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工助蘇軍粉碎關東軍防線

2021-01-13 大眾數字報

    1945年8月9日,150萬蘇聯紅軍對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動全面攻勢。關東軍從1934年就開始構築的「東方馬奇諾」防線不堪一擊,陣地迅速失守,日軍被迫轉入地下工事中頑抗。蘇軍能夠如此迅速、兇悍地粉碎關東軍「北部防線」,與一名中共特工張永興有著密切關係。

    佐爾格挑選的優秀間諜

    20世紀30年代,蘇聯紅軍總參謀部情報部以「共產國際情報組」的名義,號召各國共產黨為共產國際搜集情報。1930年,「共產國際情報組」諜報員、二戰中最著名的紅色間諜佐爾格奉蘇軍總參謀部第四情報科指派,秘密來到上海。他的任務除了搜集有關中國的情報,還要在中國發展為共產國際,也就是蘇軍服務的諜報網絡。佐爾格很快就建立起一個由14名核心成員構成的「中國情報組」,其成員包括波蘭人、德國人以及中國人。

    佐爾格來到中國僅一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上級希望佐爾格將工作重點轉向對日情報工作,並且選送一批優秀的中國情報人員前往蘇聯受訓,參與對日諜報工作。佐爾格新的工作任務得到中共特科的積極配合。當時佐爾格身邊有一位重要的助手名叫張放,他將自己的老同學張永興介紹給了佐爾格。

    張永興是中共黨員,「九·一八」事變後曾前往深山老林說服土匪組成抗日義勇軍,與關東軍作戰。1932年底,張永興根據中共特科的命令來到上海,與另一名中共黨員張樹棣一起前往蘇聯,在蘇軍總參謀部情報部受訓。臨行前,張永興與佐爾格見了面。受訓完畢後,張永興和張樹棣於1934年春奉命回到中國東北,來到齊齊哈爾。他們以闊少的派頭,先住進當地著名的谷川洋行,很快買下了一個雜貨鋪,然後又投資興辦了《民生晚報》,自任社長,整日借採訪之名遊山玩水,實則是探查情報。張永興和張樹棣一方面收買大量產業,作為情報組織的掩護;另一方面通過熟人介紹招集了30多人,組成代號「波波夫」的情報組,其成員包括張永興的五弟張克興。

    關東軍心臟裡的棋子

    值得一提的是,蘇軍將張永興投放到齊齊哈爾是很有目的性的一步棋。事實上,關東軍在「九·一八」事變後,將這座城市打造成了一個巨大的軍事堡壘。在城市東部,是日本化學戰部隊——516部隊和526部隊;齊齊哈爾火車站東側和北側則是關東軍的物資集散地,倉庫裡儲存了大量軍事物資。可以說,張永興是蘇軍投放到關東軍心臟地區的一枚棋子。

    張永興的情報組在軍營、倉庫、機場等軍事設施旁邊開辦鞋帽店、水果攤、旅館、菸草行、養雞場等產業。情報員在裡面監視各自負責區域內日軍的活動情況。在飛機場附近蹲點的情報員,要觀察機場內飛機的起落架次、時間、機種、攜帶炸彈的種類;在火車站附近的情報員,則要觀察車站內軍列發車的時間、運送的物資、運送的方向。一些情報員還主動報名,進入日軍軍營內參加修築工事和運送垃圾的工作,乘機撿拾紙屑,甚至直接進入庫房盜取文件。

    1934年5月12日,關東軍司令官菱義隆大將籤發命令,決定把東寧、綏芬河、平陽鎮及海拉爾等地作為建設軍事要塞的範圍。關東軍於是驅使數十萬中國勞工在東北中蘇邊境上修建大規模的軍事設施。張樹棣以旅遊為名來到海拉爾刺探情報,他派出諜報員化裝成苦力,進入日軍修築要塞的施工現場探查情報。就這樣,大量日軍的機密情報被張永興通過發報員送往莫斯科。

