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兩極氣候異變,46000年前屍體出現,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2020-12-04 探索宇宙說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地球是一顆美麗的生態星球,有了完美的生態系統之後,生命也就自然誕生。40億年,早期的簡單生命誕生,經過漫長的進化演化,有了現在物種豐富的生命世界,並且還誕生了智慧生命人類。

生命在地球漫長的進化演化中,並不是一帆不風順,在不同的時期,地球經歷過一次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都至少造成80%以上的物種滅絕。除了大滅絕事件之外,在大自然適者生存的法則下,很多的生物也同樣會隨時面臨死亡的威脅。

這些死亡的生物,它們大部分都徹底消失在了地球上,而有一些則被保存了下來。大自然是一個很神奇的環境,雖然它殘酷無情,但是卻能夠將歷史的一部分保存很漫長的時間。

正是大自然的這種天然保存能力,才讓很多的遠古生物化石被埋在地底之下,人類通過研究這些古生物化石,就可以得到更多地球生命史,了解更多的生命進化演化秘密。通過這些秘密,促進人類科技的飛速發展。

除了古生物化石之外,地球上還有兩個地方能夠更好地保存古生物屍體,這兩個地方就是南極和北極。南北兩極是地球最寒冷的兩個區域,通過極低的溫度,數萬年前的古生物屍體就能夠更完整地保存起來,它們比生物化石更具有研究價值。

一些保存完成的古生物屍體,甚至我們能夠從中得到一部分活的DNA樣本,有了這些樣本,通過基因技術或許就能夠複製克隆古生物,讓它們在數萬年之後再重現於地球。

可是由於南北極氣候非常低,這些古生物屍體又被埋在凍土層中,過去科學家是很難得到研究樣本。可是隨著人類工業的快速發展,大量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排放,讓地球的氣溫也在不斷上升。

全球變暖引發了很多的氣候異變,同樣也影響到了南北極的氣候變化。南北極的溫度也在不斷上升,從而導致凍土層不斷融化,凍土層融化之後,被冰凍的遠古生物屍體也不斷暴露出來。

南北極是地球上巨大的古生物天然寶庫,隨著全球氣溫的不斷變暖,一個個古生物屍體都不斷出現。今年科學家在冰封多年的西伯利亞凍土層當中發現了一具完整的生物屍體,後來根據檢測,這具屍體是一具角百靈,並且在這具屍體當中他們得到了相應的DNA,對於研究地球上生物物種的變遷以及地球的最後一個冰河時代有著重要的意義。

經過DNA分析之後,這個角百靈鳥來自於46000年前,有了完整的NDA樣本,我們就可以對比現在的百靈鳥基因組圖,從而找出二者之間的聯繫,可以印證整個生物的進化演化過程。

從生物學的科學角度來看,南北極不斷出現的古生物屍體的確是一個好事,相信不少的古生物學家對此也非常高興。可是站在地球生態氣候以及人類生存的角度,這可不是一個好消息,要知道南北及古生物屍體的不斷出現,說明地球變暖正在加劇,南北極的氣候異變也越來越明顯。

人類的工業排放讓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全球變暖在加劇,從而導致南北極氣候溫度也在不斷上升。上升的溫度讓凍土層不斷融化,那麼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僅僅是古生物屍體不斷出現這一個影響嗎?當然不是,如果僅僅是這個影響,可能科學家還不會感到形勢嚴峻。

真正讓科學家擔憂的是,凍土層不斷融化引發的一系列後續影響。我們要明白,南北極的遠古凍土層最深處可達1000米,而如此深的凍土層並不是同一時間形成的,而是分為很多個層次。

越深的區域年代越久遠,其中冰封的生物時間也越長,凍土層除了冰封有大量的古生物屍體之外,還冰封著大量的甲烷和二氧化碳氣體。這兩種氣體可都是溫室氣體,都能夠引起溫室效應,隨著全球氣溫變暖,凍土層不斷融化,其中的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也會釋放出現。

近幾年,在北極地區科學家已經多次檢測到了凍土融化之後,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釋放的場景和數據。看到這此數據,科學家感到非常擔憂,要知道目前的凍土層融化只是在地表上層,還沒有深入到更深的區域。

