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星巴克齊名,如今大量關店,COSTA的咖啡王國撐不住了

2020-12-01 手機鳳凰網

作者:時代財經 王言

9月7日,星期一下午3點,儘管是工作日,廣州珠江新城國金店的COSTA咖啡仍然座無缺席。在這個核心商務區的寫字樓下,買一杯咖啡,坐下來閒聊或討論工作,依然是不少人的選擇。

珠江新城COSTA咖啡門店一角 時代財經攝

COSTA咖啡在廣州的紅火與近日媒體報導中大量門店關閉,形成了鮮明對比。據多家媒體報導,COSTA咖啡已經全面撤出青島市場,同時關閉了北京、上海和成都等地的部分門店,關閉門店數量超過了中國市場門店總量的10%。

9月7日,就目前門店運營情況等問題,時代財經聯繫了COSTA咖啡相關人士,對方回應稱,此次關閉部門門店是COSTA一直以來門店優化工作的持續,COSTA沒有放緩在中國開拓零售店的步伐,也會持續關注新的開店機會。

儘管COSTA明確表示並不會放棄中國市場,但在如今的咖啡「江湖」中,COSTA似乎慢了不止一拍。

根據官方數據,目前COSTA在中國市場約有400家門店,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數量已超過4000多家,兩者幾乎相差10倍。

在COSTA聲量逐漸走低之際,各大咖啡新勢力的擴張力度絲毫沒有減弱——星加拿大連鎖品牌Tim Hortons、日本咖啡%Arabica開始進軍中國市場,三頓半等網際網路咖啡也得到資本追捧……

被全方位吊打

在不少中國消費者眼中,COSTA是唯一能與星巴克齊名的洋咖啡連鎖品牌。

這與COSTA最初在中國的擴張策略不無關係。在很多城市,COSTA和星巴克總會「成雙成對」地出現。

此外,COSTA也打出與星巴克類似的「第三空間」概念,兩者的產品定價相近;除了出售咖啡產品外,COSTA也和星巴克一樣,做著咖啡杯等周邊生意。

雖然比星巴克晚了8年進入中國市場,這家英國咖啡品牌早期的擴張速度絲毫不亞於前者。根據公開信息,COSTA於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在前3年內開設的門店數量就達到了星巴克門店數量的25%,是星巴克同期發展速度的2.5倍。彼時,COSTA計劃在中國開設2500家門店,佔據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但如今,COSTA卻被競爭對手遠遠甩開。

以廣州珠江新城為例,在這一商圈,COSTA開設了3家門店,星巴克的門店至少有12家。從整個中國市場來看,兩者的門店數據也差了將近10倍。

開店拓城進取心不足,COSTA創新速度、追「熱點」的步伐也和對手差了一大截。

2019年至今,人造肉備受推崇,包括星巴克、肯德基、喜茶和奈雪等在內的餐飲品牌紛紛推出相關產品。借著新風口,星巴克們賺足了眼球,出盡了風頭。

反觀COSTA,產品依然局限在常規的咖啡飲品和烘焙製品。

9月7日,一位COSTA咖啡消費者告訴時代財經,雖然(COSTA咖啡)口感上有自己的特點和差異,但品類過於常規,缺少像星冰樂這樣的年輕化產品。

COSTA並非沒有跨出自己的邊界,時代財經留意到,COSTA近期推出了芒果乳酸菌冰冰茶、抹茶奶香酷樂冰等產品,但從效果來看卻不甚理想。以廣州珠江新城國金店為例,根據時代財經觀察,半個小時內,消費者在此購買的產品依然以咖啡飲品為主,未有人光顧上述新品。

相較於星巴克、喜茶等品牌,COSTA推新的數量和速度也弱於對手。餐飲分析師、凌雁管理諮詢機構創始人林嶽對時代財經分析表示,在產品推新的速度和數量上,星巴克要比COSTA領先1倍還不止。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咖啡市場競爭加劇和數位化的普及,不少品牌加快了布局線上,但COSTA節奏似乎又慢了一拍。

