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攻勢擾亂美軍?志願軍中的「戰地夜鶯」

2021-01-08 鳳凰衛視

夜鶯,因夜間鳴唱得名

70年前的抗美援朝戰場上

也有一隻「戰地夜鶯」

夜幕是她的偽裝

歌聲是她的武器

「戰地夜鶯」劉祿曾

戰地夜鶯

劉祿曾在抗美援朝前線

1952年,劉祿曾是剛剛接手上甘嶺戰役的24軍的隨軍翻譯。這一年聖誕節,24軍組織了一隻宣傳小分隊,計劃過節前後向美軍發動心理攻勢。劉祿曾擔任的是英語廣播員。這隻小分隊的「武器」是一臺小型手搖發電機,一套大功率播音喇叭。而他們的「舞臺」是號稱「死亡之谷」的一片開闊地。每隔七分鐘,美軍就會轟炸一輪這片地區。

劉祿曾明白,開展心理攻勢的首要辦法就是營造氛圍。聖誕節相當於「美國人的春節」,劉祿曾決定趁此機會,給美軍上演一場"四面楚歌"。《歡樂頌》、《平安夜》、《鈴兒響叮噹》、《送我回家》、《友誼地久天長》,每當這些名曲響起,炮聲總會減弱。敵人都在傾聽這戰場上稀罕的聲音,也深受打動。隨著戰場安靜下來,劉祿曾開始了英文喊話 「Don't be killed in the unrighteous war」,不要在這場非正義的戰爭中被殺掉!

經過劉祿曾的心理進攻,美軍終於抵擋不住,厭戰情緒蔓延,不得不常常換防。此後的金城反擊戰,劉祿曾仍然戰鬥在最前沿陣地上,用「歌聲」瓦解敵人的抵抗意志。

「戰地夜鶯」這個稱號因此而來。

善待戰俘

大學時代的劉祿曾

劉祿曾當年在中國第一所西制大學,東吳大學中學習法律,打下了英文的底子。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志願軍繳獲了很多英文文件,俘虜了很多美軍士兵,正是急需英語翻譯人才的時候。劉祿曾得知後隨即報名,毅然前往朝鮮前線。1951年6月,第五次戰役後,送到敵工部的美軍俘虜越來越多,管理人手變得緊張起來。本職是英語翻譯的劉祿曾經過培訓後,匆匆接手了戰俘管理的工作。

劉祿增清楚,善待戰俘體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優秀品質,也符合國際社會和人道主義的要求。劉祿曾漸漸積累經驗,找到了管理戰俘的合理方法。她已經記不清由她負責的戰俘有多少,但讓劉祿曾意外的是有一名美軍戰俘對她印象深刻。

1979年春,在外事部門工作的劉祿曾赴美訪問。在紐約白羅克侖博物館組織的一次聚會上,和劉祿曾年齡相近的一位高個子男人主動詢問她的來歷,隨後與她熱烈握手。這位名叫詹姆斯·伯納特。1951年春他曾作為美國陸戰一師的新兵被俘,當時審訊他的正是劉祿曾。時隔28年,伯納特依然記著劉祿曾,記得中國,這是因為他當年作為戰俘的經歷。

戰俘吃飯所需的糧食都要自己走路背回來,但是伯納特那一天在發燒,行動不便。當他被發現沒參加背糧食的時候,是劉祿曾來解了圍。劉祿曾了解情況後,勸說其他管理人員,伯納特身體吃不消,不能強制生病的他再去搬糧食,這樣才符合善待俘虜的政策。劉祿曾立即找來軍醫為他看病,同時把情況報告上級,批准他當晚可以乘車前往戰俘營。像這樣溫暖伯特納的事可不止一件。伯納特還記得,當年,一位調皮的中國志願軍小戰士刮自己的大鼻子逗樂,是劉祿曾果斷制止了那位小戰士,並且告訴他這是一種不尊重的行為。

幾十年過去,這些往事伯納特依然記憶猶新。他告訴劉祿曾,從朝鮮戰場返回美國後,自己去了社區大學學習,現在已經是一家餐廳的經理。伯納特一直記得劉祿曾,也一直記得中國。因為,當年作為戰俘的自己,真正感受到了做人的尊嚴與溫暖。

唱響凱歌

《朝鮮停戰協定》籤署

《朝鮮停戰協定》籤署的那天晚上,平日炮火連天的「死亡之谷」突然寂靜下來,劉祿曾的部隊收到了一條突然的命令:為了避免不必要傷亡,連首長指示,所有運送物資的戰士都等到晚上10點,停戰協議生效後再上陣地。坑道裡的戰士們聽到這個消息,興奮又期待。當時坑道中只有劉祿曾戴表,戰士們一直問她:幾點了,十點鐘到了麼?