而凍土融化釋放出了大量的溫室氣體之後,會再次加劇溫室效應,從而形成一個閉合的死循環。這個死循環很難進行控制和改變,只有等到溫室氣體全部釋放完畢才能夠結束。可真要到了那個時候,地球的溫度也會上升到一個可怕的程度,南北極也會徹底不再寒冷,而是變成一個溫暖的地方。

這些還不是讓人類感到最可怕,最擔憂的,科學家擔憂的還有一個,那就是可怕的遠古病毒。相信很多人對於從去年開始到現在還沒有結束的疫情而發愁和恐懼,微生物在地球上最龐大的生命群體,人體內也同樣有大量的微生物,它們能夠跟人類友好地相處。

可是外界的很多細菌和病毒可就沒有那麼友好了,它們會經常入侵人類的身體,讓我們生病,一些嚴重的病毒甚至能夠要了我們的生命。而地球現在的病毒不管如何演化,如何變異,我們始終還是能夠研究出相關的應對方案,並研究出疫苗。

可是對於數萬年前的遠古細菌和病毒,它們跟我們現在的病毒是完全不一樣的,一旦從凍土層中大量釋放出來。就有可能對整個地球生態產生威脅,對各種生物以及人類產生致命的威脅。

在2003年的時候科學家在南極發現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致命病毒,目前還沒有顯示有生物可以對這種病毒有免疫性,如果這種病毒一旦擴散,可能會像肺炎一樣造成多數生命的消逝。

南北極的凍土導中冰封著大量的古生物屍體,而冰封的遠古細菌和病毒數量更是多到無法估計,它們隨著凍土層的融化,其中一部分可能會甦醒過來,從而大量繁殖。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生化危機這樣的末日電影,電影中的末日場景就是因為病毒而引起的,如果遠古的病毒從凍土層中不斷釋放出來,電影中的末日場景未必就不會在現實上演。

而造成這一切的是由於全球的變暖,而全球變暖跟人類的工業溫室氣體排放在很大的關係。我們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只能依靠科技,只有我們的科技快速發展,有了可控核聚變這樣的清潔能源之後,就可以全面取代現在的化學能源,從而讓地球的生態一步步轉好。

除了研究新能源之外,我們還要努力研究基因技術,一旦未來可怕的病毒爆發,能夠拯救我們的只有強大的基因技術。科技能夠研究人類文明前程道路上的一切阻礙,前提是我們要有足夠強大的科技實力,我們正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

