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之外,400萬外賣騎手在這個社區吹水吐槽

2021-01-08 刺蝟公社

美團眾包平臺的騎手社區上, 400萬人分享《系統》讀後感。

作者 | 園長

編輯 | 楊晶

即使《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簡稱《系統》)和餓了麼的公關稿在朋友圈裡一前一後地刷屏,也很少有人知道外賣騎手用什麼App接單,更少有人會關注,在美團、餓了麼等幾大巨頭旗下工作的近千萬外賣騎手,如何看待刷遍五環內人群朋友圈的這兩篇稿子。

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在美團外賣的派單平臺「美團眾包」App中,發現了一個美團為註冊外賣員開闢的交流版塊——「騎手社區」。美團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它旗下的註冊騎手已經達到了399萬,並且這個數字仍處於快速增長中。

美團眾包App中「騎手社區」的頁面與位置

圖源:美團眾包App

這是一個匯聚了400萬騎手、高度活躍的社區。在這裡,400萬風裡來雨裡去的人們,分享送餐路上的辛酸苦辣,以及無數的生活細節。

「你們看最近媒體的深度報導了嗎,很火的。」

9月8日,因為一篇《系統》,無數騎手找到了一個可以共同聚焦和反思的話題——我們日復一日地在以分鐘計算的Deadline面前艱辛工作,有時候甚至還得倒貼錢。這一切,到底合理嗎?

400萬人的交流社區,並不只是系統的附屬品

美團眾包平臺上「騎手社區」,在氛圍上有點像脈脈+知乎,一個專屬外賣騎手這個職業的內容社區。在這裡,每個騎手對一些共性問題早有答案。

首先,和工作有關的內容,佔據了這個平臺的絕大部分。哪個小區的路最好走、哪個餐廳的餐出得最快、去哪裡能買到便宜好開的電動車、如何處理用戶投訴......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一定不會想到一份平平無奇的外賣背後,包含著多少送餐人的無奈和「土智慧」。

「能申訴嗎?」這是騎手社區裡,眾多無奈問題中最有共性的一個。

你能在外賣騎手的交流中,看到數不清的「送餐失敗」案例——某家餐廳出餐太慢,顧客中途取消訂單;定位系統出了Bug,騎手找不到顧客的位置,諸如此類。如果不想認罰,騎手就要向美團申訴,為特殊情況爭取豁免。

也有不熟悉送餐規則的新手,連續接了好多單,每個單子都沒有按時送到。等待他的,是無可爭辯的處罰。

「騎手社區」裡的快樂與憂傷

圖源:美團眾包App

一位深圳的外賣員在騎手社區曬出了自己的接單統計,他連續送的幾份木桶飯、豬腳飯、煲仔飯......全部遲到了,一天下來的收益是負23.94元。

不算電動車的損耗和充電費用,這位騎手不光沒有掙到錢,還要給美團倒貼錢。

這個「悲慘」的遭遇,引起了近百位騎手的同情,有人給他支招,「步子大了崴到蛋,新手(同時接)三單左右最合適」;美團官方帳號「袋鼠妹」也來留言,喊他參加線下培訓,提高接單送餐水平。

對待遇和收益的斤斤計較,更是這個偏向職場屬性社區的永恆話題。如何用最短的時間送最多的單子、如何與「袋鼠妹」(美團官方)溝通要回有爭議的扣款,始終都是社區討論最熱烈的部分。

美團和「競對」餓了麼,也是騎手們在社區中熱議的對象。9月8日晚間,餓了麼表示將推出「多等5分鐘」的功能,試圖讓騎手們的壓力更小一些。很多美團騎手注意到了這一點,把相關的報導馬上貼到了騎手社區上。

有人當即表示,「小鳥」(指餓了麼,標誌是一個藍色的蜂鳥)更人性化,比美團掙得多,自己這就要「跑路」;還有人直接對美團表示不滿,指責創始人王興,「王禿子」不如馬老師(馬雲)厚道,「是不可能改變的。」

美團騎手社區容忍了這些聲音。截止目前,我們仍能在社區中看到以上發言。

內容社區組成的「非正式組織」

美團的「容忍」,也有著一定的管理學「理論基礎」。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社會學和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霍桑實驗」。