目前,星巴克已經打通了微信、支付寶等多個平臺,並推出了「啡快」、「專星送」等服務。對於COSTA來說,消費者能通過微信小程序進行線上消費,不過,因為COSTA南北市場分開運營,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受到了一定影響。

一位COSTA店員告訴時代財經,目前用戶可以通過COSTA小程序註冊會員充值,但儲值金額在南北大區不通用。這也意味著消費者在北京充值的金額,無法在廣州的COSTA門店使用。

公開資料顯示,COSTA在北京、青島等北方市場,由華聯咖世家(北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運營,而上海、四川、廣東等南方市場,由咖世家咖啡(上海)有限公司運營。

抱上可口可樂「大腿」?

2018年,COSTA被可口可樂以51億美元收購。抱上可口可樂的「大腿」,一度被外界視為COSTA翻身的一大機會。

不過,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可口可樂將COSTA收入麾下,更多是看中後者供應鏈優勢,而非門店前景。

2018年,可口可樂公司亞太區總裁John Murphy曾公開表示,收購COSTA不是要轉向實體零售,而是利用COSTA供應鏈為快餐客戶提供咖啡,滿足消費者對熱咖啡飲料的需求。

林嶽認為,對於可口可樂而言,咖啡連鎖零售屬於重資產業務,零售業在疫情影響下受損嚴重。在此情況下,可口可樂可能會甩掉一些包袱,包括一些虧損的門店等。

咖啡行業專家、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也持有類似觀點。他表示,可口可樂收購COSTA的主要目的並非想要進入咖啡連鎖行業,而是希望藉助COSTA的供應鏈、品牌和研發力,擴展自身在即飲咖啡領域的市場,以避免對碳酸飲料的依賴。

新東家志不在此,再加上疫情對咖啡連鎖行業的影響,這可能是COSTA近期關閉了部門門店的原因。

不過,在可口可樂品牌和渠道加持下,COSTA也開始探索連鎖咖啡之外的業務。

今年3月,COSTA在中國推出了兩款即飲咖啡,目前電商、超市和便利店等渠道均有銷售。

時代財經在廣州市場發現,COSTA即飲咖啡已經在永旺、全家等超市和便利店完成鋪貨,售價為7至8元/瓶,包括純萃美式與醇正拿鐵兩個品類,規格為300ml的PET包裝。

COSTA的即飲咖啡 時代財經攝

按照COSTA方面的說法,COSTA即飲咖啡目前銷售狀況良好,市場已擴大至賣場、商超、便利店、自動販賣機、電商在內的10萬多個零售點。

據時代財經觀察,COSTA即飲咖啡在中國市場遠未達到的「備受歡迎」的地步。一位永旺超市的售貨員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COSTA即飲咖啡銷量「還可以」,但總體來看銷量更高的是雀巢的同類飲品。

在電商渠道,COSTA即飲咖啡的銷售情況也不算樂觀。以淘寶為例,多個銷售COSTA即飲咖啡店鋪的月銷量都沒有超過1000單,而雀巢瓶裝咖啡月銷量大多破千甚至上萬。

除即飲咖啡外,今年6月,COSTA還宣布與九陽旗下的膠囊飲品機Onecup合作推出膠囊咖啡,進軍家用咖啡市場。

但在Onecup天貓官方旗艦店,三個COSTA膠囊產品的月銷量僅為60至200單。

擁擠的咖啡賽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COSTA傳出閉店消息時,咖啡賽道卻被越來越多的新老玩家追捧——此前瑞幸的財務醜聞絲毫沒有影響資本和消費者對於咖啡的熱情,星巴克聲稱將在中國市場新開至少500家門店,並逐步進行市場下沉;瑞幸雖然放緩了開店節奏,但也表明會在未來持續開設新店。

新勢力同樣兇猛——今年7月,獲得騰訊投資的加拿大連鎖咖啡品牌Tim Hortons在北京開設了2家門店。Tims中國表示,計劃未來在全國開出1500多家門店;日本咖啡品牌%Arabica也加快了布局速度,目前已在中國開設20多家門店。