    斷送在東條英機手上

    但張永興很快就要面對一個強悍的對手——東條英機。東條英機於1935年9月出任關東軍憲兵司令。他上任後迅速向所謂「滿洲國」各行政區派遣憲兵,在中國東北全境建立起一張以哈爾濱為中心的、龐大的間諜網絡。東條英機還組織起一個情報班,專門研究竊聽、電報截取和破譯。

    東條英機的 「努力」很快有了成效——1936年初,關東軍察覺在齊齊哈爾上空經常有神秘的電波出現。東條英機下令在齊齊哈爾採取分區停電的方式排查電臺位置。機警的張永興為防不測,於1936年8月暫時停止向莫斯科發報。此後不久,張永興奉命攜帶部分情報前往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匯報工作。張永興前腳剛走,關東軍憲兵隊就在靠近中蘇邊境附近,抓獲了一名可疑的中國人,並在其身上搜到了日軍重要的軍事情報。憲兵隊對此人進行嚴刑拷打,並順藤摸瓜查到此人的上級正是在齊齊哈爾活動的張永興和張樹棣二人。關東軍憲兵隊立刻出動包圍了齊齊哈爾市內的「波波夫」情報站點。張永興住處的電臺、照相機以及大批未來得及發出的情報都被查獲。張永興的兄弟張克興也被逮捕。

    張永興在蘇聯聞訊後,不顧蘇方人員勸阻回到東北。他先秘密偷越邊境,然後尋機搭上火車來到齊齊哈爾。當他來到自己的居住地附近時,發現四周氣氛詭異,不時有來路不明的人出沒;十幾天後,也就是1936年11月19日,張永興再度來到住處,覺得四周已無日本特務,便悄悄溜進家中,試圖將家中的間諜用品以及情報轉移。不料,日本憲兵隊特務此時突然出現在大門口,張永興終於遭到逮捕。

    1937年1月5日,關東軍憲兵將張永興、張克興等8人運到齊齊哈爾市北郊的一片亂墳崗前,集體槍決。據見證人回憶,這些囚犯被殺前,還在與日本憲兵辯論,問他們「愛國有什麼罪」。

    (據《上海譯報》)