那一刻來臨的時候,劉祿曾也安耐不住,跟幾個戰士悄悄爬上山頂觀察敵方。美軍的轟炸機只在他們的戰地盤旋,有幾個美國兵也爬上山頂觀察這邊。一直對著志願軍的烏黑的炮口,今天也都調轉了方向。

劉祿曾激動地叫著身邊的戰士,和她一起喊話:「We want peace,We hate war」,我們想要和平,我們痛恨戰爭。這也是「戰地夜鶯」在朝鮮前線對美軍最後的一次喊話。

近190萬的志願軍,在戰場奮戰了整整三年。硝煙戰火中,接近20萬的志願軍戰士,犧牲在異國他鄉。和平,來之不易。

像劉祿曾一樣的志願軍女兵活躍在朝鮮戰場的各處。她們克服了轟炸的威脅和艱苦的戰場環境,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救助、照顧傷員,慰問前線,印刷戰報,追悼烈士,她們頑強地紮根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盛開出了屬於她們自己的最美麗的花!

編輯:王鼎堯、曉亦

相關焦點

  • 零下四十度,衣著單薄的志願軍,長津湖圍殲美軍北極熊團
    山間突然響起一種奇怪的音樂(其實是軍號),受到攻擊後,美軍才恍然大悟,中國軍隊這是用音樂發布命令。美軍無法相信白天還是白茫茫的雪地中,潛伏著如此多的中國軍隊;也無法想像這些身著單薄衣褲的志願軍戰士怎樣潛伏在雪地中,當聽到軍號後一躍而起,居然還有戰鬥力。
  • 300志願軍包圍兩萬美軍?美軍:中國人是怎麼做到的?
    文\熊貓哥抗美援朝從第一次戰役開始,美軍就覺察到中國人民志願軍比以前的對手都要難纏。其實聯合國軍保持的軍隊也差不多這個數,但為什麼美軍總是有種被志願軍包圍的感覺呢?甚至是300人包圍兩萬?這還得從志願軍的戰術說起。就以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為例,1950年11月,麥克阿瑟指揮聯合國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北進攻。麥克阿瑟的目標是「把中國人趕回去,佔領整個朝鮮半島」。
  • 美軍「北極熊團」怎樣被全殲?聽95歲抗美援朝戰地記者孫佑傑講戰時...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秦文 濟南報導「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中,一次成建制的全殲美軍「北極熊團」是個奇蹟。因為這個本是美軍陸戰七師的31團,是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入侵俄國西伯利亞戰功顯赫獲此殊榮。」講到抗美援朝的經歷,戰地記者孫佑傑在煙臺御花園老年公寓向記者娓娓道來。
  • 抗美援朝中志願軍的穿插迂迴戰術,是怎樣的一種戰術
    劉君在下一波美軍攻勢中犧牲,犧牲前把指揮重任交給了司號員張群生,張群生有條不紊清理了彈藥,每個人分到六發子彈和兩顆手榴彈,並要求大家節省子彈,能用石頭先用石頭。 最後,4連終于堅持到了天黑,此時陣地上只剩下了三個人,但夜幕中煙臺峰陡峭的主峰上傳來的軍號聲,所有人都聽見了,它告訴大家:我們還在煙臺峰上。
  • 範弗利特:志願軍的老對手,獨子戰死朝鮮,本人更被志願軍打離職
    在韓戰期間,在志願軍的攻勢下,美國先後換了好幾任統帥,先期的麥克阿瑟,隨後的李奇微、範弗利特等,這些都是二戰時期的名將,但在志願軍面前,都吃了敗仗。但這些將領,特別是李奇微以及範弗利特,給志願軍造成了極大的傷亡。
  • 志願軍摸進敵人陣地,不小心踩到一個美軍,槍響過後美軍抱頭鼠竄
