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八大菜系,哪種最好吃?

2021-01-09 閃電新聞

中國是一個餐飲文化大國,論到菜式之多、味型之廣、做法之精巧繁複,在世界範圍內都是首屈一指。幾千年來,由於受到各地環境、氣候、物產、風俗以及飲食習慣的影響,中餐形成了各種具有地方風味特色的流派。

目前受到廣泛承認的八大菜係為粵菜、川菜、魯菜、淮揚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八大菜系,每個菜系的特點和代表名菜。

1.粵菜

粵菜,即廣東地方風味菜,狹義上的粵菜指廣州府菜,也就是廣州菜,此處的廣州府含:順(德)、南(海)、番(禺)。

廣義上的粵菜又稱「潮粵菜」,由廣州菜(順德菜)、客家菜、潮州菜(汕尾菜)發展而成,三大菜系類型各異,其中廣州菜和東江菜(客家菜)近似。粵菜因其選料嚴格、做工精細、中西結合、質鮮味美等特點而名揚天下。

粵菜系的形成和發展與廣東的地理環境、經濟條件和風俗習慣密切相關。廣東地處亞熱帶,瀕臨南海,雨量充沛,四季常青,物產富饒。故廣東的飲食,一向得天獨厚。早在西漢《淮南子·精神篇》中就載有粵菜選料的精細和廣泛,而且可以想見千餘年前的廣東人已經對用不同烹調方法烹製不同的異味遊刃有餘。

粵菜集南海、番禺、東莞,順德、中山等地方風味的特色,兼京、蘇、揚、杭等外省菜以及西菜之所長,融為一體,自成一家。

取百家之長,用料廣博,選料珍奇,配料精巧,善於在模仿中創新,依食客喜好而烹飪。如京都骨、炸溜黃魚、蝦爆鱔背等,乃吸取京菜口味而創新;鐵板牛肉、魚香雞球、宮保雞丁等等,借鑑了川菜口味;五柳魚、東坡肉、酒嗆蝦是浙菜口味;聞名嶺南的太爺雞是徽菜口味;而西汁豬扒、茄汁牛扒等,則是從西菜移植而來的。

廣東清人竹枝詞曰:響螺脆不及耗鮮,最好嘉於二月天,冬至魚生夏至狗,一年佳味幾登筵。把廣東豐富多樣的烹飪資源淋漓盡致地描繪了出來。粵菜選料廣博奇雜,舉凡各地菜系所用的家養禽畜,水澤魚蝦,廣州無不用之;而各地所不用的蛇、鼠、貓、狗、山間野味,粵菜則視為上餚。

粵菜注意吸取各菜之長,形成了多種烹飪形式,是具有自己獨特風味的菜系。

廣州菜清而不淡、鮮而不俗、選料精當、品種多樣,還兼容了許多西菜做法,講究菜的氣勢、檔次。

潮州古屬閩地,故潮州菜匯閩粵風味,以烹製海鮮菜和甜食見長,口味清醇,其中湯菜最具特色。

客家菜又稱東江菜,客家為南徙的中原漢人,聚居於東江山區,其菜鄉土氣息濃鬱,以炒、炸、焗、燜見長。粵菜總體上的特點是選料廣泛、新奇且尚新鮮,菜餚口味尚清淡,味別豐富,講究清而不淡,嫩而不生,油而不膩,有「五滋」(香、松、軟、肥、濃)、「六味」(酸、甜、苦、辣、鹹、鮮)之別。時令性強,夏秋講清淡,冬春講濃鬱,有不少菜點具有獨特風味。

粵菜有「三絕」之說:炆狗、焗雀和燴蛇羹。

炆狗,選砧板頭、陳皮耳、筷子腳、辣椒尾形的健壯之狗,還要以「廣東三件寶」——陳皮、老薑、禾稈草伴以製作,加上料酒、老抽、柱侯醬、片糖等炆制,食時還配上生菜、塘蒿、生蒜,佐以檸檬葉絲或紫蘇葉之類,使之清香四溢,以致令食客聞味而至。

