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只有一根棍子的史達林,如何避免日本配合德國進攻蘇聯?

2021-01-10 歷史皇太后

1941年對於蘇聯可不是什麼好年份,工業搬遷還沒結束,新式武器還沒來得及快速,那邊德國就出動大軍攻進來了。6月22日原本是蘇聯的休息日,結果卻成了災難日,往後的壞消息也是一個接一個,不僅蘇軍在全線潰敗,還損失了許多的土地,連帶著蘇聯的國力也極速下降。可以說,蘇聯是在戰爭開始不到兩個月內就急轉直下,幾乎是背水一戰的程度了。

也恰恰是這個時候,蘇聯發現自己不光面前有可惡的德國人和那些為虎作倀的德國僕從國,蘇聯在遠東方向也有一個虎視眈眈的敵人——日本。日本和蘇聯的矛盾可是不小,這矛盾都能追溯到沙皇俄國時期,蘇聯建立前的俄國內戰中,日本也是派了幹涉軍來的,雙方的矛盾幾乎是不可調和的。日本國內有所謂的"北進派",主張就是要北上進攻蘇聯,一群人挖空心思想要進攻蘇聯,誰也不知道這群傢伙現在會不會進攻蘇聯。

來自日本的威脅

在蘇德戰爭爆發前,雙方還在張鼓峰和諾門罕爆發過兩次衝突,日本方面那是連敗兩陣。尤其是在諾門罕戰役裡,號稱是日本陸軍的"皇軍之花"的關東軍算是求錘得錘,不僅精銳的第23師團被蘇聯的鋼鐵洪流碾成了渣,還被俘虜了一票軍官過去,日本關東軍也是顏面大失。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戰役裡最開心的莫過於是日本海軍,在聽聞關東軍打了敗仗之後,日本海軍還關上門開了個酒會以示慶祝。

但不管怎麼說,這事情雖然讓日本的野心受挫,但是在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之後,日本又開始蠢蠢欲動,還在7月份搞出一個關東軍特別演習,對著駐守遠東的蘇軍張牙舞爪,好像隨時都會打過來。這對於蘇聯領導人史達林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他曾惱怒地對自己的將軍們說:"我手上只有一根棍子,但現在卻來了兩隻狼。"這句話體現了史達林當時到底有多焦慮,因為如果日本也夾擊蘇聯,那蘇聯就真的危險了。

對於史達林而言,當務之急還是想出個辦法,如何把隔壁的日本人嚇住,讓日本人不會和德國一起來進攻蘇聯。但要做到這一點,顯然不是很容易的,日本人最喜歡搞下克上,一個不小心,鬼知道那群昭和參謀們想要幹點什麼?如果蘇聯要嚇住這些日本人,那就得讓遠東保持有足夠規模的兵力,否則恐怕很難嚇住日本人。

可這恰恰也是問題的難點,因為現在德國的步步緊逼,蘇軍的損失空前巨大,要補充蘇軍在歐洲戰場上的損失,就必須從中亞和遠東抽調兵力。中亞方向因為沒有什麼威脅,就算把部隊都抽空了也沒有問題。可是遠東就不一樣了,日本關東軍的七十五萬大軍擺在那裡,史達林如何敢安心地抽走部隊?可如果不抽走部隊的話,史達林又拿什麼去補充前線的損失呢?

兩難的問題擺在史達林的面前,他必須做出決斷,而且他沒有犯錯的機會。下棋講究一個落子無悔,如今的史達林也是一樣,他今日的決定,將關係到蘇聯的生死存亡。

強大的遠東蘇軍

史達林最後做出了決斷,他要從遠東調取兵力,遠東的蘇軍部隊對於戰局十分重要,他必須調動這支預備隊了。但史達林也做了另一個決斷,那就是在遠東抽調兵力的同時,他也要向遠東增兵,做出一副百萬大軍虎踞雄關的樣子。

