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火箭炮的鼻祖—少女「喀秋莎」

2021-01-09 老特有話說

在正式開始今天的軍備講解之前,兵哥要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在1941年,當德軍沉浸在利用繳獲的蘇聯寬軌列車為後方補給物資的喜悅中時,一陣突如其來的咆哮嚇住了正在忙碌的德軍,不到10秒的時間內,天崩地坼一樣的密集炮火把車站附近的德軍和他們的物資列車全部都炸上了天,在這短短的時間內突然而來又突然離去,一切陷於死寂,倖存的德軍仿佛從地獄走了一遭。是什麼火炮能夠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傾瀉如此多的彈藥?這個困惑一直沒有得到解答,直到莫斯科會戰期間,德軍首次繳獲了一種架在卡車上的火箭發射器後,世人才首次了解到蘇聯有一種秘密武器——喀秋莎火箭炮。

說起喀秋莎,大家可能第一反應是俄羅斯的一首歌曲《喀秋莎》,不過同樣舉世有名的是叫做喀秋莎的火箭炮。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第一種被蘇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規模生產、投入使用的自行火箭炮。相較於其他的火炮,這種多軌火箭炮能迅速地將大量的炸藥傾瀉於目標地,但其準確度較低且裝彈時間較長。

它們雖比其他火炮來的脆弱,但價格低廉、易於生產,德軍則稱之為「史達林的管風琴」。喀秋莎火箭炮在二戰時幾乎是德國軍隊的噩夢,尤其是步兵部隊。其實喀秋莎火箭炮的作用,並不僅僅在二戰期間,它影響了世界軍事的發展方向。直到現在,各國軍隊都還裝備著各式各樣的火箭炮,比如03式遠程火箭炮等等。

二戰中,喀秋莎成為了第一種蘇聯大量生產的自行火炮,並常將其裝載於卡車上。和其他自行火炮相比,喀秋莎能一次投注大量火力,並在遭到反攻炮火前迅速離開。其火箭發射車為美援的雪佛蘭G7100及福特-馬蒙·夏靈頓HH6-COE4和蘇聯自己生產的吉斯6,吉斯151卡車等。

作為一種多軌道的自行火箭炮,喀秋莎共有8條發射滑軌,一次齊射可發射口徑為132毫米的火箭彈16發,最大射程8.5千米,既可單射,也可部分連射,或者一次齊射,裝填一次齊射的彈藥約需5~10分鐘,一次齊射僅需7~10秒,最大射程7900~8800米,運載車時速90千米。該炮射擊火力兇猛,殺傷範圍大,喀秋莎火箭炮會進行集團齊射,覆蓋很大的一片區域,根本就沒有地方躲,作為一種大面積消滅敵人密集部隊、壓制敵火力配系和摧毀敵防禦工事的有效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喀秋莎成名於二戰,在後來我國抗美援朝中也引進了喀秋莎,對美軍造成了重大傷亡,令美軍吃了不少虧,這可以稱得上是世界第一代火箭炮,但是這樣強大的武器很快就退出了歷史舞臺,兵哥認為大致有以下三個缺點。一是準確度較低。因此喀秋莎做到了面殺傷,但做不到點殺傷。二就是喀秋莎裝彈時間較長,裝填一次齊射的彈藥需要多達5~10分鐘時間,在時間就是生命的戰場上這樣有很大問題三是喀秋莎火箭炮發射會造成巨大的動靜,極其容易被對方發現。

除了喀秋莎火箭炮之外,蘇聯還陸續推出了其他各種火箭炮。不過總的來說,喀秋莎火箭炮也是開了武器史上的一個先河,正是各國都看到了火箭炮的威力巨大,鑑於火箭炮的作用,二戰的主要參戰國都開始研發火箭炮。而無論何時,蘇聯時代的喀秋莎火箭炮卻依然耀眼,在武器裝備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相關焦點

