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海戰電影,你可能會想起剛剛過去的2019年的《決戰中途島》。美日對戰,以小博大,成為太平洋戰爭的關鍵轉折點。這一次,又有一部將焦點對準於美國和德國海戰的二戰片,它就是:《灰獵犬號》。電影聚焦二戰時代的大西洋海戰,回到德國潛艇「狼群」作戰,與盟國海軍護航艦隊激戰的時代。
劇本源自作家福裡斯特的小說《好牧羊犬》,講述首次參加大西洋海戰的美軍灰獵犬號驅逐艦歐內斯特·克勞斯作為護航艦隊的領頭艦,為保護37艘船組成的盟國船隊,與德軍潛艇「狼群」鬥智鬥勇的故事。一開始這個片子的色調:一片灰色。天是淺灰的,海是鉛灰的,船和潛艇是深灰的。總之,沒有一絲一毫明快的地方。這也和殘酷的背景暗合,每一次運輸,都意味著一些船被擊沉,一部分人被消滅。劇情上合理性高,沒有太煽情狗血的部分。當我們覺得,全艦隊放下警惕,還有一次偷襲,一個反轉的時候,故事結束了。
整部電影,導演採用了很多宏大敘事的手法,波瀾壯闊的大海上,戰船往來倏忽,炮彈雨打芭蕉,場面感有了,細節感受更甚。而U型艇的鏡頭寥寥可數是因為電影是用危機的隱蔽屬性、對聲納屏幕上光電的緊張追逐、運輸船的求救信號彈來無聲勝有聲地勾勒出U艇的恐怖;沒有過多爆炸和流血是因為指揮室內爭分奪秒果斷果敢的指令決策和傳達,讓緊張氛圍的營造效果更勝於那些視覺聲響。
片子的目標似乎很明確,就是還原當時海戰——護航艦隊和U型潛艇作戰的真實場景,最多也就是從船長這個微觀視角展示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許多的場景應該說是濃縮了大西洋護航海戰的真實片段,比較有意思的是多次出現友軍火力誤傷的橋段,有一次是子彈在海面上反彈起來,集中艦橋。真的是非常非常真實了。漢克斯扮演的新手艦長,要克服許多戰鬥以外的困難,比如身體條件不如年輕人,冰雨交加的寒冷天氣,水手們的不夠信任等等。海戰和船長的表現是非常出彩的地方。
整個故事中,漢克斯都在發號施令,給周圍任何人,大部分時候也沒有話筒或對講機,但總有人答應,而且立刻執行。讓人覺得這隻艦隊上的所有士兵都很專業、訓練有素。而作為領導者,艦長每個命令也都很果斷,全靠他豐富的經驗和敏銳觀察,而且他始終對下屬非常禮貌,沒有情緒化。不像很多歷史戰爭片中總覺得「溝通」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本片給人的感覺是美軍的執行力實在太強了。
總體來說,這部電影對細節已經把握得細緻入微,對一艘驅逐艦上內部人員、裝備、指揮鏈、術語的還原,也已經到了教科書的程度。傳令兵的結巴、噴嚏、遲疑,瞭望員忘記在報告發現目標後附上方位信息遭到斥責,在準確還原軍艦指揮鏈條的同時,表現了人在戰爭壓力下的真實狀態。電影的還原也符合大眾對海軍戰術基本面貌的認知,比如對射角的表現,對護航陣型的表現,對友軍誤傷的表現,都是前所未有的寫實主義。
這類海上戰爭片其實是應該在電影院上映的,因為保持了一般戰爭類型電影的宏大場面與緊張氣氛,影院會增加視聽感受,及海上漂浮和戰爭不確定性帶來的眩暈感。但是疫情關係如今換成Apple TV Plus,依然不失為一個展示作戰技巧和集體精神的好故事。另外,片中大量的軍事用語和口令其實聽著挺費力,在流媒體看的好處是可以打開字幕,也許有利於學習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