焗雀,指的是焗「禾花雀」,此雀肉嫩骨細,味道鮮美。由於廣東人一向認為「寧食天上四兩,不食地下半斤」,所以禾花雀頗受歡迎,廣東各大酒家都有以禾花雀烹飪的菜式,如「原堡煽花雀」、「酥炸禾花雀」、「百花釀花雀」等等。

燴蛇羹,俗稱「龍虎鬥」,是用眼鏡蛇、金環蛇或眼鏡王蛇配以老貓和小母雞精心燴制而成的,因蛇似龍,貓類虎,雞肖鳳,故而稱之為「龍虎鳳大燴」,是蛇餚中的一道名菜。它的特點是鮮美可口、驅風發溼,強壯身體。食時配上鮮菊花、檸檬葉等,更是鮮、香、脆、甜。

相比其它菜系,粵菜的起步較晚,但影響極大,不僅僅是在廣州一地,香港、澳門乃至世界各地的中餐廳,大多是以粵菜為主。粵菜中具有代表性的經典菜式有:烤乳豬、白切雞、脆皮燒鵝、紅燒乳鴿、太爺雞、東江釀豆腐、八寶冬瓜盅、鹽焗雞等,俱是粵菜中久負盛名的經典菜式。

2.川菜

川菜起源於古代蜀國,秦漢時期初現端倪,漢晉時期古典川菜成型,以「尚滋味」、「好辛香」為特點。

唐宋時期的古典川菜進一步發展,川菜出川,「川食店」遍及都城開封和臨安,以其「物無定味,適口者珍」的風味特色而贏得眾多食客青睞,川菜作為一個獨立的菜系在兩宋時期形成。明清時期,川菜進一步發展,直至民國時期,近代川菜最終形成「一菜一格,百菜百味」、「清鮮醇濃,麻辣辛香」的特點。

現代川菜基本由三派組成,即川西地區以成都官府菜、樂山嘉州菜為代表的上河幫川菜;川南古瀘水流域地區以自貢鹽幫菜、內江糖幫菜、瀘州河鮮菜、宜賓三江菜共同為特色的小河幫川菜,川東地區以重慶江湖菜為典範的下河幫川菜。三者共同組成川菜三大主流地方風味流派分支菜系,代表川菜發展最高藝術水平。

小河幫川菜以自貢鹽幫菜、川南瀘州河鮮菜、宜賓三江菜、內江糖幫菜、樂山嘉州菜共同組成,當地鹽商豪富,在吃上面非常講究,因此小河幫川菜比較大氣、高端。

上河幫川菜的特點是用料精細準確,嚴格以傳統經典菜譜為準,其味溫和,綿香悠長,同時集中了川菜中的宮廷菜、公館菜之類的高檔菜,通常頗具典故。常常用於比喻廚師廚藝最高等級的「開水白菜」便是上河幫川菜登封造極的菜式。

自貢鹽幫菜又分為鹽商菜、鹽工菜、會館菜三大支系,以麻辣味、辛辣味、甜酸味為三大類別。

鹽幫菜以味厚、味重、味豐為其鮮明的特色。鹽幫菜善用椒姜,料廣量重,選材精道,煎、煸、燒、炒,自成一格;煮、燉、炸、熘,各有章法。尤擅水煮與活渡,形成了區別於其他菜系的鮮明風味和品位。在鹽幫菜的嬗變和演進中,積澱了一大批知名菜品,人見人愛,其中一些菜品更不脛而走,納入了川菜大系,像如今川菜館中頗受歡迎的水煮牛肉、冷吃兔、跳水魚等就是鹽幫菜的代表性菜品。

下河幫則以重慶為中心,以花樣翻新迅速、用料大膽、不拘泥於材料而著稱。由於川東重慶等地區多山,加上長江邊碼頭文化,生發出不拘一格的傳揚風格,在全國也擁有眾多擁躉,其中經典菜式有酸菜魚、泡椒牛蛙、泉水雞、啤酒魚等。

川菜以麻、辣、鮮、香為特色,多選家常食材,宴客偶用山珍、江鮮。善用小炒、幹煸、幹燒和泡、燴等烹調法。以「味」聞名,主要特點在於味型多樣,即複合味的運用。辣椒、胡椒、花椒、豆瓣醬等是主要調味品,不同的配比,配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醬、蒜泥、芥末、紅油、糖醋、魚香、怪味等各種味型,無不厚實醇濃,具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特殊風味,各式菜點無不膾炙人口。

