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種蝙蝠高質量基因組公開,蝙蝠免疫病毒的能力,終於有眉目了

2020-08-04 宇宙科學人

審核-小文

作為哺乳動物中的「異類」,蝙蝠可以說憑一己之力,硬生生在鳥類的天空中,闖出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不過,一直到今天,蝙蝠的祖先究竟是誰,這個問題,還是沒有答案。


6種蝙蝠高質量基因組公開,蝙蝠免疫病毒的能力,終於有眉目了


究竟誰是蝙蝠的祖先?

在民間的傳說中,蝙蝠的祖先是老鼠,不過事實上,雖然蝙蝠在不飛行的情況下,匍匐在地上看起來的確和老鼠有一點相似,可事實上,它們之間卻一點關係都沒有。

一直到今天,沒有任何的古生物化石可以表明蝙蝠的祖先身份,甚至就連蝙蝠究竟起源於什麼時期,這個問題也是未知的。


6種蝙蝠高質量基因組公開,蝙蝠免疫病毒的能力,終於有眉目了


有觀點認為,蝙蝠可能在恐龍時代,就已經出現了。而通過化石分析,類似蝙蝠的翼手目生物,的確出現於8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不過,這並不能說明這個時候蝙蝠就已經出現了,畢竟從蝙蝠的直系祖先進化到蝙蝠,還需要漫長的時間。

據報導,日前來自於歐洲的科學家團隊,在通過對馬鐵菊頭蝠、埃及果蝠、蒼白矛吻蝠、大鼠耳蝠、庫氏伏翼蝠以及獒蝠等蝙蝠進行科學研究後,發現蝙蝠的祖先是一種具有回聲定位能力的動物,在它們朝著蝙蝠演化的過程中,它們的聽力基因被最大程度的保留,而且在演化過程中,還被不斷完善,成為了蝙蝠的「超能力」之一。


6種蝙蝠高質量基因組公開,蝙蝠免疫病毒的能力,終於有眉目了


歐洲科學家公開六種蝙蝠高質量基因組

在7月22日的英國《自然》雜誌上,歐洲科學家團隊公開發表了最新的蝙蝠研究成果,公布了和蝙蝠有關的六種高質量參考基因組,這些基因組的問世,對於日後研究人類的健康和疾病治療,都有著重大的意義。

為何這麼說呢?因為蝙蝠作為自然界中的「奇葩」生物,它又被稱作「移動病毒庫」,蝙蝠體內至少攜帶數十種病毒,可是它們自身卻絲毫不會受到影響。原因很簡單,因為蝙蝠的免疫系統超級強大,讓它們作為病毒的天然宿主,並不會被病毒感染。


6種蝙蝠高質量基因組公開,蝙蝠免疫病毒的能力,終於有眉目了


所以,對於科學家們來說,充分了解蝙蝠的抗病毒機制,並且掌握蝙蝠的病毒傳播機制,這些都可以幫助人類從源頭避免被蝙蝠攜帶的病毒所感染,同時,也可以通過DNA研究比對,有機會讓人類也擁有類似蝙蝠的超強大免疫系統。


6種蝙蝠高質量基因組公開,蝙蝠免疫病毒的能力,終於有眉目了


說起來,人類對於蝙蝠總是心生厭惡,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它們不斷傳播病毒,多次為人類世界帶來災禍。可事實上,自然界中任何一種生物的存在,都有它的道理,這次科學家們公開了蝙蝠的高質量基因組,就是我們對於蝙蝠研究上很好的一次突破,日後人類和蝙蝠也有機會做到和平相處。

