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醫保統一後,自由職業者是「掛靠單位」好還是「自己」交好呢?

2021-01-08 罐頭知識

導語:社保和醫保統一後,自由職業者是否該「掛靠單位」繳納呢?

隨著現在職業結構越來越多元化,很多朋友都願意選擇自由職業這種工作,從事這種工作的人需要擁有高度的自律以及良好的自我調節意識,同時他們與社會接軌的方式也都很重要,但他們和社會上的其他人一樣都需要考慮自己生活的福利保障問題。隨著國家針對醫社保的政策逐漸改變,這些自由職業者也都會繳納自己的醫社保。不過對於這些人來說,是否要掛靠單位來繳納就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他們一般會如何選擇呢?

在個人繳納醫社保的時候,一些額外的險種是沒辦法繳納的。個人繳納的保險僅限醫保與社保,而掛靠在單位上則可以繳納完整的五險。雖然五險的繳納費用成本並不高,但是在需要使用的時候,還是能夠派上一定的用場,尤其是在我們經濟困難的時期,不管是多小的保障都能夠幫助我們繼續生活下去。而掛靠在單位之後,首先一點便利之處就在於不用自己每個月去跑社保局繳納費用,只要由公司統一划扣就可以了,非常方便。

不過對於這些自由職業者來說,除非在自己工作的期間積累到足夠的財富,滿足自己的養老需求,否則在上班期間繳納的這部分社保,對於自己將來養老生活的幫助都是非常微弱的。因為完全由自己繳納社保的情況下,通常會在同等付出的條件下比其他人要低一個等級。比如自己和在職的同事,每個月繳納的社保費用都是500元,而同事退休之後領取到的押金要比你多出一倍以上,因為同事所在的單位也會幫他承擔一半的費用。因此在自己年輕體力好的時候,最好還是找一個比較靠譜穩定的單位,可以在這些單位多積累一些工作的經驗,等到自己的醫社保交滿年限的時候,再選擇退休,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

畢竟對任何人來說,完全脫離集體工作,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都是有一定的難度的,而且這麼做對於個人的要求也非常高。如果是在積累了一定的工作經驗之後,已經交滿社保的情況下就可以安心的離職。這時候自己也積累了一定的資本,可以支撐自己一段時間沒有收入來源的生活,此時再另做打算會更穩妥。