相關焦點

  • 什麼風把南北兩極的動物都給刮來啦?!
    南北兩極 WINTER 極地生物的日常 極地是指地球的南北兩極,那裡有永久凍土和漫長冬季。北極只有少數幾種哺乳類動物,南極基本沒有陸生動物,企鵝是主要的棲息者。
  • 兩極冰融:冰化的危機南北不同
    在該研究中,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的冰川地質學家們創建了一個涵蓋近12000年的冰蓋變化的主時間軸(從11700年前的全新世開始,到2100年截止)。 他們估計,在大約1萬至7千年前的暖期,格陵蘭島的冰以每個世紀約6億噸的速度流失。
  • 俄羅斯永凍土層發現46000年前百靈鳥,保存完好,羽毛清晰可辨
    這些人將小鳥拿給科學家,最終被鑑定為46000年前的角百靈。這一發現刊載在2月21日的《通訊生物學》(Communication Biology)上。「這項發現表明,在上一個冰河時代末期發生的氣候變化導致了亞種生物的形成。」另一位科學家尼古拉斯·德賽克斯(Nicolas Dussex)認為,這隻鳥保存得如此完好,是非常難得的。「如此嬌小和脆弱的標本幾乎完整保存了下來,這一事實也表明,土層一定是漸漸地沉積,至少土壤是相對穩定的,所以鳥的遺骸以非常接近它死去時的狀態保存了下來。」
  • 北極出現「異變」,57000年前的遠古兇獸現身,引發人們擔憂
    溫度升高會給人類的生活帶來影響,會給自然界中的動植物帶來危害,而更嚴重的問題是會加速兩極冰川的溶解,給地球造成傷害,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事實,因為北極又出現了"異變"。 實際上,北極圈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這樣的現象了,在早些年,就曾出土了巨型的狼頭遺骸、猛獁象等遠古生物,這些種種事件都指向了同一點,是需要全體人類共同關注的點——北極永凍土受溫度影響開始出現大面積溶解
  • 西伯利亞凍土下,再現5萬年前生物屍體,人類是時候反思了
    導語:西伯利亞凍土下,再現5萬年前生物屍體,人類是時候反思了氣候問題一直是科學家們關注的重點,隨著溫室效應的加劇,南北兩極冰川融化的速度也在加快,北極因為氣候變暖引發的永久凍土問題也展露在大家面前,就在最近北極又發現了一具遠古時期的動物屍體,如果僅僅是動物屍體還不值得一提,問題嚴重的關鍵點是在西伯利亞永久凍土中所發現的
  • 北極再現史前生物屍體,對人類意味著什麼?為何科學家表示擔憂?
    文|科學蟲洞隨著永久凍土層融化,自然界的"冰棺"打開,一些史前生物屍體重見天日。之前,科學家們又在永久凍土層找到了一隻灰狼幼崽的遺體。這本來是一個好消息,但科學家卻擔憂不已,這是為什麼呢?北極出現史前生物屍體其實史前生物屍體從凍土層中面世,並非最近才有的事情。在2019年11月,西伯利亞永久凍土層中出土了一隻保存完好的小狗遺骸。
  • 非洲的氣候,南北對稱的氣候分布特徵,面積巨大的熱帶沙漠氣候
    氣候是一個區域內大氣物理特徵的長期多年平均狀態,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溫、熱量、降水、光照等氣候要素組成。非洲氣候分布圖在世界七大洲的氣候特徵中,除了南極洲以外,非洲的氣候特徵應該是最為簡單的,我們可以把非洲的氣候特徵概況為:「以熱帶氣候類型為主,呈關於赤道南北對稱的氣候分布特徵」。形成這種氣候特徵的最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在緯度分布上非洲幾乎關於赤道對稱,介於南北緯35°之間,整個非洲絕大多數區域處在熱帶地區,是一個熱帶大陸。
  • 46000年前的生物現身,到底會帶來哪些問題呢?
    46000年前的生物現身,到底會帶來哪些問題呢?如今,多國新聞報導稱,地球環境正日益變差,第6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已經悄然登場。近日,專家在對北極熊這種物種的研究中,也發現了一些端倪。大約在80年內,北極熊將有可能從人類的視野中消失。冰封多年的史前生物,會在氣溫升高的影響下,逐步走入大眾的視野,它們的出現又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機呢?「生命的禁區」到底有多可怕?
  • 氣候異變有多厲害?科學研究表明,北極熊在80年內或將消失!
    氣候異變有多厲害?科學研究表明,北極熊在80年內或將消失!2020年7月21日,北極熊將在80年內滅絕的話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根據最新的研究表示,氣候的變化正在使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受極為惡劣的破壞。人類若是能夠找到解決氣候異變的方式,或許還有可能挽救它們的生命,否則在80年左右的時間裡,這種生物將會離開大眾的視野。根據資料顯示,在1993年,北極的冰川覆蓋面積高達 750萬平方公裡。在2007年9月份,冰川覆蓋面積已經減少了一半。
  • 氣候惡劣的南北極曾經也是恐龍棲息地?
    兩極的環境在現如今的地球是最寒冷和難以生存的。大部分生物無法獨自在這兩個地區內長期生存。可是兩極地區並不是一直難以棲息,逐漸有證據表明中生代時期大量的恐龍曾經生活在極地地區,這聽上去有些不可思議,因為在我們的印象裡,爬行動物一般都生活在比較溫暖的地方。
  • 秦嶺,關係中國南北氣候的山!
    它的存在不僅改變了中國大陸的自然格局,還帶來了強烈的「南北差異」。小到喜歡吃甜粽還是鹹粽,大到南方的柔和與北方的豪放,都和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它,就是秦嶺!我國重要生態屏障發揮著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諸多功能。「秦嶺-淮河」也是中國南北方的地理氣候分界線。秦嶺到底有多大?綿延1600多公裡雄踞40萬平方公裡。
  • 北極發現史前生物遺體,南極出現大片「血雪」,擔心的事在成現實