  • 蘇聯紅軍的「風暴女神」,喀秋莎火箭炮的戰爭傳奇
    在二戰東線戰場上,有一種被德軍士兵稱為為「史達林手風琴」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就是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對蘇軍戰士來說,它是一位優雅大方的姑娘,是一曲悠揚的管風琴曲,是戰場上最為絢麗的煙火;而對德軍來說,夜幕中漫天的火箭雨只會帶來死亡與恐懼。在整個二戰中,這種火箭炮以瘋狂的火力打擊聞名,雖然它的準確度不怎麼高,但勝在數量——各種型號的「喀秋莎」在戰爭中生產了近萬門之多。
  • 「喀秋莎」有多猛?韓戰老兵:齊射後,敵陣地基本沒活物
    聽到喀秋莎,人們第一時間聯想到的可能是蘇聯那婉轉動聽的民謠,它表達著戰爭時期一個姑娘對於遠去保衛邊疆的心愛人的思念。而如此婉轉動聽的歌謠下,喀秋莎這個名稱還有著另一個截然相反的面孔,那就是世界火箭炮的鼻祖:喀秋莎BM-13火箭炮。
  • 金剛川裡的喀秋莎,鋒芒畢露,足以讓對手震顫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第一種被蘇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規模生產、投入使用的自行火箭炮。相較於其他的火炮,這種多軌火箭炮能迅速地將大量的炸藥傾瀉於目標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喀秋莎成為了第一種蘇聯大量生產的自行火炮,並常將其裝載於卡車上。由於火箭炮這種新型武器當時嚴格保密,蘇聯紅軍就根據這個字母"K",把該武器命名為一個女性的愛稱"喀秋莎",這個別名迅速在蘇聯紅軍裡傳播開來。
  • 炮兵之王「喀秋莎」發射的...
    詳細講述的正是「喀秋莎」的一些信息——BM-13型火箭炮,俗稱「喀秋莎」火箭炮,曾用於抗美援朝戰爭。 1939年,蘇聯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款火箭炮,秘密命名為BM-13型火箭炮。 這是一種多身管的自行火箭發射器,其發射器的主體是車載多軌道定向器,採用電子打火的方式點燃火箭彈尾端的推進裝置來發射彈藥。
  • 還記得「喀秋莎」嗎?曾是蘇軍利器,卻被志願軍發揚光大重創美軍
    在二戰中,戰爭帶給全人類慘烈的傷痛,為此世界各國現在都是和平的時期,大量的發展經濟和科技,以快速的休養生息。但是在二戰中,軍工技術就已經非常強大,誕生出了許多新型的武器,其中一款更是強大到德軍都退避三舍,那是什麼呢?它的名字叫喀秋莎,聽名字就知道是一個十分唯美的,其實它來源於俄羅斯,是一首軍歌的名字。喀秋莎之所以能夠如此厲害是有原因的。
  • 《金剛川》中的「喀秋莎」,威力巨大,到底什麼來頭?
    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影中的「喀秋莎」精確擊中,一舉殲滅美軍的陣地。這個「喀秋莎『是怎麼精確打擊美軍?這個「喀秋莎」又是什麼來頭呢?其實,這個「喀秋莎」的全名是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這個火箭炮被蘇聯在二戰中大規模生產,並投入使用。可以說,這個」喀秋莎「火箭炮是蘇聯製造的,是蘇聯國家的,由此可以看出當時我國抗美援朝所用的」喀秋莎「可能是引進蘇聯,或者購買蘇聯的。
  • 中國最強火箭炮有多牛?炮彈飛行300公裡,落在靶心幾米遠位置
    我國系列火箭炮型號之多是當今世界非常少見的,尤其是大口徑遠程火箭炮以超遠射程和精準火力覆蓋獨領風騷,如今我國已經發展出了射程超過400公裡、堪比近程戰術飛彈的火箭炮,為何我們沒有大規模裝備呢?本文將從歷史和現實來全面了解近幾十年我國火箭炮發展的真實水平。
  • 蘇聯的「喀秋莎」到底是什麼裝備?能令美軍德軍聞之色變?
    前蘇聯的「喀秋莎」到底是什麼武器?能令美軍膽寒,讓德軍聞之色變?喀秋莎是前蘇聯在1939年定型成功生產的一種多軌自行火箭炮,但喀秋莎並不是它的正式名稱,當時這款新式武器在蘇聯是屬於機密,大多數蘇軍也不知道這款武器的名稱。
  • 德國風格的火箭炮是怎樣的?威力怎麼樣先不說,造型就足夠詭異的
    如果說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出名的火箭炮是什麼?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這款有著女性名字的火箭炮可謂威力無窮,在蘇德戰爭裡大顯神威,將德國軍隊炸得暈頭轉向,堪稱是火箭炮中的豪傑。但鮮為人知的是,德國陸軍也擁有自己的火箭炮,威力絲毫不遜色與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
