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一個人要興旺發達,得有那麼一點精氣神

2021-01-10 東西史話

很久以前有一次泡香菇,友人說要用冷水泡,這是汪老爺子說的。

於是,白瓷碗裡加冷水,大半天后,腳沒踏進廚房門,早已菇香撲鼻尖,歡喜得很。

從此,每每看汪曾祺的書,都像在尋味兒:天底下竟有這麼好吃的食物,這麼有趣的事,我卻沒吃過,試過,傷心!

汪曾祺一生,也談不上多順利,三歲喪母,24歲時大學沒畢業,26歲找不到工作,28歲還靠女朋友救濟,正值盛年時又遇世事不安……

他說,「不『安』,又能怎麼著呢?既已如此,何不想開些,如北京人所說『哄自己玩兒』。當然,也不完全是哄自己。生活,是很好玩的。」

隨遇而安,自得其樂。可能就是這樣的心情,讓他那麼愛吃,寫得出那麼多有味道的文字。

人們稱他為「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抒情的人道主義者」

無論是在戰爭時期,還是饑荒年代,順境逆境,汪曾祺都如水般溫良緩和,始終樂忱與灑脫。

他筆下的西南聯大的生活,在艱苦的年代,每天被轟炸的危險中,卻是這樣,

在雲南「跑警報」時,眼底都是趣事:男同學悠然煮蓮子湯,女同學在宿舍洗頭……

遇到飛機轟炸時,他喜歡往松林跑,自備點心,還撿松子吃,寧可被炸死,也不肯當餓死鬼;

汪曾祺愛讀書到這般境界,和他同寢室的人,一學期兩人都不曾碰過面,因為一個早出晚歸,一個晚出早歸。

汪曾祺便是後者,習慣深夜在圖書館讀書,一讀就是一宿。

深夜讀汪曾祺的我,常常會有「晚上燈下讀書,不知身在何世」的穿越感。

老實說,我愛極了讀汪曾祺的這種感覺。

作家凹凸也曾說:「我愛讀汪曾祺到了這般情形:長官不待見我的時候,讀兩頁汪曾祺,便感到人家待見不待見有屁用;辣妻欺我的時候,讀兩頁汪曾祺,便心地釋然,任性由他。」

汪曾祺的魅力在此,但又不僅僅如此。

他是作家中的美食家,美食家中的生活哲學家

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

汪曾祺的文字如他人,瀟灑自然,文風衝淡,有江南韻味,如他的故鄉高郵。

汪曾祺寫美食,令人咂摸口水,躍躍欲試,就算是極其普通食物與飯局,在他的筆下都能找到生機趣味。

「油條兩股拆開,切成寸半長的小段。拌好肥瘦各半的豬肉餡,餡中加鹽、蔥花、薑末。用手指將油條小段的窟窿捅捅,將肉餡塞入、逐段下油鍋炸至油條挺硬,肉餡已熟,撈出裝盤。此菜嚼之極酥脆,聞之真可聲動十裡人。」

讓許多人念念不忘的高郵鹹蛋,都是拜他所賜,他說,「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瞬間口水就要流了。

很多人深夜拒絕讀汪曾祺的,因為他寫的美食,實在是太誘人了!

一個人要興旺發達,得有那麼一點精氣神。

汪曾祺寫生活、寫故鄉、寫人生,就像好朋友和你,邊喝著小酒邊聊天,如和煦的風。真如他自己所言是「人間送小溫」。

他寫生活,幽默風趣,又樂觀積極,讀來忍俊不禁,便覺世間人人可愛,事事可玩味。

「活在世上,你好像隨時都在期待著,期待著有什麼可以看一看的事。」

「四處走走,你會熱愛這個世界。」

他寫花卉:

「秋葵也命薄。瓣淡黃,白心,心外有紫暈。風吹薄瓣,楚楚可憐。」

「鳳仙花有單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

他還為梔子花鳴不平:

「我就是要這麼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管得著嗎?」

他寫故鄉,小橋流水,山河歲月如舊夢,讓人聯想起自己的故鄉,日常生活恬淡與雍容:

「家人閒坐,燈火可親。 」

寫與金嶽霖之間的友誼也是君子淡如水之交:

「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後,清茶一杯,閒話片刻而已。」

他寫人生,人生雖苦,他卻懂得給生活加層糖衣,再平淡的日常,也有趣味和美感。

「人總要呆在一種什麼東西裡,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證實自己的存在,切實地掂出自己的價值。

