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詞人張先,一生詩酒風流,淡泊名利無憂愁

2021-01-09 西宮太后說

「白髮對紅顏,梨花壓海棠」這是蘇軾調侃張先時說的話,這句話主要是用來調侃老年丈夫迎娶年輕的妻子。蘇軾大家都知道,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的文學家書畫家,而張先大家可能不太了解,張先,又稱子野,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他以詞聞名天下,與柳永齊名,擅作小令,是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作詞詞意豐富,意象生動,且內在凝練,對後世婉約派詞人有著巨大的影響。

張先

出生平常,當官晚張先是烏程人(今浙江湖州),他出生在一個平常家庭,「少年學書,貧不能卒業,去而躬耕以為養。善教其子,致於有成。平居好詩,以吟詠自娛;浮遊閭裡,上下於溪湖山谷之間,遇物發興,率然成章,不事雕琢之巧採繪之華,而雅意自得。倘佯其閒肆,往往與異時處士能詩者為輩。」這是《齊東野語》中對張先父親張維的介紹,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張先的父親張維有著深厚的文學修養,但是因為家境較為貧困,所以不得不放棄求仕之路,回家種莊稼。之後張先出生,他的父親張維親自教導他讀書,在父親的教導和管束下,張先勤奮好學,小小年紀就頗有才學。

《齊東野語》

張先雖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他卻大器晚成。四十多歲的他才考上進士,而與他一同考中進士的歐陽修當時只有二十三歲,可見他的仕途開始得很晚,張先的仕途雖開始得晚,但是他的仕途之路卻是順利的,他深受主考官晏殊的賞識,考中進士後任嘉禾判官,之後的他做了十二年的官,他的官位雖沒有多顯赫,但是卻安然閒適,政績不算突出,卻也乏善可陳,張先官位不高可能與他自身性格有關,他淡泊名利,並且心思都在舞文弄墨上。治平元年,張先辭職,告老還鄉。

有關歐陽修的畫

綽號「張三影」的由來張先有一個綽號,叫做張三影。在一次宴會上,客人對張先說:「你的詞作《行香子·舞雪歌雲》中有曰『奈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這句詞深受大家喜愛,並且大家都稱你為張三中呢。」張先聽聞後,對客人說到:「那為什麼不叫我張三影呢?」客人十分困惑問:「為何?」張先答到:「我的作詞中常用影字,叫我張三中還不如叫我張三影。」張先用影字的確很多,他的詞作中影字總共出現了二十九次,其中最為出名的有三次,《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中的「沙上並禽池上暝,雲破月來花弄影。」《歸朝歡·聲轉轆聞露井》中的「日,嬌柔懶起,簾押殘花影。」《剪牡丹·舟中聞雙琵琶》中的「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汀洲日落人歸。」,從這之後,世人都稱他為「張三影」。

《天仙子·水調數聲持酒聽》

交友甚廣張先靠著他在作詞上的名聲與為官經驗,他結交到了許多好友,像晏殊、宋祁、歐陽修、王安石和蘇軾等人都是他的好友。「望極藍橋,但暮雲千裡。幾重山,幾重水。」這是出自於張先贈晏殊之詞《碧牡丹·晏同叔出姬》,張先與晏殊的年紀就相差一歲,但是兩人的身份地位卻是截然不同,晏殊是當朝的大宰相,而張先只是一個小官,按理說身份差距太大的兩個人成為好友的可能性很小,而這兩人卻不一樣,晏殊這個人十分愛才,在看到張先的文章後,就十分欣賞他,還經常相邀一同飲酒作賦。

晏殊

張先與歐陽修是同一年考中進士的,兩人的因此結緣,張先的年紀長於歐陽修,並且他在考中進士以前就已經小有名氣了,他的詞作已經在文人圈裡流傳開來了,歐陽修非常喜歡張先《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中的「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這一句詞,歐陽修知道張先與他一同考中進士後,便開始想辦法與他結識,張先在得知歐陽修喜歡他的作詞之後,主動去拜訪了歐陽修,歐陽修得知後急急忙忙的出門迎接,竟連鞋子都穿反了,這件事被後世稱為「倒履相迎」。張先與蘇軾是忘年交,他們兩人相差四十六歲,之間的關係可謂是亦師亦友。張先對文人十分欣賞,也十分喜歡結交後輩,而蘇軾與張先性格相像,都是十分豁達寬厚之人,不拘泥於世俗,他們兩人的友情可謂是一見如故。

蘇軾

桃花運旺盛張先的一生中桃花運十分旺盛,他的一生中交往人數十分多,有廟庵尼姑,紅塵歌姬,良家女子,絕世名妓等等。在張先年輕時,他家附近有座尼姑庵,張先與裡面的小尼姑看對眼了,兩人經常偷偷幽會,入了佛門的尼姑怎能墜入凡塵呢?他們相戀的事情被尼姑庵裡的老尼姑知道了,隨即斷了兩人的來往。之後兩人在夜裡偷偷相會,之後由於張先要進京趕考,張先為小尼姑寫了一首詞《一叢花令·傷高懷遠幾時窮》:「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蒙蒙。嘶騎漸遙,徵塵不斷,何處認郎蹤!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至此張先與小尼姑的緣分就此結束。