茶飲品牌也在試圖瓜分COSTA們的市場份額。結合茶飲特點,喜茶和奈雪等品牌已經從去年開始推出多款咖啡飲品。

就連COSTA切入的即飲咖啡賽道,如今也十分擁擠。

據英敏特統計,雀巢目前是中國即飲咖啡市場當之無愧的老大,佔據68.3%的市場份額,而排名第二的三得利市場份額僅為4.8%。

同時,除了COSTA即飲咖啡外,可口可樂在中國市場還布局了自己的「親兒子」喬雅咖啡和可口可樂咖啡+;星巴克、統一也已經佔據了穩定的市場份額;農夫山泉等品牌也在近兩年不斷跨界入局……

珠江新城永旺超市的即飲咖啡貨架 時代財經攝

今年9月,網際網路咖啡連咖啡宣布回歸,轉做咖啡零售市場;同一月,精品速溶咖啡品牌三頓半宣布完成過億元的B輪融資;6月,電商咖啡品牌永璞完成了千萬級的首輪融資。

在COSTA進入中國之初,中國咖啡市場稱可謂是一片荒蕪,這也是COSTA有勇氣喊出「佔據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口號的原因,但隨著如今行業競爭的加劇,自身創新、變革等問題的顯現,如今COSTA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將更加複雜。