這個社會實驗已經證實,在公司、企業中能影響到員工的,不光有正式的組織和層級,一些鬆散的「非正式組織」,例如工人中的「小團體」等等,對於工人的職業生涯發展同樣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舒緩壓力,提升獲得感、價值感上,有助於工人在企業中更加穩定地工作,提升勞動生產效率。

在美團數以百萬計、分散在全國各地的騎手之間,「騎手社區」就成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讓騎手們取得連接、抱團取暖的「非正式組織」。對於美團來說,給騎手一個發發牢騷、舒緩情緒的平臺,也是利大於弊的選擇,可以在無形中緩釋強大的工作壓力,更好地「送啥都快」。

美團還投入了相當的力氣,讓這個社區產出儘可能豐富的內容。

「騎手社區」下面「互動閒聊」話題中的內容

圖源:美團眾包App

比如,設置類似「微博熱搜」的話題榜單,供騎手找到熱門話題進行討論;給帖子打上各種標籤,諸如「安全無小事」、「送餐風景」、「互動閒聊」、「新手求帶」等等,方便騎手找到感興趣的話題;發布「騎手社區KOL招募令」,尋找「具備獨立寫作能力」的騎手成為送餐心得等內容的創作者,提供曝光和獎品激勵......

在相對寬鬆的氛圍下,這個社區成了騎手們難得的一片「自留地」。在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之外,他們找到了一個專屬於自己、可以放肆「抒發感情」的平臺。

對於外賣騎手們來說,最常見的減壓方式就是向同伴「吐槽」——

吐槽商家製作慢,浪費時間 ;吐槽一些跑腿訂單工作量很大,費力不討好;吐槽有些用戶不禮貌、故意不開門;吐槽物業、保安搞歧視,不讓進小區;吐槽小偷偷車、修車店太貴;吐槽自己,忘了點擊送達,好幾單白送......

社區產出的內容,也和來自社會的關心一道,推進騎手工作環境的改善。《系統》一文發布後的9月8日晚上,美團眾包App就發了一條《減壓五步法幫你緩解生活工作壓力》的推送,美團邀請專業的心理學老師,為騎手提供在線課程輔導,幫助紓解壓力。

平時,這類旨在關心外賣員身心健康的推送很少見到,除了日常的訂單,一般是天氣和交通信息提示。

一不小心,美團做出了一個實名制社區

儘管美團是個生活服務平臺,但它是個有著濃厚社區基因的產品。

從校內(人人網的前身)到飯否,王興在創辦美團之前,始終都在社交和社區的賽道上創業。雖然不能確定王興對於眾包平臺中的騎手社區花了多大心思,但從產品和運營的角度看,美團的投入並不吝嗇。

類似王者榮耀,騎手也有從青銅到王者的過程

能享受的權益也不一樣

圖源:美團眾包App

本質上講,騎手社區是一個職場交流平臺。儘管很多人並不把騎手視作正規職業,但在這個行業中,既有提升「職場競爭力」的需求(比如晉升騎手等級,賺取更大收益),也有獲取信息、人際交往等現實需求。

對騎手社區的投入,除了滿足騎手的需求,也讓美團在無意間,打造出了一個相當活躍的實名制社區。

由於美團的騎手全部採用實名註冊,因此在騎手社區發表的內容,幾乎都是以實名制的形式發布的。但它和那些封閉的公司員工論壇不同,人人都可以註冊登陸,因此,它既封閉,又開放。它的內容,也不僅限於送餐路上的日常。

從評論區的熱鬧程度上看,騎手們發布的生活照、搞笑圖片、段子等內容(暫時還沒有短視頻的功能)頗受歡迎。還有不少騎手經常曬出令人羨慕的「成績單」,將陽光一面展現出來。

在社區中,還有不少女騎手一樣願意展示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難得的是,在這個男性用戶為主體的社區中,幾乎所有人都給予這些女騎手相當程度的尊重,為她們留下鼓勵和祝福。

