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國各地各年級孩子們開學,對於已經在家和「神獸」們「智鬥」了半年多的家長們來說,終於可以得到「解脫」了~
但是,學校複課後,家長就真的可以完全解脫了嗎?
是否需要繼續緊盯孩子的學習呢?
孩子們從家裡上網課到在教室學習的模式轉換,是否能快速適應呢?
這些都是家長在孩子開學伊始就應該開始規劃的問題!
9月4日,E PLUS北外壹佳英語教學總監李茁老師做客北京城市廣播《教育面對面》欄目,與家長們交流了「線下複課後該如何規劃孩子的英語學習」。
下面小壹老師就把李茁老師在節目中傳授的錦囊妙計分享給大家!快來一一mark住吧!
Q1
開學之後,孩子英語是繼續上網課,還是回到線下與老師面對面的學習呢?
李茁:英語學習是一種語言能力的提升,語言能力主要體現在人與人的交流和互動上,線上教學對這種互動是有一定損失的~
但是否線下複課後就要完全偏廢線上學習呢?這主要要從線上和線下教學的職能來看。
線上和線下教學是各有優勢,以北外壹佳英語為例:
我們的線下教學一直是傳統的小班教學模式,老師會按照Warming(導入課)—Presentation(老師展示)—Practice(孩子操練)——Production(形成語言能力)這個流程來進行教學,這是線下教學非常關鍵的一個流程,如果缺失任何一個環節對教學效果都是打折扣的。
而線上課程則是線下課程的有效補充,孩子可以根據自己個人的情況選擇自己喜歡的資料來進行補充學習,也就是進行更加個性化的學習。
所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才能取得更加有效的學習效果。
但要在結合的內容、時間、班級人數設置上進行合理搭配!
先來看內容,英語學習如語文學習一樣,應該由體系的課程學習+大量的閱讀構成,我們稱之為體系課程結合大閱讀的學習。體系課就像人類的骨骼,而大閱讀就是血液。
例如在北外壹佳英語,核心PLUS課線下會由中教帶領孩子進行體系課的學習,而在線上則會請外教帶著孩子進行1v4的「大閱讀」。
在時間的搭配上,我們建議把孩子集中的時間放到線下,而把一些碎片化的時間利用到線上。
這樣雖然可能線上的整體學習時間會更長,但線下的學習依然是不可替代的。
從班型搭配上來看,線下建議家長採用12-16人的小班教學,線上則建議家長採用1v4的班型配比,因為同伴的影響是很重要的,這個班型設置一方面可以進行小組學習,另一方面老師也可以兼顧到每個人。
Q2
是不是線下複課後家長就可以完全把孩子扔給學校老師,自己在家不用做任何輔助呢?
李茁:如果家長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的話,我建議家長可以在家裡扮演三個角色。
第一個是陪伴者,通過陪伴,幫助孩子養成愛閱讀、注意力集中的習慣;
第二個是鼓勵者,在孩子有進步的時候及時鼓勵孩子,哪怕是微小的進步;
第三個是給反饋,當孩子的「聽眾」,讓孩子把自己學到的東西跟家長進行分享,家長也可以跟孩子反饋自己的看法,激發孩子再去探索、再去閱讀。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跟學校做好家校溝通,例如北外壹佳英語就會在孩子課堂的前、中、後都跟家長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來反饋孩子的學習情況,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從而進行很好的督促和配合。
Q3
剛才您也談到了家庭閱讀,那具體應該如何進行家庭閱讀,您有哪些方法和建議嗎?
李茁:我們剛才提到的「大閱讀」實際上是超越了學英語,而且閱讀不僅是用眼睛。
一些低齡段的孩子的閱讀是從「聽」開始的,先讓孩子有正確的語音輸入;
到了6歲以上,就要對孩子進行拼讀的訓練了,達到「見詞能讀,拼詞能寫」;
接下來隨著詞彙和認知的提升,逐漸進階到默讀的階段,最後是學術和專業的閱讀。
在讀物的選擇上,我們還是建議根據孩子的語言水平和認知水平來選擇,比如低齡的孩子還是以繪本為主,隨著孩子能力的提升,可以開始進行分級閱讀。
想要知道孩子目前的閱讀水平,可以通過國際認可的藍思閱讀指數進行衡量,了解了孩子的藍思閱讀指數後,就可以根據這個指數來為孩子選擇合適的讀物了。
北外壹佳英語線下各個校區都配有彩虹圖書館,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國際權威原版讀物,孩子們可以找到離家最近的校區進行免費借閱。
我建議孩子可以堅持每天20分鐘的閱讀,這樣就可以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效果,如果是剛開始進行閱讀的孩子,可以由家長陪伴孩子一起閱讀,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
最後,十分感謝李茁老師的精彩分享,希望家長朋友能有所理解感悟,陪娃一起科學地度過開學這個適應期~
往期薦讀
E PLUS北外壹佳英語1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