曼人、凱爾特人、斯拉夫人)的相遇是西歐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開端,這開啟了中世紀時代。拜佔庭中世紀歷史開始於4世紀,即東羅馬遷都君士坦丁堡後中世紀與近代的時間界限問題比較複雜。國外歷史學家通常認為是15世紀中葉或者15世紀末,以印刷術的普及、君土坦丁堡的陷落、地理大發現為標誌。
  • 寄人籬下的傀儡皇帝約翰五世,君士坦丁堡陷落前夕的悽慘
    在煎熬和疲憊的路途中,1391年可以說是歷經磨難的約翰五世去世了,62年後君士坦丁堡陷落,拜佔庭滅亡了歐洲中世紀也就結束了。
  • 從羅馬帝國到土耳其,伊斯坦堡都當過哪些國家的首都?
    伊斯坦堡之前的名字叫做君士坦丁堡。一看這名字,就知道這座城市以前的歷史屬於歐洲,和君士坦丁大帝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弗拉維-瓦萊裡烏斯-奧勒裡烏斯-君士坦丁,這是他的全名。生於公元272年(三國還沒結束)的他,在公元306年即位。需要說明的是,君士坦丁大帝之前的羅馬皇帝戴裡克先,把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個部分,自己管理東部,西部則交給了由馬克西米安。
  • 讀懂中世紀歐洲 不應只停留在《魔戒》
    李福瑩(媒體人) 如果對於中世紀的歐洲,你的印象還停留在《魔戒》和《冰與火之歌》的虛構世界裡,請務必讀一讀拉爾斯·布朗沃思( Lars Brownworth)的「歐洲中世紀三部曲」。他用引人入勝的敘事風格和性格鮮明的人物描寫,為讀者刻畫了一段真實的中世紀歐洲史。
  • 基督教與希臘︱君士坦丁堡淪陷後的希臘人與東正教會
    君士坦丁堡陷落奧斯曼土耳其的統治特色是著名的「米利特」制度,即把非穆斯林臣民按照宗教區分開來並給予一定程度的自治,因此希臘人以及其他信奉東正教的被統治者(如阿爾巴尼亞人、保加利亞人等)都被劃分在東正教米利特之中,直接受君士坦丁堡的東正教主教(又稱「牧首」)的管轄,而牧首向奧斯曼最高領導人蘇丹負責。
  • 陷落系列男主新片《末日逃生》國內定檔,網友:輪到地球陷落了
    11月5日,2020年唯一引進的災難動作大片《末日逃生》宣布內地定檔11月20日上映。影片由裡克·羅曼·沃夫執導,莫蕾娜·巴卡琳、傑拉德·巴特勒、斯科特·格倫 、大衛·丹曼等人主演。在即將上映的電影《末日逃生》中,除了引人入勝的特效之外,關於巴特勒的故事並沒有什麼神秘之處。《聖經》中描述的大災難開始降臨地球,巴特勒再次被迫進入危機管理模式,他的家人的生命受到威脅。經常看災難片的朋友們對傑拉德·巴特勒並不陌生,他曾在"陷落電影三部曲(《奧林匹斯的陷落》、《倫敦陷落》、《冰海陷落》)"中飾演邁克·班寧,在一系列政治襲擊事件中,他是美國總統的保鏢。
  • 論東羅馬帝國皇帝阿卡狄烏斯的「託孤」
    阿卡狄烏斯「託孤」事件的完美結局,不僅使羅馬帝國東部的統治實現了平穩過渡,也對晚期古代基督教在東方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對晚期古代東西方貿易交流產生了重要影響,並為晚期古代國家關係的改變提供了一種新範式。
  • 黑暗中世紀是怎麼回事?黑暗中世紀真實存在的鳥嘴醫生究竟是怎樣的?
    我們常說的黑暗中世紀,其實就是歐洲的中世紀時期,也就是大約在395年到1500年之間,懂得歷史的同學們,可能知道羅馬帝國被狄奧多西一世一分為二,也就是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成立的時間就是395年。在這之後,羅馬帝國逐漸開始衰敗,於476年和1453年,西,東羅馬帝國相繼滅亡。
  • 縱橫中世紀9 12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締造巔峰,十字軍東徵大幕開啟
    十字軍東徵大幕開啟十字軍東徵是中世紀歐洲的代表性事件之一,幾乎牽動了歐洲所有國家的命運神經和發展走向。這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宗教聖戰,是基督教徒對於穆斯林阿拉伯人攻擊迫害的一次超級大反攻,更是一場歐洲各國社會階層對於東方亞洲財富的貪婪與搶奪。
  • 基督徒兄弟反目成「異端」,中世紀東西教會大分裂
    然而,作為教宗特使的亨伯特心中所想的卻遠遠不僅是禮儀上的這些問題。他希望通過這次遠行徹底解決東西教會之間的分歧,也就是希望希臘教會服從羅馬教會,尤其是承認羅馬教宗在教會事務上的至高權威。他想像中的羅馬教會權威塵封在羅馬帝國還沒有覆滅的時代裡;只是,他的想像賦予了羅馬教會在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權力。
  • 中世紀的邪惡象徵是什麼梗 為什麼說兔子是邪惡的象徵?
    中世紀的邪惡象徵是什麼梗 為什麼說兔子是邪惡的象徵? 鬥玩網(d.chinaz.com)原創:相信很多的人在抖音上的評論中經常看到「在中世紀xx是邪惡的象徵」還有「在中世紀兔子是邪惡的象徵」,不知道深意的小夥伴看到這些完全不懂是要表達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