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喀秋莎」嗎?曾是蘇軍利器,卻被志願軍發揚光大重創美軍

2021-01-09 迷彩前沿

人類文明一直都是伴隨著災難和戰爭的,和平只不過是片刻的安寧。在二戰中,戰爭帶給全人類慘烈的傷痛,為此世界各國現在都是和平的時期,大量的發展經濟和科技,以快速的休養生息。但是在二戰中,軍工技術就已經非常強大,誕生出了許多新型的武器,其中一款更是強大到德軍都退避三舍,那是什麼呢?

它的名字叫喀秋莎,聽名字就知道是一個十分唯美的,其實它來源於俄羅斯,是一首軍歌的名字。喀秋莎之所以能夠如此厲害是有原因的。在蘇德戰爭開始前,蘇聯就已經大力發展軍事重工業了,其中就研究了幾款殺傷力驚人的武器,那就是喀秋莎火箭炮。

當時保密措施做得十分好,就連蘇聯許多軍官都不了解它,認為它是一個靶子,完全發揮不出實力來。當時的蘇聯國防部部長在看了相關的評測後,都驚嘆於它的威力,連忙叫住相關負責人說,這麼強大的武器,為什麼不早一點匯報給我。直到德軍兵臨城下之際,蘇聯才一路放綠燈,把該武器迅速進入量產。

這款喀秋莎火箭炮在戰場上極其容易暴露位置,於是蘇聯就想到了每一輛車上都裝有炸彈,用來迷惑敵人,用以保護喀秋莎火箭炮的炮車。喀秋莎火箭炮的火力是相當猛烈的,它的第一次亮相是在奧爾沙戰役,當時強大的德軍幾乎被壓著打,連引以為傲的閃電戰中炮兵的火力都遠遠不及喀秋莎的火力,可見喀秋莎是多麼的強大。在莫斯科保衛戰裡,直到德軍繳獲一輛喀秋莎才看到它的真正面目。

但是讓喀秋莎名聲大振卻是在志願軍手裡。在抗美援朝戰役中,美國作為軍事強國,在空中擁有絕對的制空權,而由於喀秋莎火箭炮每次發射子彈都有大量的煙霧產生,就會吸引美國空軍的強大火力招呼。於是聰明的志願軍也是制定了反擊措施,運用遊擊戰的精髓,發揮出喀秋莎火箭炮的優勢,成功的對美軍造成大量的威脅,重創美軍和聯合軍隊。