3.魯菜

魯菜,是起源於山東的齊魯風味,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底蘊深厚,對北京、天津、華北、東北地區烹調技術的發展影響很大。

2500年前源於山東的儒家學派奠定了中國飲食注重精細、中和、健康的審美取向;1600年《齊民要術》總結的黃河中下遊地區的「蒸、煮、烤、釀、煎、炒、熬、烹、炸、臘、鹽、豉、醋、醬、酒、蜜、椒」奠定了中式烹調技法的框架;明清時期大量山東廚師和菜品進入宮廷,使魯菜雍容華貴、中正大氣、平和養生的風格特點進一步得到升華。

「齊帶山海,膏壤千裡(《史記·貨殖列傳》)。」山東位於黃河下遊,氣候溫和,省內匯集有大河、大湖、丘陵、平原、大海等多樣性的地貌,造就了魯菜的食材選料品種異常豐富與均衡。

而最適合每一種的食材的烹飪技法各不相同,豐富的食材品種直接激發了魯菜烹飪技法的豐富多樣。山東大地得天獨厚的物質條件,加上兩千多年來浸潤著儒家學派「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精神追求,終成魯菜系的洋洋大觀。

魯菜講究原料質地優良,以鹽提鮮,以湯壯鮮,調味講求鹹鮮純正,突出本味。突出烹調方法為爆、扒、拔絲,尤其是爆、扒素為世人所稱道。

「烹飪之道,如火中取寶。不及則生,稍過則老,爭之於俄頃,失之於須臾」。爆的技法充分體現了魯菜在用火上的功夫。因此,世人稱之為「食在中國,火在山東」。同時,由於山東民風樸實,待客豪爽,在飲食上大盤大碗豐盛實惠,注重質量,受孔子禮食思想的影響,講究排場和飲食禮儀。

正規筵席有所謂的「十全十美席」,「大件席」、「魚翅席」、「翅鮑席」、「海參席」、「燕翅席」、「四四席」等,都能體現出魯菜典雅大氣的一面。

經過長期的發展和演變,魯菜系逐漸形成包括青島在內,以福山幫為代表的膠東派,以及包括德州、泰安在內的濟南派兩個流派,有堪稱「陽春白雪」的典雅華貴的孔府菜,還有星羅棋布的各種地方菜和風味小吃。

濟南風味是魯菜的主體,在山東境內影響極大。濟南菜以湯菜最為著名,俗話有「唱戲的腔,廚師的湯」。其清湯、奶湯製法在《齊民要術》中都有記載,濟南菜注重爆、炒、燒、炸、烤、氽等烹調方法。濟南菜講究實惠,風格濃重、渾厚,清香、鮮嫩。

膠東風味流派的形成,大約在明清時代,以清末最盛。膠東菜講究用料,刀工精細,口味清爽脆嫩,保持菜餚的原汁原味,長於海鮮製作,尤以烹製小海鮮見長。由於原料獨特,加上技術精湛,因而構成了膠東菜的風味特色:它以清鮮,脆嫩、原湯原味見長,烹調技法以炸、熘、爆、炒、蒸、煎、扒為主。

孔府菜歷史悠久,烹調技藝精湛,獨具一格,是我國延續時間最長的典型官府菜。其烹調技藝和傳統名菜,都是代代承襲。世世相傳,經久不衰。孔府菜的形成,主要是由於孔府的歷代成員,秉承孔子食不厭精,燴不厭細的遺訓,素精飲饌。對菜餚的製作極為考究,要求不僅料精,細作,火候嚴格,注重口味,而且要巧於變換調劑,應時新鮮,以飽其口福。

孔府菜用料極其廣泛,高至山珍海味,低到瓜,果,菜,椒或山林野菜等,都可烹製出佳蔬美味。孔府菜做工精細,善於調味,講究盛器,烹調技法全面。傳統的孔府菜世代相承,由此成為中國飲食界中經歷年代最久、文化品位最高的食饌體系。

