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戰爭中,蘇聯人靠一句俄語甄別德國間諜

2021-01-10 書童談歷史

中國兵法講究「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古今中外,無論哪一場戰爭,哪一方掌握的情報足夠充分、準確,往往都能關乎到戰局的成敗。1939年8月,雖然蘇聯、德國秘密籤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雙方心裡都很清楚,兩國之間必然有一場戰事。

史達林雖然一直對希特勒心存戒備,蘇聯情報部門也在時刻盯著德軍的動向以便做出及時的反應。然而,蘇聯恰逢「大清洗」運動剛剛結束,軍、政內部很多有能力的官員不是被流放西伯利亞,就是逮捕槍決。蘇聯情報局名存實亡,潛伏在德國的間諜發回的情報不是價值小的可憐,就是情報前後矛盾,直到德國人要打過來的前一日,蘇聯這才確切的獲知德國的具體進攻時間,但已經為時已晚。

在短短的10天內,德國就如入無人之境突進蘇聯600公裡。加上蘇聯西方面軍總司令巴甫洛夫有勇無謀,第一天的戰鬥中,蘇聯1000餘架飛機被摧毀,700餘架甚至還沒來得及起飛就已經被德國的炮彈擊中,制空權被德軍牢牢掌握。就連希特勒都興奮的嚷道:「三個月即可滅亡蘇聯。」

前線傷亡慘重,後方也不得安寧。史達林在德國安插間諜,希特勒當然也會在蘇聯密派間諜,這些德國間諜又是投毒、縱火,還秘密組建反蘇組織。二戰初期,蘇聯不僅常吃敗仗,後院還接連失火,這讓史達林頭疼不已。不僅如此,因為優秀人才的流失,很多經驗不足的蘇聯間諜被德軍抓獲處決,一些機密文件也被德軍截獲。

這樣尷尬的局面一直到1942年下半年以後才得以緩解,蘇聯的反間諜機構也逐漸完善,德國間諜猖獗的勢頭得以抑制。為了對付這些狡猾的德國間諜,蘇聯人也是費盡了心思。能在蘇聯潛伏的間諜,當然得會說俄語,不過這個看似最基本的技能,卻成了蘇聯智鬥間諜的一種簡單有效的辦法。俄語「多若嘎 」 ( 音譯 )中的「多」是彈舌音,對於本國人而言發好這個音很簡單,可對德國人卻難上加難,發音遠不如本國人標準。這就好比太平洋戰場上,美軍靠看腳趾區分中國人和日本人一樣,雖然不會精確到百分百,但在各項設備不齊全、人員流動極大的戰爭年代,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不過,誰知道能當上間諜必然都是百裡挑一,一些兒時生活在蘇聯的德國人也可以做到準確發音。為了更好的區分德國人,克格勃(前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又找到了另一種方案,不過這種方法只有克格勃小組成員才能掌握,屬於機密。

為防間諜滲入,蘇軍後方會經常設卡檢查,軍官證件一律交由克格勃的人員審查,往往在幾分鐘之內,他們就能分辨出證件真假。蘇聯人的如此高效的甄別手段讓德國人都大吃一驚,他們實在想不通是在哪個環節出了差錯。

直到二戰結束後,一些歷史文件被解密,德國這才知道其中的奧妙所在。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原來德國在偽造蘇聯證件時,忽略了一個細節。蘇聯人自己的證件都是用普通訂書針裝訂,而德國人偽造的用的是不鏽鋼訂書針,時間一長,真正證件上的訂書針往往會生鏽,而偽造的則不會。