資料來源

《科技日報》7月23日文章《六種蝙蝠高質量基因組公開,為理解其超常適應力提供遺傳學線索》

相關焦點

  • 新發現:蝙蝠不僅攜帶病毒,病毒序列已經嵌入其基因組
    不過它們最引人關注的特點還是它如病毒倉庫一般強大的藏毒能力。從SARS到新冠的一系列冠狀病毒,在非洲、東南亞以及澳洲引發大規模傳染病的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和亨德拉病毒,還有號稱人類黑板擦的伊波拉病毒,都是蝙蝠體內的常駐嘉賓。
  • 蝙蝠攜帶多種病菌,為何不會生病?原來它含有6種特殊基因
    該論文指出研究人員發現了從六種蝙蝠體內發現了具有高度參考價值的基因組,對於這些基因組的深入研究或許可以讓我們弄清楚蝙蝠為什麼具有超強的環境適應能力。來自愛爾蘭都柏林大學、荷蘭普朗克心理語言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共同展開了這次的研究,他們的研究人員對馬鐵菊頭蝠、大鼠耳蝠、埃及果蝠等六種蝙蝠展開了基因測序,並且在漫長的研究工作中發現了一些高質量的基因序列。之所以稱這些基因序列是高質量的,是因為它們有助於科學家研究蝙蝠超強適應能力的根本原因。
  • 蝙蝠身上究竟有多少種致命病毒,人類今後和蝙蝠如何共生?
    2020年4月10日消息,史密森學會全球衛生項目的研究人員,在緬甸的蝙蝠體內新發現6種冠狀病毒,這些病毒之前沒有在其他地方發現過。他們將對這些病毒跨物種傳播的可能性進行研究,以評估它們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 蝙蝠身上有許多病毒,為什麼蝙蝠不會死亡?
    科學家發現,讓蝙蝠成為毒蠱而不死的關鍵在於: 蝙蝠抑制炎症的能力[1]。 人類染上病毒後,免疫系統對抗感染的第一步反應就是炎症反應,發燒是其典型症狀。雖然炎症反應在適當控制時有助於對抗感染,但也有證據表明它促進了傳染病造成的損傷,也推動了衰老和年齡相關性疾病。
  • 蝙蝠如何在6500萬年裡戰勝病毒
    圖片來源:OLIVIER FARCY 蝙蝠一直在感染與新冠病毒相似的病毒,卻沒有任何已知症狀。現在,最新的對橫跨蝙蝠家族樹的6個物種的基因組測序,顯示了它們在6500萬裡是如何戰勝病毒的。7月22日,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報告中稱,新冠病毒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目前的全基因組基因序列系統進化分析結果顯示,蝙蝠似乎是該病毒的宿主,但中間宿主尚未查明。  近幾十年來,世界上經歷的很多傳染病暴發事件,病毒的源頭都指向蝙蝠。為了解決這樁「懸案」,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石正麗研究員和崔傑研究員對全國各地的大量菊頭蝠進行取樣。他們對生活在洞中的蝙蝠進行了長達5年的監測,收集新鮮的蝙蝠糞便和肛拭子樣本。終於在雲南省的一處洞穴內找到類似於人類版的冠狀病毒毒株。  他們對來自這些蝙蝠的15株毒株進行基因組序列分析,發現它們共同包含構成人類版病毒的所有基因組組分。
  • 「乘風破浪」的蝙蝠——耐受病毒,長壽有方
    先天性免疫應答能夠感知細胞質DNA和外源RNA,對幹擾素基因的上調和TNFα等其他炎性細胞因子的產生做出反應。蝙蝠經歷了物種進化適應,通過丟失PYHIN基因和STING中的調控位點突變,從而減弱了對細胞質DNA的感知。這導致TNFα和其他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降低,而抗炎性細胞因子如IL-10上調。
  • 感染過那麼多病毒,蝙蝠自己為什麼沒事?
    作者:文樂樂蝙蝠一直在感染與新冠病毒相似的病毒,卻沒有任何已知症狀。現在,對橫跨蝙蝠家族樹6個物種的基因組測序顯示了它們在6500萬年裡是如何戰勝病毒的。7月22日,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這一成果是研究蝙蝠超級免疫系統的一個極好起點。」未參與該工作的研究蝙蝠進化的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後Laurel Yohe表示。
  • 蝙蝠的體內有病毒,為什麼它們卻沒事?
    超高的體溫:為了適應飛翔,蝙蝠的體溫常年保持在40℃,這就相當於持續不斷地發著高燒,高燒會殺死,抑制蝙蝠自身的病毒。強悍的修復力:蝙蝠的細胞十分強悍,即使細胞因高燒發熱受損也能快速修復,讓細胞仿佛永生,有了這兩個殺手鐧,蝙蝠及時五毒俱全,也依然能夠活得好好的。
  • 研究揭示蝙蝠適應性進化
    研究揭示蝙蝠適應性進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4 16:52:37 愛爾蘭都柏林大學Emma C. Teeling、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Eugene W.
