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中「龍」形象的演化歷程。「龍紋飾品」吉祥與力量的象徵

2021-01-10 今亦古飾品

原始製作工藝的起源

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任何一種有具體象徵意義的物體形象,都不是憑空出現的,都是有演變過程的。都是由簡入繁,由抽象到寫實,龍圖騰的形成,就是一個最典型的演化過程,龍是炎黃子孫的象徵。

骨質項飾

打制工藝到磨製工藝

中國古人類製造石器,從打制工藝到磨製工藝的過度,經歷了漫長的幾百萬年,直到距今一萬八千年以前,中國古人類才開始有了磨製石器的工藝,也就是進入了新石器時代。古人類最早佩戴的飾品是骨質的,是食用捕獵來的動物所剩的獸骨、獸牙,穿墜而成的,「古人類在獸骨上打孔的技術,是要早於新石器時代,很長時間的」。

打制的瑪瑙刀

鑽孔

人們為了把漂亮的石頭,與獸骨項飾穿墜在一起佩戴,開始是利用石頭上的天然孔來穿系,直到學會用硬度更高的瑪瑙來打孔,才有能力在,比瑪瑙硬度低的玉上面打孔。此時的「鑽孔」工藝開啟了,之後上萬年的制玉工藝手段,發展到今天,從未中斷。

玉片項飾

玉璧

中國古人類的製造工藝,第一筆最經典,使用最廣泛的工藝,就是鑽孔。人類從開始使用鑽孔工藝開始,使製造夢想開始實現。人們利用從江河裡,淘洗出來的解玉沙,來研磨玉孔,這是最偉大的製作工藝發明!這使把玉製成想要的形狀,成為了可能和現實。接下來的「管鑽」更是使鑽孔更省時省力,這種技術至少被延用了五六千年!直到今天。

玉璧

製造的玉器,最早達到完美形態的,就是玉璧。玉璧可以磨製得更規整更完美,玉璧也有了象徵意義,象徵著人們最崇拜的天空。玉璧上的孔,被賦予了更神秘的功能,人們用這個孔來敬天地通神明。玉璧看似簡單的形狀,卻蘊藏著無窮的奧妙,它在人們的心中代表著無窮無盡的天空,一虛一實的兩個圓,是圓滿是完美!這個圓是開啟人類智慧的鑰匙!

玉環

玉環

玉器發展之初,薄片的玉璧和薄片的玉環,是早於其他形制的玉器的,因為最開始人們只能鑽透很薄的玉。當時的玉璧和玉環個體都很小。因為形狀不利於穿墜在項飾當中,壁和環逐漸變成了掛在耳朵上的飾品,開始是用繩子掛在耳郭外,直到玉環變成玉玦。

玉玦

玉玦

玉玦是由薄片玉璧和玉環演變過來的。人們從掌握的第一個技術,鑽孔,之後探索出的技術就是,沿著這個孔,向外擴開一個開口。玉玦是一種耳飾,開口大的玉玦,開口處可以直接卡到耳郭裡面,開口直而窄的玉玦直接卡在耳垂上,卡在耳垂上的玉玦可以隨時從耳朵上摘下來。直到商周時期之後,玉玦耳飾功能逐漸減弱,有了禮器的意義,一直發展到秦漢時期,玉玦的形制沒有大的改變。到宋代復古風盛行,開始有了仿製的玉玦。

來源網絡

文化時期C形玉龍

從工藝發展規律判斷,C形玉龍與玉玦是有直接傳承發展關係的。但玉龍並不是玉玦的「演化目的」發展而成的。而玉龍的形態形成,是受玉玦的超長時間存在的,形態上的「工藝慣性」而影響的。C形概念是源自玉玦的「形態慣性」。玉玦以固定的C形狀態,在有玉龍之前至少存在了近千年。

來源網絡

玉玦存在初期,正是生命崇拜發展時期,生命胚胎形態與C字形態相近。將動物C形化,是出於對生命繁衍的崇拜,C形龍的尾部,就是古人認為能破土重生的蠶蛹的形態,生命能夠循環往復,生生不息,正是古人夢寐以求的。

