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來自太陽的太陽輻射又可以近似地看成是平行光,當太陽輻射照射到地球表面的時候,不同緯度的正午太陽高度就會不同,總體而言年太陽輻射能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由赤道往兩極遞減」。也就說,從緯度角度來看,年太陽輻射能的分布規律為從低緯往高緯遞減,按照熱量的高低,我們可以把全球的熱量帶劃分為熱帶、亞熱帶、溫帶(暖溫帶、中溫帶和寒溫帶)、亞寒帶和寒帶等。
而熱量是一個地區氣候類型形成的重要基礎,是氣候類型名稱的頭一個詞,比如熱帶地區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地區的氣候類型包括亞熱帶季風氣候和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夏幹氣候);溫帶地區的氣候類型包括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寒帶地區的氣候類型主要是極地氣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氣候)。
按照緯度的劃分,熱帶地區是指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區域,也就是大約南北緯23.5°之間的地區,當然,並不是說熱帶氣候類型的會完全在南北回歸線之間。不過,如果這一地區的氣候類型屬於熱帶氣候,那麼一般來說最冷月的月均溫應該高於15℃,那麼在南北回歸線以外的區域,有沒有可能出現熱帶氣候類型呢?我們發現是有的,比如南亞地區的熱帶季風氣候,其分布範圍北界的緯度高於北回歸線,說明這一地區雖然緯度高於北緯23.5°,但是最冷月均溫還是能夠在15℃以上。
我們發現,亞洲高壓是亞洲冬季冷空氣的策源地,我國東部季風區冬季盛行西北季風,加上地形阻擋較小,我國東部地區比同緯度地區冬季要寒冷。而南亞地區冬季盛行東北季風,來自亞洲高壓的東北季風在到達南亞次大陸之前,被高大的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等阻擋,幾乎難以影響到位於喜馬拉雅山脈以南的南亞地區,所以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是夏季風較強,而冬季風較弱,所以南亞地區比同緯度其他地區的冬季氣溫要高,也就是年均溫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