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進攻盤踞東北的關東軍:他們擊敗的是1支假關東軍

2020-11-29 騰訊網

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薩沙講史堂第九百四十一期】(歷史系列第371講)

8月9日蘇軍進攻盤踞東北的關東軍:他們擊敗的是1支垃圾假關東軍

1945年8月9日,蘇軍進攻東北的關東軍。當時的關東軍已今非昔比--因主力南下作戰,絕大部分部隊是倉促組建的。德國投降的1945年四五月,關東軍只剩下12個師團。其中2個師團,是1944年剛剛組建的,成立不到1年。另外還有8個師團,竟然是1945年2月剛剛組建的,時間還不到2個月。

不用說,這10個師團並沒有戰鬥力,只剩下2個師團還算是傳統日軍部隊,有一些戰鬥力。

到了7月,蘇軍開始在將170萬主力,東調到偽滿洲國邊界。

日本感到巨大威脅,臨時徵召了大約25萬男性僑民擴充關東軍。他們新編組了9個師團和10個旅團,另外還從中國關內抽掉了3個師團。

然而,這9個師團和10個旅團形同民兵,一些士兵的年齡不滿十八歲,另一些已超過四十。武器彈藥匱乏,一些部隊甚至沒有領到步槍和彈藥,被迫用竹槍暫時替代。

所以,雖號稱有70萬的規模,其實都是烏合之眾。真正有戰鬥力的只有5個師團,滿打滿算也就10萬人左右。

相反,170萬蘇軍大部分是參加過蘇德戰爭的,可以說是當時全世界最強的軍隊之一。

大家都知道,在之前的諾門罕戰役中,日軍的空中力量一度佔據很大優勢。蘇軍最終調集了數倍的戰機,這才和日軍打了個平手。

然而,此時的關東軍空中作戰部隊,僅有一個戰隊、兩個獨立中隊和兩個攻擊隊,有戰鬥機65架,轟炸機20架及部分偵察機,其餘全為飛行訓練單位。

以區區85架戰機去對抗蘇聯,簡直是笑話。擁有數千架戰機的德國空軍,尚且被蘇軍拖垮,何談85架這種數量。

此次蘇軍出動的戰機,高達3440架,是關東軍的40倍。

這種仗,不打也知道誰會贏。

美國於8月6日在日本投下第1顆原子彈,9日又投下第2顆。

至此,史達林恐懼日本突然投降,東北被美軍或者國軍趁機佔領,在9日下令蘇軍立即進攻。

然而,蘇軍進展緩慢。

到15日,日本宣布投降時,蘇軍距離長春還有200多公裡。

蘇軍長驅直入,幾乎沒有遭遇抵抗。170多萬的軍隊,只有約3萬人的傷亡,傷亡率只有百分之1.7而已。日本關東軍的24個師團,只有9個和蘇軍交火過,真正打的比較激烈的師團只有4個。

蘇軍愉快地接受了這一支「假關東軍」的投降,並按照「雅爾達協定」,在中國獲取了豐厚的利益。

說通俗點,蘇軍不是來作戰,而是接受投降以摘桃子的。

最後送一段蔣經國和史達林關於雅爾達協定的談話(摘自《蔣經國自述》,蔣經國著,團結出版社出版):

以下都是蔣經國的回憶。

我們到了莫斯科,第一次和史達林見面。起初他的態度非常客氣,但是到了正式談判開始的時候,他猙獰的面目就顯露出來了。我記得非常清楚,當時史達林拿一張紙向宋院長(宋子文)面前一擲,態度傲慢,舉止下流,隨後說:「你看過這個東西沒有?」宋院長一看,知道是《雅爾達協定》,回答說:「我只知道大概的內容。」史達林又強調說:「你談問題,是可以的,但只能拿這個東西做根據,這是羅斯福籤過字的。」