博物館藏玉龍

夏商周時期

龍發展到夏商商時期,被賦予了,羽、角、鰭、鱗,有了更理想化的形象,這個時期是向「真龍」形態發展,重要的轉變期。龍還保留著捲曲狀態。但已經有了犄角和足,身體部位有了捲雲紋,雷紋,尾部有了反轉態勢。依舊保持著C形的胚胎狀態,還沒有完全脫離生命崇拜。

來源網絡

春秋戰漢時期

到了春秋戰漢時期,已經完全形成S形軀體,此時已經脫離了胚胎形態,因為進入完全成熟的定居農耕文明時期,玉龍軀體裝飾谷紋,雲紋,以有了能行雨的寓意。此時的龍,開疆拓土,蕩平五胡四夷,直到大漢民族賦予它完全的「真龍」形態!

來源網絡

唐宋時期、飛龍在天

唐宋時期,審美以及藝術形態,突飛猛進。受宗教影響,龍需要上天入海,護衛教法,所以龍生雙翼,魚鱗蛇身,鹿頭鷹爪,威武十足!

金元時期、潛龍在淵

金元時期,龍被草原民族賦予了,威猛之感,霸氣十足。此時的龍,時而盤踞環宇,蓄勢待發。時而翻江倒海,使倭寇膽寒。

來源網絡

明清時期、龍騰四海

到明代,此時的龍漂洋過海,威名遠揚。真龍演化完全成熟,騰雲駕霧,呼風喚雨,庇護華夏,造福於民。長江黃河是龍的化身!哺育著華夏兒女。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

來源網絡

龍行天下、威震四方

如今,龍的形象已經融入民族血液裡,是民族的靈魂。龍伴隨著華夏民族幾千年一路走來。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神化動物就是龍。龍是民族的姓氏,我們是龍的傳人,龍是民族的圖騰,擁有無窮的力量!

來源網絡

龍紋飾品

龍題材的佩戴飾品,有淺浮雕玉牌,立體雕墜飾,透雕花牌等。材質主要有玉石、瑪瑙、翡翠。佩戴龍形飾品,寓意吉祥,龍也象徵著權利與地位。皇權時期龍題材是不可以隨便使用的。有龍形飾品在身,盡顯富貴之氣。

來源網絡

室內陳設龍形擺件,可鎮宅招財,是最傳統,最考究的陳設品。最好的龍造型的飾品是銅質的,木雕和瓷塑也可以,只是需要注意磕碰。龍可以駕馭水火,確保家宅平安。龍是皇權的象徵,皇宮裡到處都是各種形態的龍,龍的造型和圖案,代表著至高的地位和權利。

博物館藏品

龍題材雕刻品,工藝都很精湛,龍圖案是極具藝術感染力的,因為龍是華夏民族,用幾千年的時間,雕琢刻畫而成的。龍是民族精神!是民族信仰!是華夏民族最寶貴的財富!