除了日漸豐富的內容,400萬以上的騎手用戶規模,給了美團讓這個社區進一步發展的用戶基礎,並且為之後的變革,提供了更具想像力的空間。

「系統的問題,終究需要系統背後的人來解決。」

9月9日晚間,美團在回應聲明中這樣寫道。騎手社區,也將有可能成為美團解決方案的重要一環。

而從社會價值的角度看,這個社區也給了人們一個窺見騎手們日常生活的窗口。

在《系統》一文刷屏後,不少人都在說,「騎手、顧客、商家和平臺」之間的矛盾是個無解的問題。在絕對理性和利益的驅動下,人們似乎永遠無法互相理解。

但在這類騎手社區中,我們卻可以用感性的視角,來體會一份外賣背後故事和心血。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註定有很多問題暫時難以解決。但或許可以在這裡,在這個擁有數以百萬計騎手用戶的社區中,找到一個與外賣和解的可能。

相關焦點

  • 「強壯中國人我們在一起」愛心牛奶贈外賣騎手,社區工作人員
    9月28日-29日,「強壯中國人我們在一起」中秋愛心公益捐贈活動在江岸區二七街道舉行,活動向在疫情期間堅守工作崗位,為廣大市民提供支援和服務的8000多名美團外賣騎手、400多名二七街道的工作人員贈送價值9萬元現代牧業牛奶,感謝他們在疫情期間的堅守付出,並藉此機會向每一位為武漢拼過命的英雄致敬
  • 蜂鳥2018外賣騎手報告:近20%為大學生 33%已買房
    【TechWeb】12月29日,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旗下餓了麼蜂鳥配送發布《2018外賣騎手群體洞察報告》,報告顯示即時配送體量越來越多,蜂鳥配送註冊騎手超300萬人,77%的蜂鳥騎手來自農村,近20%有大學本科或專科學歷,全職騎手收入月薪過萬不是個例。
  • 騎手點外賣給差評,之後送餐更是吃出這個,商家:騎手故意找麻煩
    外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也帶來了就業機會。很多騎手會安全快速地將外賣送至目的地,他們盡職盡責的工作值得好評。可是也有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騎手。做出一些「操作」,讓人意想不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外賣騎手汪先生開了一家酸菜魚米飯店,稱前幾日,一位某團騎手葛某點了他家的外賣,並給了一個差評。點的餐送到的時候大概是20點38分左右。可是葛某並沒有馬上直接打開餐盒吃飯,而是先拍下照片並給了差評。
  • 通過「智能化電摩租賃+專業化運維服務」體系,時光駒欲為190萬騎手...
    作為外賣O2O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配送的服務關乎整個外賣體驗,外賣騎手則是撐起整個行業的基座。而即時配送平臺達達、點我達、蜂鳥配送的發展速度也已狂奔的姿態出現在外賣賽道上。不到兩年,達達從剛上線的初創平臺,到16年進入京東大家庭成為了京東賦能線下的重要平臺。而點我達也在經過多輪融資後,依靠了阿里這棵大樹。
  • 外賣騎手保費之殤:生於眾包,困於「3元」
    「接單模式不是系統派單,靠搶單系統;偶爾會有指派單,指派單的數量,跟押金繳納的金額、跑單時長相關(跑越久跑單等級越高)。跑單的佣金不固定,越近的單越便宜。次日結算。 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韓驍介紹,近年來,外賣騎手致人損害的侵權案件、外賣騎手工傷工死求償的勞動爭議案件並不少見,但各地法院在對勞動關係、勞務關係的認定上並沒有出現清晰的傾向,這或許與平臺公司、配送公司對不同的外賣騎手的實際管理方式、支付薪酬方式的區別有關,造成不同個案的認定存有差異。