蘇軍在遠東的兵力很強大,有三十個步兵師、三個騎兵師、六個坦克旅和十五個炮兵團,總計擁有六十萬官兵(不包括海軍和空軍官兵)、兩千七百餘輛坦克和三千餘架各型作戰飛機,近萬門各型火炮(包括82毫米口徑的迫擊炮)、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的九十餘艘艦艇。這個兵力規模確實強大,雖然在官兵數量上不如日本關東軍的七十五萬人,可在除去海軍之外的所有方面,均能夠穩穩壓住日本關東軍。

按照史達林的構想,他將抽調走遠東的部分兵力來抵禦德軍的進攻,為蘇軍的防禦態勢增添兵力和寶貴的技術兵器。由於日本關東軍的存在,史達林一開始也沒大量抽調部隊,只是抽走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史達林這麼做的原因是為了保證遠東的蘇軍有足夠的戰鬥力,以免日本關東軍覺得遠東的蘇軍軟弱可欺。史達林敢於將遠東的蘇軍抽往前線,也是因為蘇軍的紅色諜王佐爾格在1941年8月末給出了日本決議不進攻蘇聯的情報所致。

但即便如此,史達林也不能放鬆任何對日本的警惕心理,就算是日本在12月末進攻美國去了,史達林也必須給日本營造出一個遠東兵力充足的假象出來。於是,在日本人詫異的目光中,遠東的蘇軍兵力在短時間裡又擴充了四十萬不止。這一情況出乎了日本人的意料之外,因為在日本眼裡,蘇聯此刻需要的不是在遠東增兵,而應該是調兵才對,怎麼蘇聯還怎麼增兵了呢?而且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往後的時間裡蘇軍在遠東的增兵行為日漸增加,長期保持一百萬蘇軍官兵駐守遠東,真可謂是百萬大軍虎踞雄關。

日本人想破頭也想不明白,怎麼蘇聯人不僅不調兵走,還在這裡放置了這許多的部隊呢?日本人一度也懷疑這些蘇軍都是架子貨,所以派出過偵察機越境偵查,結果每一次都遇到蘇聯空軍的驅趕不說,偵察機還拍下了許多讓日本人感到後背發涼的照片——只見蘇軍的駐地停著成排成排的坦克、飛機和大炮,看上去就不好對付。駐守的蘇軍也頻繁地進行操練,士兵們看上去精神飽滿且殺氣騰騰,各技術兵種的操練也絲毫不落後。

日本關東軍都被這個場面嚇壞了,心說就蘇軍這個兵力規模,都足夠把我按在地上摩擦幾個來回了,我還進攻蘇聯?蘇聯不打我就不錯了吧?被嚇壞了的關東軍不敢怠慢,急忙把這個情報上報給日軍大本營,而日軍大本營的那些昭和馬鹿們尋思了半天,怎麼也想不通蘇聯哪來的這麼許多部隊。可考慮到蘇軍有如此強大的兵力,日本也樂得在蘇聯沒有對日本宣戰的情況下,不去招惹蘇聯人。

那麼,史達林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呢?他如何在前線危急的情況下調這麼多兵來遠東呢?難道史達林是個大魔法師,能夠用烏拉爾山的泥土和伏爾加河的水造出士兵和裝備來不成?

史達林的妙計

史達林當然不是什麼魔法師,也不能用泥土和水變出士兵來,他不過是玩了一個障眼法來迷惑日本人。事實上,史達林其實真的把部隊調走了大半,那些原本富有戰鬥力的遠東蘇軍,如今大多在和德國人拼命,而正在遠東駐守的蘇軍其實大半都是新兵,根本沒有什麼像樣的戰鬥力,連隊列都走不起的那種。史達林把他們調來的原因也很簡單,第一是讓他們在這裡裝作遠東蘇軍主力,其次就是讓他們在這裡接受訓練,在訓練完成後去前線作戰。

事實上,蘇聯的人口多於德國,要動員一支龐大的軍隊並不是什麼難事,真正的困難在於如何將這些部隊訓練成可戰之兵。要知道,就算是普通的步兵只需要訓練三個月,那也是需要時間的,如果不經過充分訓練就上了戰場,多半是要鬧出大問題的。於是史達林就把遠東的部隊調到前線,然後把剛招募的士兵送到遠東進行訓練,訓練完成後就把這些士兵調回前線,然後再補充一批新兵過來。理論上說,只要史達林保持好這個循環過程,那麼他就可以把遠東變成練兵場。