相關焦點

  • 咖啡年報|星巴克、luckin、costa經典款測評,哪家更好?
    諸位下場的大佬,不管是以財力敲門,還是以江湖地位佔位,想最終贏得顧客的青睞,還得以實力說話,對真愛咖啡的顧客來說,好喝才是硬道理。如果從品牌影響力、知名度和咖啡品質的穩定性看,老牌咖啡星巴克、costa和新晉咖啡瑞幸基本形成了咖啡行業的「三足鼎立」之勢。
  • 「千年老二」COSTA落敗星巴克?大幅關店何去何從?
    星巴克咖啡的鐵打「CP」,英國老牌連鎖咖啡COSTA,如今也撐不住了,加入了關店的大潮。據媒體報導,COSTA北京和青島兩地已關近40家門店,其中,COSTA從8月開始陸續撤離了在青島的全部門店。對此,COSTA回應稱,並沒有放緩在中國開拓零售店的步伐,公司也會持續關注新的開店機會,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 星巴克、COSTA、瑞幸的咖啡冰飲,哪一款才是咖啡達人最愛?
    近日小編分別購買了星巴克、costa還有luckin coffee三個品牌的夏日冰飲,並邀請了咖啡達人松果一起進行了一場簡單的冰飲測評,一起來看看吧!對於消費者來說,喝咖灰最在乎的無疑就是口感、價格、購買方式了。
  • 開店開在星巴克旁邊,如今撤出一座大城市,COSTA咖啡怎麼了?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曉慶 攝這個創辦於1971年的英國品牌,曾把星巴克視作最大的競爭對手,總愛開在星巴克旁邊。但現在,星巴克依舊在攻城略地,而COSTA咖啡已從不少人的身邊消失。青島、北京、杭州都在關店據青島新聞網報導,8月開始,COSTA陸續撤離了在青島的全部門店,有些原本COSTA的門店正在裝修新品牌,有些已經換成了別的品牌。在大眾點評搜索青島的COSTA門店,已經查不到任何堂食門店信息。
  • 與星巴克不相上下的COSTA咖啡最近頻關店?但門店選址仍值得借鑑
    【金口岸】現磨咖啡市場現在基本已經進入白熱化階段。近期,咖啡連鎖COSTA頻頻關店的新聞引得大家議論紛紛。說起咖啡連鎖,大家肯定會想起咖啡界大佬星巴克,而行業內也的確總是將星巴克和COSTA 做比較。同是國外咖啡連鎖品牌,Costa 誕生於英國,星巴克誕生於美國,而且很巧妙的是,都同是創立於 1971 年。
  • 咖啡巨頭的衰落:它曾是星巴克勁敵,如今卻少有人問津
    據《北京商報》報導,北京市豐臺區梅市口路的原上島咖啡加盟商方面曾透露,與上島咖啡的加盟關係是只要給錢就行,每年要交5萬-6萬元,其他的包括員工培訓、技術支持都不管。老闆覺得這個錢花得冤枉,所以就退出加盟了。
  • 它與星巴克齊名,透著一種貴族氣息
    大家好我是本期小編水木旦,今天就為大家介紹的是咖啡界的「大佬」costa coffe咖世家。Costa是源於義大利風格,且帶有歐洲貴族氣息的咖啡。雖然今天的咖世家已經遍及全球,但是殊不知咖世家的年齡並不是很長。Costa兄弟於1978年在倫敦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咖啡店,後來在他們朋友家庭的幫助下,咖啡店越做越強開了分店。
  • 關店盤點:2020,我的餐廳就這樣倒閉了
    雖說每年餐廳關店和倒閉,本就是司空見慣的現象,但是在今年上半年,疫情為原本正常的「新陳代謝」按下了加速鍵。  這些選擇關店的品牌,有的是老字號餐飲,有的是深耕餐飲多年的連鎖品牌,有的曾是知名餐飲品牌,還有的曾是紅極一時網紅餐飲。  他們或是悄然關店,或是斷臂求生,再或是苟延殘喘的活著。
  • 迎來一波關店潮後,COSTA宣布開啟加盟計劃
    未來,COSTA將開啟城市加盟計劃,以「零售門店+咖世家咖啡·快選」的方式推進全國布局。據了解,COSTA於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作為源自英國的咖啡品牌,曾經在國內與星巴克齊名。2018年,COSTA被可口可樂以51億美元收購,目前在國內有400餘家門店。
  • 總愛開在星巴克旁邊的 COSTA 咖啡,為何慢慢消失了?
    總愛開在星巴克旁邊的 COSTA 咖啡,為何慢慢消失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消費者隱約都會有這樣的印象:儘管進入中國比星巴克要晚上十幾年,但 COSTA 似乎是唯一能與其抗衡的外國咖啡連鎖品牌。這種認知來自於二者的門店,比如在同一商圈,總會看到這對「綠色和紅色」的咖啡店組合成對出現——像極了麥當勞和肯德基。除了咖啡,星巴克還賣杯子,COSTA 也一樣,甚至保溫杯都有同一個供應商膳魔師。