  • 神奇的大自然:為什麼蝙蝠身上有這麼多病毒還能活蹦亂跳?
    二、那蝙蝠身上,到底有多少病毒?蝙蝠除了病毒,身上還有很多寄生蟲或細菌,這些都可能讓人類生病。目前已知蝙蝠身上有將近140種會致病的病菌,而其中有超過60種是人畜共通的,也就是說可以間接或直接傳染到人類身上,讓我們來場大病。
  • 活在暗夜的精靈,蝙蝠為何能與病毒共生?真相全在基因之中
    蝙蝠的起源大約可以追溯到3500萬年前,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一些體型較大的蝙蝠可能與靈長類的關係更近,這些大型蝙蝠與靈長類都有著同樣高級的視覺能力,他們指骨長度的比例也非常相似。病毒就像是一個等待激活的機械裝置,當進入生物體內接觸它時,它才會開始活動,離開生命體它就又陷入待機狀態。這一行為有些類似於動物的冬眠,但又略有些不同。我們狹隘意義上的生物病毒是一種獨特因子,他們進入人體後有時帶來的是益處,但有時候帶來更多的是危害。同時感染病毒不僅有植物病毒,動物病毒還有細胞病毒。
  • 為什麼蝙蝠攜帶數千種病毒,自身卻沒事?
    為啥蝙蝠就沒被這些病毒給弄死呢?真的就只有蝙蝠體內病毒特別多嗎?這是真的,來自蝙蝠的病毒比來自其它動物的要多得多,這得說到蝙蝠的一些「絕活」,是這些特性讓它們成為了成功的物種,也是這些特性讓蝙蝠成了專養病毒的「毒蠱」。
  • 蝙蝠是飛行的「病毒庫」,攜帶上千多種病毒,卻為何安然無恙
    蝙蝠是一種令人討厭的生物,因為它是病毒的攜帶者,據了解,蝙蝠身上攜帶上千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就有500多種,由此可以看出,蝙蝠就是一個會飛行、移動的「病毒庫」。蝙蝠身上的每一種病毒都是致命的,任何一種病毒都會引發嚴重的災難,那蝙蝠身上具有上千種的病毒,為何它卻能安然無恙呢?
  • 蝙蝠身上有百種病毒,蝙蝠為何百毒不侵
    近些年,在人類群體傳播的傳染病大都來自蝙蝠等動物!特別是蝙蝠,作為哺乳動物中的唯一空軍! 自身攜帶了一百多種病毒,有伊波拉,狂犬病、SARS等。隨便一種在人身上適應突變,都有滅絕人類的能力!
  • 為何蝙蝠攜帶如此多危險病毒而自身卻不致病?
    蝙蝠大約有1200多種,佔所有哺乳動物物種的四分之一左右,它們是唯一能夠真正飛行的哺乳動物,生活在我國的蝙蝠大約有120種。蝙蝠常與吸血鬼、鬼屋和恐怖故事相聯繫,實際上,這些會飛的哺乳動物對人類極為有益。以血液為食的蝙蝠僅有3種,70%的蝙蝠以昆蟲為食,包括蒼蠅、蚊子、甲蟲和蟑螂等,每隻蝙蝠一晚能吃掉體重一半的昆蟲,它們在消滅害蟲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它這種「六親不認」的功能,就是為了保護機體,因為病毒等致病病原體也是帶有核酸片段的。 而蝙蝠作為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巨大的能量消耗會加劇細胞的損傷和碎裂,產生更多的細胞碎片,導致身體內頻繁的免疫攻擊,甚至激發強烈的炎症反應。這無疑是不利於生存的。因此蝙蝠捨棄了一些執行免疫反應的基因,將識別異物的敏感度調低,防止免疫系統大驚小怪。
  • 蝙蝠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在體內藏這麼多致命病毒?
    為了解決這樁「懸案」,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石正麗和崔傑對全國各地的大量菊頭蝠進行取樣。他們對生活在洞中的蝙蝠進行了長達5年的監測,收集新鮮的蝙蝠糞便和肛拭子樣本。終於在雲南省的一處洞穴內找到類似於人類版的冠狀病毒毒株。他們對來自這些蝙蝠的15株毒株進行基因組序列分析,發現它們共同包含構成人類版病毒的所有基因組組分。
  • 走近蝙蝠,了解蝙蝠
    但其實人們真正應該害怕的是他們身上所攜帶的致命病毒。蝙蝠是天然的病毒庫,根據調查研究平均每隻蝙蝠身上攜帶的病毒超過140多種,能夠傳播到人類身上的至少有60多種。而據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建立的全球蝙蝠病毒資料庫(DBatVir)顯示,在全球69個國家,科學家已在近200種蝙蝠身上發現超過4100種病毒,其中冠狀病毒超過500多種,包括從蝙蝠身上最近新發現的200多種冠之所以說蝙蝠是天然的病毒庫是因為它在攜帶大量病毒的同時自己卻並不會因此而致命。而這些病毒一旦被人類或者牲畜所感染,那很可能是致命的。
  • 了解一下蝙蝠的危害性
    蝙蝠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現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