  • 曾經對手今日戰友 少女與戰車凱伊喀秋莎聯手幫西住美穗守護學園
    受疫情影響,《少女與戰車》最終章第三劇集遲遲沒有播放的消息。趁此休閒之際,重版君再次重溫了少戰的首部劇場版。這部作品在豆瓣評分高達9.1分,再次重溫又有不少新的發現。觀後整體的感覺就是,女生間的友誼看上去真的很溫馨。昔日對手的凱伊和喀秋莎等人為了幫助西住美穗保住大洗學園竟然成為並肩作戰的戰友了,而片尾美穗,真穗也為我們上演了一出姐妹情深齊力斷金的好戲。
  • 發箍在日語叫「喀秋莎」?
    發箍在日語裡叫「喀秋莎」? 女性用來固定和裝飾頭髮的C字形發箍(如圖所示)在日語裡叫作「カチューシャ」,也就是「喀秋莎」的音譯。這也是日本獨有的一種叫法。 據說,這是受到大正時代人氣女演員松井須磨子的影響。
  • 劃時代的火箭炮:神鷹400
    「神鷹400」的制導火箭炮系統不但名字怪異,它也是世界上首創的採用垂直發射模式的遠程制導火箭炮,顛覆了火箭炮武器的概念。「神鷹」400的新型制導火箭炮系統不但名字有些怪異,更為驚人的是該型火箭的發射方式,已經由通常意義上的傾斜定向發射模式,首創為世界上第一種採用垂直發射模式的遠程制導火箭炮。根據參展廠家的展示,這種制導火箭炮被確定定位為遠程多目標精確打擊火力,可以在一定射程上分別打擊不同方向、不同類別的多個目標。那麼,這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遠程火箭炮系統呢?
  • 國產先進火箭炮亮相中東!附帶新型末敏彈,一次齊射團滅裝甲營!
    文\世界 我們中國近些年來的國產武器裝備外貿出口形勢可謂是一片大好,下至國產輕武器和無人機,上至國產先進戰鬥機、甚至於是071型兩棲船塢登陸艦這種大艦,均對外出口成功、獲得了傲人的銷售成績。
  • 中國這款火箭炮一根大頭針就能點火,被稱遊擊神器,美軍非常頭疼
    火箭炮最顯著的特點是,發射迅速、火力猛、突襲性能好,可實現在極短時間內發射大量火箭彈,產生密集火力,給敵方形成巨大心理壓力。因此,自蘇聯研發出世界首款現代化火箭炮,對德軍造成重創以後,世界各國也開始研發現代化火箭炮。
  • 俄羅斯運動委員會提議 運動員出場用《喀秋莎》替代國歌
    北京時間1月15日,據俄羅斯媒體「塔斯社」報導,當地時間14日,俄羅斯運動委員會向俄奧委會提出建議,用著名歌曲《喀秋莎》代替俄羅斯國歌,作為俄羅斯運動員出場奏響的樂曲。「我們已經討論了運動員出場的音樂,關於國歌,我們有各種各樣的變體,包括當代的,但是我們最終選擇了《喀秋莎》。」索非亞-維利卡亞表示,「這是一首愛國歌曲,不僅俄羅斯人而且國際社會都知道,孩子們也喜歡它。因此,我們決定將其提議給俄羅斯奧委會審議。」《喀秋莎》是一首著名的蘇聯歌曲,被認為是蘇聯衛國戰爭的非正式符號。
  • ...用歌曲《喀秋莎》代替俄羅斯國歌,作為俄運動員出場時奏響的...
    文 / 夏洛特2021-01-14 23:42:35來源:FX168 【俄羅斯或在奧運會用喀秋莎代替國歌】14日,俄羅斯運動員委員會向俄奧委會提出建議,用歌曲《喀秋莎》代替俄羅斯國歌,作為俄運動員出場時奏響的樂曲。
  • 中國神鷹400超遠程火箭炮,可直接打垮一個重型坦克營
    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科普展覽,關於我國的神鷹400超遠程火箭炮,這一款武器的出現打破了世界武器發展的一個歷程,也在更大程度上為保衛我國的領土完整和人民安全做出了更多的貢獻。這款火箭炮是可以配備多種彈頭的,也就是說根據不同的一些作戰條件以及地形特色可以更換彈頭,像大家比較熟悉的一些鋼珠戰鬥部分的炮艦,鑽地炮,母子炮等都可以來進行更換,這也就意味著在打擊能力方面,他可以做更好的一些提升。
  • 海馬斯遠程火箭炮,5噸卡車底盤,飛彈和火箭共架,射程300公裡
    這三種武器中,海馬斯火箭炮系統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一款武器。對登陸作戰造成的威脅是我們不可以忽視的。海馬斯火箭炮系統是美軍目前的主力火箭炮系統,未來將成為美軍的多用途攻擊性裝備。按照美軍設想,海馬斯火箭炮有多種作戰方式,由於其發射裝置模塊化,因此可以選用2個227mm火箭彈的發射箱,亦或者將彈道飛彈和火箭彈混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