德國人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嚴謹居然成了一個「致命的弱點」。

相關焦點

  • 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聯難道就毫無準備嗎?其實早就擺好了進攻姿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在入侵蘇聯之前,曾對蘇聯進行了一系列的戰略欺騙,果然得逞。這讓史達林誤以為德軍在解決英國之前,是不會對蘇聯發動進攻的,事實上,德國正在積極準備入侵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巴巴羅薩計劃的入侵部隊人數有300多萬,分成了三個集團軍群。
  • 【蒙狐戰記004】數以千計的蘇聯間諜,抵不上一個錯誤決策
    數以千計,有那麼多的蘇聯間諜?」八克絲慢吞吞地吐出一口白色的煙圈,「嘿嘿,知道從1939年下半年到現在,蘇聯派到國外的情報人員增加了多少嗎?足足有60、70%。在海外合法的、非法的蘇聯情報人員就有900多人,這還不算派到邊境軍區的1000多名間諜,那些俄國鬼子真是無孔不入……」「瞎說,要真是這樣,蘇聯人怎麼好像連一點防備都沒有,難道他們事先沒聽到我們要進攻的消息嗎?」
  • 蘇德戰爭發生後,日本大本營對這一系列戰役的看法
    蘇德戰爭爆發後,日本大本營是非常重視這一戰爭的,認為這是一勞永逸解決遠東問題的絕佳機會,對於蘇德戰爭的前景,日本大本營認為德國最終會取得勝利,但是不會像希特勒所說的三個月結束戰爭那麼快,日本大本營最終的判斷是德國至少要在1941年底才有可能打敗蘇聯,合理的估計是到1942年才能打敗蘇聯。
  • 《被遺忘的士兵:一個德國士兵的蘇德戰爭回憶錄》:痛徹心靈的戰爭...
    《被遺忘的士兵》一書記述了一個普通德國士兵在1942年至1945年德國與蘇聯空前慘烈戰爭中的真實個人見聞。作者蓋伊·薩傑(化名)是出生在法國阿爾薩斯地區的德法混血後裔(阿爾薩斯在一戰後被法國佔領),他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德國人。
  • 蘇德戰爭爆發之初,蘇聯名將巴甫洛夫,為何被史達林下令處決?
    縱觀整部二戰史,蘇聯紅軍在戰爭中的表現可以說非常優異,如果不是他們他們用滿腔愛國熱血和保衛祖國的決心阻擋了納粹的鐵蹄的話,那麼二戰的最終走向,將很有可能發生變化。所以不得不說,蘇聯在二戰中的貢獻是非常巨大的。
  • 二戰德國突襲蘇聯,日本為何不支援德國進攻蘇聯?日本:我太難了
    在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悍然發動對蘇戰爭。戰爭初期,以德國為首的納粹勢力屢屢突破蘇聯防線,直到史達林格勒戰役的爆發,蘇聯憑藉龐大的戰略縱深和無數的人力物力投入,蘇聯的潰敗得到緩解,納粹德國的進攻勢頭受到遏制,陷入膠著狀態。隨著時間的推移,德國戰場優勢逐漸衰落,為了緩解戰場壓力,迫切需要日本法西斯的加入,從東方對蘇聯發動進攻。
  • 你可能會選錯:二戰中,哪個國家傷亡最大,中國,蘇聯還是德國?
    德國,歐洲戰場二戰發起者,6年的戰爭中,德國死亡約800萬人,其中士兵約600萬,其餘平民。其中死於西線和北非約有50萬,其餘死於東線蘇德戰場。德軍(含黨衛隊)在蘇德戰爭中損失累計近1200萬.其中死亡320多萬人、被俘160萬人(不含1945年5月9日後投降或受降者的120多萬德軍)、傷病累計約700萬人次。
  • 蘇聯間諜掌握6種語言,潛伏4年獲德國信任,卻栽在13歲小孩身上
    在蘇聯歷史上,就曾有過一名非常傑出的情報人員,精通六門語言並從事間諜工作幾十年,為蘇聯立下過無數功勞,誰知最後卻栽到了一個13歲小孩的手上。這個蘇聯史上最強間諜名叫魯道夫·伊萬諾維奇·阿貝爾(本名威廉·奧古斯特·費舍爾),在情報組織的代號是「千面人」。魯道夫·阿貝爾的父親亨利希·費舍爾是個革命家,在沙俄時期曾多次開展革命活動,屢次遭到沙皇政府打壓。
  • 間諜來探虛實,英國:德軍戰機太少不夠打
    二戰的諜戰戰場絲毫不遜色於真刀真槍的戰場,不同陣營的間諜彼此間鬥智鬥勇,無論一方如何封鎖,對手也能深入敵後並造成巨大破壞。那段時期,有關間諜的趣聞有很多,就拿蘇德這對老冤家來說,德國間諜手段之高明、能力之強是相當出名的,美軍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唯獨拿德國間諜無可奈何。德國間諜走到哪兒都是敵人的夢魘,唯獨在蘇聯頻頻栽跟頭。
  • 蘇德戰爭爆發之初,史達林為何槍決愛將巴甫洛夫?兵敗非主要原因
    巴甫洛夫大將表面上是因為兵敗被殺,其實摻雜了史達林悔不當初的惱羞成怒,正是因為巴甫洛夫在1937年給出的錯誤結論,讓蘇軍在裝甲兵建設中「開了倒車」,進而深邃影響了蘇德戰爭爆發初期的戰局,當德國坦克洪流滾滾而來之時,蘇軍機械化部隊卻硬是無力抵擋。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敗給蘇聯,並不是因為天氣
