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晚間,*ST華塑發布業績預告,預計公司2020年上半年虧損650萬元~800萬元,上年同期虧損金額837.44萬元。
根據深交所上市規則,華塑因2018、2019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淨利潤為負值,2019年度經審計期末淨資產為負值,公司股票交易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的特別處理。此外,公司實控人李雪峰在2019年10月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遭證監會立案調查。
內外交困之下,*ST華塑股價在5月19日一度跌破1元面值,淪落到退市邊緣。然而,在湖北國資潛在的入主預期下,*ST華塑迎來轉機,股價也得以脫離「危險區」。截至7月21日,公司股價收於1.86元,較5月20日最低價0.92元成功翻倍。
自2001年以來,華塑控股扣非淨利潤已經連續虧損17年。但每每在華塑控股「披星戴帽」的關鍵時刻,總會有企業或則個人挺身而出,或則贈送公司,或則直接贈送現金來江湖救急。
6月16日晚間,*ST華塑披露增發方案,公司擬以1元/股價格向湖北資管定增2.48億股。本次增發完成後,湖北資管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公司實控人將變更為湖北省國資委。7月13日晚間,該定增方案獲得湖北省國資委批覆的公告。
上市27年的不死鳥華塑控股,能否迎來湖北國資委這一新主人?
一、上市以來三次更名 前後7任控股股東
對老一點的股民來說,華塑控股並不陌生。資料顯示,華塑控股的前身是四川天歌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歌科技),是由四川省南充羽絨製品廠所組建成立。1993年5月,天歌科技在深交所上市,主營業務包括服裝、物業及外貿業務。
然而,僅僅天歌科技在上市5年後,公司控股股東就由四川省南充羽絨製品廠變為湖北正昌集團公司。2002年,天歌股份控股股東再次變為山東同人實業有限公司(下稱「山東同人」)。兩年之後,天歌科技公司名稱由「四川天歌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同人華塑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也由「天歌科技」更改為「同人華塑」。
2007年,由於控股股東山東同人所持股份被司法拍賣,競買其股份的濟南鑫銀投資有限公司又成為公司第四任控股股東。2009年,公司名稱再次由「同人華塑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華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變也更為「華塑控股」。
2012年12月,濟南鑫銀投資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山東金嶺鐵礦又將濟南鑫銀投資有限公司51.00%國有股權進行公開拍賣,最終,自然人劉永華以人民幣1.5億元成交,劉永華本人也成為華塑控股第五人實際控制人。
隨著股權分置的推進,華塑控股在2013年再次迎來公司第六任控股股東。資料顯示,2013年12月,成都麥田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田投資」)採取向本公司「捐贈資產對價+資本公積金轉增」的組合方式進行股改對價安排。2014年1月通過一些列複雜的操作,麥田投資最終以24.13%的持股比例成為華塑控股第六任控股股東,並持續至今。
然而,麥田投資的股權在3年後再次變更。資料顯示,2017年3月,李雪峰控制的浦江域耀斥資約11億元,完成收購西藏麥田100%股份的交易,成為華塑控股第七人實際控制人。
然而,儘管華塑控股先後迎來多位股東,但公司的盈利難題始終沒有解決。自2001年以來,公司多次退市風險警示,並不止一次「披星戴帽」。如下圖所示,公司截止目前的曾用名就多達12個,自2006年首次遭遇「披星戴帽」後,華塑控股又在2010年、2013年及2020年再次收到退市風險警示並被「披星戴帽」。
二、營業收入7000萬虧損1.3億 華塑控股是幹嘛的?