    自從踏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人類的生活就仿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也經常能聽到很多關於地球環境的新聞,而其中聽到最多莫過於地球環境的惡化,像是臭氧空洞、氣候反常現象,各種全球性的衛生影響大事件等等都伴隨著我們的生活。
  • 世界最高的珠峰出現微塑料和草地,這是什麼信號?
    按理來說,這片土地受到人類的影響應該是很小的,但近年來,珠峰上面出現了許多變化,甚至出現了一些本不該存在的東西。隨著登頂者的造訪,越來越多的垃圾留在了珠峰之上,包括食物殘渣、糞便、帳篷、塑料編織袋,甚至是屍體等等。去年4月,尼泊爾政府組織的一隊由14名成員組成的「珠峰清潔隊」,在45天的清潔行動中就搜集到了超過3噸的垃圾。
  • 史前生物再現北極,50000年前屍體露出永久凍土,人類應當警惕
    但一些科學家們卻更加擔憂,因為隨著全球氣候暖化,北極地區的永久凍土融化已愈演愈烈,越來越多的史前動物屍體暴露出來,而這對人類來說絕不是一件好事!除了2014年的披毛犀幼崽薩沙,北極地區近年來暴露出來的史前動物屍體,還包括12000年前的洞獅幼崽,32000年前的狼頭,42000年前的馬駒,57000年前的灰狼等等。
  • 15000年前滅絕的穴居熊屍體重現地球,北極新氣候已在形成?
    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這些未知的東西都在逐步被釋放出來,這說明南北極的氣候真的可能已經在變化了,那麼對全球來說也不是一個好事情。 下面我們就來單獨說說北極的問題。在北極地區,我們也知道科學家們發現了大量的甲烷,在今年已經出現過大規模的釋放。
  • 為什麼南亞地區的「熱帶季風氣候」,會分布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
    由於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來自太陽的太陽輻射又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平行光,當太陽輻射照射到地球表面的時候,不同緯度的正午太陽高度就會不同,總體而言年太陽輻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由赤道往兩極遞減」。而熱量是一個地區氣候類型形成的重要基礎,是氣候類型名稱的頭一個詞,比如熱帶地區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地區的氣候類型包括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夏幹氣候);溫帶地區的氣候類型包括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寒帶地區的氣候類型主要是極地氣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氣候)。
  • 氣候變暖或喚醒極地凍土裡的致命病毒
    南北兩極的冰天雪地,除了有美景和可愛動物,還是一個失落的古代世界:致命病毒、大量的汞和溫室氣體都冰封於此。 撰文|祝葉華 當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肆虐於多國的新冠病毒疫情時,另一場值得防範的危險也在悄悄積聚。
  • 西伯利亞永久凍土融化,出現14300年前生物,科學家:該覺醒了
    西伯利亞永久凍土融化,出現14300年前生物,科學家:人類該覺醒了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對於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尤其是溫室效應的加劇,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南北極冰川融化。喜馬拉雅山上長出綠色植物等都在警告著人類,不過前段時間又傳出西伯利亞永久凍土融化了,出現14300年前生物,科學家:人類該覺醒了!這個生物就是一個狼頭,是科學家在考察時無意中發現的。在畫面中我們可以看到,由於它一直埋藏在低溫環境下,所以頭部保存完好,嘴中的獠牙都還清晰可見,根據專家推測,這頭狼應該來自於14,300年前,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
  • 世界上最冷的城市,開水在室外20秒結冰,萬年猛獁象屍體依然新鮮
    許多人認為世界上最冷的地方應該是南極或北極,因為這些地方是極地氣候,幾乎沒有人生活。但是最冷的城市不在南北兩極。今天我們來看看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這裡的最低氣溫是零下64°C,門窗必須安裝四層,鋼外很容易打破,據說開水以外,它將成為溫水在五秒,10秒後它將會改變。它變成冰水,在20秒內結冰。可以想像天氣有多冷。
  • 【專題突破】影響氣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氣候判別(高中地理),務必...
    1什麼因素會影響氣候  緯度位置。通常情況下,赤道地區降水最多,兩極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較多,西岸降水較少。  海陸分布。暖流對沿岸地區氣候起到增溫、增溼的作用。如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就直接得益於暖溼的北大西洋暖流。寒流對沿岸地區的氣候起到降溫、減溼的作用。如大陸西岸的寒流(南半球)對澳大利亞西海岸、秘魯太平洋沿岸荒漠環境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人類活動。通過改變地面狀況,影響局部地區氣候。如人工造林可使局部地區氣候有所改善,任意砍伐森林可使當地氣候惡化。此外,人類活動還可形成熱島效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