4.淮揚菜

從滿漢全席中淮揚菜的風光到開國第一宴中的主打,從紅樓夢中的金陵風味到中國的四大名菜,可以說,淮揚菜的風光文史中可追溯幾百年之久。

淮揚菜指以揚州府和淮安府為中心的淮揚地域性菜系,形成於揚州、淮安等地區。淮揚菜始於春秋,興於隋唐,盛於明清,素有「東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譽,其特點是選料嚴謹、因才制宜;製作精細、風格雅麗;追求本味、清鮮平和。

選料嚴謹,注重鮮活

淮揚菜興盛的區域,氣候適宜四季分明,河湖交錯,水網縱橫,一年四季,水產禽蔬野味不斷。有道是「春有刀鱭,夏有鮰鰣,秋有蟹鴨,冬有野蔬」,因此淮揚菜的原料以鮮活為主,這也為在烹法上擅長燉燜,調味注重本味提供了物質基礎。

淮揚菜幾乎每道菜對原料都有嚴格選料要求,同時也讓原料的特點在製作菜餚時得到充分的發揮,例如仔雞宜爆炒顯其嫩,老雞宜燉湯顯其肥,大蟹宜蒸,小蟹宜炒等,不一而足。

講究時令,不時不食

「醉蟹不看燈、風雞不過燈、刀魚不過清明、鱘魚不過端午。」意思是做醉蟹、風雞的原料都以正月十五前的為佳,刀魚過了清明節就不再美味,鱘魚則最好在端午節以前品嘗。

淮揚菜講究「趕季」,對應季食材還有搶鮮的習慣,這種因時而異的近乎偏執的準則將一個季節的美味發揮到了極致。

講究刀工,造型美觀

淮揚菜是「揚州三把刀」的「第一刀」,向以「刀工精細、刀法巧妙」著稱。據統計,中國現有的二百多種刀工刀法,淮揚菜都在運用。

淮揚菜中最著名的刀工菜莫過於文思豆腐,要求將一塊細軟的豆腐切得細如髮絲、綿而不斷;大煮乾絲,一塊白幹,廚師經加工可片成18片,切出的乾絲不僅整齊、均勻,而且其粗細不能超過火柴杆;豆腐餃,將嫩豆腐去掉老皮,用平刀法片成薄片,放上餡心,斜角對疊,然後用刀修成月牙狀。

還有像獅子頭之類的功夫菜,切忌用絞肉機將肉絞成茸,肥瘦搭配的肉要經過細切粗斬,即細切成石榴丁後再亂刀粗斬,才能達到鮮嫩軟糯的最佳口感。

此外還有三套鴨、脫骨鴨掌之類的菜式,雖從表面上看不出刀工,但實際上要運用到精湛的脫骨刀法,保證將骨頭取出後仍能保持外形的完整美觀。

注重火功,講究火候

淮揚菜餚根據古人提出的「以火為紀」的烹飪綱領,鼎中之變精妙微纖,通過火工的調節體現菜餚的鮮、香、酥、脆、嫩、糯、細、爛等不同特色。

淮揚菜擅長燉燜燒煮,因為這幾種方法能較好地突出原料本味。淮揚菜以燉燜燒煮為主的名菜有蟹粉獅子頭、清燉圓魚、沙鍋野鴨、三套鴨、大煮乾絲等。

甜鹹適中,注重本味

淮揚菜既有南方菜的鮮、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的鹹、色、濃特點,形成了自己甜鹹適中,鹹中微甜的風味。

淮揚菜講究口味的平和,以原料的本味作為主體,以其它調味料為輔,輔料只為襯託主體,味味有別,主次分明,因而其味純而不雜,清鮮平和,濃淡適中,南北皆宜。

5.浙菜

浙江菜,簡稱浙菜,極富江南特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著名的地方菜種。

浙江瀕臨東海,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盛產各種果蔬作物;河漢密布,水資源豐富,四季時鮮源源上市;西南部丘陵起伏,盛產山珍野味,這些都為烹飪提供了殷實富足的原料。豐富的烹飪資源、眾多的名優特產,與卓越的烹飪技藝相結合,使浙江菜出類拔萃地獨成體系。