對於中東鐵路、旅順、大連這些問題,他也肯讓步;但關於外蒙古的獨立問題──實際就是蘇聯吞併外蒙古的問題,他堅持決不退讓。這就是談判中的癥結所在。

當見到史達林時,他問我:「你們對外蒙古為什麼堅持不讓它『獨立』?」我說:「你應當諒解,我們中國幾年抗戰,就是為了要把失土收復回來。今天日本還沒趕走,東北、臺灣還沒有收回,一切失地,都在敵人手中,反而把這樣大的一塊土地割讓出去,豈不失卻了抗戰的本意?我們的國民一定不會原諒我們,會說我們『出賣了國土』。在這樣情形之下,國民一定會起來反對政府,那我們就無法堅持抗戰,所以,我們不能同意外蒙古歸併給俄國。」

我說完了之後,史達林就接著說:「你這段話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不過,你要曉得,今天並不是我要你來幫忙,而是你要我來幫忙。倘使你本國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會提出要求。今天,你沒有這個力量,還要講這些話,就等於廢話!」

談了一段時間,他不耐煩了,直接地表示:「非要把外蒙古拿過來不可。」

聲明:

本文參考:

圖片來自網絡的百度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刪除。

相關焦點

  • 中國特工助蘇軍粉碎關東軍防線
    1945年8月9日,150萬蘇聯紅軍對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動全面攻勢。
  • 日本關東軍的下場 被蘇聯人整去西伯利亞挖煤 凍死20萬!
    以前我們小時候看電影電視劇,老聽說日本關東軍,老有他的事兒,好像挺厲害似的。實際上這支軍隊也確實是日軍中比較精銳的軍隊。同時後來也成為了日本侵華的急先鋒。你看看關東軍出了多少日本戰犯,就知道為什麼說日本關東軍是侵華急先鋒了。
  • 侵華日軍軍服 關東軍的冬季羊毛制服
    關東軍是日本陸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因侵駐中國東北的金縣、大連地區的「關東州」而得名。成立於西元1919年,解散於1945年8月。在日本陸軍中,關東軍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有「皇軍之花」之稱。極盛時,編有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共約一百二十萬人。從1943年下半年起,為挽回太平洋戰場的頹勢,日本大本營開始陸續從關東軍抽調兵力和大批作戰物資增援南方島嶼,這些「精銳之師」大部分淪為對美作戰的炮灰。
  • 抗戰勝利後進入東北蘇聯軍隊為何紀律渙散,搶劫民女還殺害司令員
    進入東北的蘇軍,中國人民熱烈歡迎1945年,二戰中歐洲戰場結束後,遠東蘇軍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下達了作戰命令,分成三個方向向盤踞在東北的日本關東戰發起了強大的突擊軍事行動,一路由東面突入東北的中部平原,分割和圍殲關東軍第一方面軍的主力於牡丹江
  • 中國特工怎樣搞定日本關東軍情報?
    1931年9月18日,蓄謀已久的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段鐵軌,反誣中國軍隊所為,悍然進攻中國東北軍駐瀋陽的北大營,「九一八事變」爆發。國民政府及東北地區最高軍政長官張學良片面執行不抵抗政策,東三省128萬平方公裡國土短短半年內盡喪日寇之手,3000多萬同胞淪為亡國奴。
  • 自詡只有一根棍子的史達林,如何避免日本配合德國進攻蘇聯?
    強大的遠東蘇軍史達林最後做出了決斷,他要從遠東調取兵力,遠東的蘇軍部隊對於戰局十分重要,他必須調動這支預備隊了。但史達林也做了另一個決斷,那就是在遠東抽調兵力的同時,他也要向遠東增兵,做出一副百萬大軍虎踞雄關的樣子。
  • 二戰後,被蘇聯俘虜的日本關東軍,都去哪裡了?
    雙方討論的好好的,可美國突然使用了原子彈,打了蘇聯一個措手不及,眼看日本投降在即,蘇聯緊急出兵東北開始對日作戰。蘇聯出兵東北後,猶如秋風掃落葉,打得關東軍是片甲不留,狼狽不堪。短短一周時間,蘇軍便擊潰了日軍主力。整個戰役歷時24天,共擊斃日軍8.3萬人,俘虜59.4萬人。
