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史前最大滅絕烏龜,重1噸,長3米,殼上有被咬過的痕跡

2020-12-03 子鈺侃史

引言

自然界的所有差異,換來了整個自然界的平靜—— 蒲柏

在這個世界上,總會出現一些我們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稀奇事情。不過有些事情只是在當地火,所以我們其他國家的人們並不知道,也沒有過多的了解。不過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我國在網絡科技上得到了迅猛發展,即便是我們不出去,也能夠通過手機知道自己想知道的事情,可謂是十分方便的。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我們的生活自然得到了很大提高,人們越來越會享受現在的生活了,對各方面的要求也十分嚴格。現在我們在生活中的活動多種多樣,無論是哪個年齡段的人都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相信在平時肯定會有養魚、養烏龜的人們,一般我們見到的烏龜都是那種比較小的或者是中等的。那麼大家有聽說過巨大的海龜麼?要說在最近,古生物的考古學家在南美洲進行考察時有一個重大發現,他們找到了一種"上古神獸",不過這種生物早就已經滅絕的,據說這個生物是史前大型生物。在考古學家們經過多天的挖掘,他們挖到了一塊龜殼,這個龜殼很光滑,堅硬的像牆一樣。

發現巨大龜殼

海龜長期以來都是在海裡生活,有時候也會去到沙灘上曬太陽。其實我們平時看到的烏龜和海龜是很不一樣的。我們多看到的烏龜它感覺自己遇到危險時能夠把四肢縮到殼子裡,但海龜卻不能,而且海龜也不能長期在陸地上生活,必須在水裡,離開水的話會導致死亡。根據美國發的報導來看,這一次考古家們在南美洲發現的這個巨型龜殼已經是滅絕很長時間的淡水龜了,同時是世界上最大的烏龜種類之一,這種烏龜是地紋駭龜,不知大家聽說過沒有。

在南美洲這個片地方還真的是什麼樣的巨大生物都有,就像是長達14米的泰坦蟒、還有長達10米長的普魯斯鱷,說實話,這麼大動物還是讓人感到很害怕的。在幾百年之前,南美洲的一些其他地區都還是一望無際的汪洋大海。若是現在跟之前相比那就相差的太遠了。在之前不管是陸地上生存的還是海裡生存的,它們在體型上都是巨大的,這是毋庸置疑的。

要知道在那個時候,強大的身體才能夠保護好自己,否則只能深受其害,白白失去生命。"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句話相信大家都能理解。其實在海洋裡的生物在體型上都是非常大的,就像這次考古家們發現的這個地紋駭龜,她的龜殼巨大,體長就有3米多,重量將近達到了1.1噸,這都還沒有算它的腦袋還有尾巴,若是加上這些它的體重重達6噸,長度在5米左右。

地紋駭龜

地紋駭龜是很古老的一種生物,他們大約是生活在500-1000年前,棲息地是在南美洲沼澤地帶。在1970年,曾經有考古學家發現過它們的殘骸。不過從這次發現的背甲化石來看,這次的發現要比多年之前發現的還要大,而且這隻地紋駭龜在體型上可是要比人類大兩倍的,要說光是它的殼就有汽車那麼大,更何況還有它的身體,由此可見它的整體肯定是很大的。

根據專家的大概估計,這隻駭龜的體重上應該達到了1145千克。平時地紋駭龜的飲食也是很正常的,大多都是吃各種魚類以及蛇還有鱷魚,再加上還是以草為主,這就跟現在的亞馬遜河龜很相似,亞馬遜河龜也是吃這些,不過地紋駭龜在體型上肯定是要比亞馬遜河龜大100倍的。這次考古家們發掘的地紋駭龜龜殼上還發現了角,這個跟之前發現的地紋駭龜並不一樣,看來這兩種殼還是不一樣的。出現這種情況只能說明兩個殼在性別上有所差異。

雄性的海龜有殼角,而雌性的並沒有角,那麼在殼上長這樣的叫是有什麼作用嗎?其實這角的存在有利於它們在跟其他雄性動物鬥爭時,可以保護巨大的頭骨。不過並不只是殼上的尖角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要說這塊化石上的咬痕以及骨頭被折斷的痕跡也深深吸引到了專家的關注,出現這樣的痕跡相比就是這隻地紋駭龜的死因吧。可畢竟在之前的巨型動物有那麼多,地紋駭龜成為它們的獵食也是很正常的,但具體的死因我們無從得知。