浙江菜主要由杭州、寧波、紹興、溫州四支地方風味菜組成,攜手聯袂,並駕齊驅。浙菜發展到現代,是精品迭出,日臻完善,自成一統,有「有佳餚美點三千種」之盛譽。浙菜的特點如下:

選料講究

原料講究品種和季節時令,以充分體現原料質地的柔嫩與爽脆,所用海鮮、果蔬之品,無不以時令為上,所用家禽、畜類,均以特產為多,充分體現了浙菜選料講究鮮活、用料講究部位,遵循「四時之序」的選料原則。

烹飪獨到

浙菜以烹調技法豐富多彩聞名於國內外,其中以炒、炸、燴、熘、蒸、燒6類為擅長。「熟物之法,最重火候」,浙菜常用的烹調方法有三十餘類,因料施技,注重主配料味的配合,口味富有變化。

注重本味

口味注重清鮮脆嫩,保持原料的本色和真味。由於浙江物產豐富,因此在菜名配製時多以四季鮮筍、火腿、冬菇、蘑菇和綠葉時菜等清香之物相輔佐,同時巧妙的運用蔥、姜、蒜、紹酒、醋等調味品,達到去腥、羶,增香的功效,驅逐原料的不良之味,增加食材原本的鮮香之味。

製作精緻

浙菜的菜品形態講究,精巧細膩,清秀雅麗。縱觀當今浙江名廚綜合運刀技法之姻熟,配菜之巧妙,烹調之細膩,裝盤之講究,其所具有的細膩多變幻刀法和淡雅的配色,深得國內外美食家的讚賞。

如傳統名菜「薄片火腿」,片片厚薄均等、長短一致、整齊劃一,每片紅白相間,造型尤似江南水鄉的拱橋;南宋傳統名菜「蟹釀橙」,色彩豔麗,橙香蟹美,構思巧妙,獨具一格。許多菜餚都富有美麗的傳說,文化色彩濃鬱也是浙江菜一大特色。

6.閩菜

閩菜發源於福州,以福州菜為基礎,後又融合閩東、閩南、閩西、閩北、莆仙五地風味菜形成的菜系。

閩菜以烹製山珍海味而著稱,在色香味形俱佳的基礎上,尤以「香」、「味」見長,其清鮮、和醇、葷香、不膩的風格特色,以及湯路廣泛的特點,在烹壇園地中獨具一席。

閩菜注重刀功,有「片薄如紙、切絲如發、剞花如荔」之美稱,而且一切刀功均圍繞著「味」下工夫,使原料通過刀功的技法,更體現出原料的本味和質地。

閩菜反對華而不實,矯揉造作,提倡原料的自然美並達到滋味沁深融透,成形自然大方、火候表裡如一的效果。「雀巢香螺片」就是典型的一菜,它通過刀功處理和恰當的火候使菜餚猶如盛開的牡丹花,讓人賞心悅目又脆嫩可口。

閩菜重視湯菜,與多烹製海鮮和傳統食俗有關。

閩廚長期以來把烹飪和確保原料質鮮、味純、滋補聯繫起來,從長期積累的經驗認為,最能保持原料本質和原味的當屬湯菜,故湯菜多而考究。有的白如奶汁,甜潤爽口;有的湯清如水,色鮮味美;有的金黃澄透,馥鬱芳香;有的湯稠色釅,味厚香濃。

「雞湯氽海蚌」就是有代表性的一菜,它的「雞湯」不是單純的「雞」湯,而是經過精心製作的「三茸湯」,取料於母雞、豬裡脊、牛肉提煉而成,氽入閩產的海蚌後,讓人心曠神怡,回味無窮。