相關焦點

  • 蘇軍進攻盤踞東北的關東軍:他們擊敗的是1支假關東軍
    :他們擊敗的是1支垃圾假關東軍 1945年8月9日,蘇軍進攻東北的關東軍。 到了7月,蘇軍開始在將170萬主力,東調到偽滿洲國邊界。 日本感到巨大威脅,臨時徵召了大約25萬男性僑民擴充關東軍。他們新編組了9個師團和10個旅團,另外還從中國關內抽掉了3個師團。
  • 中國特工怎樣搞定日本關東軍情報?
    1931年9月18日,蓄謀已久的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段鐵軌,反誣中國軍隊所為,悍然進攻中國東北軍駐瀋陽的北大營,「九一八事變」爆發。國民政府及東北地區最高軍政長官張學良片面執行不抵抗政策,東三省128萬平方公裡國土短短半年內盡喪日寇之手,3000多萬同胞淪為亡國奴。
  • 中國頭疼美軍忌憚,日軍拼刺獨步天下,為何不敢與蘇軍打白刃戰
    抗戰初期,中國軍隊因訓練不得法,長期營養不良等問題,拼刺刀時,即便是以多對一,還是很難佔不到日軍的便宜。太平洋戰爭時,別看美軍人高馬大,但在拼刺刀上也還是讓日軍打得沒有絲毫脾氣。好在美軍財大氣粗,二戰能人手一把手槍的僅美國一家。他們很快發現,貼身近戰時只要不緊張,手槍打完一梭子基本上就能解決戰鬥。
  • 侵華日軍軍服 關東軍的冬季羊毛制服
    關東軍是日本陸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因侵駐中國東北的金縣、大連地區的「關東州」而得名。成立於西元1919年,解散於1945年8月。在日本陸軍中,關東軍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有「皇軍之花」之稱。二戰末期,關東軍規模縮減至約七十萬人(其中至少二十五萬人都是當地臨時徵召的日本僑民),所屬各師團均為1943年以後新成立的師團,武器更是嚴重缺乏,十幾萬人無槍可持。1945年8月,一百五十萬蘇聯紅軍開始向中國東北進軍,關東軍被擊斃八萬三千人,被俘五十九萬四千人。戰後,餘下的關東軍官兵作為俘虜被蘇軍押送到西伯利亞從事強制勞動,一共有六萬多人死在那裡。
  • 日本關東軍的下場 被蘇聯人整去西伯利亞挖煤 凍死20萬!
    比如,東條英機、梅津美治郎、土肥原賢二、木村兵太郎、石原莞爾、板垣徵四郎、武藤章這些人都曾在關東軍任職。可以這樣說,關東軍簡直是日本戰犯的搖籃。說起來關東軍的誕生跟俄國還有些關係。1904年爆發了日俄戰爭,這是兩個強盜在中國的土地上打架的奇葩戰爭。結果日本人打贏了,於是雙方籤訂了一個合約,俄國將大連旅順等山海關以東的地方轉租給日本,並且把南滿鐵路也轉讓給了日本。
  • 日軍躲進要塞不投降,蘇軍用兇狠方法,14000名日軍僅存活100人
    此後,為了早日迫使日本投降,蘇聯正式向日本宣戰,由東北進入中國戰場與日軍作戰。駐守在東北的日軍戰鬥力很強,我們稱之為關東軍。得名於其佔領了中國的關東州,並且一直是中國戰場的日軍主力。抗戰前期的時候還有大量甲級師團。
  • 中蘇聯合抗疫:蘇聯紅軍進入中國東北,關東軍設了一道老鼠防線
    當月27日,蘇聯最高統帥部華西別夫斯基調離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出任蘇聯遠東軍司令,著手制定對日作戰計劃:以三個方面軍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同時進攻,東、西對進以西為主,北面做為輔助進攻方向,切斷東北日軍與華北、朝鮮的聯繫,分割圍殲關東軍主力於偽滿地區。日本人一直把蘇聯作為假想敵,早在雅爾達會議之前,日本人早就做好了應對蘇聯紅軍進攻的準備。
  • 德國步兵輕鬆粉碎蘇軍集團衝鋒
    尤其是在蘇德戰場上,蘇軍騎兵的早期應用更是證明了這個理論,比如1941年11月17日上午,正在向莫斯科進攻的霍普納裝甲集群第5軍所屬之第106步兵師,在攻擊前進中遭到了蘇軍騎兵的反突擊。然而訓練有素火力強勁的德軍,很快就粉碎了蘇軍騎兵的集團衝鋒,我們不妨通過這個戰例的細節,了解一下二戰時期騎兵戰術的弱點。
  • 從皇軍之花到西伯利亞苦力,50萬關東軍戰俘經歷了什麼?