  • 光明時評:00後兼職外賣騎手七成大學生,平安抵達是每個人的願望
    據某外賣平臺統計,2020年以來,00後騎手同比增長了兩倍,00後兼職騎手中有七成是在校大學生。工作時間靈活自由成為外賣騎手吸引大學生兼職的亮點。不管是為了自力更生賺取學費、生活費,還是為了獲得一段社會實踐的體驗,大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從事兼職活動,早已從早期的爭議成為稀鬆平常之事。值得關注的是,大學生從事兼職活動的門類,也隨著時代的發展發生變化。
  • 外賣騎手工作時猝死,家屬維權為何那麼難?
    那麼,外賣小哥在工作時猝死,誰來承擔賠償責任呢?對此,外賣訂餐平臺的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猝死的外賣騎手與平臺之間沒有任何關係,不過他們願意給家屬2000元的人道主義費用,其他的以保險公司的理賠為主。外賣訂餐平臺的說法在法律上站得住腳嗎?北京市致誠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志友對記者表示,目前騎手的來源一般有平臺自招、分包商招聘、眾包平臺自行註冊三種渠道。
  • 騎手送外賣路上的7個頭疼事,餓了麼這樣嘗試解決
    「有些區域不讓停車,有些物業不讓外賣員上樓,這讓人怎麼送」……12月17日,在藍騎士節上,餓了麼CEO王磊、餓了麼副總裁劉歆楊受到外賣騎手們的現場「拷問」。針對諸如電梯擁堵、商戶出餐慢等騎手呼聲最高的7個異常配送場景,餓了麼將通過更彈性的配送時間和更具有人情味的規則,同時加強智能設備投入,通過新辦法尋求優化「解法」。
  • 餓了麼回應騎手猝死事件:正在優化外賣騎手的保險結構
    來源:《財經》新媒體原標題:餓了麼獨家回應騎手猝死事件:正在優化外賣騎手的保險結構近日,餓了麼外賣員送餐時猝死一事備受關注。43歲的韓某偉倒在了送外賣的路上,再也沒有醒來。意外發生後,韓某偉家屬聯繫餓了麼,卻被告知該外賣員與平臺「不存在勞動關係」,平臺出於人道主義可以支付2000元。與此同時,該外賣員能獲得保險賠償也僅有3萬元。
  • 系統支配下的外賣小哥冒死送餐 誰幹了這碗美團餓了麼的套路酒?
    兩天前的9月8日,《人物》刊發報導《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稱外賣平臺算法系統和騎手實際工作中出現大量衝突,直接導致外賣員遭遇交通事故的數量急劇上升,使得外賣騎手已經成為最危險的職業之一。第二天,外賣小哥的速度再次被證明,餓了麼、美團兩大外賣平臺迅速表態,稱外賣系統將增加讓消費者多等幾分鐘的新功能。同行是冤家。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兩家外賣平臺的互撕時間。
  • 兔耳朵、小黃鴨……外賣騎手戴頭盔花式賣萌
    兔耳朵、小黃鴨等各種頭盔飾品吸睛,易影響其他駕駛員安全出行近日,不少市民注意到,街頭外賣騎手開始流行戴一些款式五花八門的「賣萌頭盔」,上面有袋鼠耳朵、竹蜻蜓、哆啦A夢、小黃鴨等飾品,十分吸睛。8月10日,記者了解到,目前交警部門尚無法律依據對「賣萌頭盔」的使用者實施處罰,不過希望外賣騎手們佩戴符合規範的安全頭盔,儘量不要加裝過多飾品,影響其他駕駛員安全出行。
  • 我蘇觀察:外賣騎手的「夜奔」之路
    前段時間,南京一名49歲的外賣騎手突然倒在出租屋內痛心和惋惜之餘,外賣騎手的工作時間也引起大家的關注。他們的工作時長從六七個小時到十幾個小時不等,有的騎手為了多勞多得,經常跑單到凌晨。   這幾天又開始降溫了,外賣騎手夜間的工作狀態是什麼樣的?記者跟隨著騎手徐峰體驗了深夜送外賣的辛勞。   ——「寶貝快睡了吧?叫爸爸!」  ——「爸爸,你辛苦了,你什麼時候回來看我?」