人總要有點東西,活著才有意義。人總要把自己生命的精華都調動出來,傾力一搏,像幹將、莫邪一樣,把自己煉進自己的劍裡,這,才叫活著。」

他以一支傳神的筆寫芸芸眾生,記錄了世間凡人小事,萬般美好。

頓覺眼前生意滿,須知世上苦人多。

老師沈從文對他說,寫小說要貼著人物來寫。

汪曾祺的小說都是圍繞市井生活中最普通的老百姓:

侯銀匠、會接生的陳小手、想要擁有異稟的幫工,賣菜的薛大娘,辜家豆腐店的女兒,身在鬧市的「活」莊子……每一個人物都生動。

小說《受戒》《異秉》《鬧市閒民》《歲寒三友》《羊舍一夕》……故事講的自然,動容。

他的厲害之處,每個細節讀來好似平淡,但讀完卻內有乾坤,回味無窮,少一處多一處都不行。

李陀評價汪曾祺的小說:「滄海月明,藍田玉暖,不能自已。」

有人說,這是因為汪曾祺大器晚成。但他的老師沈從文更懂他,「『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愛還是態度,『寵辱不驚』!」

有的人是越老越可愛。汪老的可愛之處,是這份天真可愛率意。當年歲漸長、學問漸深後,真心越來越顯露,人也越活越天真可愛。

讀汪曾祺,平淡中見真味,樸實中能看到古典美

讀汪曾祺,我推薦讀這套紀念汪曾祺誕辰100周年,精裝珍藏版《汪曾祺文集》全6冊,還贈定製版手繪塗色海報。

之所以推薦這套,是因為它以版本全、跨度大、精中選精。

以人民文學版全集為底本,橫跨1940-1997共58年作品,從698篇中反覆精選了5次的定本。

包含《活著多好呀》《大淖記事》《隨遇而安》《晚飯花集》《雞鴨名家》《自得其樂》共6本。

涵蓋優秀短篇小說《大淖記》《異秉》《羊舍一夕》等,散文名篇《人間草木》《四方食事》《端午的鴨蛋》等。

《大淖記事》一部市井氣息濃鬱得人間傳奇

這些帶有濃鬱市井氣息的故事,被汪曾祺興致盎然地付諸筆端,一樁微不足道的小事,經他添些歷史文化的底料,就成了傳奇。

《雞鴨名家》一幅中國小人物的芸芸眾生相

這些大量存在的芸芸眾生,比地球表面的雞鴨還要多,他們生死富貴,禍福難料,在汪曾祺筆下匯聚成中國小人物眾生相。

《晚飯花集》一個民族集體創作的抒情史詩

取材於民情風俗和日常生活小品,反映了一個地方人民對生活的摯愛,對活著所感到的歡愉。

《活著多好呀》讀來漸明了人活著的意義

永遠不消沉沮喪,守護心中熱情和生機,少俗慮,興致盎然地生活。

《隨遇而安》懂得隨遇而安的灑脫,便知自得其樂的強大

你很辛苦,很累了,那麼請坐下來歇一會兒,喝一杯不涼不燙的清茶,讀一點汪曾祺的作品。

《自得其樂》讀完你會對人生豁然開朗

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得,幹嘛呢!

