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橫空出世,豆瓣評分8.7,讓今年變幻莫測的暑期檔熱鬧非凡。
自7月26日上映以來,《哪吒》不斷刷新國內動畫電影的多項票房紀錄。截至7月30日13點,《哪吒》國內總票房突破9.57億,超過《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9.56億總票房,創國產動畫票房新紀錄,成為國產動畫電影新的票房冠軍。截至發稿,影片總票房已超10億。值得期待的是,由「哪吒」創造的票房奇蹟還在繼續……
↑《哪吒》海報 片方供圖
《哪吒》的火爆也引發業內的討論。有人說,「國產動畫電影崛起了」「國產動畫電影的春天來了」……也有人說,其實很多動畫公司還在苦苦支撐……
那麼,國產動畫電影的現狀到底如何?紅星新聞進行了相關調查。
數據分析:
動畫電影質量參差不齊,有的票房才20萬元
紅星新聞從藝恩方面獲悉,截至7月20日,今年共有40部動畫電影上映,其中國產動畫電影15部,排在第一位的是國產動畫電影《熊出沒·原始時代》(2019年2月5日上映),累計票房7.14億。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是進口影片,分別是《大偵探皮卡丘》6.39億(2019年5月10日上映)與《千與千尋》4.87億(2019年6月21日上映)。
總體來看,上半年國產動畫電影質量參差不齊,《白蛇:緣起》給觀眾帶來了驚喜,但質量欠佳的國產動畫片也不少,紅星新聞從全國電影票房APP獲悉,國產動畫電影《空天戰隊之星獸大戰》票房只有20萬(2019年5月18日上映),《貓公主蘇菲》(2019年5月1日上映)票房為112萬。
《熊出沒·原始時代》能問鼎上半年動畫電影票房冠軍,源於前幾部積累了一定的觀眾基礎。今年1月,國產動畫電影《白蛇:緣起》上映後,獲得各界廣泛好評,總票房為4.5億,該片和《哪吒》一樣,同樣取材於中國的傳統題材,得到不少年輕觀眾的認可。
↑《哪吒》海報 片方供圖
2016年到2018年這三年,國內電影票房從455億到突破600億。而拓普電影智庫的數據顯示,國產動畫電影票房三年來總票房分別為13.2億元、13.3億元、15.7億元,總體來看,增幅並不是很大。
同行感受:
動畫電影現狀面臨困難,主要在資金和人才
「Pinta Studios」聯合創始人雷崢蒙從事國產動畫創作多年,其團隊打造的VR電影《烈山氏》曾入圍威尼斯電影節。說起《哪吒》,他直言,「我低估了《哪吒》的票房,我覺得大眾的判斷標準,以前是題材,現在是真真實實的好壞。但這次,好好地給我上了一課。電影的土壤居然成熟了這麼多,我們也有信心得多了。」
雷崢蒙透露,看完《哪吒》後,他和同事打賭,「回來大家就開盤了10億票房的賭局,我其實之前沒有信心它能過10億。不是覺得片子不好,而是覺得產業的土壤不成熟,因為動畫在中國電影中還是屬於一個總被冠上給小朋友看的誤解,我覺得市場容量沒有那麼大。越是行業從業者,越沒有信心。」
雷崢蒙表示,他們的主創團隊基本都是成都人,「米粒是導演,土生土長的成都人,有人最近在說成都出動畫人才呀。」雷崢蒙稱,其實他們的團隊已開始籌備動畫電影了,目前正處於打磨劇本的階段,「是基於我們《烈山氏》的,也是中國古神話為大世界觀架構的,暫命名是《烈山氏之降世神農》。」
在行業內摸爬滾打多年,雷崢蒙也感受頗深,他直言,動畫電影的現狀其實面臨很多困難,動畫電影投資高,製作周期長。「動畫電影現狀最大的困難是資金和人才。超大體量的資金投入,優秀人才流失。很多人堅持不下來,可能更多會去特效或者遊戲公司。」
也有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國內製作動畫的公司不少,但是具備生產一定體量動畫電影的公司卻不多。為了維持生計,他們只能承包一部影片的部分鏡頭,因此主動權也就沒有掌握在自己手裡,在《哪吒》片尾,觀眾可以看到,共有幾十家公司參與到影片的製作。
《哪吒》導演:
國產動畫還處於弱勢地位,好作品太少
《哪吒》導演餃子原來是學醫出身,自學製作三維動畫,曾看遍市面的製作資料書籍,用3年零8個月,一個人完成短片《打,打個大西瓜》,曾獲不少獎項。
如今,第一部長篇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問世,接受紅星新聞記者採訪時,提及遇到的困難,餃子說: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因為每一天全是困難,只有過年三天是放鬆的。「這部電影參與人數超過1600人,每個人都是拼命在做。劇本2年、製作3年、前期共5000多個鏡頭、全片80%都是特效鏡頭……」「所有的好東西都沒有捷徑,只能死磕。」餃子說,僅是一個特效鏡頭,就可能花掉團隊兩個月的時間、每個鏡頭導演都看過數十次。