    作者:翟 邊1950年11月26日,周德高所在的志願軍第四十軍一一八師三五三團一營一連被調到朝鮮清川江以北新興洞火車站駐紮,秘密地隱蔽在朝鮮安川至滿浦的軍隅裡地區魚龍浦一帶的對岸。江對岸的美二師就駐紮在魚龍浦,是新興洞通往軍隅裡的重要通道,三面環山,一面臨江。
  • 美軍最強王牌飛行員,上將兩次發電報嘉獎,被志願軍新手幹掉
    文|書生抗美援朝戰爭期間,志願軍空軍力量十分薄弱,但也擊落了許多美軍王牌戰績,湧現出了許多戰鬥英雄,比如張積慧。張積慧是山東榮成人,1927年出生,18歲加入八路軍,之後成為了一名飛行員。張積慧入朝參加空戰十餘次,從一個新手逐漸成長為了一名優秀飛行員,並擊落了美軍一名王牌飛行員。1952年2月10日上午,張積慧和戰友和美空軍發生了一場激烈空戰。張積慧在僚機的配合下,勇敢衝向了美軍戰機與之近距離格鬥,靠近之後張積慧突然開火,近距離之下敵機閃躲不及,冒著黑煙掉了下去。
  • 志願軍勇猛打到三七線,彭總緊急命令停止追擊,原地待命,這是什麼...
    朝鮮人民政府首相金日成元帥緊急向中國政府求援,中國政府、黨中央在仔細研究後,決定出兵援助朝鮮,共同打擊侵略者,毛主席任命彭德懷為志願軍司令兼政委,統帥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10月25日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同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作戰。
  • 中國志願軍一個團,對戰美軍一個團:兩招打出世界級水準
    在朝鮮戰場上,號稱世界頭號軍事強國的美國都被我國志願軍擊敗。足以證明我國陸軍的強大。而其中一場戰鬥,能說明這個問題。抗美援朝戰爭打的非常艱苦,美國領導的聯合國軍隊,有著先進的裝備,但我們志願軍卻有著強大的戰鬥力。在朝鮮戰場取得雲山大捷後,美國第八集團軍選擇全線後撤。當時有一支美國部隊非常驕傲,就是美軍第24師步兵師。
  • 志願軍師長出身騎兵,活捉美軍很納悶:騎兵師為何不見馬
    作者:老街巷口1950年10月底,志願軍40軍奉命向德川進發。當時,119師由立石洞南進,行軍過程中碰上了韓8師兩個團的援軍。當時正值夜間,兩軍互相穿插,竟然都未發現對方。天一亮,徐國夫師長便領著師部來到曲波院北的一座小村莊,打算在此休整。
  • 美軍飢腸轆轆,志願軍天降3千發「早餐」,22座暗堡灰飛煙滅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它扼守著漢城的北面門戶,同時也是當時雙方的必爭之地,美軍佔領該高地後,可以憑藉山脈高度俯瞰志願軍谷川以東將近約10平方公裡的土地,因此長期以來被志願軍視為眼中釘、肉中刺。借著地形優勢,兩位志願軍士兵驚喜地發現,那些被美軍修築在老禿山反斜面上的工事一覽無餘地暴露了自己的面前。在一棵長在陡坡上的大樹下找好掩體之後,通訊兵李寶江發現這裡距離前方美軍士兵的暗堡只有200米的距離。為了吸引美軍的注意力,李寶江首先向附近丟出一塊石頭,借著美軍士兵掃射出的7梭子子彈的聲音,迅速在樹幹位置上架設好了天線,然後順勢從樹上溜下來鑽入了事先挖好的掩體之中。
  • 志願軍全殲美軍「北極熊團」,團旗太花哨,竟被戰士當做蒸籠布
    相信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軍迷朋友中,會有人在軍博的抗美援朝戰爭紀念展室,看到一面花裡胡哨的「布」,其邊緣綴滿流蘇的一塊藍色錦緞上繡滿各種字母、紋章,中心是一隻白色北極熊。這像畫不是畫、似旗不是旗的東西是什麼?觀眾可能和當年繳獲它的志願軍戰士一樣難以辨別。 其實它真就是一面軍旗,而且是象徵一支部隊的主軍旗,並不是一般意義的小隊旗或者起指揮作用的信號旗。