當然了,史達林也沒完全指望能夠唬住日本人,畢竟這打仗從來都是料敵從嚴,哪有料敵從寬的道理?如果日本人不按他的計劃出牌,那他也必須讓遠東的部隊做好準備。因此,遠東蘇軍在被調走的同時,還是留下了很多技術裝備的。這些裝備也有兩個目的,如果日本人不來進攻,那麼這些裝備就是訓練用途,可以為蘇聯訓練出新的坦克兵、炮兵和飛行員。如果日本人都是鐵憨憨,真的腦袋一熱打過來了,那這些裝備就可以迎頭痛擊日本人了。

同時,史達林也要求遠東的蘇軍做好戰鬥準備,嚴防日本人採取偷襲戰術。於是在史達林的命令下,遠東蘇軍的戰備狀態是一級戰備狀態,防禦工事修了無數不說,許多蘇軍軍官都是全副武裝睡在自己辦公室裡,只要日本人敢進攻,他們就立刻帶著部隊投入戰鬥。同時,考慮到可能會有部分地區落入日軍之手,因此在這些區域裡都有秘密的地下倉庫和準備好的地下組織,隨時準備和日軍進行遊擊戰。在這種近乎全方位的嚴防死守之下,顯然日軍就算進攻也沒什麼好果子吃。

結語

遠東的蘇軍靠著這種真真假假的欺騙戰術,算是徹底被嚇破了日本人的膽,讓日本人認為進攻蘇聯會是得不償失的行為。日本人驚恐於蘇軍的實力,又震驚於德軍在蘇聯遭遇了失敗,再加上他們自己還在和美國開戰,所以他們也就放棄了對蘇聯的進攻。