相關焦點

  • 蘇聯的「喀秋莎」到底是什麼裝備?能令美軍德軍聞之色變?
    前蘇聯的「喀秋莎」到底是什麼武器?能令美軍膽寒,讓德軍聞之色變?喀秋莎是前蘇聯在1939年定型成功生產的一種多軌自行火箭炮,但喀秋莎並不是它的正式名稱,當時這款新式武器在蘇聯是屬於機密,大多數蘇軍也不知道這款武器的名稱。
  • 炮兵之王「喀秋莎」發射的...
    詳細講述的正是「喀秋莎」的一些信息——BM-13型火箭炮,俗稱「喀秋莎」火箭炮,曾用於抗美援朝戰爭。 戰士們非常喜愛這種炮,看到炮架上的「K」字,聯想到當時蘇聯正流行一首名為《喀秋莎》的歌曲,同時「喀秋莎」本身是蘇聯姑娘的常用名,於是給該炮取名「喀秋莎」。 1942年史達林格勒保衛戰中,蘇軍以多門「喀秋莎」火箭炮與德軍炮兵對射,瞬間火光閃閃、炮聲隆隆,打得德軍火炮成了啞巴。
  • 金剛川裡的喀秋莎,鋒芒畢露,足以讓對手震顫
    當時,志願軍所用的武器還是比較落後,特別在重武器,重火炮方面,與美軍的差距非常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蘇聯也積極響應起來,伴隨著大量蘇式武器的到位,志願軍終究可以和美軍來一場公平的對決。尤其是喀秋莎火箭炮的到來,直接影響了戰局的方向。
  • 蘇聯紅軍的「風暴女神」,喀秋莎火箭炮的戰爭傳奇
    雖然這種武器最終因為蘇軍高層的分歧沒能正式服役,但它的身影在二戰之中無處不在。因為其成本低且易於生產的特點,「喀秋莎」成為了蘇軍在二戰中第一種大規模生產的火箭炮,而以卡車為裝載平臺也為這種武器帶來了機動性方面的優勢——在進行一輪火力覆蓋後可以在敵方反攻之前迅速撤離。1941年7月,一隻7輛BM-13組成的火箭炮連在蘇軍大尉費列羅夫的帶領下首次奔赴前線執行作戰任務。
  • 心理攻勢擾亂美軍?志願軍中的「戰地夜鶯」
    這一年聖誕節,24軍組織了一隻宣傳小分隊,計劃過節前後向美軍發動心理攻勢。劉祿曾擔任的是英語廣播員。這隻小分隊的「武器」是一臺小型手搖發電機,一套大功率播音喇叭。而他們的「舞臺」是號稱「死亡之谷」的一片開闊地。每隔七分鐘,美軍就會轟炸一輪這片地區。劉祿曾明白,開展心理攻勢的首要辦法就是營造氛圍。聖誕節相當於「美國人的春節」,劉祿曾決定趁此機會,給美軍上演一場"四面楚歌"。
  • 一次性發射16枚炮彈,朝鮮戰場上志願軍感嘆:有它直掀敵人老巢
    另一方面蘇聯也表示會為我國提供武器資源上的援助,在這些武器中,喀秋莎火箭炮是表現最突出的大火力武器之一。在朝鮮戰場上拉來喀秋莎火箭炮後,志願軍戰士感嘆:有它就能直掀敵人老巢、把他們打出陰影了。BM-13「喀秋莎」火箭炮是前蘇聯在二戰期間批量使用的一種火箭炮,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發射滑軌多,這讓它可以一次性發射16枚炮彈,在10分鐘內就能完成一輪齊射。
  • 韓戰裡美軍地炮火力真這麼猛嗎
    例如在介紹侵朝美軍的裝備情況時,劇中曾交代美軍一個軍「就配備火炮一萬四千二百一十門」。但問題是,美軍在朝鮮戰場上巔峰時期的地面部隊(僅算一線野戰兵力)也不過23萬人,一共編為第1、9、10三個軍。要是這麼算下來,合計美軍不到6個人就配一門炮,如此「土豪」的火力配置,確實是有點兒離譜。
  • 美軍王牌戰機被蘇軍老鷹抓小雞
    遺憾的是伴隨加瑞特的美軍長機被蘇軍飛行員康斯坦寧·謝巴斯託夫上尉擊落。慶幸的是美軍信天翁式水上飛機成功地救走了加瑞特上尉。加瑞特上尉逃走了,但他的座機卻有翅難逃。加瑞特的「佩刀」式基本沒有損壞,擱淺在幾英寸水深的海灘上。蘇軍非常榮幸地獲得了一架最新式的美國噴氣式戰鬥機,並安全運到蘇聯,進行了解剖研究。
  • 300志願軍包圍兩萬美軍?美軍:中國人是怎麼做到的?
    文\熊貓哥抗美援朝從第一次戰役開始,美軍就覺察到中國人民志願軍比以前的對手都要難纏。其實聯合國軍保持的軍隊也差不多這個數,但為什麼美軍總是有種被志願軍包圍的感覺呢?甚至是300人包圍兩萬?這還得從志願軍的戰術說起。就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為例,1950年11月,麥克阿瑟指揮聯合國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北進攻。麥克阿瑟的目標是「把中國人趕回去,佔領整個朝鮮半島」。
  • 美國檔案暗示:美軍秘密赦免731戰犯,曾對志願軍使用細菌武器
    1952年1月27日,天氣極其寒冷,一群美軍戰機向往常一樣飛臨志願軍42軍在鐵原的駐紮地。但是令戰士們大惑不解的是,每天都要投擲大量重磅炸彈和燃燒彈的美國軍機,卻沒有像往常一樣俯衝投彈,而是在陣地上空不斷盤旋。第二天清晨,42軍的戰士們驚訝地發現,在雪地中出現了大量類似於蝨子、蒼蠅和蜘蛛一樣的昆蟲。
  • 志願軍師長出身騎兵,活捉美軍很納悶:騎兵師為何不見馬