  • 日軍躲進要塞不投降,蘇軍用兇狠方法,14000名日軍僅存活100人
    此後,為了早日迫使日本投降,蘇聯正式向日本宣戰,由東北進入中國戰場與日軍作戰。駐守在東北的日軍戰鬥力很強,我們稱之為關東軍。得名於其佔領了中國的關東州,並且一直是中國戰場的日軍主力。抗戰前期的時候還有大量甲級師團。
  • 中蘇聯合抗疫:蘇聯紅軍進入中國東北,關東軍設了一道老鼠防線
    當月27日,蘇聯最高統帥部華西別夫斯基調離白俄羅斯第三方面軍,出任蘇聯遠東軍司令,著手制定對日作戰計劃:以三個方面軍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同時進攻,東、西對進以西為主,北面做為輔助進攻方向,切斷東北日軍與華北、朝鮮的聯繫,分割圍殲關東軍主力於偽滿地區。日本人一直把蘇聯作為假想敵,早在雅爾達會議之前,日本人早就做好了應對蘇聯紅軍進攻的準備。
  • 從皇軍之花到西伯利亞苦力,50萬關東軍戰俘經歷了什麼?
    」——加川治良011945年8月8日,蘇軍發動「八月風暴」行動,150萬大軍向東北亞狂飆突進,收割垂死掙扎的日軍。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但戰爭仍在繼續,直到8月17日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下令停止抵抗,日軍才開始陸續向蘇軍投降。
  • 日軍白刃戰很厲害,為何面對蘇軍士兵就慫了?身高是硬傷
    導語:日軍白刃戰很厲害,為何面對蘇軍士兵就慫了?身高是硬傷日本是個尊崇武士道精神的國家,對於近身搏鬥有很高的造詣,給他們一把武士刀,他們都覺得自己是無敵的存在,沒有人是對手,這樣的自信使得日軍士兵在實戰中無往不利。
  • 東北抗聯第八十八國際旅在蘇聯
    每營裝備重機槍6挺,每連裝備輕機槍9挺,每排裝備衝鋒鎗15支。 1942年8月1日,是抗聯戰士難忘的日子。從這一天起,在保證中共抗聯黨委對部隊的領導權、指揮權的前提下,在蘇聯遠東雅斯克營地,東北抗聯野營部隊官兵身著蘇聯軍裝,佩帶蘇軍軍銜,加入了國際反法西斯戰線,整編成為第88國際旅。 這天上午,蘇聯遠東軍司令員阿巴那申克大將來到了「A」營,檢閱了部隊。
  • 中國頭疼美軍忌憚,日軍拼刺獨步天下,為何不敢與蘇軍打白刃戰
    抗戰時,晉綏軍善守城、善近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太原兵工廠每月能生產近千支湯姆森衝鋒鎗和大量晉造手榴彈。(裝備晉造衝鋒鎗的紅軍戰士)衝鋒鎗雖好,但日本國力經不起這樣的消耗,他們更願意相信刻苦的訓練能使「白兵萬能」。同時白刃戰最能體現武士道精神,是他們認為最光榮的一種戰鬥方式。整個二戰期間,日軍生產了680萬把刺刀。
  • 搶奪東北大亂局:中共曾擬以長春為首都
    資料圖:東北國共內戰前線的國軍士兵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日本關東軍發動攻擊。蘇聯出兵東北,為中國共產黨爭取東北創造了「千載一時之機」。蘇聯紅軍暗中相助,中共力爭獨佔東北10月11日,毛澤東從重慶返回延安。在了解情況之後,他對中共中央關於東北發展方針給東北局的電報作了修改,加了這樣一段話:「我黨方針是集中主力於錦州、營口、瀋陽之線,次要力量於莊河、安東(丹東)之線,堅決拒止蔣軍登陸及殲滅其一切可能的進攻,首先保衛遼寧、安東,然後掌握全東北,改變過去分散的方針。」
  • 二戰德國突襲蘇聯,日本為何不支援德國進攻蘇聯?日本:我太難了
    戰爭初期,以德國為首的納粹勢力屢屢突破蘇聯防線,直到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爆發,蘇聯憑藉龐大的戰略縱深和無數的人力物力投入,蘇聯的潰敗得到緩解,納粹德國的進攻勢頭受到遏制,陷入膠著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戰場優勢逐漸衰落,為了緩解戰場壓力,迫切需要日本法西斯的加入,從東方對蘇聯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