  • 24小時社區小藥店受益數位化:線上成巨大增量 外賣員整夜穿梭
    尤其是在近半年,夜間買藥的訂單量不斷增加,即使是在半夜,外賣系統的提示音也會不停響起,有時一次就來好幾單。劉科看起來有些疲憊,他說,現在晚上基本不睡,沒時間休息。美團買藥相關負責人表示,夜間買藥的訂單量在最近半年呈現較快增長。美團三季度財報顯示,美團買藥訂單量在三季度增長230%,「夜間用藥的增長幅度要遠高於平均數」該負責人稱。
  • 外賣系統裡的幽靈廚房,藏著另一個世界
    只有中專學歷的陸明,無法理解系統背後的邏輯與算法,但他知道「價高者得」這個通行商業世界的真理。 開店之初,他也想過直接叫到最高,不過被美團的經理勸下了,「你就按估算的價格出,太極端的話,單子處理不完,系統會記錄下來,影響店鋪畫像。而且後面再想把流量費降下來,系統就會認為你不需要(訂單),到時候就一個都沒有了。」 看到的排名,也只能作參考。
  • 東莞:外賣騎手遲到女孩給差評,騎手上門辱罵:你長得像癩蛤蟆!
    沒空煮飯菜,那外賣吧,上班到點吃飯也是點外賣,可以說外賣方便了很多人,即節省了時間,也為人們提供了便利,但有時,由於天氣原因或者其他因素,外賣小哥可能沒辦法按時送到,我們這時候該怎麼辦呢?理解包容?或者是責怪差評?
  • 成都「無聲外賣騎手」:穿梭大街小巷辛勤打拼 好評數位列站點前茅
    :周馳     「無聲外賣騎手」們正聚在一起交流。 陳選斌 攝   中新網成都1月10日電 (記者 嶽依桐)「您好,餓了麼藍騎士,我是一名聽障人士,您的外賣已經送達,請出來取一下。」近日,今年24歲的外賣騎手劉恆熟練地發完信息,便再次騎上電瓶車,駛向下一位顧客的所在地。作為餓了麼成都世紀城站點的6位「無聲外賣騎手」之一,這位年輕姑娘的本月好評數目前穩居站點第一。
  • 前有騎手猝死後有自焚 在外賣行業已掉隊
    外賣員猝死僅賠2千遭炮轟這之前,餓了麼剛發生騎手猝死的事情。當時,43歲的餓了麼騎手韓某偉在配送33單外賣後,倒在了第34單外賣配送途中。經警方調查,韓某偉系猝死。家屬在追究其工傷保險責任由誰承擔時,餓了麼告知,韓某偉與平臺並無任何關係,只給家屬提供2000元。
  • 外賣騎手、滾輪倉鼠與新異化:我們為何總在原地越跑越快
    ,以及這個無孔不入的加速世界 《人物》雜誌於9月8日在其所發布的深度報導《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中揭露了外賣平臺利用算法迫使外賣騎手「拿命送餐」,並不斷為算法所剝削從而無法獲得多種形式的勞動保障等問題,引發了人們對外賣騎手這一群體生存境遇的關注。
  • 我不是站在騎手對面的巨嬰
    作者 | 林默1等到昨天晚上,人們終於集齊了「用系統困住外賣騎手」的,兩大外賣平臺的回應。兩大外賣平臺的公關,不出意料地,成了最後接過大鍋或者表揚小紅花的人。而商業承諾,是我活在這個世界上,剩下不多的希望還可以信得著的存在。在那些描述外賣小哥生活的文章裡,接受採訪的外賣小哥吐槽了各種極端的顧客,「他們寫不清楚自己家住在哪兒,遲到三分鐘就會催單,只不過因為小哥晚送了十分鐘,就會打電話投訴」。
  • 萬字長文揭秘:美團、餓了麼是如何建成價值千億的外賣系統?
    過去幾年,我們記錄過外賣平臺槍林彈雨的廝殺,記錄過資本過境的喧囂與張狂,也記錄過成功者的通行證、失敗者的悔恨錄。而這一次,我們將目光轉向這個價值千億系統中各司其職的人的故事。他現在不願意再調了:「平臺能監控到系統裡任何小騷動,這個涉及虛假,平臺早晚會查,它查你你就『死』了。」這兩年「配合作戰」在外賣江湖中流行。以午高峰為例,五位騎手組隊,選定一個好方向,壟斷此方向訂單。他們兵分三波,一人首先接單,系統會將同一方向訂單發給他,他接到訂單轉給其他隊員。五人成功定向後,共同開啟接單模式,訂單隨即滾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