↑《哪吒》導演餃子 片方供圖
「國產動畫一定會經歷辛苦和痛苦,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儘早做出不輸國外的作品。」餃子表示,希望做出好的動畫可以讓新加入的年輕動畫人有更好的行業環境。
《哪吒》火爆,「國產動畫電影崛起」相關話題也再次被業內提及。說到此,餃子說,之所以現在還經常提「國產動畫電影崛起」,就是因為國漫出的好作品還是太少了。「有一天我們不再提『國漫崛起』的時候,我覺得國漫就是真正崛起了。那個時候,中國動漫的工業體系也建立成熟了。」
談起中國動畫電影的現狀,餃子曾說,「我們做這部電影確實非常不容易,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幾年中國動畫處於一個非常弱勢的地位,觀眾以前就有一個固有的思維,認為中國動畫做得很難看,是低幼,這次我們是全行業做著一個勁,想憋出一個好作品。」餃子表示,目前國內動畫行業和國外相比,還差得太遠,「也是因為之前我們優秀的案例太少,從業人員很難得到比較好的收入。投入相同努力,可能在其他行業能得到更大的回報,所以我們這行是非常缺人才的。」餃子希望有更多的優秀作品出現,能夠讓更多年輕人才加入動漫行業,「我們可以養活自己,能夠活得更有尊嚴。」
縱觀近年來出現的國產動畫的爆款,無論是《大聖歸來》,還是《白蛇:緣起》《哪吒》,都取材於中國的傳統文化,進行了故事創新。餃子直言,作品應從觀眾出發,做出最理解中國觀眾、最對中國觀眾口味的作品,「我們如果專心服務於自己的觀眾,我相信中國的受眾市場足夠支撐國漫慢慢崛起,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市場。」
業內人士:
談國漫崛起為時過早,國漫市場還需培育
《哪吒》的火爆引發業內的討論,有人說,「國產動畫電影崛起了」「國產動畫電影的春天來了」……對此,紅星新聞專訪了幾位專家,他們從專業的角度認為,說國漫崛起還為時過早。
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表示,《哪吒》確實給大家帶來很多驚喜,故事改編效果不錯,製作水準也比較高,「它用了一個傳統IP,並且做了大膽的顛覆性改編,哪吒變成了一個熊孩子。影片是圍繞自我認同和自我救贖的故事,這一點我覺得扣中了現在年輕觀眾的一種內心訴求。片子的視覺特效做得不錯,工業水準也比較高。」但是,針對目前中國國產動畫電影的現狀,石川表示不太樂觀,並且不太同意「《哪吒》代表國產動畫電影崛起了」的看法,「我覺得還不能過於樂觀,國漫是不是能夠崛起不能只看一兩部國漫的指標,而是要看大部分的。我覺得國漫是在一點一點地改善,它不是一個突發性的改變,而是慢慢積累。」
↑《哪吒》海報 片方供圖
石川還表示,目前國漫的工業條件和水準雖然都在提高,但在這個過程當中,創作能力還是非常有限的,「像《哪吒》這種片子它是兩三年才有一部,但應該是一年有兩三部才對,我們的市場對國漫的接納度還不夠。」石川透露,我國動畫產業目前比較大的問題是整個市場環境,「有利於國漫發展的商業環境、投資回報的循環系統還沒有形成,大量國漫還在虧本經營。我覺得國漫市場還需要培育,現在的生產體系還非常不成熟,處在一個摸索的階段當中。」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也持相同意見,他表示,我國優秀動畫電影所佔的比重較少,動漫公司的持續生產力也相對較弱,「目前還算不上崛起,如果要算的話,至少有幾個公司每做一次作品都能夠比較成熟比較穩定,而且能把續集做得很火,目前應該說是在崛起的過程當中。」
陳少峰還告訴紅星新聞,我國的動畫製作公司整體水平不高,目前處境也不佳,很多公司並沒有辦法跟大的電影公司和電視劇公司競爭,「做動畫電影、電視劇,投入比較大。這個行業來講的話,收入和利潤的平均水平還是偏低。小公司做大的動畫電影的難度挺大,風險也挺大,有的公司可能做一部電影,不成功的話可能就接近於倒閉了。」
《哪吒》為何成為爆款?
「一部好電影的基本要素都在」
「Pinta Studios」聯合創始人雷崢蒙表示,《哪吒》具備一部好電影的基本要素,「人物動機足,所有人物都有血有肉,沒有真正意義的好人壞人,每個角色都讓你憐憫轉而喜歡;動畫表演到位,技術過關;段子使用得當,感覺導演很放鬆,這點很難得,基本沒有讓人尬的場景,情感有松有馳,顯得很高級;團隊對鏡頭的理解到位,鏡頭+表演非常高級,賞心悅目;特效用的量大,也很巧妙,不花哨但非常到位,對成本結構優化有極大幫助;最後,導演也挑戰了幾個高難度片段,幾個視效方面難度極大的長鏡頭,這些鏡頭讓人覺得片子足夠的『貴』。」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實習生 曹鳳潔
編輯 汪垠濤