口味方面,閩菜則鹹、甜、酸、辣、香具備,但力求保持原汁原味。善用糖,甜去腥羶;巧用醋,酸能爽口,味清淡則可保持原味。因而有甜而不膩,淡而不薄的盛名。

7.湘菜

湘菜即湖南菜,湘菜歷史悠久,早在漢朝就已經形成菜系,烹調技藝已有相當高的水平。其擅長香酸辣,具有濃鬱的山鄉風味。

湘菜製作精細,用料上比較廣泛,口味多變,品種繁多;色澤上油重色濃,講求實惠;品味上注重香辣、香鮮、軟嫩;製法上以煨、燉、臘、蒸、炒諸法見稱。

湖南地處我國中南地區,氣候溫暖,雨量充沛,自然條件優越。湘西多山,盛產筍、蕈和山珍野味;湘東南為丘陵和盆地,家牧副漁發達;湘北是著名的洞庭湖平原,素稱"魚米之鄉"。在《史記》中曾記載了楚地"地勢饒食,無饑饉之患"。豐富的物產為飲食提供了精美的原料。

湘菜由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為基調的三種地方風味組成。湘江流域菜以長沙、衡陽、湘潭為中心,其中以長沙,衡陽兩地為主,講究菜餚內涵的精當和外形的美觀,色、香、味、器、質和諧的統一,因而成為湘菜的主流。洞庭湖區菜以常德、嶽陽兩地為主,擅長製作河鮮水禽;湘西地區菜則由湘西、湘北的民族風味菜組成,以烹製山珍野味見長。

湘菜歷來重視原料互相搭配,滋味互相滲透。湘菜調味尤重酸辣。因地理位置的關係,湖南氣候溫和溼潤,故人們多喜食辣椒,用以提神去溼。用酸泡菜作調料,佐以辣椒烹製出來的菜餚,開胃爽口,深受青睞,成為獨具特色的地方飲食習俗。

8.徽菜

徽菜起源於南宋時期的徽州府(現黃山市,江西省婺源縣,以及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組成),徽菜是古徽州的地方特色,其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賦予徽菜獨有的味道。

由於明清徽商的崛起,這種地方風味逐漸進入市肆,流傳於蘇、浙、贛、閩、滬、鄂以至長江中、下遊區域,具有廣泛的影響,明清時期一度居於八大菜系之首。

徽菜的形成與江南古徽州獨特的地理環境、人文環境、飲食習俗密切相關。綠樹叢蔭、溝壑縱橫、氣候宜人的徽州自然環境,為徽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徽菜原料。

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徽菜發展的有力物質保障,同時徽州名目繁多的風俗禮儀、時節活動,也有力的促進了徽菜的形成和發展。在績溪,民間宴席中,縣城有六大盤、十碗細點四,嶺北有吃四盤、一品鍋,嶺南有九碗六、十碗八等。

徽菜特點有4:

就地取材,以鮮制勝:徽地盛產山珍野味河鮮家禽,就地取材使菜餚地方特色突出並保證鮮活。

善用火候,火功獨到:根據不同原料的質地特點、成品菜的風味要求,分別採用大火、中火、小火烹調。

嫻於燒燉,濃淡相宜:除爆、炒、熘、炸、燴、煮、烤、焐等技法各有千秋外,尤以燒、燉及燻、蒸菜品而聞名。

注重天然,以食養身:徽菜繼承了祖國醫食同源的傳統,講究食補,這是徽菜的一大特色。

相關焦點

  • 中國八大菜係為什麼只有一個北方菜?北方人:?
    中國八大菜係為什麼只有一個北方菜?北方人:只因菜名太土了! 中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上有山珍海味,下有街邊小吃,各種各樣的美食不僅滿足了國內吃貨們的飲食需求,同時也吸引了世界各國的老外們來中國品嘗美食,雖然說世界各國每個地區的飲食文化與飲食習俗有所不同,但是中國美食在世界上都享有盛名,中國的八大菜系基本上代表了中國的美食文化,每個菜系都有著鮮明的特色。
  • 《飲食文化》第二章 中國八大菜系漫談
    第二章 中國八大菜系漫談  第一節八大菜系與中國飲食文化  中國菜已經歷了五千年的發展歷史,由歷代宮廷菜、官府菜以及各地方菜組成,主體是各地方菜。其品類之繁多、文化內涵之豐富,堪稱世界一流。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幅員廣大的多民族國家。
  • 八大菜系之一黃山臭撅魚,聞著臭吃著巨美味!
    在中國,好吃的美食是非常多的,畢竟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甚至歷史悠長,而且現在有八大菜系的美食,每一種都是非常好吃的。這些八大菜系都是來自不同地區。說到這八大菜系,大家肯定都多多少少有吃到過,小吳是廣東人,平時吃到的都是粵菜比較多,其他的菜系幾乎很少吃到。前段時間,小吳去到了北京,去當地發掘美食。但是到了當地的時候,小吳看到了一家餐館,這家餐館賣的不是北京菜,幾乎都是安徽菜。小吳很少吃過安徽菜,所以小吳就打算去試試,畢竟在北京還能吃到安徽菜,也是不錯的。
  • 你真的了解中國八大菜系嗎?有些菜名你可能聽都沒聽過!
    中國自古是一個將「吃」作為人類首要任務的國家,所以也一直有民以食為天這句話。中國的飲食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古代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會製作各式各樣美味的食物。比如我們現在吃的桂花糕、鏡花糕等,一直到現在人們都很愛吃。並且不同的地域,更是有著自己的飲食文化。
  • 在老外看來,中國菜到底有多好吃?
    中國有八大菜系,上百種地方小菜系,加上中國地大物博食材眾多,只有你想不到的就沒有你吃不到的,因此老外在體驗過中國菜之後被徵服也就是分分鐘的事
  • 2015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及解析:八大菜系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5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練習及解析:八大菜系 2015-04-12 11:00 來源
  • 八大菜系七個在南方,難道北方菜上不了臺面?網友嘆息:都怪菜名
    我們中國人除了人口比較多,是一個人口大國,我們中國的食物種類也是非常多的,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中國人對吃可是非常有研究,也是比較謹慎,歷史悠久,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特色美食,而且在我們國家菜系主要分為八大菜系,只不過這8大菜系,其中有7個都是在南方,在北方只有一個,許多人都表示,難道北方菜上不了臺面
  • 下個月八大菜系將擴容!哪幾道最能代表桂菜?快來支持家鄉菜出道!
    近日,美食屆發生了一件轟動全國的大事件:八大菜系將擴容成34個菜系!↓↓↓中國烹飪協會於8月1日提出要針對全國34個地域(含港澳臺)重新「定義」各自區域的菜系以及其「經典名菜」、「名宴」。並決定於9月9日-12日在河南鄭州舉辦2018「中國菜」美食藝術節暨全國省籍地域經典名菜、名宴博覽會。
  • 中國八大菜系詳解,全都懂了才能叫吃貨!
    在中國,目前受到廣泛承認的是粵菜、川菜、魯菜、淮揚菜、浙菜、閩菜、湘菜、徽菜,共稱為「八大菜系」。粵菜粵菜,即廣東地方風味菜,狹義上的粵菜指廣州府菜,也就是廣州菜,此處的廣州府含:順(德) ,南(海) ,番(禺) 。
  • 「八大菜系」成歷史 中國烹飪協會全新推出「全國34省市地域菜系」
    2018年9月10日上午,由中國烹飪協會、河南省商務廳聯合主辦,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協會承辦的,「2018向世界發布『中國菜』活動暨全國省籍地域經典名菜、名宴發布會」,在鄭州隆重舉行。