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龍圖騰文化的千年變遷,文化歷程很複雜,大部分人不知道
    以龍為圖騰可以追溯到最早期的夏商,而龍圖騰的演化過程則伴隨著華夏文明整體演進過程。對於圖騰文化,一方面社會文化的變遷決定了圖騰文化的變化,而另一方面圖騰文化反映出了民族意識形態的深刻變遷。比如西方的羅馬文明其演進過程的三個時期,就出現了圖騰由狼轉變為獨首鷹又轉變為雙首鷹的過程。
  • 傳統文化中的吉祥動物
    龍——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後成為皇權象徵,傳說中能興風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
  • 羊之吉祥——中國傳統禮俗中的美好願望
    羊的生物習性與羊在社會生活中的位置,以及人們賦予羊種種道德文化品質,使羊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的吉祥之物,是幸運的象徵。商羊鼎(局部)商代青銅器普遍使用的饕餮紋,即是由各類鳥獸的形象幻化而成,其中便有諸如羊角的紋飾,也有直接將羊的形象鑄於青銅器之上的。
  • 明清女子飾品紋樣——圖必有意,意必吉祥
    龍鳳紋樣龍鳳紋樣一直是皇家最高統治者的象徵,歷代傳承,並且為我們所熟悉。龍是神話中的瑞獸,也是神靈的化身,自古以來,龍的形象一直為皇帝專有,並且得到民眾的膜拜。有意思的是,雖然龍本來是不存在的,是一種抽象的神物,但是在歷史的發展之中,它的形象一直在不停地豐富和轉變。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文化,裝飾紋樣等介紹
    本文乃作者翟姚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鄧啟耀的《民族服飾:一種文化符號》一書中說:黔東南清水江流域的苗族,以龍圖案作為服飾的主要裝飾紋樣。以水利化農業佔主導地位的民族,總要尋找一個文化象徵或崇拜徽記,不管它是牛龍還是蛇龍,或是別的什麼。它們一旦被某一群體所認同,便具有了超自然的神秘力量,而凝固、現身在祭壇、神殿、文字、圖像、服飾等一切可以保存、傳達這一信息的文化符號之中。
  • 走進傳統剪紙文化,以生命繁衍為主題,解析4種吉祥圖案
    在我國傳統剪紙文化中,吉祥圖案從來都佔據著一席之位,從出生到死亡,吉祥圖像大量運用諧音和象徵的手法,把紋飾和吉祥意義聯繫起來,通過明麗的色彩,生動的圖像,展現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生命的充盈流動是最高形式的美,雲紋的翻騰川流之勢,龍紋的矯健奔放之態,都是中國民眾,生生不息美學觀的間接體現。生命繁衍的四種代表吉祥物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主要有四種吉祥物和生殖繁衍緊密相連,分別是麒麟、蓮花、葫蘆和石榴。每一種都根據自身的特點被賦予相應的含義。
  • 玉器上的龍圖騰: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龍是一種圖騰,在古董瓷器、玉器、字畫 上面很常見。龍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極其深遠。許慎《說文解字·魚部》曰:「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最初,古人把龍想像為「百蟲之長」,把龍當做保護神來崇拜,賦予龍種種非凡的本領和神奇的力量。
  • 對生活保留一分期待 吉祥聖堂飾品傳播美好願景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對於生活的期待度也在逐漸提高,如今除了購買必備的日常必需品,很多家庭也願意為生活多增添一抹裝飾、在家居設計中用飾品來裝點。花瓶、綠植、風鈴、玉器……飾品中所寄託的是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代表著人們對未來的期望。近年來,更有事業處於上升期的白領、在生意場上周旋的生意人、信奉易經風水學說的收藏家,都十分青睞飾品中的「風水擺件」。
  • 傳統文化裡「羊」是吉祥的象徵
    原標題:關於羊的15個問題導讀:在古人心目中,「羊」是吉祥的象徵。羊被視為吉祥的象徵淵源極早。《墨子·明鬼下》雲:「有恐後世子孫不能敬莙以取羊。」這裡的「羊」字就是「祥」的意思。羊年春節馬上就要到了,你對羊到底了解多少呢?我們知道「羊」可以是一種動物、一種生肖,還可以是一個姓氏。
  • 龍紋陶瓷——巔峰篇:隱喻國運的皇家藝術,與時俱進的民族圖騰
    龍紋也逐漸脫離了宋代刻、劃、印等胚體裝飾技法,向傳統繪畫方向轉變。這在瓷器龍紋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元代是文人畫的鼎盛期,瓷繪工匠們學習大家筆法,追求畫意與筆法的統一,將龍描繪的有濃有淡、層次分明。此外,龍紋構圖也更加多樣,形成了雲龍紋、海水龍紋、戲珠龍紋等固定樣式,一直沿用至明清。具體到龍的形象,元龍一改宋時的厚重,瘦身明顯,卻更顯得矯健兇猛。