相關焦點

  • 社保自己交好還是單位代繳好,退休後會一樣嗎
    社保自己交好還是單位代繳好,退休後會一樣嗎以繳納社保15年為例,公司代繳社保和個人自己繳納社保,產生的結果是不同的,也就是退休後收入肯定不一樣。1、公司代繳和自己繳納的基數不一樣。2、公司代繳和自己繳納,繳費比例不一樣。在公司上班的,要上繳24%養老保險,公司承擔16%,個人承擔8%;社會人員繳納養老保險為20%,全部由個人承擔。3、公司代繳和自己繳納,繳費指數不一樣。公司職工是按照每月實際工資來確定的繳費指數;社會人員是按照社平工資來確定的繳費指數。4、公司代繳和自己繳納,制度設計的性質不一樣。
  • 2020年沒有正式單位,自由職業者如何繳納社保?
    2020年沒有正式單位,自由職業者如何繳納社保?隨著大家對社保重要性的認識,很多朋友想知道沒有正式單位如何繳納社保。自由職業者只能是以靈活就業人員的身份參加城鎮職工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首先講下如何開通。
  • 國企職工單位繳納社保,為什麼到社保局一查沒有企業交的部分呢?
    國企職工單位繳納社保,為什麼到社保局一查沒有企業交的部分呢?大家好,歡迎大家關注「社會大百科」,小編是一個專注於研究社保,醫保,養老,退休金之類的人,一直關心著社會中的大小事,關注最新的社保醫保政策,為你呈現最新最全的社會類話題!本文由百家號「社會大百科」原創,維權必究!
  • 【恩博解保】2020年新農合和居民醫保統一。2019年還要不要交呢?
    為了推動城鄉一體化,統一城鄉居民的醫療待遇,我國從2016年開始推動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合併工作,在2019年底大多數地區已經完成合併工作。
  • 坐標:北京,原單位社保已經減員了,新單位交不上是什麼原因?
    有很多小夥伴在換工作的中途,會遇到這個問題,就是,原單位明明已經將社保減員了,可是新單位就是交不上社保,新單位的人力告知,你的社保還處於正常繳納狀態,無法做增員處理。遇到這個問題,我們應該怎麼處理呢?往下看第一點,我們要從自身檢查問題,看看自己的社保是否原單位真的減員了,如何檢驗呢?登錄北京市社保官網進行查詢即可,社保官網直接百度:北京市社會保險網上服務平臺,就可以找到。當你登錄社保官網以後,點擊左側的:查詢管理-個人基本信息查詢,看看五險的狀態,如下圖:
  • 好醫保和微醫保究竟應該選哪個?看完你就知道了!
    好醫保和微醫保都在我們所熟悉的平臺出售,很多人都想知道好醫保和微醫保哪個更好呢?今天小編就來聊聊它們,一起來看看。一、百萬醫療的標配形態1、住院醫療費用報銷高達百萬元以上的報銷總額,包含病房費、膳食費、檢查費、手術費等等,社保目錄內、外的均可報銷。
  • 支付寶好醫保住院醫療報銷真實感受,住院醫療險有坑嗎?
    近日,有人在網絡平臺上提出一系列問題,好醫保住院醫療報銷真實感受如何?在支付寶上買保險理賠難嗎?奶爸專門去瀏覽了一圈答案,發現對於好醫保住院醫療報銷真實感受出現兩極分化的情況,有人覺得很簡單,有人覺得困難重重。那麼真相究竟如何呢?好醫保住院醫療是否值得買?
  • 2021年高收入的自由職業者怎麼減少個稅壓力?
    高收入的自由職業者,工作時間、工作地點都是由自己把握,但是高收入的自由職業者在繳稅納稅上同樣有較大的壓力。 在新修改的個人所得稅法下,高淨值收入的自由職業者依然面對著較大的個人所得稅壓力,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在將項目外包給自由職業者後,要求對方提供增值稅票據,這讓不少無法給企業開票的自由職業者很是頭疼,若是去稅務局代開按照20%的勞務報酬扣除,到手的報酬就會縮水一大半。
  • 想在大城市成為自由職業者,又有買房計劃,需要做哪些準備?
    在一線城市,敢於成為自由職業者,真的需要莫大的勇氣,除非你打算未來回到那個曾經被你瞧不起的城市。每個城市裡都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學到一身本領,不想被公司舒服,打算憑藉自己的本領接單養活自己。我曾經合租過的一位室友,Y先生,是我來京後在租房生活中結交到的一位最好的朋友。最近常和他聊天,發現他打算自己出來單幹。
  • ...大力加強醫保信息化建設,先後開通「醫保診間支付」「醫保電子...
    近年來,仁懷市醫保局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緊緊抓住「全市醫保信息化」建設契機,大力加強醫保信息化建設,先後開通「醫保診間支付」「醫保電子憑證」等惠民設施,為仁懷醫保從「卡時代」邁入「碼時代」奠定了堅實基礎。
  • 好醫保長期醫療和重疾險區別有哪些?
    尤其是很多小夥伴在看到好醫保長期醫療重疾醫療保障有400萬,而一般重疾險也就是幾十萬的保額,更加覺得重疾險不需要買。而因為奶爸一直強調有了百萬醫療險還是應該配置重疾險,不少小夥伴就想讓奶爸仔細分析一下好醫保長期醫療和重疾險的區別。
  • 都是醫保,為啥要分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有什麼區別?
    職工醫保面向的是在單位的職工。只要有就業單位、籤訂勞動合同,並與企業建立穩定勞動關係的人,即可在單位辦理職工醫保。是由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共同繳納。 如果不是單位職工,參加醫保有兩個選擇 A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在個人繳費基礎上享受財政補助。
  • 居民醫保「新規」出臺,將迎來大變化,與你我有關
    2020即將過去,新農合已經交完了,我一家6口人每人是280元,總共花了1680元。現在交新農合更加方便,也不用去現場窗口,直接在手機上交費就可以了。 我交完了費用以後,手機也傳回來一份回單,上面顯示每個收費是280元,收款方是稅務局。
  • 推廣「醫保普通話」我國已公布 15 項醫保統一業務編碼標準
    深圳中小學生下周起免費接種流感疫苗,120 萬份疫苗已到貨 (來源:中國新聞網、新京報、澎湃新聞) 【行業動態】推廣「醫保普通話」我國已公布 15 項醫保統一業務編碼標準國家醫療保障局成立以來,高度重視醫療保障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工作,實行「縱向全貫通、橫向全覆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公布國際海事研究委員會下屬工作機制掛靠...
    為加大國際海事研究工作力度、提升制度性話語權、打造政產學研用一體的工作機制、建設國際一流海事、服務交通強國建設,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對國際海事研究委員會進行了改革,現將確定的國際海事研究委員會下屬機制掛靠單位公布如下:
  • 社保卡何時全國統一?人社部回應來了,明確答覆!
    對於社保卡何時全國統一的問題,人社部通過中國政府網回應稱,社保卡在技術標準等方面是全國統一的,由各地人社部門組織實施發行和應用工作,社保卡的社會保障號碼、姓名等關鍵信息可以實現全國通讀,在2016年啟動的全國跨省異地就醫持卡直接結算應用中,已實現社保卡全國通用。
  • 統一「五位一體」電子醫保
    大家好,我是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情,我是【萊迪探知農村】,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農村事件我會為廣大讀者朋友持續不斷地提供「三農」相關常識國家醫療保障局和財政部在2019年發布的《關於做好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作的通知》中,有一條是這樣規定的:實行個人(家庭)帳戶的,到2020年底前取消,過渡到門診統籌;實行個人(家庭)帳戶的,不得恢復,也不得變相設置。
  • 讓老百姓「看得起病」、生活有保障 即墨段泊嵐強化醫保管理 兜牢...
    即墨區段泊嵐鎮按照「協同作戰、靶向發力、精準管理」思路,推進醫保工作提質擴面,建立起以基本醫保為基礎,各種補助為補充的立體化醫療保障體系,讓老百姓「看得起病」變成現實。應保盡保,優化服務效能「為實現應保盡保,我們將工作關口前移,從醫保徵繳全流程著眼,對每個環節進行優化,並以社區、村莊為單位劃分網格,對工作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對鎮域戶籍人口進行地毯式摸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