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華塑控股實現營業收入7,012.21萬元,同比下降94.2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949.60萬元,同比下降141.05%。
對於主營業務的大幅下降,華塑控股在年報中解釋為大宗商品貿易業務停止所導致。資料顯示,2018年,李雪峰向公司無償贈予櫻華醫院51%的股權,將公司主業由大宗商品貿易轉型為全科醫療服務,自當年7月起,華塑控股貿易業務就全面終止。因此,華塑控股過去三年主營收入由22.41億元降至12.09億元,最後降至0.7億元。
然而,醫療資產的注入,並沒有華塑控股經營虧損的局面。2019年8月,李雪峰妻子張子若又向上市公司無償贈與京博威億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博威億龍」)100%股權。
華塑控股在2019年年報中披露,控股子公司櫻華醫院主要開展全科醫療服務;此外,公司通過博威億龍開展舞臺美術視覺呈現、視覺工程製作實施等相關業務。2019年,公司醫療服務業務實現收入0.56億元,會展服務及其他業務實現收入447萬元,整體收入規模及淨利潤都尚小。
2019年全年,華塑控股虧損近1.3億元,遠超過公司主營業務收入。華塑控股表示,公司與興源環亞合同糾紛一案中,計提非經常性損益支出「政府收儲土地補償款和賠償款」及相應利息,導致本期虧損約7,676.42萬元;此外,公司對上海友備的應收帳款單獨進行減值測試,計提減值準備形成非經常性損益,導致本期虧損約4,624.32萬元。
儘管很多老股民聽過華塑控股的大名,但恐怕很少人能準確說出公司的主營業務情況。實際上,伴著著控股股東走馬觀花的更替,華塑控股主營業務也多次變更。
2009年,同人華塑主做塑料型材、鋁合金型材及門窗。2013年,隨著麥田的入主,華塑控股又獲得了麥田園林100%股權,公司主營業務拓展至園林設計施工領域。然而在2018年,麥田園林92.85%的股權又被出售。
華塑控股在年報中坦陳,公司目前核心競爭力較弱,正積極探索解決公司經營過程中面臨問題的解決辦法,包括但不限於債務處置、資產處置、公司併購等。隨著公司定增方案的獲批,華塑控股似乎又一次找到保殼之路。
三、一元定增獲批 不死鳥再次絕處逢生?
作為資本市場資深玩家,華塑控股在二級市場又被稱為「不死鳥」。儘管公司多次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但每每在其「披星戴帽」的關鍵時刻,總會有企業或則個人挺身而出,或則贈送公司,或則直接贈送現金來江湖救急。
除了2018年李雪峰無償贈予的櫻華醫院51%股權、2019年張子若無償贈與博威億龍100%股權的股權外,麥田投資也在2013年通過贈與資產的方式,繞過監管層對資產重組的相關要求,達到了曲線控股的目的,並讓華塑控股當年淨資產轉正。
儘管華控控股可以通過種種財務技巧,確保公司每當連續虧損兩年之後,在第三年獲得帳面的盈利以保住上市公司的位置。但虧多賺少的情況,往往導致華塑控股淨資產每每虧成負數,這又成為公司保殼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與其費力的去「盈利」,不如直接向公司贈送來的直接。
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華塑控股再一次連續兩年虧損。更嚴重的是,公司淨資產也再次變為負數(-9793萬元)。因此,華塑控股不光要解決公司虧損問題,還要將公司淨資產轉正才能規避退市風險。
此外,2019年,10月18日晚,華塑控股公告稱,公司收到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李雪峰轉發的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李雪峰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證監會決定對其立案調查。
因此,在華塑控股今年再次披星戴帽之後,市場一度擔心內外交困之下,公司退市危機恐難化解。事實證明,不死鳥華塑絕非浪得虛名。
6月16日晚間,*ST華塑披露增發方案,公司擬以1元/股價格向湖北資管定增2.48億股,募資總額約2.48億元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本次增發完成後,湖北資管將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公司實控人將變更為湖北省國資委。若公司增發成功,公司淨資產也順利轉為正數,下一步只需要做到帳面盈利,華塑控股就將再次華麗轉身。
然而,*ST華塑定增方案中並沒有提及湖北資管對公司業務層面的規劃,以及對公司退市壓力的應對方案。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9月,*ST華塑的控股股東西藏麥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藏麥田」)與湖北資管籤署了《股票質押合同》,西藏麥田將持有的1.98億股*ST華塑股票分兩筆質押給湖北資管,融資金額為7億元,融資用途為償還西藏麥田所欠東吳證券的債務。以1.98億股、7億元債權估算,湖北資管的成本為3.54元/股。
有市場人士分析認為,湖北資管之所以參與公司定增,是因為不願意看到公司退市而損失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李雪峰本人原本擔任華塑控股董事長,但這一情形不符合《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為消除上述調查對上市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影響和障礙,李雪峰已經辭去公司董事長及董事職務,以使得上市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順利進行。
目前看,如果該定增計劃沒有及時獲批,*ST華塑退市壓力仍難以化解。針對該定增方案的諸多疑問,京達財經曾發函向華塑控股相關部分詢問。截至本人發稿之日,華塑控股尚未做出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