    1939年9月—1941年6月,蘇聯研製出了一批新型武器,如T-34和KB坦克,雅克,拉格和米格戰鬥機,伊爾-2強擊機和卡秋莎火箭炮等,但它們剛剛部分下發到部隊,官兵還不及掌握它們,戰爭就爆發了!1941年6月蘇德戰爭開始時,蘇聯工業已經生產出1200多輛T-34坦克,其中裝備部隊的約有900輛,但能夠駕駛它們的官兵很少。
  • 為啥戰爭中常常用狗做間諜,而不用貓間諜,答案出乎意料
    你別說,在真正的戰爭裡面,還真有狗狗和貓咪去當間諜的例子。 在中國,曾經有一些形形色色的動物特工,在1942年的太平洋戰爭中,一座日軍重兵把守的港口外,常常會出現一位帶著寵物在附近散步的年輕德國女士。
  • 蘇芬戰爭,百萬蘇聯大軍為何拿不下小小芬蘭,還差點被反殺?
    蘇芬戰爭的原因與背景 要說芬蘭這個國家,原本就與俄羅斯帝國有著剪不斷了還亂的關係,17世紀的時候,芬蘭還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當時屬於瑞典王國,而瑞典在後來和俄羅斯帝國發生的北方戰爭中戰敗,並於1809年和俄羅斯爆發的芬蘭戰爭中再次戰敗,導致芬蘭從瑞典獨立出去,成立了附屬於俄羅斯帝國的芬蘭大公國,知道1917年的時候,由於俄國發生了十月革命
  • 自詡只有一根棍子的史達林,如何避免日本配合德國進攻蘇聯?
    1941年對於蘇聯可不是什麼好年份,工業搬遷還沒結束,新式武器還沒來得及快速,那邊德國就出動大軍攻進來了。6月22日原本是蘇聯的休息日,結果卻成了災難日,往後的壞消息也是一個接一個,不僅蘇軍在全線潰敗,還損失了許多的土地,連帶著蘇聯的國力也極速下降。可以說,蘇聯是在戰爭開始不到兩個月內就急轉直下,幾乎是背水一戰的程度了。
  • 猜疑鏈的博弈:二戰中德國為什麼選擇率先與蘇聯開戰,而非英國?
    ,重新衝回到歐洲,對自己曾經的領土發起收復,德國人之所以什麼都做不了還是因為自己的野心太大,正所謂是人心不足蛇吞象,德國在戰爭的起始階段把自己的戰爭陣線拉得太長,可以說是四面出擊,到處防火,可是在這個時候,攻守易形了,自己曾經在全世界放起的熊熊烈火總有一天會從全世界朝著自己洶湧而來,燒到自己的身上,眼下的德國軍隊面臨的就是這個問題。
  • 二戰德國最好的重巡洋艦:主炮轉向只需15秒,還賣給蘇聯一艘
    提到二戰時期的德國海軍,或許我們第一印象會想到的就是數量眾多的德國潛艇,實際上除了潛艇之外,當時的德國海軍水面艦艇在作戰當中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二戰時期,德國曾建造了一款性能優越的重型巡洋艦,其主炮轉向只需要15秒,其中的一艘甚至還賣給過蘇聯。
  • 蘇聯超級間諜阿貝爾,手下叛變被抓,為救他拿美國飛行員換
    他化名約翰・利貝爾,以一名孤身德國人的身份遷居蘇聯立陶宛共和圖首都裡加,並加入了德國少數民族俱樂部。這個俱樂部是一個與蓋世太保有聯繫的秘密組織,目的是建立第五縱隊,阿貝爾經常在這裡發表一些親納粹的「愛國言論」,因而引起了納粹分子的注意。不久,阿貝爾隨同在裡加的大批德國人離開蘇聯遷往德國。他被編入駐波蘭的納粹佔領軍,分配在德軍最高統帥部軍事諜報局的一個部門裡開車。
  • 德國戰敗後,巴頓將軍執意進攻蘇聯,為何被大罵?
    蘇軍調動了270個步兵和騎兵師,20個機械化軍,14個空軍集團軍,合計250萬人,準備向英法不敢靠近的德國柏林發起猛攻,指揮這場戰役的朱可夫元帥接到了來自史達林的命令:必須徹底消滅法西斯!雙方的戰爭經歷了極為慘烈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蘇德兩軍主要以大炮互炸為主,蘇軍的喀秋莎火箭炮炮火覆蓋間隔不到1米,所過之處寸草不生。
  •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中的間諜究竟是什麼樣的?
    在電影與文學作品中,間諜特工一向是富有魅力並具有相當神話色彩的形象,在常人的臆想裡他們刀槍不入百毒不侵,可以上刀山下火海,還能做到在萬花叢中片葉不沾身。同樣是英國製造的間諜007就是這一荷爾蒙魅力的代表圖騰,優雅特工已經風靡了將近一個世紀。他們的風度令人趨之若鶩。
  • 為啥俄羅斯人的英語水平那麼低?因為俄國人根本不屑說英語!
    俄羅斯貴族的法語比俄語更流利,當時法國文化在歐陸有主導地位且拿破崙剛剛橫掃過歐洲,對傳播法國文化更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沙俄上流社會和知識分子中間說法語是一種時髦,也是基本修養。而德語則是作為技術語言而在俄羅斯流行。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蘇聯,對於英美有很大的警戒心理,以至於英語被稱為「敵人的語言」。而對德國卻沒有絲毫防備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