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灰獵犬號》,同樣涉及德軍U型潛艇。
在這裡,故事講的是在1942年,由湯姆·漢克斯飾演的歐內斯特·克勞斯(與二戰期間美國艦隊總司令同姓)作為美國驅逐艦「灰獵犬號」艦長,作為護航艦為近40隻盟軍運輸船組成的艦隊,穿越氣候惡劣風險莫測的北大西洋,同時還要面對納粹德國U艇的狼群追擊。
最要命的是,由於身處大洋中央,已經超出了盟軍空軍掩護的範圍,該船隊需要在這片「黑暗海溝」堅持50小時。
同樣致命的U型潛艇,同樣的公路片套路。只《魚雷》是盟軍開著繳獲來的U型潛艇往美國開,《灰獵犬號》是護航艦要保護商船不要遭遇U型潛艇的攻擊,從美國向歐洲開。
這部片最精彩之處,在於它將鏡頭聚焦於「灰獵犬號」,聚焦於海面之上。對於U型潛艇,只被當作神出鬼沒的幽靈,並沒有從細節上去刻畫,甚至正式的德國人的模樣,自始至終就沒有出現過,僅有幾段聲音進行恐嚇。但即便如此,全片還是起伏跌宕,精彩至極。
影片很好地詮釋了納粹的「狼群」戰術,這種由德國海軍總司令鄧尼茲發明的戰術,是指潛艇在司令部的統一指揮下利用夜晚浮出水面,用甲板炮襲擊商船或護航艦艇等目標。由於晚上視線不清,有利於隱秘攻擊,往往都是幾艘甚至是十幾艘集群攻擊,故此得名。
U型潛艇之所以出名,也正是「群狼」戰術的重發發揮。據統計,整個二戰期間,這些潛艇共擊沉了3500艘艦船,造成45000人死亡。1940年10月,一個由12艘潛艇組成的「狼群」就擊沉了32艘艦船,而自己安危無恙。到1941年,德國用潛艇擊沉盟軍艦船的總數已達1150艘;到1942年上升到1600艘。直到1943年,盟軍在艦艇、飛機上加裝了反潛雷達,加強了反潛作戰,損失才略有下降。
《灰獵犬號》的故事背景發生在1942年,還是盟軍船隻處於最弱勢的時候,因此「灰獵犬號」取得的戰果才顯得更為耀眼。只是,這個故事也是虛構的,是美國的「抗戰神劇」。
好在,《灰獵犬號》很好地將破解「狼群」戰術的戰法展現了出來。戰術上的還原,全息模擬,扣人心弦。而且,劇情上沒有注水,絕不拖拉,戰爭場面及氛圍渲染,都足夠刺激緊張,非常好看。畢竟是近期不可多得的美國大製作了。
美中不足的是,全片只有91分鐘,容量有些少,而且不過癮,怎麼突然就完了?精彩刺激的劇情,讓時間過得非常快。
《灰獵犬號》與《魚雷》的另外一個相同點,就是兩者都是虛構的,歷史上並不存在相應的史實。具體到《灰獵犬號》,是根據作家C·S·福雷斯特1955年的小說《好牧人》改編。原著小說《好牧人》的故事就是虛構的,只不過福雷斯特曾是前英國皇家空軍戰鬥機飛行員和指揮官,他的戰爭小說經過了大量的史料研究,資料相當紮實,特別是深刻描繪了主人公作戰指揮的大量細節。以至於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的這本小說都被用作為了美國海軍學院的教材。
也因為作者的功底比較紮實,所以本片還是有很多可借鑑之處。影片中有個高光橋段,由於德軍的U型潛艇受損,無法下潛,在海上與「灰獵犬號」展開了近距離的正面肉搏戰。大多數軍艦和U型潛艇之間的戰鬥都是在遠距離的海面及海面下發生的,像這種驅逐艦和潛艇近距離正面「拼刺刀」的情況比較罕見,但歷史中確實有過交戰實例。
1943年11月1日,美國海軍驅逐艦「博裡」號(USS Borie DD-215)和德軍U-405號潛艇發生了真實的衝突,「博裡」號試圖撞擊潛艇時,一個波浪導致其船頭落在潛艇頂部,使雙方陷入致命的糾纏。潛艇離驅逐艦的機槍太近了,所以船員們用步槍、衝鋒鎗和機槍開火。那天晚上,U-405潛艇被海水吞沒,葬送於大西洋海底。第二天,「博裡」號驅逐艦嚴重受損也沉沒大海。
《灰獵犬號》裡這樣的橋段,在《魚雷》裡也有類似的情節。只是,《灰獵犬號》的展現比較接近軍事化,在技術上比較可信。而《魚雷》的戲說成分則比較明顯,儘管演員們都努力將細節表現得很真實化,但觀眾還是很容易出戲。
兩部片放一起看,特別有意思。至於優劣,當然《灰獵犬號》是一部接近經典的影片,而《魚雷》則只能做爆米花娛樂片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