  • 古代傳統紋樣裡,人家曾是C位擔當
    因為蝙蝠中的蝠字和"福"字諧音,在中國傳統的裝飾藝術中,蝙蝠的形象一直是幸福的象徵,如果家裡有蝙蝠飛臨,龍紋,表示風調雨順、吉祥安泰和祝頌平安與長壽之意。
  •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麒麟,大鵬,大象是怎樣的?
    一:麒麟這是一個我們中國的傳統瑞獸,與龍·鳳·玄武共稱"四靈"!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麒麟是吉祥神寵,主太平、長壽;麒麟因其深厚的文化內涵,在中國傳統民俗禮儀中,被製成各種擺件用於佩戴和安置家中,有祈福和安佑的用意。從其外部形狀上看,集獅頭、鹿角,虎眼、麋身、龍鱗、牛尾就於一體;尾巴毛狀像龍尾,有一角帶肉。
  • 中國傳統文化——圖騰之美
    從中國民族傳統圖騰龍就可以看出,古人就對圖騰的審美有獨特的見解。龍是黃帝部落發展起來的,原先是蛇,後來不停地徵戰,吞併周圍部落,把他們的圖騰紋樣中美的元素與特徵融入到自己的圖騰中,慢慢地就演化成龍的形象。可見在這個過程中先人們對美學的不斷升華,由最初的蛇,演變成後來由蛇身,鹿角,鷹爪,魚鱗,馬臉組合而成的龍,傳承至今。
  • 「龍翔九天」與龍紋變遷,長沙博物館展元明清御用瓷器
    清康熙 黃地紫綠龍折枝花卉紋折沿大盤清雍正 青花仙人納福尊展覽共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單元「御用以茲」,在我國歷代藝術品中,龍是最常見、最獨特、最優美的裝飾題材之一,無論是青銅器、陶瓷器、玉器,還是古代建築、壁畫、織繡,其上的龍之形象都數不勝數,體現出中華民族的氣質與審美觀念。論及生產數量之大,製作工藝之精,藝術造詣之高,則尤推瓷器上的龍紋。
  • 《山海經》中的八隻神獸,現在被人們看成吉祥、富貴的象徵
    《山海經》是一本奇書並且有著非凡的文學價值,它所包含的地理、歷史、文化等因素都有著很高的文獻價值。下面為大家八種神獸,它們現在都被世人稱之為吉祥、富貴的代名詞。中國古代神獸龍,傳說龍角似鹿、頭似駝、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鷹、須似鯰、耳似牛。
  • 傳統吉祥圖案——來自瓷器的祝福
    在生活中,人們常常用帶有吉祥寓意的圖案來表達對未來的祝福與期盼,這一點也充分體現於中國瓷器上。中國瓷器常見的裝飾有三種,分別是動物形象、植物圖案和宗教紋飾。動物形象動物形象是傳統陶瓷裝飾中的代表性圖案,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
  • 黃皮白肉籽料古典韻味的仙鶴牌子,傳統文化中帶有仙氣的吉祥鳥
    它就是讓無數文人墨客為此折腰的仙鶴,也是傳統文化中帶有仙氣的吉祥鳥。在東亞一些國家的文化中,仙鶴具有吉祥、忠貞、長壽的寓意。尤其在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中,仙鶴的形象融入了各種藝術之中,甚至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仙鶴的影子
  • 龍圖騰在中國文化的演變,最開始竟然是條蛇
    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龍在中國文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關於龍的起源上世紀40年代聞一多給出了解釋,在他看來原始人崇尚圖騰,龍顯示中確實沒有這種動物,而是一種組合體。蚌殼龍最早的龍——仰韶文化的蚌殼龍仰韶文化時間距今月6000年前,地點主要在黃河中下遊今天的甘肅到河南之間,仰韶文化屬於新石器彩陶文化時期,在仰韶文化古墓中發現的蚌殼龍被稱為中國最早的「龍」。圖片中的蚌殼龍雖然擁有龍的形體,但整體形象較為模糊,軀體較短,更似走獸,距離今天龍的形象存在很大的差別。
  • 炎黃文化裡的龍,是吉祥尊貴的象徵,和西方神話裡的龍有差別嗎
    炎黃文化裡的龍,是吉祥尊貴的象徵,和西方神話裡的龍有差別嗎?在我們炎黃子孫的眼裡,「龍」既是至高無上的神物,也是難得一見的祥瑞,所以我們都自稱「龍的傳人」。非常巧的是,西方的傳說裡也有龍,而且形象和我們東方龍差別不大,但是待遇卻截然不同。西方人眼裡的龍,是邪惡的化身。
  • 中西方文化中意義迥異的「四靈」:麒麟、鳳凰、龜和龍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導致東西方之間存在很大的文化差異。比如,「四靈」在中國傳統文化和外國文化中就被賦予了不同的象徵意義。在中國文化裡,四靈指的是麒麟、鳳凰、龜和龍四種動物,其中麒麟、鳳凰和龍在現實中並不存在,是人們想像並創造出來的。這四種動物在中國人的心中都是代表吉祥的瑞獸,而在西方文化中與四靈相對應的動物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