    」——加川治良011945年8月8日,蘇軍發動「八月風暴」行動,150萬大軍向東北亞狂飆突進,收割垂死掙扎的日軍。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但戰爭仍在繼續,直到8月17日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下令停止抵抗,日軍才開始陸續向蘇軍投降。
  • 該上將一聲怒喝,嚇得蘇軍乖乖交出武器,一下子裝備了6個師
    這時候呢,東北局李富春告訴他,中蘇邊境的滿蘇裡存放著一大批武器,是蘇軍繳獲關東軍的,數量還不少,蘇軍本來是打算拉回蘇聯當原材料煉鋼的,要求他作作工作,看看能不能把這批武器要下來。他心想:這批武器,對你們是廢物,對我們可是寶貝啊還煉什麼鋼那,趕緊支援支援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吧。
  • 蘇德戰爭的尾聲,蘇軍與納粹德國最後的決戰,柯尼斯堡要塞圍攻戰
    , 蘇軍只得勉強在德軍防線上建立了一個4公裡寬,2.5公裡深的橋頭堡, 並沒有達成一天內全面突破德軍外圍陣地的作戰目標。當進攻開始時,突擊工兵們迅速的清理了敵人的反坦克障礙物並在炮兵的支援下清理每一條德軍防線,每一條街道,甚至每一條下水道。」
  •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後的塹壕戰,讓蘇軍損失慘重的施勞弗高地戰役
    朱可夫對此顯得憂心忡忡,許多蘇軍名將都曾在哥特哈德·海因裡希的防線上撞得頭破血流,包括朱可夫自己也是如此,朱可夫知道施勞弗高地會成為一塊難啃的骨頭。在重炮的掩護之下,蘇軍步兵開始發動進攻,試圖為裝甲部隊打開一個缺口。然而朱可夫沒想過的是,哥特哈德·海因裡希對此早有準備,那些沼澤地成為了蘇軍進攻部隊的噩夢,士兵在爛泥裡行動不便,少數伴隨進攻的坦克也是寸步難行。而蘇軍的炮擊也毫無作用,德軍早就撤離了第一道防線,蘇軍的炮彈只是落在了空無一人的陣地上。
  • 二戰期間,日軍為何不敢與蘇軍拼刺刀?專家:裝備不允許
    可能有讀者會有疑問,中國歷史上冷兵器戰爭發生無數起,若要論刀槍劍,或許沒有什麼敵手。可是,近代戰爭中的白刃戰並未僅僅是刀槍的對決,而主要是以刺刀為主,並且當時主要還是以熱武器為主,對拼刺刀技術的訓練也是非常少,當時的士兵甚至對手中的步槍都不太熟悉,更不用說刺刀的對拼。  根據記載,日本人拼刺刀的歷史其實是非常久的,並且一直延續到二戰時期。
  • 溥儀被蘇軍俘虜後過得如何?獨棟別墅每日四餐,僕從必須叩頭跪安
    一周之內,蘇聯紅軍接連擊潰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精銳,溥儀為躲避戰後追責,便隨同日軍來到瀋陽,計劃乘坐飛機前往日本。8月19日,溥儀在瀋陽東塔機場候機,誰知蘇聯紅軍突然蜂擁而至,飛機還未起飛,整個機場就被蘇聯方面拿下。蘇聯紅軍強行打開飛機艙門,一個神色慌張的高個男子與其隨從被抓了出來。事後經過調查,此人正是「偽滿洲國」的康德皇帝溥儀。
  • 二戰後,被蘇聯俘虜的日本關東軍,都去哪裡了?
    蘇聯出兵東北後,猶如秋風掃落葉,打得關東軍是片甲不留,狼狽不堪。短短一周時間,蘇軍便擊潰了日軍主力。整個戰役歷時24天,共擊斃日軍8.3萬人,俘虜59.4萬人。近60萬俘虜,在戰後並沒有回歸日本,那麼這些被蘇聯俘虜的關東軍,都去哪裡了呢?
  • 帝國大廈保衛戰,1500名黨衛軍和數萬蘇軍血拼,全部戰死都不投降
    美英法等國當時根本就不想進攻柏林,一是害怕傷亡太大,二是怕打不過,所以攻打柏林的任務讓蘇軍獨家包攬。柏林保衛戰打的十分慘烈,德軍在城內構築了密密麻麻的火力點,除了有上百萬的德軍防守外,柏林市還組建了200多個國民突擊營。雖然德軍抵抗頑強,但是在200多萬蘇軍摧枯拉朽的打擊下,德軍防線還是被逐個擊潰。
  • 日軍白刃戰很厲害,為何面對蘇軍士兵就慫了?身高是硬傷
    導語:日軍白刃戰很厲害,為何面對蘇軍士兵就慫了?身高是硬傷日本是個尊崇武士道精神的國家,對於近身搏鬥有很高的造詣,給他們一把武士刀,他們都覺得自己是無敵的存在,沒有人是對手,這樣的自信使得日軍士兵在實戰中無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