張先娶的小妾

張先之後入朝為官,既是文人又是官,而且為人也十分風流多情。他當上官之後,經常與朝中好友一起去煙花之地,而他文壇大佬的名聲也十分受歌女官妓的歡迎,因為如果張先能夠為她們作詞一首,那麼她們的名聲會大高一截。張先的風流韻事很多,除了在煙花之地遇見的紅顏知己,還在宴會中邂逅佳人,他的最後一次風流在他八十歲時,他娶了一位十八歲的女子為妾。在當時的封建這種年齡差太大的兩個人在一起是不被世俗所接受的,但是張先不顧世俗的看法,大設宴席娶了這位小妾,當時好友蘇軾為了恭賀好友大喜,便作出了那首膾炙人口的詩「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張先大婚圖

張先的一生瀟灑風流,他以88歲的高齡逝世,這在古代是罕見的。張先能夠活那麼久因為他自身的豁達,他為人灑脫快活,對名利又極為淡泊,他的好友晏殊、歐陽修、蘇軾等人都是名聲遠揚,而他在後世幾乎不出名。張先正是因為他的淡然處世,不被世俗所擾,功名所惱,所以他自然是沒什麼煩心事,心情自然愉悅,活的自然就更久。

相關焦點

  • 蘇軾特有趣的一首詩,描寫洞房花燭夜,讀後成年人忍不住會心一笑
    古代詩人在交往過程中,往往會寫一些詩互贈,以聯絡彼此的情誼。而在贈詩中,有一種詩往往是詩人抱著開玩笑的目的寫出來的,這便是戲贈詩。雖然說是開玩笑,其實是表現了至交之間的真情實話。戲贈詩,一般語言詼諧幽默,讀起來相對於傳統詩作要更為有趣。比如,蘇軾的詩作《戲贈張先》。
  • 蘇軾果然風流,小姐姐看了別臉紅
    在蘇軾眾多身份中,他詩人的身份最為耀眼,後人主要通過他的詩詞了解他,而他的詩詞也貫穿了他的一生。唐詩宋詞,宋朝以寫詞為主,宋詞和唐詩的作用不一樣,唐詩主要是言志,宋詞主要是抒情,因此早期的宋詞都是比較溫柔的,傷感的,主流詞派就是「婉約派」,當時的詞人主要以寫婉約詞為主。
  • 宋詞版「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這個書生有點狂!
    反正對於他們來說,你要和我飲酒鬥詩都可以,但想要讓我當官那是萬萬不能的。就像南北朝時期的「山中宰相」陶弘景,梁武帝曾邀請他出山輔政,但他卻以一首小詩「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雲。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拒絕了梁武帝的邀請。如果陶弘景的拒絕還算有禮貌,那我們本期要介紹的這位詞人的拒絕之後寫的這首詞就顯得有點狂放了,可謂是絲毫不給皇帝面子。下面就來和我一起走進這首詞,走近這位詞人。
  • 殫精竭慮,任重而道遠,宋代從政詞人的一生
    宋代是我國古代歷史中最為繁榮的時代,尤其是在北宋,百姓安居樂業,社會戰亂相對較少。宋代皇帝為避免晚唐出現的藩鎮割據現象,十分注重內部朝廷建設,重文輕武;再者宋代不再"抑商",注重發展經濟,鼓勵經商,對百姓的思想控制不是十分嚴厲,民間文化百花齊放,人們思想開放,社會呈現一片繁榮的景象。
  • 張先 菩薩蠻
    張先 菩薩蠻憶郎還上層樓曲。樓前芳草年年綠。綠似去時袍。回頭風袖飄。郎袍應已舊。顏色非長久。惜恐鏡中春。不如花草新。鑑賞:本詞傷春思人,寫閨中幽怨,表達了年輕女子對自己愛人的思念。詞人運筆精巧、匠心獨具,字裡行間都透出濃濃情思。
  • 真實的北宋:繁榮不過是銀絹換取的和平
    北宋時期發展非常不均衡,雖然有著龐大的軍隊,但是軍事實力非常弱小,在防禦對抗等方面往往處於被動狀態。北宋時期的民間經濟非常繁榮,但國庫卻一直處於虧空狀態,因這一奇葩現象,歷史學家將北宋時期稱為「華夏民族史上最軟弱的一個朝代」。
  • 一位令人惋惜的北宋酒鬼
    石延年豪放曠達,淡泊名利,風流不羈,「尤工詩,善書法」,著作有《石曼卿詩集》,是北宋時期著名文學家、詩人、書法家,以詩文、書法名冠一時,與歐陽修、杜默並稱為「三豪」。石延年早年屢次參加科舉考試不中,好不容易考中進士,就被宣布重考。咋回事兒呢?原來,有人揭發,說本次科考有人作弊,朝廷下詔對考生復考。這一次,石延年等幾個人落榜了。
  • 蘇軾與眾不同的一首送別詩,沒有酒也沒有錢,讀後卻讓人很感動!
