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不等於發財,尤其是家庭理財既要增加財富,又要節約財富,二者如同車之雙輪、鳥之兩翼。過去農村有一句老話,叫作「外面有個摟錢耙子,家裡得有個裝錢匣子」。用現代的話說,就是一個人在外面再能幹,即便是掙個金山,如果家庭不重視理財,甚至漏洞多多,也不能過上幸福生活。
勤儉持家,科學理財,可是一個複雜的「帳本」,今天就說說菜籃子吧。一個家庭,每天都要吃菜,所以每天都要買菜。如果買菜時能做到節約,那就天天都節約(此處的節約不是少吃菜或吃次菜);反之,就會變成天天浪費了。看來,菜藍子裡的理財經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記得去年春季,一天早晨碰到一份賣新鮮土豆的,土豆雖然只比鵪鶉蛋大一點兒,但買者圍了不少,大概是吃了一冬陳土豆,都想吃點新鮮的。我老家在黑龍江,從小最愛吃土豆,價錢雖說貴一點,6元1公斤,但我還是擠了進去一下子買了2公斤,好不容易嘗鮮就多買點吧,夠吃好幾天的了。可沒想到,第二天又冒出好幾份賣新土豆的,價錢一下子降到3.5元1公斤;第三天賣新土豆的就更多了,價錢降到1.5元1公斤。當時,我再也不敢打聽新土豆的價錢,心裡後悔極了,這「大頭錢」花得太冤枉。
俗話說得好,物以稀為貴。農民為啥過早地把小土豆挖出來上市呢?圖得是搶先賣個好價錢,價好貨快,你賣我賣他也賣,賣者多了價錢自然降下來,甚至是一天一個價,我何必不一天一買呢,反正得天天上早市。
我舉此例子旨在說明,在家庭消費中,省錢的空間還相當大,可謂是「節約無極限」,何必不去探索一番其中的學問呢,這也是家庭理財的題中應有之意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