讀完這套書,你會慢慢理解。

汪曾祺的作品,無一不是把生活中美好的東西、真實的東西,人的美、人的詩意告訴人們,使我們的心得到滋潤,從而提高對生活的信念。

點擊下方橫條進入購買,讀一讀汪曾祺▼

相關焦點

  • 被忽略的汪曾祺的一生
    它已經那麼老了,不再怕痒痒了。還有那句廣為流傳的句子,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他受作家契訶夫、阿索林和海明威的影響頗深,我很喜歡阿索林,他的小說像是覆蓋著陰影的小溪,安安靜靜的,同時又是活潑流動的。
  • 一個人活著,一定要愛點什麼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汪曾祺在《人間草木》裡寫道:「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一個人有愛好,發自內心地喜歡一件事情,在獲得無窮樂趣的同時,也調養出熱愛生活的真性情,再普通的日子,也能過出妙趣橫生的詩意。
  • 我們怎麼編《汪曾祺全集》| 紀念汪曾祺誕辰一百周年
    我所在的編輯部不僅要編書,我們主要是編《新史學史料》雜誌,我們當時說像楊新宇這樣的學者,這麼高風亮節,學問也很好,給我們史料投稿我們肯定優先用。會上我也在物色各卷主編的人選。因為編《全集》是學術性很強又非常瑣碎的工作,要有學術水平,又要不厭其煩,能夠耐得住煩,找到能夠勝任又願意承擔的人也不是很容易。
  • 去高郵,尋找汪曾祺
    他寫過這條街上的小販、貨郎、挑夫、店員、車匠、錫匠、銀匠、打更的、賣藝的、他寫的大多是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善良、有古風的市井百姓。他晚年寫作的主要任務,似乎就是要為這條街上的小人物立傳。不過巷子裡還有一家老浴室叫「玉堂池」,附近的老人都還去那裡洗澡,據說汪曾祺小時候也在那裡洗過。汪曾祺的作品有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他的作品虛構成分極少,大多數是來自於真實回憶,地名也準確可考。他筆下的那些人物,比如戴車匠、侯銀匠、王二、侉奶奶、薛大娘等人其實都是他當年的鄰居。他在小說集《菰蒲深處》自序中說:「寫小說,是要有真情實感的,沙上建塔,我沒有這個本事。
  • 修行人講:如何提升個人的氣質,關鍵在於精氣神的充實
    今天要說的這個「變化氣質」不是理學上的學術內容,而是咱們經常講的人的外貌氣質。孟子講過「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聖,聖而不可知之之謂神」,其中「充實之謂美」就是今天要說的,當年我第一次看見這句話,就知道會有這麼一天,把他和人的外貌氣質結合起來。那麼美是充實什麼呢?
  • 汪曾祺:自得其樂
    不得不說,現代人的生活內容很豐富,我們可做的能做的事越來越多,但為什麼還會有莫名的空虛感,覺得生活沒有樂趣呢?今天和您分享的文章,來自一個很會生活的人——汪曾祺,與您分享他的這篇:自得其樂。孫犁同志說寫作是他的最好的休息。是這樣。一個人在寫作的時候是最充實的,也是最快樂的。
  • 汪曾祺筆下的美食,生動到肚餓!
    我敢說,像我一樣吃過那麼多品種的馬鈴薯的,全國蓋無二人。——汪曾祺《草木春秋》鹹鴨蛋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
  • 汪曾祺:水母
    汪曾祺在中國的北方,有一股好水的地方,往往會有一座水母宮,裡面供著水母娘娘。這大概是因為北方乾旱,人們對水有一種特殊的感情。——這二位長得都像嫦娥,真是不謀而合!傾慕中包藏著褻瀆,這是中國的平民對於女神也即是對於大家宅眷的微妙的心理。有人見麻姑爪長,想到如果讓她來搔搔背一定很舒服。這種非分的異想,是不難理解的。至於中年以上的女神,就不會引起膜拜者的隱隱約約的性衝動了。
  • 汪曾祺誕辰100周年|「隨遇而安不是一種好的心態」
    《翠湖心影》裡「綠得好像要滴下來」的柳樹,夜晚從湖中大路走過,「撥剌一聲,從湖心躍起一條極大的大魚」,幾乎能讓人感到色彩就在眼前活潑地嬉笑跳躍;《泡茶館》裡「長得很強壯,皮色也頗白淨」的女掌柜,會「經常敞著懷,一邊奶著那個早該斷奶的孩子,一邊為客人衝茶」,讓人相信「中國的婦女似乎有一種天授的驚人的耐力,多大的負擔也壓不垮」。
  • 汪曾祺:學語言,要「揉面」
    文 | 汪曾祺01向群眾學語言 語言是要磨練,要學的。怎樣學習語言?——隨時隨地。首先是向群眾學習。我在張家口聽見一個飼養員批評一個有點個人英雄主義的組長:「一個人再能,當不了四堵牆。旗杆再高,還得有兩塊石頭夾著。」我覺得這是很好的語言。