  • 白吉饃和老潼關肉夾饃哪個最好吃,小哥:感覺自己買到假肉夾饃
    其實中國不僅只有八大菜系,每個城市都會有各自的特色美食可以吃,不知道你們平時都喜歡吃些什麼美食呢?白吉饃和老潼關肉夾饃哪個最好吃,小哥:感覺自己買到假肉夾饃。眼前這位小哥就是吃播來著,這次要吃的美食就是肉夾饃,大家都知道肉夾饃是西安的特色美食,想必大家都吃過吧?
  • 八大菜系裡的一股清流——粵菜。真是不一樣!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北京早知道,ID:ibeijinger】,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在我的記憶裡,讓我記住廣州的就是因為它的美食yuè粵cài菜作為八大菜系之一的粵菜,在海外也是超受歡迎的,做法複雜又精細,吃起來比較清淡,帶著食物本身的味道,原汁原味。
  • 【視頻】中國為什麼叫China?這是我看過最服氣的一篇回答
    ▼所有有機物,來到中國都是緣分好吃的入席,不好吃的入藥,誰也不虧待。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員是這樣定義中藥的:▼中國人還有一項潛在的本領:無論走到哪兒,無論食材是什麼,都能把東西做好吃,都能做出中國味兒。也可以說,有記載的中國歷史,就是中華美食的歷史。比如最受群眾歡迎的火鍋/涮羊肉,其實是這樣來的:據悉,700年前,元世祖忽必烈率軍徵途中,想吃草原美味「清燉羊肉」。
  • 中國八大菜系之——滬菜
    瀘菜也就是上海菜,是中國的一個地方風味的菜的其中一種,本幫菜是上海菜的另一個名字。漢族非常傳統的飲食,一個重要的地方。這個本幫菜就是本地以那個濃油赤醬,鹹淡都差不多的,而且是之前的味道非常的鮮,這就是那個地方菜好的地方。他們經常用的做飯方法就是紅燒,還有煨糖。
  • 新疆最美味燒烤出巴楚!不僅烤肉串好吃,這道美食更是極品煙火味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物產豐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這一點尤其體現在飲食習慣上面。中國有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己所處的地方有什麼條件,就依靠什麼條件生活,這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處世之道。
  • 世界十大菜系。最後一個才是當之無愧的王者
    義大利菜系非常豐富,菜品成千上萬, 義大利披薩、意面、提拉米蘇、卡布奇諾、通心粉、火腿、甜點等美食成為義大利美食的符號。2.法國美食。法國菜是世界上著名菜系之一,已為眾所公認。它的口感之細膩、醬料之美味、餐具擺設之華美,簡直可稱之為一種藝術。法國的烹飪技術一向著稱於世界。法國菜不僅美味可口,而且菜餚的種類很多,烹調方法也有獨到之處。
  • 中國八大菜系之——川菜,川味特色:麻、辣、鮮、香,別有風味
    諺曰:「八月桂花香,鱖魚肥而壯」;魚香肉絲 魚香肉絲屬於川菜菜系,是將新鮮豬肉切成絲與雞蛋、澱粉攪勻後放入油鍋中滑開,撈出控油。再將辣椒、木耳、蔥絲等與豆瓣醬一起放入油鍋內炒出香味,將肉絲放入鍋內翻炒即可。本菜肉質爽滑,味道鮮香麻辣,適合各類人群食用。怪味雞塊 怪味雞塊是一道傳統特色小吃,口感裡嫩外酥。
  • 中國八大名鴨,南京鹽水鴨上榜,第一名的位置難以撼動,聞名中外
    另外,具有兩萬五百多年歷史的南京鹽水鴨也是榜上有名,今天瘦猴就和大家聊聊這中國八大名鴨都有哪些,為什麼能成為眾多鴨肉中的佼佼者,喜歡吃鴨肉的朋友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 而對於杭州人來說,年味必須要從一隻醬鴨開始,因為只有醬鴨才能讓最平常的食材陡然變得酸楚動人,也是一年中最美味的團聚。 杭州醬鴨是選用當年飼養成熟的鴨子為原材料,先醃製,後用醬料醬制而成,醬好的鴨子肉呈棗紅色,醬香油潤,令人回味無窮。
  • 世界八大美食之都,中國獨佔四席,看看有沒有你朝思暮想的家鄉
    我們知道,「食在中國,味在四川」是有名的金句,早在在西漢時期,川人「尚滋味,好辛香」的飲食習慣就已經初步形成。川菜取材廣泛,菜式多樣,口味鮮醇,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作為川菜的發源地和發展中心,成都是全球最重要的美食中心之一,也是亞洲第一個獲得「美食之都」稱號的城市。它擁有中國最早的釀酒工廠、最早的茶文化中心和第一個菜系產業基地。
  • 中國十大菜系排名,第一名當之無愧!川菜僅次於它
    自古以來中國人不僅會吃,而且還創造了目前為止的十大菜系,這十大菜系各有各的特色,每一種都在發揮著自己的魅力,那麼十大菜系排名第一的是誰呢?下面就來介紹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