結語:《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

《蘇德戰爭》

《大東亞戰爭史》

《日本帝國衰亡史》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突襲蘇聯,日本為何不支援德國進攻蘇聯?日本:我太難了
    在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悍然發動對蘇戰爭。戰爭初期,以德國為首的納粹勢力屢屢突破蘇聯防線,直到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爆發,蘇聯憑藉龐大的戰略縱深和無數的人力物力投入,蘇聯的潰敗得到緩解,納粹德國的進攻勢頭受到遏制,陷入膠著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戰場優勢逐漸衰落,為了緩解戰場壓力,迫切需要日本法西斯的加入,從東方對蘇聯發動進攻。
  • 德國戰敗後,巴頓將軍執意進攻蘇聯,為何被大罵?
    1945年4月,法西斯德國的首都柏林被包圍,希特勒就像一個亮出了右手的賭徒,準備隨時剁下來扔到賭桌上。他命令全部的先進武器和最後的80萬大軍,與蘇軍決一死戰。他對自己的將領說,只要拖住蘇聯,美英法就會前來談判。
  • 解密二戰德國為什麼會輸
    在希特勒進攻蘇聯之前,沒有哪個國家想直接和軸心國對著幹,因為怕軸心國跟蘇聯結盟,因此英國想方設法在蘇聯和德國之間製造矛盾,美國想方設法拉攏日本制衡蘇聯和德國的聯盟史達林是一個極端務實理性的戰略家,翻臉比翻書還快,既能與德國瓜分波蘭又能與日本做遠東交易,毅然解散只為了更好地與他國促成聯盟。
  • 蘇德戰爭中,蘇聯人靠一句俄語甄別德國間諜
    1939年8月,雖然蘇聯、德國秘密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雙方心裡都很清楚,兩國之間必然有一場戰事。史達林雖然一直對希特勒心存戒備,蘇聯情報部門也在時刻盯著德軍的動向以便做出及時的反應。然而,蘇聯恰逢「大清洗」運動剛剛結束,軍、政內部很多有能力的官員不是被流放西伯利亞,就是逮捕槍決。
  • 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難道就毫無準備嗎?其實早就擺好了進攻姿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在入侵蘇聯之前,曾對蘇聯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略欺騙,果然得逞。這讓史達林誤以為德軍在解決英國之前,是不會對蘇聯發動進攻的,事實上,德國正在積極準備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巴巴羅薩計劃的入侵部隊人數有300多萬,分成了三個集團軍群。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敗給蘇聯,並不是因為天氣
    史達林與希特勒籤訂互不侵犯條件,就是為了贏得時間,對蘇軍全面換裝。 1939年9月—1941年6月,蘇聯研製出了一批新型武器,如T-34和KB坦克,雅克,拉格和米格戰鬥機,伊爾-2強擊機和卡秋莎火箭炮等,但它們剛剛部分下發到部隊,官兵還不及掌握它們,戰爭就爆發了!
  • 蘇德戰爭爆發之初,蘇聯名將巴甫洛夫,為何被史達林下令處決?
    縱觀整部二戰史,蘇聯紅軍在戰爭中的表現可以說非常優異,如果不是他們他們用滿腔愛國熱血和保衛祖國的決心阻擋了納粹的鐵蹄的話,那麼二戰的最終走向,將很有可能發生變化。所以不得不說,蘇聯在二戰中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
  • 二戰蘇聯的組合拳,十次史達林突擊,殲滅德軍260萬人
    在太平洋戰場,日軍遭受盟軍沉重打擊,日本實力極大削弱,已失去進攻蘇聯的可能性。蘇軍解除了兩線作戰的後顧之憂,可集中力量對德作戰。 而納粹德國面對不斷惡化的形勢,被迫轉入戰略防禦。與蘇軍作戰的同時,還要準備力量對付美、英軍隊在西線隨時可能發起的進攻。
  • 刺殺史達林!日本的「獵熊行動」為何還沒開始,便結束了?
    隨後,蘇聯媒體報導說:他們粉粹了一場陰謀刺殺行動,三名刺客被打死。從他們的屍體上發現了手槍和手榴彈,而且還有詳細地圖。他們的目的,是要暗殺住在索契的史達林,但是邊防部隊事先獲悉了這個計劃。那麼,這群刺客究竟是哪國派來的?他們怎麼知道史達林在索契度假?他們又怎麼會有詳細地圖?這項刺殺行動為何會失敗?蘇聯人究竟是如何事先得到情報的?
  • 你可能會選錯:二戰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中國,蘇聯還是德國?
    中國、蘇聯還是德國?按照世界戰爭史記載,二戰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開端,以1945年9月3日日本籤署無條件投降書為結束,前後歷時6年。在二戰開始的八年前,即1931年9月18日,中國的14年抗日戰爭已然打響。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抗戰期間,在華日軍人數最多時有近200萬,日本統計日軍共死傷195萬人。其中中國戰場死傷133萬人,佔傷亡總數70%。