為什麼地紋駭龜家族越來越小

只是隨著時間的增長,地紋駭龜家族卻變得越來越小了,然而並不止地紋駭龜,還有一些史前存活到現在的一些其他生物也都變小了。在目前科學家們也沒有做出具體的解釋。現在的很多亞馬遜龜都是人工飼養的,他們的體型只有我們人類的手掌那麼大,主要是生活在魚缸裡面。從這裡可以看出祖先跟後代簡直就是天差地別,相信這應該跟人類有著很大關係和責任吧。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王陽明

結語

駭龜為什麼會滅絕至今也都沒有搞清楚,但這跟大自然的不斷變化以及各種天災有關係。研究人員們覺得這應該是因為地理環境的影響導致它們休息的地方遭到了破壞。除此之外,還有就是動物們因為沒有辦法適應地球環境的變遷。在這其中有著很多猜測,不過其中氣候變化、火山活動、傳染病等這種種說法還是認可度較高的。無論如何,我們都要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也要保護好小動物,尤其是品種稀少的,一定要更加愛護。

參考文獻:

《蒲柏名言錄》《王陽明名言錄》

相關焦點

  • 南美洲發現滅絕巨型烏龜,重達1噸,長3米,外殼跟汽車差不多大
    ——唐《龜》烏龜在我國歷來就被視為上古神獸之一,有人會質疑這小小的烏龜怎麼就是巨大的上古神獸呢,真的存在於上古時期嗎?雖然很多人都不相信上古神獸存在的說法,但上古神獸的傳說確實存在,而這大型烏龜可以從以前的一處考古發現中得到驗證。南美洲發現超大滅絕烏龜,重1噸長達3米,外殼甚至跟汽車差不多大。
  • 南美洲發現超大滅絕烏龜,重1噸,長3米,僅外殼都有汽車那麼大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會聽到一些比較有趣的史前故事,有人會將它們當做玩笑,有人也會信以為真,然而這些事情到底有沒有發生過,還是要仔細考察。在最近,一隊古生物考古學家在南美洲考察時,他們找到了一種「上古神獸」,也就是已經滅絕了的史前大型生物。經過好多天的挖挖鏟鏟,他們挖到了一塊龜殼,準確地說,像一面牆一樣堅硬光滑的龜殼。
  • 最新研究發現史前巨型烏龜 長3米重1.13噸
    近日,在《Science Advances》發表了一份全新研究,揭示了一千萬年到五千萬年前在南美生活的一種巨型史前烏龜Stupendemys geographicus。  這種烏龜是一種真正的巨型生物,體重重達1.13噸,體積像中型汽車一樣大。
  • 史前巨鱷中的最強者,咬合力約7噸,硬啃3米巨龜似餅乾!
    根據推測,普魯斯鱷每天至少要攝食20公斤的食物,是地球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鱷魚。 「鱷魚之王」光有體型還不夠,比如帝鱷那大長嘴不能發動「死亡翻滾」,變成了漁夫,只能捕食一些大魚和烏龜,不再是生吞恐龍的恐龍殺手。從發現的化石可以看到,普魯斯鱷腦袋長度近1.5米,寬度接近1米,屬於腦袋大、鼻子短、身體粗的寬吻型鱷魚,這種鱷魚比窄吻型的帝鱷更擅長戰鬥、攻擊力更強。
  • 史前鱷魚哪家強?真正的「鱷魚之王」,硬啃3米巨龜如餅乾!
    迄今為止,古生物學家共發現有三個品種:巴西普魯斯鱷、內華爾普魯斯鱷、米蘭達普魯斯鱷。 為什麼說普魯斯鱷才是真正的「鱷中之王」呢? 因為隨著研究的深入,像恐鱷、帝鱷、普魯斯鱷這些史前巨鱷的體型也不斷縮水。根據眾多化石研究在配合現代鱷魚頭與身長比例,普魯斯鱷最合理的體長是10.5米、體重為5.5噸。
  • 2.4米長,超1噸重!南美發現史上最大龜殼
    海外網2月13日電美媒12日報導稱,刊登在美國期刊《科學進步》上的一篇研究顯示,一位名叫埃迪溫卡迪納的古生物學家在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發現了眾多龜殼化石,其中包含一塊史上最大的龜殼,其長度約2.4米,重約1.1噸。
  • 世界上最大的烏龜到底有多大?