  • COSTA咖啡全面撤出青島市場,幹不過星巴克,甚至不如瑞幸
    ,在晚睡早起的生活中,一杯咖啡能提振精神,讓人更好的投入工作。同時,相比其他飲料,咖啡含糖量低,能刺激味蕾。而國內咖啡品牌也有很多,如星巴克、COSTA、瑞幸,還有一些奶茶店也推出了咖啡系列產品。  今年,在疫情下, 零售飲品品牌均受到衝擊,在咖啡品牌內,COSTA受到的影響比較大。
  • 與星巴克、COSTA相比 太平洋咖啡定位有何不同?
    每一種坐下來喝杯咖啡的心態,都能夠成就一家咖啡館。無論你面對的競爭對手多麼不可戰勝,重要的是,你是否知道,你的咖啡為什麼獨特?與星巴克、COSTA相比,太平洋咖啡的定位更加「商務」、「奮鬥」。      太平洋咖啡很早就設立了企業咖啡服務部,為餐飲業包括酒店、餐廳、俱樂部等提供各種咖啡解決方案。
  • 撤出青島、北京閉店,這10年COSTA「錯過」了什麼?
    北京多家costa暫停營業COSTA咖啡進入中國是帶著光環的。無論是發展史、全球門店,還是咖啡自販賣機業務、家用咖啡及咖啡烘焙業務,COSTA咖啡帶來了與星巴克不同的咖啡文化。2007年,COSTA在上海南京路步行街開出首家門店。據媒體報導,2012年COSTA在國內門店數量突破200家,今年年初則在國內擁有逾500家門店。
  • Costa的尷尬:沒有精品咖啡的命 卻得了精品咖啡的病
    咖啡界最近在談什麼?星巴克的烘焙工坊店?Blue Bottle什麼時候來中國開店?又有哪個精品咖啡黑馬一般橫空出世?就在星巴克一年500新店的瘋狂擴張、精品咖啡雨後春筍般的崛起中,有一個品牌的存在感正在變得越來越弱。它出了什麼問題?我的觀察是:它沒有精品咖啡的命,卻得了精品咖啡的病。
  • 瑞幸、Costa和星巴克狹路相逢?
    日常咖啡的選擇,大多是星巴克Costa和鋪天蓋地廣告的瑞幸咖啡。大多數人的咖啡啟蒙導師都是星巴克,它們常見於日常朋友圈;Costa稍稍次之,粉絲數量也不可小覷;而瑞幸咖啡作為業內小輩,雖起步晚但後來居上,口碑也是相當不錯。
  • 星巴克和Costa的差別是什麼?-虎嗅網
    星巴克為什麼是好生意?下面講講星巴克,咖啡從理論上說是好生意。以前去喝咖啡,最早在八十年代的美國,大家是去dunkin donuts (甜甜圈連鎖店)或者麥當勞去買咖啡,買一個1塊錢的咖啡就走,當時咖啡定價是不高的。但星巴克開創了第三空間的概念,家是第一空間,辦公室是第二空間,第三個就是星巴克的咖啡屋。你可以在裡面聽音樂,約人見面,它的咖啡店給人的感覺就是很cozy。
  • 澳大利亞:本土咖啡文化「逼走」星巴克
    那麼對於多民族移民混搭的澳大利亞墨爾本呢,世人多聽聞澳洲的葡萄美酒,而更貼近本地人生活的,是咖啡。墨爾本是整個澳洲的咖啡首都,與巴黎,維也納,西雅圖,哈瓦那,溫哥華,聖保羅這幾個咖啡文化重鎮齊名世界。 雨果網從《澳洲新快網》5月3日的報導中獲悉,2000年澳大利亞第一家星巴克在雪梨CBD開業,隨後迅速在全國擴張到87家,然而好景不長,2008年,星巴克不得不一口氣關掉61家店面。
  • 星巴克如何講好雲南咖啡的故事?
    來自中國雲南的咖啡豆愈發頻繁地出現在手衝咖啡的菜單上,並且一度引發咖啡行業的討論與關注。因為在過去雲南咖啡豆與考究口味與衝煮方式的精品咖啡尚有距離。但如今,故事已經不同以往。十年前星巴克曾推出採用中國優質阿拉比卡咖啡豆調配的鳳舞祥雲綜合咖啡;隨後,2007年,星巴克首次在中國推出單一來源雲南咖啡,星巴克用自己的行業地位為雲南咖啡背書。直至兩款全新的雲南臻選咖啡豆上市,則證明雲南咖啡豆的實力已經不容小覷——因為臻選品牌對於星巴克而言格外重要,它是星巴克在精品咖啡領域的代表。星巴克首次推出雲南臻選咖啡豆。
  • 麥當勞要掏25億,星巴克投10億,國際巨頭為何加碼中國咖啡?
    閃電速度完成赴美上市、隨即陷入造假風波的瑞幸咖啡,作為中國本土咖啡品牌試水者,亦曾在招股書中指出,2018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6.2杯,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處於較低水平,2018年中國大陸地區咖啡人均消費量僅為德國的0.71%,美國的1.6%。2019年我國人均咖啡消費量約為7.2杯。
  • 鄭州的「咖啡江湖」又熱鬧了 COSTA將有兩家店本月亮相
    變化  從「第三空間」到「長在手機上」 外送咖啡是新出口?  瑞幸咖啡來鄭的消息在業內激起了不小的「波瀾」,因為相對於傳統意義上的咖啡店星巴克和COSTA而言,這個咖啡「新物種」用的是完全不一樣的「打法」,扯開了咖啡市場的另一個出口:外送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