  • 書評| 讀汪曾祺的第七年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如果你對生活的感情不那麼濃,對日常生活的興趣不那麼大,甚至根本不關心日常生活,只喜歡宏大的敘事,喜歡跌宕起伏轟轟烈烈的情節,那你很大程度上會看不進去。所以,我很理解不愛汪曾祺小說的讀者。因為他的小說就是這樣,不迎合,不刻意,不勉強,各自持有各自的小樂趣,如此正好。
  • 汪曾祺:我的小說裡迴響著歸有光的餘韻
    汪曾祺的小說是散文化小說的代表。他一直認為短篇小說應該有一點散文詩的成分,堅信這兩種文體的「分界處只有一道籬笆,並無牆壁」。考察汪曾祺小說散文化傾向的成因,沈從文的影響自不必說,中國文學傳統特別是明代歸有光的影響很大。汪曾祺在其《小傳》裡明言:「中國的古代作家裡,我喜愛明代的歸有光。」
  • 無可複製的汪曾祺:淡泊,是人品,也是文品
    但是一個作家對自己為什麼寫,寫了什麼,怎麼寫的,往往不是那麼自覺的。經過評論家的點破,才會更清楚。作家認識自己,有幾宗好處。一是可以增加自信,我還是寫了一點東西的。二是可以比較清醒,知道自己吃幾碗乾飯,可以心平氣和,安分守己,不去和人搶行情,爭座位。更重要的,認識自己是為了超越自己,開拓自己,突破自己。我應該還能搞出一點新東西,不能就是這樣,磨道裡的驢,老圍著一個圈子轉。
  • 第221本書|汪曾祺是熱愛生活的人,也是最高段位的生活家美食家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剛好趕上新冠病毒疫情期,封閉在家的日子,細品慢讀這樣的文字,讓我覺得活著多麼好呀,還能夠有機會好好吃!但凡好書,讀的時候都不能急,都需要用一點時間去品味。當然,也可以通過反覆閱讀感受。汪曾祺先生《人間滋味》這本書,是對日常生活,特別是吃這一現象的高度縮影和藝術升華。我們的日子平凡而寧靜,唯有吃是頓頓少不了,天天離不開的。不過,怎麼吃?怎麼去寫?
  • 「小說精讀」:汪曾祺《侯銀匠》
    事事都做得很精到。明確:簡單介紹侯銀匠的人生遭遇。父女倆相依為命,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事事做得精到」,進一步突出了侯菊的能幹。一家有女百家求,頭幾年就不斷有媒人來給侯菊提親。侯銀匠千挑萬選,看定了開糧行陸家的老三。侯銀匠問菊子的意見。菊子說「爹作主!」侯銀匠拿出一張小照片,讓菊子看,菊子噗嗤一聲笑了。「笑什麼?」——「這個人我認得!」
  • 汪曾祺趕上了昆明的戲劇高潮
    此時汪曾祺正在等待聯大錄取。 205 1942年6月,汪曾祺所屬的青年劇社也排演了《野玫瑰》,演出三天——這算是汪曾祺青年時期與富順(陳銓是富順人)的唯一交集?
  • 《汪曾祺別集》出版發布式與研討會在京舉行
    圖:鮑洪俊汪朗作為《汪曾祺別集》主編、汪曾祺先生家人代表,以幽默詼諧的語言表達了對主辦方、出版方及到會領導、專家、媒體朋友和《汪曾祺別集》編委們的感謝。「《別集》編得用心,出得用心,我們家老頭如果在世,相信也會對大家道一聲辛苦了」。他說,「我們家老頭去世已經有23年了,這些年他的各種作品集,出了大概有二三百種,可以說各有側重。
  • 汪曾祺:這確是我童年的樂園,我在這裡掬過很多蟋蟀,捅過馬蜂窩
    碧桃花其實是很好看的,花開得很繁茂,花期也長,應該對它珍貴一點,但是大家都不把它當回事,也許因為它花開得太多,也太容易養活了。土山正面,種了四棵香櫞,每年都要結很多。香櫞就是「橘逾淮南則為枳」的枳,但其實枳和橘是兩種植物。香櫞秋天成熟。香櫞的香氣很衝,不大好聞。但香櫞花的氣味是很好的,苦甜苦甜的。花白色,瓣微厚,五出深裂,如小酒盞,很好看。山頂有兩棵龍爪槐,一在東,一在西。西邊的一棵是我的讀書樹。
  • 總有那麼一個人
    總有那麼一段時間,自己過不去,別人沒法懂,說不出的情緒,卻是最大的心病,但凡熬過去了,都是百毒不侵。 總有那麼一個人,在你的心裡,在你的夢裡,在你的腦海裡,唯獨不在你的身邊,ta是你想見,卻不能見的人!
  • 汪曾祺:做一個簡簡單單的「吃貨」,其實也挺幸福的
    如果要說中國近代史上的文人,誰最會享受生活,那麼一定是汪曾祺老先生。汪老曾經說過: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再多崇高的理想,再激昂的生活,最終不過是回歸到平常最簡單的一日三餐上。在他身上最可貴的品質就是把最艱難、平淡的生活過成精緻的詩,這個可愛的老人用它溫暖的筆溫暖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