    提起烏龜,大家就會想到花鳥魚蟲市場裡,被養在水族箱的觀賞龜,很少有人知道烏龜能長到多大。今天小編就跟大家說說世界上最大的烏龜,到底有多大。想要了解的朋友,就隨小編來看看吧。 象龜是世界上最大的烏龜,以腿粗似象腳而得名。
  • 研究人員發現已滅絕巨型烏龜化石 龜殼長達3米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瑞士研究人員在12日的《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文章稱,他們發現了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淡水烏龜的巨型龜殼化石,研判其長達3米,重1133千克。  據報導,這種烏龜被稱作地紋駭龜(Stupendemys geographicus),他們大約在500到1000萬年前生活在南美地區,目前已經滅絕。科學家在20世紀70年代首次描述了地紋駭龜。而在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新發現的化石表明,其龜殼長達10英尺(約合3米),重2500磅(約合1133千克)。
  • 史前巨型龜殼近3米長,巨龜為防11米巨鱷捕食進化而來
    遠古生物的巨大往往超出現代人的想像,近日科學家們公布一項最新發現:他們在南美洲找到一種史前巨龜化石,它長達4米,重約1.2噸,和一輛小汽車相差無幾。研究人員是在哥倫比亞塔塔科阿沙漠和委內瑞拉烏魯瑪科地區分別發現同樣的化石,其中一個龜殼化石長度達到了驚人的2.86米,重量1.25噸。 據波哥大羅薩裡奧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埃德溫介紹,地紋駭龜是目前已知史上第二大的龜類,體型僅次於身長4.6米的古巨龜。
  • 揭秘動物巨型祖先,古代烏龜重達2噸
    它們是唯一缺少牙齒的帶殼爬行動物,同時它們也是唯一長有脊椎和外殼的動物。烏龜已生存了兩億多年,最早期的烏龜物種並不同於現代,它們體型非常龐大,其中最大的烏龜是古巨龜。上世紀七十年代在美國南達科塔州發現一具古巨龜骨骼化石,也是迄今最完整的烏龜骨骼化石之一,從頭至尾,長部為4.5米,兩側鰭足之間的寬度為5米,推測體重可達兩噸。
  • 科學家發現已知最大的完整龜殼,長達3米,體重超過1噸!
    在地球動物壽命排行上,龜類是榜上有名的。而且和其他遠古生物一樣,數百萬年前的烏龜體型也相當龐大,那麼究竟有多大?一項新的研究報導,委內瑞拉出土的800萬年前的龜殼長約8英尺(2.4米),是科學上已知的最大的完整龜殼。
  • 歷來七種最大動物 秘魯巨型企鵝有1米5高(組圖)
    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和巴拿馬史密森熱帶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利用計算機數學模型推測,這種遠古巨蛇身至少長13米,體重能達到1.135噸。目前,綠水蚺(Green anaconda)是世界上最重的蛇類,但體重也不過250公斤。該巨蛇化石出土的地點還挖掘出了巨龜和遠古鱷魚的骨骼化石,研究人員推測,它們可能是這種巨蛇的獵物。研究人員指出,蛇是一種冷血動物,其體形大小受外界溫度影響很大。
  • 史前十大恐怖生物——自然界的怪獸
    第一:鄧氏魚,是一種活於泥盆紀時代(距今3.6億至4.15億年前)的古生物,長約6-7米,重量可達4噸,是泥盆紀的最頂級的掠食者,遠遠凌駕於其他動物,一切能被它咬碎的動物都是它的食物;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表明,鄧氏魚在當時的海底可以說是稱霸的地位,不折不扣的海洋霸主。
  • 咬合力可達7噸!4米長的普魯斯鱷突襲史前樹懶,留下46個齒痕!