    原來,敵人也屬於「麻稈打狼——兩頭害怕」的主,觀望一陣後,才與志願軍交上了火。除韓軍外,119師還俘虜了40餘名來自美軍第1騎兵師的官兵。可有一件事,卻讓騎兵出身的徐師長百思不得其解:美軍第1騎兵師,為什麼就是找不著一匹馬來?後來他才了解到,早在南北戰爭時期,美軍第1騎兵師就已是一支王牌部隊。
  • 襲擊美軍基地的火箭彈曝光:三枚火箭彈戰鬥部經改良,有高人指點
    美軍方面點名是三枚火箭彈襲擊,同時在巴格達的使館設施也被轟炸,最關鍵的是巴格拉姆空軍基地也被火箭彈襲擊,導致了幾處設施被襲擊損壞。美軍提到,這次襲擊中伊斯蘭國當地派系使用了喀秋莎火箭彈,這是一種大型火箭彈,比肩抗式火箭彈口徑更大,而且有簡易的多管火箭彈發射器。
  • 中國志願軍一個團,對戰美軍一個團:兩招打出世界級水準
    在朝鮮戰場上,號稱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的美國都被我國志願軍擊敗。足以證明我國陸軍的強大。而其中一場戰鬥,能說明這個問題。抗美援朝戰爭打的非常艱苦,美國領導的聯合國軍隊,有著先進的裝備,但我們志願軍卻有著強大的戰鬥力。在朝鮮戰場取得雲山大捷後,美國第八集團軍選擇全線後撤。當時有一支美國部隊非常驕傲,就是美軍第24師步兵師。
  • 《跨過鴨綠江》第15集:志願軍指揮部遭遇重創,毛岸英不幸犧牲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號稱世界第一的美軍卻在朝鮮戰場被志願軍打得節節敗退。要知道,當時新中國剛成立,土改、剿匪、西藏、臺灣很多問題仍需要解決,但面對世界最強的美軍絲毫不示弱。抗美援朝打出了新中國的氣勢,是近代史上一段著名的戰役。近期,以這段著名歷史為題材的電視劇《跨過鴨綠江》正在央視熱播。
  • 零下四十度,衣著單薄的志願軍,長津湖圍殲美軍北極熊團
    就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在美軍偵察機的眼皮下,9兵團的戰士們夜行曉宿,進入指定位置,悄無聲息地設好埋伏圈,等待著獵物。裝備懸殊,英勇志願軍全殲美軍一個團麥克阿瑟身邊充斥著馬屁精和獻媚者,第10軍的指揮官阿爾蒙德便是其中之一。他將麥克阿瑟的命令奉若聖旨,他還喜歡冒充兩棲作戰專家。
  • 世界火箭炮的鼻祖—少女「喀秋莎」
    這個困惑一直沒有得到解答,直到莫斯科會戰期間,德軍首次繳獲了一種架在卡車上的火箭發射器後,世人才首次了解到蘇聯有一種秘密武器——喀秋莎火箭炮。說起喀秋莎,大家可能第一反應是俄羅斯的一首歌曲《喀秋莎》,不過同樣舉世有名的是叫做喀秋莎的火箭炮。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第一種被蘇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規模生產、投入使用的自行火箭炮。
  • 美軍最強王牌飛行員,上將兩次發電報嘉獎,被志願軍新手幹掉
    文|書生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空軍力量十分薄弱,但也擊落了許多美軍王牌戰績,湧現出了許多戰鬥英雄,比如張積慧。張積慧是山東榮成人,1927年出生,18歲加入八路軍,之後成為了一名飛行員。張積慧入朝參加空戰十餘次,從一個新手逐漸成長為了一名優秀飛行員,並擊落了美軍一名王牌飛行員。1952年2月10日上午,張積慧和戰友和美空軍發生了一場激烈空戰。張積慧在僚機的配合下,勇敢衝向了美軍戰機與之近距離格鬥,靠近之後張積慧突然開火,近距離之下敵機閃躲不及,冒著黑煙掉了下去。
  • 志願軍摸進敵人陣地,不小心踩到一個美軍,槍響過後美軍抱頭鼠竄
    作者:翟 邊1950年11月26日,周德高所在的志願軍第四十軍一一八師三五三團一營一連被調到朝鮮清川江以北新興洞火車站駐紮,秘密地隱蔽在朝鮮安川至滿浦的軍隅裡地區魚龍浦一帶的對岸。江對岸的美二師就駐紮在魚龍浦,是新興洞通往軍隅裡的重要通道,三面環山,一面臨江。
  • 兵棋推演 捕熊陷阱 長津湖冰天雪地 志願軍勇殲北極熊團
    志願軍勝利條件為:1、第三回合前攻佔新興裡立即獲勝。2、美軍士氣降為0(撤退和丟失新興裡都會造成士氣下降)。3、合計殲滅美軍5點軍力(合計2.5個營級單位)。美軍獲勝條件:在第六回合結束時,總計有5點軍力(同樣師2.5個營級單位)從地圖撤退成功。
  • 澳軍有心理疾病嗎?屠殺阿平民曾殺日軍19萬,後被我志願軍打殘
    日前,澳大利亞軍隊在阿富汗屠殺39名平民的惡行被曝光後,引得全球聲討,並還上升到外交熱點事件。阿富汗戰爭01——「袋鼠軍團」是美國的「跟屁蟲」不過,儘管「袋鼠」軍團具有「匪性」,也曾在大清王朝時代跟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