    所以古人特別看重離別,常常會在離別之際設酒餞別。因此,詩人對於離別就總是歌吟不絕。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李白的「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岑參的「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諸如此類的送別詩作,不勝枚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武昌酌菩薩泉送王子立》,便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軾與眾不同的一首送別詩。它是蘇軾在武昌送別侄女婿王子立時,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秦觀的兩首絕句,構思巧妙,閒雅淡泊,不愧為蘇門弟子
    前輩風流倜儻、瀟灑豪邁,詞人秦觀也不甘落後,秋日裡更是即興賦詩。秦觀是北宋婉約派的代表人物,也是蘇軾的弟子。他擅長描摹清幽冷寂的自然風光,抒發遷客騷人的憤懣和無奈。他的詩詞多描寫愛情和失意心情,感嘆其仕途坎坷和人生短暫。不過下面這兩首詩卻清新流暢,極富生活情趣。 秋日二首(其一)宋代:秦觀霜落邗溝積水清,寒星無數傍船明。
  • 中國詩詞大會:他是宋朝最風流文人,蘇軾打趣他,卻趣出千古名句
    不過正也因為這色的影響,古今才出了太多的好文章,張先也才能因色生情的寫出那句「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看《中國詩詞大會》時,曾看到一對青年夫妻,曾引用張先的這一句,來作為他們的愛情宣言,說他們是「千千結」夫妻。嗯,這情確實是夠深的,又因為他們的兩個雙胞胎兒子,那「結」估計又多結了好幾倍的吧。千秋歲·數聲鶗鴂(tíjué) 張先數聲鶗鴂。
  • 好友80歲娶18歲嬌妻,蘇軾寫首詩相贈,最後一句雖經典卻惹人遐想
    但雖然是豔詩,卻完全沒有一個字體現風流和不敬,倒也是當時非常罕見的作品。蘇軾有一個好友叫張先,此人和蘇軾義氣相投,多年裡也常常互相寫詩寫詞。但此人後來也做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在80歲的高齡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有如此年齡差距大的婚姻存在,也讓人感到非常罕見。張先因為這件事情也多次被人調侃,連蘇軾也寫了一首詩專門去取笑他。以下要介紹的這一首詩,便是蘇軾寫來調侃友人的。
  • 讀歐陽修《畫眉鳥》,託物言志,抒發詞人對自由生活的嚮往與熱愛
    這是北宋著名的詞人歐陽修晚年時寫下的一首小詩。全詩語言流暢自然,格調清新活潑,比喻貼近生動,顯得別具一格,頗具匠心。作為婉約派的代表詞人,詞人在詩詞創作上的風格多溫婉細膩,格調清新自然,極富音樂美,與豪放派的豪放不羈、波瀾壯闊和意境高深遼闊有著明顯的不同。在眾多的詞篇當中,這首小詩顯得格外突出。而在這首小詩當中,也體現了詩人心中的志向與願望。
  • 陸遊的兩首詞,筆走龍蛇,悠閒淡泊,更令人心情愉悅
    晚年的放翁雖然寄情山水、閒適淡泊,卻依然心繫天下、不忘北方,即使到了人生最後一刻,依然慷慨賦詩,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下面介紹陸遊的兩首詞,筆走龍蛇,悠閒淡泊,更令人心情愉悅。長相思·雲千重雲千重,水千重,身在千重雲水中。月明收釣筒。頭未童,耳未聾,得酒猶能雙臉紅。一尊誰與同。
  • 一歌姬向蘇軾敬酒,他一見鍾情,當場寫下一首求愛詩,驚豔千年
    還有一次,蘇東坡更是不正經,他的好朋友張先80歲高齡了竟然迎娶了一位18歲的少女,就在迎親這一天,蘇軾打趣兩個人,寫下了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梨花是張先,海棠是小妾,這一句可真是讓人浮想聯翩。一歌姬向蘇軾敬酒,他一見鍾情,當場寫下一首求愛詩,驚豔千年蘇軾被貶黃州,在那裡住了五年。還朝臨行之際,黃州的官員士紳和平時與蘇軾要好的歌姬都去為蘇軾擺宴踐行。
  • 李清照令人稱讚的一首詞,盡顯風流才氣,3句話值得你一讀再讀
    自古以來,提到詩詞,大都是有關男性詩人詞人,若是說到女性詞人,相信大家第一反應都是李清照。倒不必說女詞人,單說讀詞,都必讀李清照。關於李清照,我們大都知道她是婉約派的代表,我們知道這是一位充滿才氣和「情」的詞人。
  • 古代文人的詩酒情調與個性
    與酒結緣一生,儘管有悲喜愁苦諸味雜陳,卻從飲酒中體味生活的樂趣,追尋文化的品味。這種文人的酒文化現象,與當時的社會現狀、人文環境,以及個人際遇是分不開的。用通俗的話來說,玩情調,彰顯個性。陳遵投轄及劉伶隨行隨飲中國有個成語叫「陳遵投轄」。西漢嘉威侯陳遵,性嗜酒,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