  • 蘇聯頭號功臣,戰後遭到嫉妒,因沒有把第一杯酒獻給史達林被流放
    在莫斯科,朱可夫被稱為保護神也是二戰蘇聯勝利的頭號功臣,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1945年5月8日,他在柏林接受了德軍投降。然而,戰爭結束卻意味著朱可夫悲劇的開始。朱可夫在國際上獲得了巨大聲望,得到美國和德國媒體的倍加稱讚,這讓史達林難以接受。不僅僅是朱可夫,任何一名蘇聯公民受到了國外的稱讚,史達林都會疑慮重重。
  • 周恩來秘密訪問蘇聯與史達林主要商談了什麼?
    周恩來秘密訪問蘇聯與史達林主要商談了什麼?1950年10月8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在發布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命令的同時,派周恩來總理秘密訪問蘇聯,向史達林等蘇聯領導人通報中共中央決策出兵情況,並商談蘇聯給予中國軍事援助和向志願軍提供空軍掩護問題。
  • 二戰中,史達林解放了半個歐洲,但蘇聯卻被西方的思想徵服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史達林常常以歐洲解放者自居,的確蘇聯紅軍一直打到了柏林,解放了半個歐洲。然而,在蘇聯紅軍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一個問題卻深深的困擾著史達林,他的軍隊佔領了布拉格、維也納、華沙、柏林,然而歐洲的花花世界卻攻克了紅軍戰士們的心。
  • 史達林曾被不斷地批判否定,現在的俄羅斯人,是如何評價史達林的
    如今的俄羅斯人,是如何評價史達林的呢?史達林在他們心中,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尤其是當德國大軍兵臨莫斯科城下時,史達林拒絕逃走,堅決地進行了紅場閱兵,誓要同莫斯科共存亡。史達林的行為,讓整個蘇聯軍隊士氣大振,這才有了後來史達林格勒和庫爾斯克的勝利。並且除了戰爭中的表現,史達林在二戰後推行了3個五年計劃,在蘇聯各地建立了集體農莊,使得蘇聯的工業和農業,都達到了大國的水平。甚至于震懾世界的原子彈核按鈕,也是史達林時期的研究成果。
  • 巴甫洛夫為何在戰爭初期,就被史達林給槍斃了?因為他罪無可赦
    同時他也堅信,在德國人擊敗英國人之前,是不會調轉兵力來攻打蘇聯的。 當部下指出德國人的進攻迫在眉睫,甚至於已經從迫降下來的德國偵察機飛行員的身上搜出其對蘇聯偵察的情報,
  • 蘇軍進攻盤踞東北的關東軍:他們擊敗的是1支假關東軍
    以區區85架戰機去對抗蘇聯,簡直是笑話。擁有數千架戰機的德國空軍,尚且被蘇軍拖垮,何談85架這種數量。 此次蘇軍出動的戰機,高達3440架,是關東軍的40倍。 這種仗,不打也知道誰會贏。
  • 蘇聯到底是如何兩度反對我國入常的?
    二戰爆發前後,蘇聯雖然和日本關東軍在張鼓峰和諾門坎地區進行過慘烈的廝殺,但為了全力對抗德國法西斯,於1940年和日本籤訂了《蘇日中立條約》,以承認偽滿洲國的方式換取日本對蘇聯在蒙古利益的承認。而後蘇聯全力對抗德國法西斯,而日本則南下太平洋挑戰美國,蘇日兩國在1940年後的5年時間裡基本相安無事。
  • 史達林去世後,唯一的小兒子結局如何?
    這句話初讀時好多人不懂,但讀了史達林和他兒子的故事之後,好像就明白韓愈這句話到底是在說什麼了。史達林出生於1878年,是蘇聯時期的大元帥,帶領著蘇聯人民一起抵抗過第2次世界大戰,領導著蘇聯紅軍成為了抵抗國的軸心國,並且引領著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取得了勝利。但把角度放小,史達林也有自己的家庭。作為個體,他也是孩子的父親。史達林共有兩個兒子,但這兩個孩子的結局都不是很好。
  • 【蒙狐戰記004】數以千計的蘇聯間諜,抵不上一個錯誤決策
    數以千計,有那麼多的蘇聯間諜?」八克絲慢吞吞地吐出一口白色的煙圈,「嘿嘿,知道從1939年下半年到現在,蘇聯派到國外的情報人員增加了多少嗎?足足有60、70%。在海外合法的、非法的蘇聯情報人員就有900多人,這還不算派到邊境軍區的1000多名間諜,那些俄國鬼子真是無孔不入……」「瞎說,要真是這樣,蘇聯人怎麼好像連一點防備都沒有,難道他們事先沒聽到我們要進攻的消息嗎?」
  • 蘇聯頭號王牌飛行員:狠起來連自己人也打,史達林不準他上天
    按照戰績來看,無疑是擊落352架飛機的德國戰神埃裡希·哈特曼,但如果按照出擊擊落比和戰鬥技巧來看,有個人平均出戰兩次就擊落一架敵機,效率超越了哈特曼,而且從沒被擊落過一次,甚至沒有負過傷。圖:盟軍第一王牌飛行員闊日杜布這個二戰奇蹟的創造者,就是二戰蘇聯的頭號王牌飛行員伊萬·闊日杜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