  • 美軍節節敗退,彭德懷卻突然下令停止追擊,驚道險些中了敵人圈套
    1950年的最後一天,所有人都在等待著新的一年的到來,可是在離我國不遠的地方,三十萬將士卻嚴陣以待,這就是在朝鮮戰場三八線附近潛伏著的志願軍,天空下著暴雪,寒風在空氣中凜冽。在這樣的天氣中,聯合國軍開始放鬆警惕,直到傍晚,進行了最後的偵查之後,聯合國軍進入了迎接新年的喜悅之中,在他們看來,志願軍一定也在準備度過這個不一樣的新年,可是就在他們最為鬆懈的時候,突然有數十枚信號彈照亮了夜空,志願軍對韓軍展開突然襲擊。
  • 韓戰中,韓軍隊眼裡的中國志願軍:天兵天將
    戰爭,是人類在浩瀚文明中最具有兩面性的發現,它固然有著自己的目的與好處,但它殘酷兇狠的一面也時時刻刻擺在所有人面前,人類在他的面前,顯得是如此的渺小與無力。在抗美援朝戰爭裡,中國人民志願軍奮勇作戰,多次完成了以少打多的戰役,就連當時的美軍統帥李奇微都說:「南朝鮮軍隊在中國軍隊打擊下損失慘重,往往對中共士兵懷有非常畏懼的心理,幾乎把這些人看成天兵天將。」
  • 700發炮彈才打死打傷志願軍一人,美國不得不動用陰招:細菌戰
    中央派遣到前線的「戰地記者」西虹在日記中曾寫下了這麼一組數據:「第一線每天要挨敵6萬發炮彈,並且是大炮彈。平均700發打死打傷我軍一人。(1952年)2月28日至3月18日,在220公裡的陣線上,每天有敵機300-600架次,我軍陣地屹然未動。」
  • 全殲美軍「北極熊團」
    隨著一聲巨響,勝利的道路被打開,而對話中的班長卻被火炮巨大的後坐力撞飛後壯烈犧牲。這位班長就是志願軍「一級英雄」——孔慶三。1950年11月27日,第9兵團第27軍第80師炮兵團5班班長孔慶三帶領全班和配屬第238團先頭部隊8連參加殲滅新興裡外圍之敵的戰鬥。在戰鬥中,為了摧毀美軍一座房屋內的火力點,孔慶三將班裡的九二式步兵炮推至距離目標只有20米的小嶺崗。
  • 同樣的坑道戰,為何志願軍能守住上甘嶺,而日軍卻只落得全軍覆沒的...
    駐韓美軍的所有部隊,他們都不喜歡月圓之夜、而韓軍最怕的是黃昏來臨。這個時間段是聯合國軍警惕性最高時段,志願軍最喜歡的夜戰+肉搏大多在此時發生,一個多月的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各部幾乎所有的反擊及攻勢全部在夜間完成。 夜戰,它是聯合國軍的最短的短板.................。
  • 志願軍全殲北極熊團,27軍兩個主力師被打殘,上萬人傷亡
    抗美援朝戰場第一次戰役結束之後,麥克阿瑟認為只是志願軍的小股部隊作戰,作戰目的也只是為了保護豐滿水電站,所以決定繼續向鴨綠江推進,希望在聖誕節前結束戰爭。麥克阿瑟以第8集團軍在西、第10軍在東,對志願軍發起了鉗形攻勢。
  • 美國檔案暗示:美軍秘密赦免731戰犯,曾對志願軍使用細菌武器
    1952年1月27日,天氣極其寒冷,一群美軍戰機向往常一樣飛臨志願軍42軍在鐵原的駐紮地。但是令戰士們大惑不解的是,每天都要投擲大量重磅炸彈和燃燒彈的美國軍機,卻沒有像往常一樣俯衝投彈,而是在陣地上空不斷盤旋。第二天清晨,42軍的戰士們驚訝地發現,在雪地中出現了大量類似於蝨子、蒼蠅和蜘蛛一樣的昆蟲。
  • 長津湖戰役背後:129名志願軍戰士被凍成冰雕,犧牲後槍口仍指向敵方
    所以有的志願軍戰士說:「只要沉著,工事做好,敵人是上不來的。」如黃草嶺、飛虎山戰鬥,志願軍竟然創造了曾用石頭打垮過敵人的衝鋒的戰例。柳潭裡追擊戰歷史畫面(拍攝者為志願軍老兵、原27軍《勝利報》社社長曲中一)美軍怕近戰夜戰。他們乾脆聲稱夜間是共軍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