    地球進入新生代後,自然生態逐漸從恐龍大滅絕事件中恢復過來。因擺脫了恐龍的壓制後,很多爬行動物迅速大型化。在長期相對保持溫暖的南美洲,依次孕育出了泰坦蟒和普魯斯鱷這樣的恐怖大殺器。發表於《生物學快報》(Biology Letters)的一項研究稱,科學家通過研究1300萬年的一塊史前樹懶脛骨化石以及化石上的46個牙齒印記,確認它是被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普魯斯鱷殺死。據悉,古生物學家弗朗索瓦·普約斯(Francois Pujos)於2004年在探索秘魯納波河沿岸的佩巴斯(Pebas)組的巖石層時,發現了一塊史前巨型樹懶的脛骨化石,清理後的脛骨上面清晰顯示有很多齒痕。
  • 咬合力可達7噸!4米長的普魯斯鱷突襲史前樹懶,留下46個齒痕
    地球進入新生代後,自然生態逐漸從恐龍大滅絕事件中恢復過來。因擺脫了恐龍的壓制後,很多爬行動物迅速大型化。在長期相對保持溫暖的南美洲,依次孕育出了泰坦蟒和普魯斯鱷這樣的恐怖大殺器。但他和團隊研究人員不確定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損傷,而且當時學界對史前樹懶是否在南美洲生活過知之甚少。因此化石一直保存在秘魯利馬博物館(UNMSM)。
  • 科學家復原史前巨蟒:15米長重1噸可吞鱷魚[圖]
    原標題:科學家復原史前巨蟒:15米長重1噸可吞鱷魚[圖] 泰坦巨蟒看來並沒有現在的海蛇那樣敏捷的身手,但它們實際上也並不需要在水裡有多麼迅速的去追蹤獵物。它們是伏擊者,不依靠毒液去制服對手,而是依靠自身極其強大的力量去纏繞,壓垮對手。今天的水蟒也採取同樣的策略,因此科學家們堅信泰坦巨蟒應當具有相似的行為特徵。   水蟒會在淺水或是沼澤地裡潛伏,它們可以持續屏住呼吸長達45分鐘,或是僅僅在水面上露出鼻孔用於呼吸。
  • 世界上最大的烏龜,體長2.5米,重1噸,能活100年!
    世界上最大的烏龜,體長2.5米,重1噸,能活100年!提到烏龜,大家一定不會陌生,很多人也在自己的家中養起了烏龜。俗話說的好:養的好,它送你走,養不好你送他走,和其它寵物相比,養烏龜既輕鬆又省力,在海洋中生活著200多不同品種的烏龜,來到海灘邊遊玩的時候,人們也能經常見到巴掌大的烏龜,但是提到世界上最大的烏龜,猜猜它有多大?
  • 史前的十大恐怖生物——大家一起來了解下
    ,是群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它擁有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顎與尖銳的牙齒,外形還類似具有鰭狀肢的鱷魚,體長可以到17.3米,體重達16噸,是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頂級掠食者。,頭部有一對大鰲,最恐怖的是嘴巴、直徑25釐米巨口,嘴裡擁有像齒輪一樣分布的鋒利牙齒,它的個體最大可達2米以上;科學家在奇蝦的糞便化石中發現小型帶殼動物的殘體,這說明奇蝦是寒武紀海洋中的食肉動物,是海洋世界的統治者和食物最終的消費者。
  • 史前巨熊的體型有多大?最大可達兩噸!
    熊是食肉目的龐然大物,北極熊、棕熊是今天除鰭腳類以外最大的食肉動物。在史前,熊科家族更是人丁興旺,大傢伙的種類比今天更多。那麼,史前熊類有哪些大傢伙,最大能長到多大呢?而巨型短面熊(Arctodus simus)可是一種龐然大物,頭骨長度有52釐米,估計體重可達1.1噸,肩高可達1.7米。在密蘇裡州的一個史前洞穴裡發現了4.6米高的抓痕,據專家分析這是一隻站起來足有3.7米高的巨型短面熊留下的。巨型短面熊是北美有史以來最大的熊類,也是當時北美佔優勢的熊類。
  • 史前十大恐怖生物,第一名是地球上第一個百獸之王
    10、泰坦蟒 - 獵食鱷魚泰坦蟒屬於蟒,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類,它們就像是將現代蟒蛇放大後的產物。泰坦蟒平均體長可達到12米,體重超過1噸,這兩個數字已經足以說明它們的可怕之處。它們的食物有4.57米長,半噸重的鈍鼻鱷和3.05米的肺魚以及當代的一些大型烏龜。泰坦蟒早在近5800萬年前就已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