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2017年,一個非營利組織在夏威夷考艾島附近的海域,展開了一場為期兩周的項目,對附近的海洋哺乳動物進行拍照以及研究。
通過觀察發現,這裡有一種非常罕見地,瓜頭鯨和糙齒海豚的雜交物種。該項目負責人說:從照片上看,它介於兩個物種的中間形態,因此懷疑它是個雜交動物。
根據遺傳學分析顯示,這隻動物很可能是雜交的第一代。據研究發現,不同種類的鯨魚和海豚之間的雜交,在之前也有過先例,這只是在野外發現的第三隻個體。
我們知道,海豚和鯨魚的差別非常大,為什麼它們能夠雜交生出後代呢?
生殖隔離
雖然海豚和鯨魚的體態相差很大,但海豚其實是偶蹄目下的齒鯨小目下的一員,和齒鯨的血緣關係較近。
海豚科是鯨類之中的最大一科,現在一共有17個屬,將近40個品種,其中有不少名字中帶有「鯨」的鯨魚屬於海豚科,比如:領航鯨、虎鯨、黑鯨等。所以,有時候鯨魚和海豚雜交並不是海豚和鯨魚雜交,而是海豚科內部的雜交。
比如:鯨豚獸Kekaimalu是偽虎鯨和大西洋寬吻海豚的後代,然而偽虎鯨和大西洋寬吻海豚都屬於海豚科,兩者之間血緣關係較近。
在生物學上,區分兩個不同物種的最簡單標準,就是看是否存在生殖隔離。比如:人類雖然和黑猩猩血緣較近,但兩者之間存在著生殖隔離。
海豚與鯨魚也是如此,在幾百萬年甚至幾千萬年的演化中,兩者的演化完全不同,積累的有利基因以及中性基因等也完全不同,導致兩者的差異越來越大,直到形成生殖隔離。
按理說,形成生殖隔離的兩個生物,應該無法繁衍出後代。但在自然界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一些雜交生物。
生物的雜交
不同的生物之所以存在生殖隔離, 其實有幾個原因,首先是染色體數量不一致,比如:馬有32對染色體,而驢只有31對染色體。雖然它們能夠繁衍出騾子,但是騾子的染色體無法正常減數分裂,導致染色體紊亂,從而導致不育。
還有就是性器官不匹配,以及發情期不同等原因,導致兩者之間無法交配。
鯨魚和海豚之間雖然存在著生殖隔離,但它們仍然能繁衍出後代,原因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生殖隔離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分界線,而是存在著一些灰色邊界。
比如:我們智人和尼安德特人存在著生殖隔離,但是據基因檢測報告顯示,全世界不同的人種中,含有大約2%-4%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這意味著我們智人曾經和尼安德特人存在過生殖交流,而且還有後代存活。
鯨魚和海豚之間,也存在著一條灰色邊界,讓它們能夠繁殖出後代。但是它們繁殖出後代的成活率並不高,目前世界上鯨魚與海豚的雜交個數只有個位數,而且它們的雜交後代一般都沒有生育能力,這在生物學上被稱為「雜交不育」,也屬於生殖隔離的一種。
鯨豚獸
雖然鯨魚與海豚繁殖出的後代,一般沒有生育能力,但是科學家們觀測到,第一代鯨豚獸Kekaimalu在2004年繁衍了一隻雌性小海豚,而且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這隻後代其實是它第三次懷孕的結果,第一個孩子出生後不久就死亡了, 第二個孩子只活到了9歲,而普通的寬吻海豚在這個年紀時還沒有達到性成熟。
這也意味著,即使雜交後的鯨豚獸具有繁衍能力,但後代成活率不高。事實上,關於海豚雜交的問題,目前我們仍有很多未解之謎,只能寄希望於科學家們的繼續努力。
總結
雖然有些鯨魚是「鯨」,但它們卻是海豚科的生物,與同屬於海豚科的生物之間血緣較近,兩者雖然存在生殖隔離,但還存在著一點藕斷絲連的關係,所以鯨豚獸的出現並不奇怪。
雖然目前有鯨豚獸的存在,但是研究表明這種生物非常罕見,而且大多數沒有生殖能力。不過關於它們的研究仍在繼續,或許未來我們能發現更多的鯨豚獸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